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隋朝完成了“政治上的南北统一”和“经济上的南北统一”,与两大“统一”相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消灭陈朝 修建运河 B.隋朝建立 消灭陈朝C.开创科举 修建运河 D.隋朝建立 修建运河2.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连接富庶地区与国都的纽带。这反映了大运河( )A.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 B.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C.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D.体现了古人的创造力3.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于2022年5月18日正式开馆,博物馆坐落于隋朝大运河的中心_____市,它将成为河洛大地上一处新的文化地标。( )A.洛阳 B.涿郡 C.江都 D.余杭4.“(炀帝时)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材料反映了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A.皇帝统治残暴 B.隋末农民起义C.土地兼并严重 D.外族大举入侵5.热播电视剧《隋唐英雄传》是一部以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综合改编的古装侠义电视剧。该剧中两个王朝的相同点是( )①前者灭亡和后者建立在同一年 ②定都在不同一城市 ③选官都采取了科举制 ④都曾出现辉煌时期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6.据史书记载,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中有很多人曾经担任节度使。如后梁君主朱温是唐朝宣武节度使,后晋君主石敬瑭是后唐河东节度使,吴越开国国君钱谬是唐朝镇海节度使,闽国开国国君王审知是唐朝威武节度使。据此可知,五代十国时期( )A.只有当过节度使,才能当皇帝B.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快速发展C.唐朝的节度使都建立了政权D.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7.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开元年间,诗人李白、杜甫、岑参、王维等都享有盛名;音乐、绘画、雕刻等艺术获得显著成就。这从侧面说明了( )A.文化事业的繁荣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B.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习俗的变迁C.社会习俗的变迁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D.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8.唐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一作品( )A.是对历史史实的客观记录B.印证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C.反映了唐朝疆域空前扩大D.印证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9.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这说明筒车是( )A.手工业生产工具 B.便捷交通工具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10.表格所示史实反映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路线 人物 内容 结果唐→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7年,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唐→日本 鉴真 鉴真6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A.文化繁荣,世界领先 B.交通发达,纵贯欧亚C.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D.国力强盛,威震四海11.王安石变法数年间,仅河东路9州26县就治淤1.8万顷,使大量荒地变成良田;全国水利田面积大大增加,得益的灌溉民田达到3600多万亩。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A.促进了北宋农业的发展B.改变了北宋积弱的局面C.扭转了政府的财政危机D.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12.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13.北宋前期,巴蜀地区政治稳定,商品贸易持续繁荣,商贾携带大量的贵金属进行贸易,这既不利于携带,也不安全。因此出现了( )A.“会子”通行 B.开元通宝C.“交子”流通 D.盐铁官营14.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这说明( )A.西藏地区正式列入元朝的版图B.元朝加强了对外友好交往C.元朝在台湾正式建立行政机构D.元朝加强了对西南的管辖15.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变法的措施中,属于“强兵”的是(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16.“澶渊之盟后,宋朝北方州县得以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一和平局面维持了百年之久。”材料概述的是澶渊之盟的(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影响17.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下列史实在这两本书中都能查阅到的是( )A.文景之治 B.郑和下西洋C.王安石变法 D.戚继光抗倭18.明朝有位叫钱军的官员,因为每天都早起上朝,在家写了一首打油诗发牢骚,其中有一句“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朱元璋第二天就对他说,我并没有“嫌”你,改成“忧”字更合适。朱元璋是通过下面哪一机构知道这首诗的( )A.急递铺 B.宣政院 C.锦衣卫 D.驻藏大臣19.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图图示中空白处应是( )A.分封制 B.八股取士 C.三司 D.军机处20.《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节,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该作品有力地批判了( )A.八股取士的毒害 B.朝廷政治的腐败C.土地兼并的危害 D.市民文化的没落21.以下内容是中国古代一本科技著作的目录节选。由此判断这本著作可能是( )上篇: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中篇:砖、瓦、陶瓷的制作;金属物件的铸造……下篇:金属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方法……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22.崇祯十七年(1644年)北京被攻陷,走投无路的崇祯皇帝自缢于紫禁城后的煤山,明朝灭亡。明朝灭亡和以下哪个事件有关( )A.黄巢农民大起义B.吴三桂攻破北京C.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D.清军入关攻占北京23.1689年清政府为了防止沙俄的侵略和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之后,在中俄东段边界立了一块“永久界碑”,说明了中俄东段边界的走向。立此界碑的法律依据是( )A.《大唐西域记》 B.《马可 波罗行纪》C.《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D.《尼布楚条约》24.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C.《西游记》 D.《红楼梦》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26分)25.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如图(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1分)材料二 (赵匡胤)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宋初为了解决藩镇割据的积弊,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政治各一例)(2分)材料三 元朝同宋朝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给地方,仍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3)元朝实行什么样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影响?(2分)材料四 明朝统治者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巩固统治……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并立下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到了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摘编自《中国政治制度史》(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举措是什么。(1分)(5)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并加以论述。(2分)26.中国古代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成就颇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如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省六部制的特点。该制度是哪一朝代确立的?(2分)材料二:两宋时期部分君臣的言论宋太祖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大臣余靖 自来武臣在边,多被文臣掣肘大臣吕中 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用儒臣掌刑狱,以文臣知州。(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统治者实行的方针,并分析这一方针实行的原因。(2分)材料三:行省制度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行省实际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摘编自陆杰峰《中国政治制度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行省的职能。(1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1分)27.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分)材料一:唐朝的科技发明材料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材料三: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山峰,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科技发明的特点。(1分)(2)说说材料二中的中国古代这些科技发明对世界产生的怎样的影响?(2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因素。并谈谈你对明清时期我国社会发展变化的认识。(2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中国服饰、节日、书法、饮食等都漂洋过海传到周边国家。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还设有“蕃坊”,专供外国人居住。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清朝收复台湾后,曾放松海禁,开放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即今连云港)四处为对外贸易港口,准许外国商船前来交易。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唐朝的对外关系有哪些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实行的外交政策。该政策对中国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2分)(4)综合上述材料及探究,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1分)参考答案1-10 ADAAB DDBCC11-20 AACCD DACCA21-24 BCDD25.(1)三省六部制。(2)军事: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切断将领与士兵同地方的联系。政治: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任期制;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3)管理制度:行省制。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举措:废除丞相,权分六部。(5)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在沿用隋朝制度的基础上,唐朝在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分工明确,有利于加强皇权与行政效率的提高。北宋针对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元朝疆域辽阔,为实行有效统治,确立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的管辖。明朝为进一步加强皇权,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在不断强化。26.(1)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隋朝。(2)崇文抑武。防止武将专权,巩固统治。(3)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4)制度创新应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制度创新应符合国情,国家不断发展需要制度不断创新改革等。27.(1)科技发明的种类多样;科技水平高,领先于世界;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等。(2)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3)明朝八股取士的束缚;清朝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摧残;读书人的功利心态。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的对外交往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等。28.(1)范围广泛,与许多国家都有往来;内容丰富,涉及使者往来、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技术、商品贸易等领域;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互相学习,相互吸收先进的经济文化。(2)特点: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海外贸易所交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原因:政局稳定,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运用于航海等。(3)闭关锁国;危害: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4)借鉴: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国家要发展就要坚持对外开放;要善于学习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优秀文化等。学校 班级__________ 姓名 考试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