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上语文必背内容早背晚默早背 (原文) 晚默 翻译1.观沧海 曹操〔两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沧海 曹操〔两汉〕1.观沧海 曹操〔两汉〕。日期: 过关情况: 过关情况:早背 (原文) 晚默 翻译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 此寄 李白〔唐代〕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 李白〔唐代〕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代〕日期: 过关情况: 过关情况:早背 (原文) 晚默 翻译3.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代〕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代〕3.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代〕日期: 过关情况: 过关情况:早背 (原文) 晚默 翻译4.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元〕4.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元〕日期: 过关情况: 过关情况:早背 (原文) 晚默 翻译5.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代〕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5.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代〕5.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代〕日期: 过关情况: 过关情况:早背 (原文) 晚默 翻译6.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代〕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6.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代〕6.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代〕日期: 过关情况: 过关情况:早背 (原文) 晚默 翻译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唐代〕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唐代〕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唐代〕日期: 过关情况: 过关情况:早背 (原文) 晚默 翻译8.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唐代〕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8.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唐代〕8.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唐代〕日期: 过关情况: 过关情况:早背 (原文) 晚默 翻译9.秋词二首 ·其一 刘禹锡〔唐代〕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9.秋词二首 ·其一 刘禹锡〔唐代〕9.秋词二首 ·其一 刘禹锡〔唐代〕 , ,日期: 过关情况: 过关情况:早背 (原文) 晚默 翻译10.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0.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代〕10.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代〕 , ,日期: 过关情况: 过关情况:早背 (原文) 晚默 翻译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宋代〕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宋代〕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宋代〕日期: 过关情况: 过关情况:早背 (原文) 晚默 翻译12.潼关 谭嗣同〔清代〕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12.潼关 谭嗣同〔清代〕12.潼关 谭嗣同〔清代〕日期: 过关情况: 过关情况:文言文原文 (早背) 13.咏雪 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 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默写 翻译日期: 过关情况: 过关情况:14.陈太丘与友期行 刘义庆【宋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 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默写 翻译日期: 过关情况: 过关情况:15.《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 回也!” (《雍也》)默写日期: 过关情况:翻译日期: 过关情况:15.《论语》十二章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默写日期: 过关情况:翻译日期: 过关情况:16.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默写日期: 过关情况:翻译过关情况:17.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默写日期: 过关情况:翻译日期: 过关情况:18.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 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 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 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 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默写日期: 过关情况:翻译日期: 过关情况:19.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默写日期: 过关情况:翻译日期: 过关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