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季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它答策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材料一:“融合强农”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值突破32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45%,成为带动农民增收、激活乡村发展的新引擎。融合强农,核心是通过产业跨界、技术渗透、城乡联动,推动农业从“单一生产”向“多元价值”转型,让农村资源要素活起来、产业结构优起来、农民钱包鼓起来。政策引领是融合强农的根本保障。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强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财政扶持、用地保倖到金融创新,构建了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例如,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重点培有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商物流等融合业态。各地还探索“农业+”模式:浙江“千万工程”将美丽乡村与休闲旅游结合,2024年全省乡村旅游收入超2000亿元,带动500万农民就业;河南推进“智慧农业+冷链物流”,建成1200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农产品网络零售颜年均增长20%以上。这些实践证明,政策“组合基”能有效破除产业融合的制度壁垒,释放农村发展潜力。科技赋能是融合强农的关健动力。现代信息技术正在重塑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江苏无锡的“数字稻田”通过5G传感器实时监测墒情,无人机植保效率提升3倍以上;四川成都打造“区块链+农产品湖源”平台,让汶川车厘子、蒲江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溢价率达30%。更重要的是,科技推动农业与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陕西杨凌的“农业科技文旅”项目,将农业科普教育、农事体验与乡村旅游结合,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广东梅州利用大数据开发“客都米”品牌,通过短视频直橘等新蝶体营销,使传统稻米产业附加值提升50%。科技不仅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场景,更催生了“农业+”的无限可能。利益共享是融合强农的核心目标。融合发展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农民增收上。各地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保底分红+利润返还”等模式,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山东寿光的蔬莱全产业链中,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参与、产品直销等方式,人均年增收1,2万元:湖南十八洞村发展“猕猴桃种植+乡村旅游”,村集体收入从2013年的不足1万元增至2024年的8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此外,融合发展还吸引了人才回流: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超过1200万人,他们带着技术、资金和理念回乡,创办了50万家新型经营主体,成为融合强农的“生力军”。(摘编自韩长赋《以融合创新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CS扫描全能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