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山东梁山一中高考数学二模考试试卷
总分: 150分时间: 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并在答题纸规定位置贴条形码.
2.本试卷满分150分,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2页,第Ⅱ卷为第3页至第4页.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A={x||x-1|≤2},B={x|2x≥1},则A∩B=
A. (-1,0) B. [-1.3] C. [0.3] D.[-1.2]
2. 某同学记录了3月1日到8日每天的最高气温(单位: ℃),分别为13,9,13,10,8, 8,15,14,则该组数据的第80百分位数为
A. 10 B.13 C. 13.5 D. 14
3.已知平面向量满足与的夹角为,则实数的值为( )
A. B.2 C. D.
4.计算 的值是(  )
A. B.
C. D.
5. 已知双曲线的右焦点为,点在双曲线上且满足轴,若,则双 曲线的实轴长为
A. B. C. D.
6. 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为定值的直线系方程为,此方程也是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的切线方程. 则当变动时,动直线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B. C. D.
7.当x∈[0,2π]时,曲线y=sin x与y=2sin 的交点个数为(  )
A.3   B.4
C.6   D.8
8.已知函数f (x)的定义域为R,f (x)>f (x-1)+f (x-2),且当x<3时,f (x)=x,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f (10)>100   B.f (20)>1 000
C.f (10)<1 000   D.f (20)<10 000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已知函数,,令,,则( )
A.与的单调区间相同 B.与的单调区间相同
C.与有相同的最小值 D.与有相同的最小值
10.某校体育活动社团对全校学生体能情况进行检测,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生的体能检测结果服从正态分布,其中检测结果在以上为体能达标,以上为体能优秀,则( )
附: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则,,.
A.该校学生的体能检测结果的期望为
B.该校学生的体能检测结果的标准差为
C.该校学生的体能达标率超过
D.该校学生的体能不达标的人数和优秀的人数大致相等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积等于1,记点的轨迹为曲线,则( )
A.曲线关于原点对称 B.曲线与轴恰有3个公共点
C.的周长最小值为4 D.的面积最大值为1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已知f(x)为幂函数,且f(2)=4,则
13.已知双曲线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F 、过点 F 且斜率为 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A、B 两点,其中点A在x轴上方,设△AF F 与 的面积分别为 则
14.已知方程 有且仅有两个不相等的正实数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为了解高三,1班和2班的数学建模水平,现从两个班级中各随机抽取10名学生参加数学建模能力比赛(满分100分),成绩如下:
数据Ⅰ(高三,1班):68,80,58,75,65,70,54,90,88,92;
数据Ⅱ(高三,2班):72,55,83,59,56,90,83,52,80,95.
(1)求数据Ⅰ(高三,1班)的第80百分位数;
(2)从上述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中随机抽取3人作下一步调研,设被抽到的3人中来自于高三,2班的学生人数为,求的概率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16. 已知函数.
(1)若,求在上的极大值;
(2)若函数,讨论函数在上零点的个数.
17.如图,在三棱柱中,,,
(1)求证:;
(2)侧棱上是否存在点,使得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若存在,确定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8.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且过点.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已知,为椭圆上异于点的两点,且,,点为垂
足,求证:直线过定点;并判断是否存在定点,使得为定值.若存
在,求出定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 对于数列,若存在正整数,使得从数列的第项起,恒有成立,则称数列为第项起的周期为的周期数列.
(1)已知数列满足,且,证明:3是的一个周期.
(2)已知数列(其中,不全为0),,证明:存在正整数,使得时,成立,并求出满足条件的一个周期.
(3)已知数列,求证:不是周期数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2.D
3.B
4.C
5.B
6.C
7.C
8.B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选对的得部分分,有选错的得0分.
题号 9 10 11
答案 AC AD AB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2 13. 14.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为了解高三,1班和2班的数学建模水平,现从两个班级中各随机抽取10名学生参加数学建模能力比赛(满分100分),成绩如下:
数据Ⅰ(高三,1班):68,80,58,75,65,70,54,90,88,92;
数据Ⅱ(高三,2班):72,55,83,59,56,90,83,52,80,95.
(1)求数据Ⅰ(高三,1班)的第80百分位数;
(2)从上述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中随机抽取3人作下一步调研,设被抽到的3人中来自于高三,2班的学生人数为,求的概率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答案】(1)89 (2)分布列见详解;
【解析】
【分析】(1)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根据百分位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
(2)的所有可能取值为1,2,3,求出对应的概率,即可得出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小问1详解】
将数据Ⅰ从小到大排列:54,58,65,68,70,75,80,88,90,92,
因为,所以数据Ⅰ的第80百分位数为.
【小问2详解】
数据Ⅰ中60分以下的有54分,58分;
数据Ⅱ中60分以下的有52分,55分,56分,59分;
即符合题意共6人,其中高三,1班有2人,高三,2班有4人.
可知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1,2,3,
则,,,
所以X的概率分布列为
X 1 2 3
P
数学期望.
16. 已知函数.
(1)若,求在上的极大值;
(2)若函数,讨论函数在上零点的个数.
【答案】(1)极大值为0, (2)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1)求出导数,列表分析随变化情况,根据单调性和极值定义求解;
(2)化简得,令,得或,分或,,,讨论判断方程解得个数得解.
【小问1详解】
当时,,
则,
令,得或或,
因此,当变化时,,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0 + 0 0
单调递减
单调递增
单调递减
单调递增
所以当时,有极大值,极大值为.
【小问2详解】

