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共6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5道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中国历史上有“尝新”和“荐新”的特别风俗。在一些季节性很强的谷类和果蔬成熟时,各地的人们要举行丰富多彩的、专门的尝新仪式,品尝自己的收获物,从而赋予了它浓厚的文化意味。同时,还以时令新物祭祀祖先,从周代起已成定式。这一风俗体现了()A.尊宗敬祖的传统B.中华文化的连续性C.天人合一的观念D.中华文化的本土性2.中医典籍有不少关于用珊瑚治病的记载。例如,唐高宗年间修订的《唐本草》(颁行全国的医药标准)记载了珊瑚的种类和有关药用配方,元代(14世纪)由回回医官和汉族医家合作编著的《回回药方》也保存了有关珊瑚的药方。这些记载体现了中医学()A.医疗理论体系的形成B.关注药物的性能功用C.依托临床实践的经验D.历史悠久、成就斐然3.北魏前期的生产工具主要为骨镞(骨质箭镞,用于射猎)。道武帝“置山东诸治(官办治铁工场)”,“其铸造铁为农器、兵刃”;太武帝“课(督促、征派)畿内之民,使无牛家以人牛力相贸(交换),垦殖锄耨”。由此可见,北魏()A.逐渐实现了封建化B.重视牛耕的经济功效C.铁犁牛耕基本普及D.均田制改革卓有成效4.唐代盛行以身体和体能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如马球、角力和骑射等),宋代则钟情于棋类、投壶等内敛、娴雅而又轻柔的活动,甚至干脆以观赏代替躬行,致使许多唐代兴盛的体育项目逐渐呈现衰退之势。较之于唐代,宋代体育的变化可能是因为()A.商业繁荣助力市民文化兴起B,理学对艺术和审美的影响C.重文抑武的国策的长期影响D.封建礼教束缚人们的思想高二历史试卷(共6页)第1页5.元朝时期,蒙古人与汉人、色目人通婚普遍:蒙古新字与汉字并用,政府文书多采用蒙汉双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在色目人中通行,汉语方言(如大都话)吸收蒙古语音韵,戏曲中可见“胡语”词汇;汉人吸收蒙古火锅文化发明了老北京涮羊肉,蒙古贵族则崇尚体现尊卑等级的质孙宴服。这反映元朝时期()A,重视各民族平等交往B,中华文化的多元发展C.基本消除了民族隔阂D.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6.鄂菜(湖北菜)形成于明清时期,兼具“咸鲜微辣、原汁原味”的地方风味,是长江中游饮食文化的代表。品味鄂菜,有川菜、湘菜的麻与辣,也有准扬菜的油亮色泽,还有沿江市镇“码头文化”的重油、重味。鄂菜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为()A,农耕文明在南方扩展B.人口迁移的推动传播C.湖北优越的地理位置D.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7.下图是清末中国民间流传的画报《射猪斩羊图》:猪头怪物代表基督徒,山羊代表外国人。“万箭射猪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斩羊颈,问畜生还想来么!”中箭的猪身上写着“耶稣”,无头山羊身上写着“西”。身穿红色官袍的清朝官员正下令行刑。羊新该图体现了(A.中西文化的矛盾不可调和B.清政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C.中西方文化交流已经中断D.近代中国人抵抗文化侵略8.近代商业领域的立法日益受政府重视。下表是20世纪初商业立法基本情况表(部分)1903年颁布了《大清商律》,含有公司律131条,这是公司法在中国的首次亮相。1914年农工商部以清末未议决之《商律草案》为本,略加修政,呈请政府公布施行。同年1月13日,政府将《公司条例》以教令公布。1927年由立法院拟订《公司法原则草案》共32条。1929年由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公司法》。这说明当时中国()A.民族工业逐渐发展B.近代法治建设日益健全C.社会治理日益西化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9.1942年,延安平剧研究院成立,毛泽东为之题词“推陈出新”。延安平剧研究院陆续新编了《逼上梁山》《屈原》等历史剧,编演了《松花江上》《救子参军》《难民出曲》等现代戏,改变了旧戏舞台上主要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统治的局面。延安平刷研究院的成立()A.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B.体现了战争推动文化的重构C.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的属性D.意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高二历史试卷(共6页)第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