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1(1)D (2)A
1(1)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1.'瓢泼'中'瓢'读piáo(二声),'泼'读pō(一声)排除B、C项
2.'心急如fén'应为'焚'(火字底表焦灼),'修qi'应为'葺’(草字头表房屋修缮),排除A、B项3.'棼'读fén但指纷乱,'茸'读róng指细毛,均不符合语境
1(2)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①分号正确分隔并列分句
②引号内句号应删除(引文作为句子成分时句号放引号外)
③省略号后不应加其他标点
④破折号使用正确(总结前文)只有①符合
2.A
3.C
A选项描述了“说”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并举例了《爱莲说》,这是正确的。B选项介绍了季羡林的基本信息,包括其字号、身份以及著作汇编情况,这些信息都是准确的。C选项列举了秋季的节气,但顺序有误,根据常识秋季的节气依次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而不是选项中的立秋、处暑、秋分、白露、寒露、霜降。D选项解释了几个古代词语的含义,包括“白丁”指平民,“桑梓”指家乡,以及“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这些解释都是正确的。因此,通过对比和分析,可以找出C选项中的错误。
默写
不问苍生问鬼神
为吾德馨
会当凌绝顶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朱赫来 参军 得了伤寒和大叶性肺炎 《暴风雨所诞生的》
6. 眼泪
7.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或:明君/贤主)
8.“悠悠”突出时空的无限,反衬个体渺小;“独”强调孤独处境,二者对比强化了诗人的悲怆之情。
解析:根据诗句'独怆然而涕下’,"涕'出现在表达强烈情感的语境中。结合古代汉语常识,"涕在文言文中多指'眼泪'(如《诗经》'泣涕涟涟'),而'鼻涕'的文言表达通常是'泗’(如《诗经》'涕泗滂沱")。此处诗人因感怀天地而落泪,非生理性鼻涕
解析:'古人"来者'需结合诗歌背景理解:陈子昂登幽州台(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处)时,借古喻今。'古人"特指燕昭王等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则是诗人期盼却未出现的未来明主。两句通过时间纵向的隔绝,强调诗人对知遇之君的渴望。
解析:炼字分析要扣住'对比效果':1.'悠悠':双关天地之广(空间)与历史之长(时间)《楚辞》'惟天地之无穷兮'可佐证。'
独': 在'天地悠悠"的宏大背景下,突显个体渺小与孤立无援,与"怆然涕下'形成因果关系。二字共同构建出宇宙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哲学意境。
9.(1)更加。(2)少。(3)伤。(4)诚信
10.A.而B.焉C也
11.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
12.(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2)想念君子,他像玉那样温润。
13.表现了他们遗世独立,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同时又表明周敦颐的生活态度与陶渊明不完全一样。
14.示例一:都有正直、端庄的品性。由甲文“中通外直”“亭亭净植”,乙文“廉而不刿”可知。
示例二:都有美好的名声。由甲文“香远益清”,乙文“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乎尹旁达”可知。
[参考译文]
[乙]孔子说:“从前,君子的美德都拿玉来比拟:(玉)温和而润泽,这就像是'仁’;缜密而有条理,这就像是'智’;有棱角但不伤人,这就像是'义’;垂挂而下坠,这就像是'礼’;叩敲一下声音清泠悠扬,而后戛然而止,这就像是'乐’;瑕疵不会掩盖美质,美质也不会掩盖瑕疵,这就像是'忠’;光彩外显旁达无隐匿这就像是'信’:(玉上)光气如白虹,这就像是'天’:精气在山川中显现,这就像是'地’。圭、璋作为朝聘礼物可不附加束帛单独使用,特别送达,这就像是'德’;天下没有人会不看重玉,这就像是'道’。《诗经》上说:'想念君子,他像玉那样温润。所以,君子重视玉”
15.答案:C
解析:C项,结合第⑥段“由于伤势过重,大伯停止了呼吸”可知,该段调动视觉感官写皎洁多情的月光,旨在表现“我们”悲痛的心情。选项中“旨在烘托大青山的美丽怡人”表述有误。故选C。
16.答案:翠泉山乡环境优美,充满生机。表达了“我”对翠泉山乡的赞美以及重访故地的激动、喜悦之情。
解析:由“那幽谷深涧一股股清澈的小溪,犹如追逐嬉戏的儿童,发出爽朗的笑声。坡梁上、沟谷底、山腰间的杂草丛中,山花竞相开放”可知,翠泉山乡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由“阔别30余载”“一踏入山乡,我的心就如同缭绕在峰头的白云,情缠意牵”可知,表达了“我”对翠泉山乡的赞美以及重访故地的激动、喜悦之情。
17.答案:(1)“缭绕”(或“情缠意牵”)应读重音,让人感受到“我”与翠泉村难以割舍的情感。
(2)“一个一个”(或“久久不肯离去”)语速缓慢,在舒缓的朗读节奏中,强调杨大娘对重返战场的战士的不舍、牵挂。
解析:(1)应重读“缭绕”。“缭绕”意为“回环旋转”,在文中表现出“我”与翠泉村难以割舍的情感,所以应重读。(2)“一个一个”应语速缓慢。“一个一个”指大娘把战士们一个个送走,舒缓的朗读节奏更能体现出大娘的不舍和担心。