当时,由,得或,
其中,,则,
当或时,方程无解,此时函数只有一个零点,
当时,方程只有一解为,此时函数只有一个零点,
当时,方程有两个不同的解且均不等于,此时函数有三个零点,
当时,方程有一解且不等于,此时函数有两个零点.
综上,当或时,函数只有一个零点,
当时,函数有三个零点,
当时,函数有两个零点.
17.(1)证明见解析
(2)存在,在靠近的三等分点处.
【分析】(1)根据这条件证明平面,即可证得结果;
(2),以为原点,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利用线面角的向量法求解.
【详解】(1)证明:在三棱柱中,取的中点,连接,,
在与中,

由,同理,,
由平面;
(2)在中,,,则,
在中,,,,同理,
在等腰,,,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即,
在平面内过作,则平面,于是直线,,两两垂直,
以为原点,直线,,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过作于,
则平面,
则,,,,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取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设,,
则,由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得,
整理得,解得或(舍),即在靠近的三等分点处.
18.解析
(1)因为,所以
即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
(2)(法一)由题可知,直线AB的斜率不为0,设直线AB的方程为x=ty+m,设,
19. 对于数列,若存在正整数,使得从数列的第项起,恒有成立,则称数列为第项起的周期为的周期数列.
(1)已知数列满足,且,证明:3是的一个周期.
(2)已知数列(其中,不全为0),,证明:存在正整数,使得时,成立,并求出满足条件的一个周期.
(3)已知数列,求证:不是周期数列.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1)升次作差并因式分解得,则;
(2)分和讨论即可得到对的自然数,恒有;
(3)利用反证法假设是周期数列,递推得,再利用换元法得,则出现矛盾点,从而假设不成立.
【小问1详解】
由于,①
,②
由②①得,,
即,
又,则,故3是的一个周期.
【小问2详解】
由递推和,,
得,,,.
(i)若,则,,,,.
(ii)若,则,,,,.
无论何种情况,都有,.
由递推关系得,会逐渐进入循环,对的自然数,恒有.
故是的一个周期.
【小问3详解】
假设是周期数列,则至少存在,,不妨设,使得.
由递推关系得,
整理得.
再进一步得到,如此进行下去,最后得到.
设,则,得,但这不可能.
接下来证明:,.
设,,
则;

以此类推,得到,.
于是有,()
若存在,不妨设,其中s,t都是非负整数,
则式()经过s步倒推后,得到,则,得.
由于,得,
但经过递推后得到都是有理数,两者矛盾.
故,,假设不成立,故不是周期数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