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发现生长》教案【核心概念】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与要求】5.1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①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1)知道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地变化着,有些变化能够说明我们在生长。2.科学思维(1)通过比较衣服、外貌和牙齿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察觉到我们身体的变化,意识到自己正在成长。3.探究实践(1)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4.态度责任(1)能够关注自己在成长,如实记录自己成长的证据。【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比衣服、外貌和牙齿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察觉到我们身体的变化,意识到自己正在成长。难点:能够尝试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和发现自身身体的变化,如实地记录变化的证据。【教学准备】教师:班级记录单、教学课件、视频资料。学生:能够证明自己长大的照片、衣服、用具等物品,水彩笔、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聚焦 【ppt:2-6】 出示本课的主题图,并引出话题:“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长大”。 播放《发现生长》视频资源。 聚焦:“有哪些事物能证明我们在长大呢?”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或画图,并提问:哪些观点可以作为我们成长的证据? 预设:长高了、体重增加了…… 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的方式可以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借鉴、深入思考。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共享各自的观点与经 验,更能推动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讨。探索 【ppt:7-11】 (一)找出能证明我们在长大的事物。 1.组织学生将课前找到的证据进行展示交流,如: 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记录下体现比较的关键词,如身高【矮→高】,体重【轻→重】等。 【PPT:12-19】 (二)选一个证据画下来。 围绕教科书提供的例子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学生要根据他们实际观察到的事实来进行绘画。如: 引导说一说“这张图画是用什么证据说明自己长大了?” 提出画证据的要求: 画图之前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位学生根据板书内容选择自己想要呈现的变化和相应的证据。 组织小组内交流,再班级研讨,展示学生的作品,给学生提供表达支架: 我想要呈现 的变化,我的证据是 。 预设:从小到大的衣服、从小到大的照片、换牙、头发变化、身高曲线、体重曲线。 学生描述这些特征的变化过程。 预设:身高线的位置上升,显示了身高的增长,这是能够证明成长的证据。 预设:能提起更重的东西了,显示更有力气更强壮了,这是能够证明成长的证据。 画下能证明长大的证据。 分享:“长大的证据”画图记录单: 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寻找并呈现自身成长的证据,通过对比的方法直观感受自己的变化,从而深化对成长过程的理解,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板书能为“画 出证据”的活动提供思维上的铺垫,使学生明确“画什么”和“怎么画”,还 可以让学生关注“看不到”的成长变化。 教师应着重强调绘画的主体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成长的过程,同时剔除掉无关的信息, 并确保学生不会过度美化,从而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绘画记录。 画图记录以后,在学生交流所记录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画什 么”和“怎么画”这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在画中如何展现自己的成长过程,再次将学生的比较思维外化。研讨 【PPT:20-21】 我们找到的哪些事物,可以证明我们在长大? 2.我们怎样证明小猫、小狗在长大? 预设: 预设:定期观察并记录小猫、小狗的体重、体长、食量、行为等变化来证明它们在成长。 第一个研讨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和总结课堂上研究的证据。 第二个研讨活动旨在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迁移、应用,引导学生 寻找动物成长的证据。拓展 【PPT:22-23】 引出:人体会生长,动物、植物也会生长,画一画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证据。 课后完成。 对于拓展环节,希望学生能够把本节课的记录方法运用在动植物上,在画 出动植物生长证据的过程中,形成对生物特征的认识。教学评价 【ppt:24】 1. 教师评价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根据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加星,例如:安静倾听、积极发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 自我评价:学习新课后,学生从“我会听、我会做、我会说”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板书】2.2 发现生长证明成长的证据:身高【矮→高】 头发【稀疏→浓密】 体重【轻→重】 食量【少→多】班级记录单: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