18.答案:示例一:开篇点题,前两段描写了如火般的山丹花,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第⑦段中,将火红的山丹花与杨大伯的精神建立起关联,照应文题;末段写山丹花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升华主题,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示例二:山丹花是军民鱼水情的见证;山丹花是杨大伯英勇无畏、舍己为人精神的象征;山丹花是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的体现。
解析:物象的作用一般有:衬托人物精神/品格;突出人物形象;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揭示和深化主题等。“山丹”在文中多次出现,如第①段、第②段、第⑦段、第⑧段、第⑨段,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物象的作用即可。
19.答案:①不后悔;②停止游动,观察周围;③根据发现,继续上游;④惧怕而恐慌
解析: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登山路”是指冯帆登海山的经过,“心路”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心态变化。与①相关的语段是第⑤段,由“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13千米左右,爬坡不比平地,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可知,此时他的心态为“不后悔”。与②相关的语段为第⑥段,由“他试着停止了游动,发现自己也没有下滑,而是稳稳地浮在倾斜的水坡上”,可概括出此时他的“登山路”为“停止游动,观察周围”。与③相关的语段为第⑦~⑧段,由第⑦段和第⑧段“冯帆继续向上游,随着重力的减小,身体变轻了,游动变得更轻松”可知,此时他的“登山路”是“根据发现,继续上游”。第④空,题干给出的提示是“上沉下浮,气泡呼吸”,与之相关语段为 段,从“冯帆在水中下沉着……冯帆突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中的“恐慌”“危险”等词,可以看出当他在面对上沉下浮时,心态为“惧怕而恐慌”。
20.答案:(1)外星飞船的引力与地球引力相抵消,水坡出现了低重力状态
(2)[示例]A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坡上的排浪现象,神奇而美妙,暗示在自然伟力作用下登山是一件愉悦自在的事
[示例二]B句中“接”“抛”“传递”等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冯帆在低重力下的海浪中下落上升的情景,海浪既温柔又有力,表现了在自然伟力作用下登山者的轻快和自由
解析:(1)结合文章第⑦段“外星飞船的引力与地球引力相互抵消……使得重力对水坡上的物体并不产生使其下滑的重力分量”可知,本文具有科学性。
21.答案:[示例]“山”表面是指冯帆攀登的“海水高山”。它代表了冯帆攀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包括前所未有的山的高度、峰顶坠落的死亡危险等。更是冯帆重启的登顶梦想一一挑战自己,完成未尽的登山心愿。链接材料告诉我们,登山是智慧生命的一个本性,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因此,山还指所有智慧生命更高更远的追求、想要探索和挑战的未知领域、想要突破和超越的极限。
五、写作(50分)
略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 6 月核心素养评价 C.因为长妈妈给儿时的鲁迅买了《山海经》,因此他对长妈妈充满敬意。(连词使用不当)
D.唉!家乡的春天真是美极了!(叹词使用不当)
七年级语文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如《爱莲
说》等。
温馨提示: B.季羡林,字希逋、齐奘,学者、作家、翻译家。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全集》。
1. 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C.一年四季,每个季节包括六个节气,其中秋季的节气依次为立秋、处暑、秋分、白露、寒露、
2. 不要在本试题卷上答题,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答案分别填涂、书写在“答题卡”指 霜降。
定的答题区。 D.“白丁”指平民,“桑梓”指家乡,“芙蕖”“水芙蓉”是荷花的别称。
3. 考试开始前,请将姓名和考号写在本页上方空白处;“语文答题卡”上的有关事 4.根据语境,补写以下句子的空缺部分。(9分)
项,按“特别注意”的要求填写。考试结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古诗文是语文殿堂中的瑰宝,徜徉其中,采撷花果无数。在《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1)
_______________”中,写文帝似乎虚心倾听,实则垂问不过是鬼神的事罢了;在《陋室铭》中,
一、积累·运用(25分) 我们欣赏“斯是陋室,(2)_______________”的高洁操守;在杜甫《望岳》“(3)
1.学校文学社要举行“谱写青春华章”的演讲比赛,下面语段是小语写的演讲稿中的一部分,他 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的呐喊中,我们感受到哲言的铮铮;在《春夜洛城闻笛》
