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8分)(1)(2分)①翻涌②汇聚(2)(2分)D(3)(2分)甲:舒展乙:传承(4)(2分):(分号)2.(6分)(1)(2分)B(2)(2分)在“始终”前加上“这些美食”。(其它符合语境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也可得分)(3)(2分)示例:不同意。“淳厚”用来形容淳朴,“醇厚”用来形容滋味,这句话的陈述对象是“正定八大碗”,所以用形容滋味的“醇厚”更恰当。(意思对即可)3.(6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给分)①落英缤纷②寂寥无人③凄神寒骨④在河之洲⑤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⑥可怜身上衣正单4.(3分)点明时令,通过描绘黄鸟、杨柳、春风等意象,营造离别的氛围,衬托出送别的悲伤之情。(或者勾勒出一幅明丽的春景图,以明媚的春景来反衬这种内心的“悲愁”。)(意思对即可)5.(3分)甲诗表达了作者与朋友惜别之情,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乙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的悲愁,表现了离别的凄苦。(答出一首诗的情感得2分,答出两首诗得3分,意思对即可)6.(3分,每小题1分)(1)方法(2)舍弃、放弃(3)书、书卷7.(2分)B8.(4分,每句2分)(1)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2)我年少时读书,一看就能背诵下来。(意思对即可)9.(2分)不勤奋和善忘。10.(3分)示例:学习要有正确的方法,要专注,要勤奋,要好问,要坚持学习。(其他从原文得到的启示也可以,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参考译文[甲]然而学习要有方法。凡是读书,其中一言一句,都必须自己探寻意思并理解含义,才能体悟到古人的良苦用心所在,照此行就不会白白浪费功夫:要想进一步地寻求明白其中道理,就必须摒弃学习以外的各种贪念,才能获得成功。…读书要先打扫房间并点燃香料,使精神不分散,这样对书中的言辞才会心领神会。[乙]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丙]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虽然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近几年来,非常勤奋地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一二。…所以虽然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唉!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题灵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为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熟第一部分(1~2题14分)“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为激发同学们对家乡河北的热爱之情,学校开长展了主题宣传活动。1.【多样河北】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y周末为什么到河北?空这里能看到丰富的地貌.在马蹄叩击的间隙,聆听草原的广表口在浪花(fan yong)的片刻,感受海洋的深邃。拾阶而上,抚摸太行炽热的脊梁;下探盆地,看亿万年岁月刻下的痕迹。凝望砂砾流动的轨迹,.(huljù)成绿色的奇选。这里能看到跨越时光的文明印记。漫步古城,品味着蕴含智慧的成语,看太极招警批式在青砖黛瓦间甲(舒展/舒张),于九楼四塔八大寺的光影里倾听历史的回响。夜幕降临,火树银花与非遗绝技一同点亮燕赵夜空。追寻红色足迹的旅程,又让我们器在革命烽火的追忆中,触摸到文明乙(继承/传承)的温度.山河为经,文明作纬,织就一片鲜活生动的时空。岁月悠长,何不在周末,来一杯趟燕赵大地的时空之旅?(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①(fan yong)②(huijù)(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成A.炽热(zhi)砂砾(shuo)B.炽热(chi)砂砾(shu)C.炽热(zhi)砂砾(11)D.炽热(ch1)砂砾(11)八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甲(4)请在文段中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在马蹄叩击的间隙,聆听草原的广袤口在浪花(fan yong)的片刻,感受海洋的深邃。2.【多味河北】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6分)在河北,甲你走到哪里,乙会有一种滋味能唤醒你的舌尖。那是保定驴肉火烧的酥香在晨光中绽放,是正定八大碗的醇厚在岁月里沉淀,是沧州火锅鸡的麻辣在寒夜里沸腾,更是唐山麻糖的甜蜜在记忆里绵长。这片土地上的每一道美食,都是时光的馈赠。石家庄缸炉烧饼的焦香里,藏着太行山风的劲道;邯郸拽面的筋道中,揉进了滏阳河水的柔初;张家口莜面的麦香间,飘荡着坝上草原的辽阔。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始终吸引着八方食客,诉说着永不褪色的燕赵故事。(1)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不仅更B.无论都C.即使也D.不管还(2)文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3)小冀认为文段中加点词语应该写作“淳厚”,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根据词典释义,结合语境说明理由。(2分)【淳厚】形容淳朴,如,风俗一。【醇厚】形容(气味、滋味等)纯正浓厚,如,香味~。第二部分(3~20题56分)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默写(共6分)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诗文因意境而深远,情感借声韵而流传。让我们以悠然的语气吟诵《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①”,感受世外桃源的美好;用低沉的语调品味《小石潭记》“四面竹树环合,②一, 一,悄怆幽速”,体会作者被贬后的孤寂在轻快明朗的节奏中朗读《关雎》“关关唯鸠,④”,感受先秦民歌的质朴;以慷慨激昂的语气诵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国”,感悟诗圣的济世情怀;用悲悯深沉的语调吟咏《卖炭翁》“回一,心忧炭贱愿天寒”,体会底层百姓的艰辛,我们就在抑杨顿挫地诵读中,完成与古人的精神共鸣。八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下期末语文.pdf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