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扫描全能王 创建扫描全能王 创建扫描全能王 创建扫描全能王 创建扫描全能王 创建扫描全能王 创建扫描全能王 创建扫描全能王 创建1. B;解析:图 1中①处为隋朝,隋朝南下灭陈,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统一全国,故选 B。2. A;解析:科举制打破了门第限制,使平民有机会进入仕途,成为历代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选官制度的重大转折,故选 A。3. C;解析: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含嘉仓作为隋朝最大粮仓位于洛阳,故选 C。4. B;解析:唐太宗广纳贤才,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是其重要大臣,他在位期间出现“贞观之治”,故选 B。5. D;解析: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均属于唐朝手工业产品,共同反映了唐朝手工业的发展,故选 D。6. B;解析: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或评价,B 项是对安史之乱影响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故选 B。7. A;解析:材料中唐朝与南诏的册封、朝见、求学等往来,说明双方往来频繁,故选 A。8. C;解析:长安商业区繁华,居民众多,汇聚国内外各色人群,说明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故选 C。9. A;解析:北宋“状元及第”的荣耀超过军事成就,反映出崇文抑武的社会风气,故选 A。10. D;解析:宋辽榷场互市,贸易量大,加强了双方的经济联系,故选 D。11. C;解析:郾城大捷是岳飞抗金的重要战役,“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是岳家军的纪律,故选 C。12. B;解析: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故选 B。13. D;解析:元朝行省权力受中央制约,官员由中央任免,不能独立调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中央集权,故选 D。14. A;解析:金朝翻译儒家经典、兴办学校等措施,是为了学习汉族文化,巩固自身统治,故选 A。15. A;解析:交子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便于贸易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 A。16. A;解析:《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记述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供君主借鉴,故选 A。17. D;解析:“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等合并,计入田亩,用银两征收,特点是赋役合并,征收白银,故选 D。18. C;解析: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提出“均田免粮”,1644 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故选 C。19. D;解析:1571 年明廷与俺答汗的和议称为隆庆和议,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故选 D。20. C;解析: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援朝战争、雅克萨之战均是反抗外来侵略的史实,故选 C。21. B;解析:王守仁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故选 B。22. C;解析: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因果搭配正确,故选 C。23. D;解析:材料反映白莲教起义消耗清朝财政和军事力量,导致清朝衰落,属于起义的影响,故选 D。24. A;解析:“机户出资,织工出力”体现了雇佣关系,说明明朝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故选 A。25. A;解析:隋唐时期各族交融,经济繁荣,贸易发达,科技文化成就突出,对世界影响大,符合描述,故选 A。26. (1) 工具:曲辕犁、筒车;作用:曲辕犁操作灵活,便于转弯和调节入土深浅,提高耕作效率;筒车节省人力,提高灌溉效率;解析:唐朝新式农具为曲辕犁和筒车,分别从耕作和灌溉角度说明其作用。(2) 表现:太湖流域广修圩田,土地精耕细作;占城稻普及,稻麦一年两熟,产量大增;南方农业远超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原因:北方战乱,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相对安定;解析:从材料提取农业发展表现,结合北方战乱、南方优势等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原因。(3) 原因:高产作物普遍种植;耕地面积扩大;意义:缓解了粮食短缺问题,促进了人口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解析:根据材料概括粮食增产原因,从粮食供应、人口、经济等方面简析意义。(4) 认识:农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生产工具的改进、技术的进步、政策的支持等都能推动农业发展;解析:围绕农业的重要性及发展因素谈认识,言之有理即可。27. (1) 选择图片:图 9;解说:玄奘是唐朝高僧,为求取佛经精义,西行前往天竺。他历经艰险,在天竺游学多年,带回大量佛经。他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大唐西域记》,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或选择图 10;解说:郑和是明朝航海家,受明成祖派遣,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 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解析:参照示例,从人物身份、事迹、贡献等方面撰写解说词。(2) 信息:元朝中外交通发达,陆上交通线和海上交通线遍布;都城是交通枢纽;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对外活动范围广;解析:从交通线路、枢纽、范围等方面提取图中信息。(3) 变化:从宋元时期对外贸易繁荣、与多国往来,到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仅广州对外开放,且对外国商人活动限制严格;影响:限制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解析:概括对外交往的变化,从交流受限、落后世界等方面简析影响。(4) 认识:对外开放有利于中外交流和国家发展,闭关锁国则会导致落后;我们应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先进文化;解析:围绕开放与闭关的影响谈认识,符合题意即可。28. (1) 人物:毕昇;意义:开创了印刷史的新纪元,推动了中国知识普及,经丝绸之路西传,加速了欧洲文艺复兴,促进世界文明发展;解析:泥活字版由毕昇发明,根据材料概括其意义。(2) 布局特点:以南北中轴线贯穿核心建筑,东西六宫对称分布;思想理念:儒家“秩序平衡”理念;《周易》“保合太和”“天人和谐”的治国理想;解析:从材料提取布局特点,指出体现的儒家和《周易》思想。(3) 变化趋势:从唐诗到明清小说,文学逐渐世俗化、通俗化,更贴近市民生活;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如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时代背景(如政治状况、社会矛盾);文人阶层的转向;解析:归纳文学从高雅到世俗的变化趋势,从经济、社会、时代、文人等方面分析影响因素。(4) 标题:艺术之美;史实:唐朝颜真卿的楷书雄浑大气,柳公权的楷书骨力劲健;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的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解析:标题围绕中华文化的某一领域,史实与之匹配即可。29. (1) 方式:册封少数民族首领;设置行政机构;军事平定叛乱;解析:从材料中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驻藏大臣等归纳治理方式。(2) 观点:有效的边疆治理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论述: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友好往来,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统一。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清朝通过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伊犁将军、台湾府等,有效治理边疆,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综上,各朝代对边疆的有效治理,促进了民族交融,巩固了国家统一,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观点围绕边疆治理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关系,结合唐、元、清的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