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提供帮助。(6分) “(4)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体会到无尽的乡思;在秦淮河畔,
青春是一段不断学习的旅程。在旅途中,我们遇见了《青春之光》中的黄文秀,瓢泼大雨中的 我们听到了“(6)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泊秦淮》)的辛辣讽刺;在..
她心急如 fén,我们见证了她最美的青春①;走进《驿路梨花》,我们看到路人修 qì小茅屋,聆听哈尼 崇山峻岭中,我们告诫自己要时刻葆有“(8)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过
小姑娘讲述众人照料小茅屋的故事;诵读《爱莲说》,我们培养如莲一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的戒骄戒躁。
不妖②。”的君子情操。一幕幕呈现在眼前③……无时无刻不触动着我们的心灵。这就是④—— 5.名著阅读(4分)
青春。 【做笔记 写提要】下面是小华同学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过程中,根据保尔的成长
(1)语段中,小语有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请你帮忙选出正确的一项 经历写的提要,请帮他补全。
(3分)( )
A.piáo pō 棼 茸
B.piǎo bō 棼 茸
C.piáo bō 焚 葺
D.piáo pō 焚 葺
(2)上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处是(3分)(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对句子中画线部分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A.这学期我们要搬进新教学楼,同学们都非常开心极了。(副词使用合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开展“反对浪费,厉行节约”活动以来,同学们的节约意识明显增强。(介词使用不当)
七年级语文 第 1 页 共 4 页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10.请将“焉”“也”“而”还原到文中 A、B、C三处。(3分)
(一)古诗鉴赏(5分) A.( ) B.( ) C.(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各题。 11.请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登幽州台歌 叩 之 其 声 清 越 以 长 其 终 诎 然 乐 也
陈子昂 12.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诗中的“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1分)
(2)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7.“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指__________________。(1分)
8.“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意境。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悠
悠”和“独”加以赏析。(3分)
13.甲文“予独爱莲”“陶渊明独爱菊”中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3分)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20分)
[甲] 爱莲说 14.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说的“君子”有什么相同点。请用相关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语句加以印证。(3分)
而不染,濯清涟(A)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B)。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现代文阅读 I(12分)
[乙] 君子比德于玉①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C);缜密以栗,知也;廉②而不刿,义也;垂之如
碧血山丹
队③,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④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⑤旁达,信也;气如白
张贵
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⑥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
①我随同老区慰问团回到了阔别 30余载的大青山抗日革命根据地——翠泉村。一踏入山乡,
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我的心就如同缭绕在峰头的白云,情缠意牵。那幽谷深涧一股股清澈的小溪,犹如追逐嬉戏的儿
[注] ①选自《礼记·聘义》,有删改。题目是临时加的。②廉:棱角。③队:同“坠”。④诎然:
童,发出爽朗的笑声。坡梁上、沟谷底、山腰间的杂草丛中,山花竞相开放。草丛中冒出一团团
指声音戛然而止。⑤孚尹(yún):指玉的光彩。“孚”同“浮”,“尹”同“筠”。⑥圭(ɡuī)、璋(zh
抖动的火苗——那不是山丹花吗?
