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季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1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联舞儿时休?暖风熏得游人碎,直把杭州作非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七年级历史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北宋建立D.南宋偏安1山,“使中央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地方机构上升一级,大大靠近中央。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同堂分卷,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木卷满分75分)结合,浑然一体,形成‘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段材料评价的应是注意事项:A.分封制B.郡县制C.三司制D.行省制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12.海上丝绸之路沿途经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东西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进入桑盛时期2,考生狱答时,清在答避卡上作谷(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是在一、单项进择题(本小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进项中,只A.隋朝B.唐朝C.元朝D.清朝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进、多进或未进均不得分。)13。(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五经”的内容甚1.宋朝李深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认为“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明朝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据此可知,隋文帝最大的功绩是A.采用八股取士B.大兴文字狱A.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社会经济发展C.选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D.鼓励考生独立思考C.开通了大运河D.结束长期分裂局面14.戚维光曾献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可能是指2.唐朝建立后增损隋律”,制定唐律,尽削前朝“烦峻之法”,“用法务在宽简”,这反映A沿海地区倭寇智厮B.简萄牙人攫取在澳门的租住权了唐朝C,日本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D.荷兰殖民者侵占台荐A.加强吏治整顿B.吸取隋亡的教训C.注重经济发展D.开创三省六部制15.明朝郑和船乳到达东南亚和非洲国家,船队上的医官会给当地人看诊并介绍中医技术,船队上3.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朝的革新措施与这一理念吻合的是的稳婆(接生婆)也会向落后地区的当地妇女介绍接生技术,这体现了郑和远航A.严格考察官吏政绩B.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A.提升了明朝的科技文化水平B.促进了亚非国家的交往交流C.减轻人民劳役负担D.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威望D,堪称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4.“诗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诗句能够印证唐朝盛世景象的是16.明朝末年,李白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得到农民热烈拥护,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这恰好说明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是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A.经济落后B.科技落后C.君权强化D.政治腐败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17.徐中约在评价清代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时,指出:“这一制度的核心缺陷在于其过度依赖个人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权威。一且君主能力不足或决策失误,国家机器便会陷入瘫痪。”作者的观点台在强调5.右图为唐朝后期器镇割据形势图(820年),它反映了A.康雍乾时期君主开明B.清朝君主专制达顶峰A.安史之乱后中央权力衰微C.清朝高度集权的弊端D.近代清朝君主的腐败18.《国是三论》一书评论道:“中国面临大海,文物制度久己发达,人民所需无一不足…因此B.杨国忠把持朝政导致国家分裂上至潮廷,下至百姓,有自做自大之风,不愿主动求市场与知识于海外,终于沦落到受他国侵C.唐朗后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略的地步。”据此推新中国“终于沦落到受他国侵略的地步”是因为D.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简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B.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6.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中说: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下列能印证这一论述的史事是C.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经B.玄芙西行取经游历100多个国家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39分)D.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19.(11分)从古至今,政府都重视发展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C.有70多个国家与唐朝有来往7.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下列关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材料流的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唐朝时,日本派遭了多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B.唐朝国力强盛,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C.《大唐西域记》记载了100多个国家的山川风物神都(洛阳)帝藏储聚,积年充D.开元时,东罗马帝国多次派使臣来华进贡实,淮海清运,日夕流舒。地当六合8.右侧图表为北宋时期枢密院部分官员情况统计。之中,人悦四方之会…长安府库及通过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仓,庶事空块,皆藉洛京转输价直。A.推行崇文抑武政策一摘编自王薄《店会要》B.在地方设置转运使C.在各州府设盟通判D.取消节度使收税权9.西夏崇宗在位时,建“国学”,学生300人,以习儒学为主。后来又建有宫学、太学,州县则精朗大运河示意图普逾设立小学。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1)根据材料一的地图,找出大运河的中心。(1分)并根据材料概括隋唐时期洛阳繁荣的表A.缓和宋夏矛盾B.学习先进文化C.推动北人南迁D.完成国家统现。(2分)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4页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4页CS扫描全能王可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