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红河州、文山州2025年高中学业质量监测高二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人员在傅家遗址(山东境内)发现了两处独立的墓葬群,研究团队成功获取了60个个体全基因组数据。通过遗传学分析表明,其线粒体DNA序列(线粒体只从母亲遗传)呈现完全一致性:而Y染色体单倍型(Y染色体仅男性有)分布展现出显著的多样性特征。与该遗址大致属于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文化遗存是A.红山文化B.河姆渡文化C.良渚文化D.大汶口文化2.经考古发现,河南大邑商都城的洹河北岸地区发现三横三纵的骨干道路网络格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发现宫城、小城、大城三重城墙。这些考古发现与《考工记》中营国建邦制邑规划思想和礼书中关于井田制与城市道路网格规划的记载吻合。以上最能说明A.先秦时期的都邑都遵循周礼的规划B.商周时期的城市以商业功能为核心C.历史研究需注重考古与文献的互证D.考古发现比文献记载更具有说服力3,表1所示是泰汉时期有关生育保障政策的相关文献摘要,据此可知表1出处内容岳麓秦简“城旦春亡而得,黥,复为城旦春:不得,命之,自出毆(也),答百。其怀子者大枸犊及秋之,勿答。”《汉书·高帝纪》“民产子,复勿事二岁”《后汉书·章帝纪》“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肿,复其夫,勿算一岁,著以为令”A.政府重视人口增殖以巩固统治B,秦汉律法对妇女权益实行全面保护C.儒家仁政思想主导了社会救济D.小农经济依赖封建国家的福利政策高二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4.曹魏时期,官府对流民实行“民屯”制度,以军事编制组织流民佃种国有土地。魏末晋初废除民屯改设郡县,特别是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颁布占田制后,允许原屯田民占有土地,转变为郡县领民。这一现象反映了A,军事化管理逐渐向基层自治过渡B.国家政权对社会治理的弹性调整C.土地制度变革推动社会结构变动D.魏晋时期庄园经济得到普遍发展5.进士分布一定程度能体现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表2是唐、南宋、明、褙四朝部分省份进士录取人数的统计。其中,唐朝是表2朝代统计项目河南陕西浙江福建江西录取人数1609989甲录取人数在全国位次123录取人数184149505635乙录取人数在全国位次130810录取人数1598981320821162400丙录取人数在全国位次71243录取人数16931385280813991895入录取人数在全国位次6285A,甲B.乙C.丙D.丁6.明清时期,微商非常注重家风建设,节俭乃微商修身之必要环节。《休宁叶氏族谱》中记载:“故欲成家者,不可不务勤俭。”《湾里裴氏宗谱》中提到:“量入为出,治国之道,即治家之道也。”这反映出A.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凋敝B.勤俭持家成为社会风尚C.微商对传统文化的废续D.政府引导主流价值传承7.晚清以来,英、法两国先后强迫清廷签订《烟台条约》《越南条款》等不平等条约,云南边弧危机日益凸显。为应对危机,滇籍留日学生创办《云南》杂志,向社会各界及时报道了英、法等列强入侵云南的各种行径,并提出了许多颇具建树的应对策略。这体现了A.云南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B.抵制列强侵略成为全民共识C.留日学生是反抗侵略主体D.公共奥论开始关注边疆危机8.1909年,各省成立了以立宪派为主体的谘议局,至1911年春,各省连续组织了三次大规模请愿活动,要求消廷早日开国会、组织贵任内阁制、制定宪法。16省签名请愿书达20万人,但遭到清廷的拒绝并弹压请⑧活动,立宪派对改革绝望。据此可知A.请恩活动缺乏群众基础B,立宪失败助推辛亥革命爆发C.民主共和成为时代主流D.立宪派已经举握了国家实权高二历史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