āng):两种贵重的玉器。
②一进杨大娘家,就见那争芳斗艳的山丹花,像堆燃得正旺的火焰,耀眼夺目。我环顾这熟
9.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4分)
悉而又陌生的院落,满怀深情地叫了声:“大娘!”大娘忙走出门来,惊喜得又像当年一样答道: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噢,是珊丹姑娘回来啦!”其实,我已是 50多岁的人了,可大娘习惯把我称作“姑娘”,正
香远益清 联系常见词语 (1) 如大娘永远像我母亲一样。我抢前几步,一头扑入她的怀里,40年前的战火硝烟就滚在了眼前:
陶后鲜有闻 结合语境推测 (2) ③那是 1944年春,我 16岁,在连队担任卫生员,在这里已度过三个春天。当时救护所就设
在杨大娘的西屋。杨大伯是支前小队长,他带领乡亲们为部队运送弹药,转移伤员,接济军饷,
廉而不刿 结合字形推测 (3)
传送信件,踏遍千里青山。大娘是我救护伤病员的得力助手,常常几天几夜不合眼守护在床前,
孚尹旁达,信也 课内字词迁移 (4)
七年级语文 第 2 页 共 4 页
她熬红了眼睛,消瘦了身体,却从不喊累。伤病员们最爱吃她做的香喷喷的小米饭炒山药丝。当 17.请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设计朗读。(3分)
一个个伤病员恢复了健康,打起背包重返前线时,大娘总要一个一个地送出村外,凝视着他们远
语句 朗读 赏析
去的背影,久久不肯离去。
(1)一踏入山乡,我的心就如同缭绕 根据理解,为句子设计朗读的重音(一
④一天上午,天空传来飞机的轰鸣。“有情况!”杨大伯话声一落,飞身跃出窑洞,操起了
担架直奔阵地。两架敌机在山野的阵地上轮番俯冲扫射,随后一队鬼子也蹿进了山里,阵地上炮 在峰头的白云,情缠意牵。 处即可),请陈述你的设计和理由。
火连天,硝烟弥漫,一场恶战开始了。 (2)大娘总要一个一个地送出村外, 根据理解,为句子设计朗读的语速(一
⑤当我刚跳出隐蔽壕时,头顶又传来了敌机刺耳的呼啸声。“珊丹,快,快卧倒!”随着喊 凝视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久久不肯离去。 处即可),请陈述你的设计和理由。
声,杨大伯那壮实的身躯挡住我,随即一颗炸弹在我身旁爆炸,那撼天裂地的轰响几乎把我震聋
了。我从大伯身下爬起,大伯却昏迷在血泊中。“大伯,大伯……”我大声呼叫着,只见他脸色
苍白,慢慢睁开那布满血丝的眼睛微弱地对我说:“快救伤员去!”我忙查看他的伤情,为他包
18.本文与课文《井冈翠竹》一样,标题中的物象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简要分析“山丹”这
扎抢救。
⑥太阳落山时,敌人溃败而逃,战斗胜利结束。同志们从阵地上归来,老连长还没顾扑扑衣 一物象在本文反复出现的好处。(从行文结构或内在意蕴方面)(3分)
服上的尘土就直奔救护所:“老杨怎么样?”我哽咽着:“大伯是为了掩护我才受了伤……”我
再也说不下去了。那天晚上,月亮也变成了有情的人儿,皎洁的银辉洒满大地。我们抬着担架大
步流星地穿过白天激战过的阵地,沿崎岖的盘山小路疾速赶到团部卫生队。由于伤势过重,大伯
(四)现代文阅读 II(8分)
停止了呼吸。 山①在那儿
⑦安葬了大伯,第二天我徘徊在大伯流过血的阵地,蓦地发现一棵含苞待放的山丹花,细细 刘慈欣
瞅去,它的茎叶和花骨朵上洒满了斑斑血迹。我含泪把这棵洒有大伯血迹的山丹,小心翼翼地连 ①冯帆②站在救生艇上,目送着蓝水号③远去,他原准备在其上度过一生的。另一边,在太
根刨了起来,移植在大伯窗前的花池内。经过精心栽培,不几天它就绽出了血红的花瓣,似乎比 空中的巨型飞船④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
山野的山丹更红更艳,像燃烧的火炬! ②当感觉到救生艇的甲板在水坡上倾斜时,冯帆纵身一跃,跳入被外星飞船的光芒照得蓝幽
⑧抗战胜利后,我要随军南下,临别时大娘再三嘱咐,等解放了一定要回来看望这山丹。 幽的海中。
⑨这些往事深深地沉在我的心底。后来,人民政府把大伯的坟墓迁进了青山革命烈士陵园。 ③他成为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
当年移植来的山丹,长得一年比一年旺,花开得一年比一年多。火红的山丹,你是我永恒的怀念! ④现在,已经看不到海山的山顶,冯帆在水中抬头望去,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面一望无际
(有删改) 的海水大坡,坡度有 45度,仿佛是一个巨人把海洋的另一半在他面前掀起来一样。
⑤冯帆用最省力的蛙式游着。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 13千米左右,爬坡不比平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地,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能攀登海水珠峰,本身已是
A.作者由眼前的山丹花回忆起 40年前的战争岁月,山丹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有利于突出 自己登山梦想的一个超值满足了。
⑥这时,冯帆有某种异样的感觉。他已明显地感到了海山的坡度在增加,身体越来越随着水
文章的主题。
面向上倾斜,游起来却没有感到更费力。回头一看,看到了山脚的已经落下了帆的救生艇,仍然
B.第②段末句以“滚”字引出下文,凸显了作者对战争岁月的记忆深刻。
稳稳地停在水坡上,没有滑下去。他试着停止了游动,发现自己也没有下滑,而是稳稳地浮在倾
C.第⑥段调动视觉感官写皎洁多情的月光,旨在烘托大青山的美丽怡人。 斜的水坡上!冯帆一砸脑袋,骂自己是白痴:既然水坡上呈流体状态的海水不会下滑,上面的人
D.本文与《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样,都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人物英雄气概。 和船怎么会滑下去呢?现在冯帆知道,海水高山是他的了。
16.首段中作者笔下的翠泉山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⑦外星飞船的引力与地球引力相互抵消,使得斜坡面方向的重力逐渐减小,这种重力的渐减
抵消了坡度,使得重力对水坡上的物体并不产生使其下滑的重力分量。
⑧冯帆继续向上游,随着重力的减小,身体变轻了,游动变得更轻松。冯帆游泳时溅起的水
花下落的速度变慢了,水坡上海浪起伏和行进的速度也在变慢。
七年级语文 第 3 页 共 4 页
⑨随着风力的增长,水坡上开始出现排浪。[A]在低重力下,海浪的高度增加了许多,形状
也发生了变化,变得薄如蝉翼,在缓慢的下落中自身翻卷起来,像一把无形的巨刨在海面上推出 20.[推荐指南 艺术特色]理解人物,需关注作品的艺术特色。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结合小
的一卷卷玲珑剔透的刨花。海浪并没有增加冯帆游泳的难度,浪的行进方向是向着峰顶的,推送
说中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表格。(2分)
着他向上攀游。随着重力的进一步减小,更美妙的事情发生了:[B]薄薄的海浪不再是推送冯帆,
而是将他轻轻地抛起来,有一瞬间他的身体完全离开了水面,旋即被前面的海浪接住,再抛出, 特殊
《带上她的眼睛》 《山在那儿》
他就这样被一只只轻柔而有力的海之手传递着,快速向峰顶进发。峰顶就是风暴眼,是平静的! 篇目
⑩冯帆已经掌握了在浪尖飞跃的技术,他从一个浪峰跃向另一个浪峰,又“攀登”了 20分 示例:“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
(1)____________
钟左右,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浑圆的峰顶看上去不远了,它在外星飞船洒下的光芒中柔 科学性 镜
和地闪亮,像是等待着他的一个新的星球。
善于设置悬念和伏笔 善于渲染自然伟力
冯帆进行了最后的一次飞跃,他正在被吹向气旋的中心。当冯帆飘进风暴眼时,风力突然
减小,托着他的无形的气流之手松开了,冯帆向着海水高山的峰顶坠下去,在峰顶的正中扎入了 示例:小姑娘通过传感眼镜接触
(2)____________(从文中画线
蓝幽幽的海水中。 到花草、溪水、微风时的激动不已,
冯帆在水中下沉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上浮,这时周围已经很暗了。当窒息的恐慌出现 文学性 的 A、B句中任选一句,赏析小说的
为下文揭开她困在地心的谜底做了铺
时,冯帆突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入水前的最后一ロ气,无法支持自己浮上水面。死亡的 文学性)
垫,表现了她的乐观精神
恐惧压倒了一切。就在这时,他发现身边有几个银色的圆球正在与自己一同上浮,最大的一个直
径有一米左右,冯帆突然明白这些东西是气泡!低重力下的海水中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气泡。他奋 21.[推荐指南 理解寓意]与众不同的挑战对象——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海水高山”,让
力游向最大的气泡,将头伸过银色的泡壁,立刻能够顺畅地呼吸了!冯帆乘着上升的气泡升上天 冯帆的挑战更具价值。请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探究“山”的含义。(2分)
空,升上了海面。在低重力下他冲上了水面近一米高,再缓缓落下来。
不管怎么样,冯帆想,我登顶成功了。(选自刘慈欣《山》,有删改)
[注]①山:外星飞船入侵地球,拉起海水形成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海水高山。②冯帆:
[链接材料]
海洋地质工程师。大学时曾组织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最后四名队员死亡,他成为队中唯一的
山在那儿,总会有人去登的。登山是智慧生命的一个本性,他们都想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
生还者。毕业后为逃避山来到太平洋上,以船为家。③蓝水号:“蓝水号”考察船,冯帆的海上
些,这并不是生存的需要。进化赋予智慧文明登高的欲望是有更深的原因的。
工作地。④巨型飞船:外星人的飞船。
(节选自刘慈欣《山》)
19.[推荐指南 了解经历]了解人物,需先了解他的经历。浏览文章,完成冯帆挑战活动的思
维导图。(4分)
三、表达与交流(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在邓稼先心里埋下一粒爱国的种子;长妈妈的真诚付出,在鲁迅心里
埋下一粒思念的种子;紫藤萝瀑布的美丽绽放,在宗璞心里埋下一粒生命的种子……一定有一些
人或事,也在你的心里埋下了一粒小小的种子。
请以《埋下一粒种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600字
七年级语文 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