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秘密★启用前
姓名
准考证号
2025年邵阳市高二联考试题卷
历史
本试卷共6页,19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
上“贴条形码区”。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题卷自行保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是仰韶文化时期出现的一种大口尖底陶器,器壁上
有小孔。考古界认为该类陶器为酿酒器,大口、小孔的
设计有助于快速发酵、有效封口及过滤和转移酒液。这
体现出该时期
A.饮酒之风盛行
B.贫富分化加剧
C.原始农业有所发展
D.社会分工不断细化
2.面对“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的不世功业,秦王政
以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兼采三皇五帝位号,号日“皇帝”。这一
做法表明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君权神授理念形成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D.华夏道统传承发展
3.魏晋南北朝时期,侨姓士族因缺乏宗族根基,需借助权要地位占山护泽以维系门第。但侯
景之乱中“在都者覆灭略尽”,至隋统一后江左侨姓士族“几乎全部寂然无闻”。这些现
象反映出
A.宗族势力决定士族地位高低
B.政局变动影响侨姓士族命运
C.南北政权对峙加速士族阶层分化
D.经济特权未能保障门阀政治延续
2025年邵阳市高二联考(历史)第1页(共6页)
4.唐律规定,里正之责是“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坊正之责是
“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这可用于说明唐朝
A.里坊是基层的地方行政机构
B.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C.里正坊正皆由中央机构任免
D.政府重视基层治理
5.蒙古兴起时,儒学在蒙古统治者眼中,与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并无二致。而在定鼎中
原之后,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以儒家经典为科举取士标准。这些举措旨在
A.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
B.促进民族交融
C.缩小蒙汉之间的差异
D.雏护儒学正统
6.下表是道光年间史地学代表著作(部分)。这些作品
著作
作者
撰写或刊刻时间
《新疆赋》
徐松
道光四年(1824)
《西域释地》
祁韵士
道光十六年(1836)
《圣武记》
魏源
道光二十六年(1846)
A.反映近代中国边擅危机日益加深
B.表明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影响深远
C.讴歌了西南群众抵抗侵略的爱国热情
D.赓续了知识分子“经世致用”的传统
7.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媒体蓄意制造中国威胁论,刻画满清政府对汉族的压迫,宣扬战争是
对中国百姓的“救赎”。中国媒体则常以“东夷之邦”“撮尔小国”等话语讽刺日本。这
反映出
A.中日两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着差距
B。民粹主义成为东亚国家政治主流
C.媒体與论推动中日文化彻底割裂
D.汉族与满族的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8.1929年10月后,闽浙赣根据地土地政策规定: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富农出租土地及公共
土地,以乡为单位“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与私有。该政策的突出特
点是
A.绝对平均主义瓦解封建经济基础
B.革命彻底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结合
C.通过土地国有化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D.废除土地私有制以满足农民均分诉求
2025年邵阳市高二联考(历史)第2页(共6页)2025年邵阳市高二联考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2
3
4
6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B
D
A
D
A
B
D
A
C
B
D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
17.(18分)
(1)定义:辽饷是明代政府为应对辽东战事加派的税目,来源为田赋,用途为军费。(2分)
特点:从临时性的财政应急措施演变为常态化的税收征派:征收范围广:农民负担加重:
持续时间长:名目多样等。(6分,任答三点得6分)
(2)观点:多尔衮认为明朝加派“三饷”,导致明朝灭亡。(2分)》
理解:多尔衮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来看待明朝的灭亡。明朝“三饷”加重人民负担,
激化社会矛盾,使其失去民心,而清朝顺应民心取而代之。(2分)
明朝灭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明朝末年君主专制强化,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
重,天灾不断。“三饷”的加派,加剧了社会矛盾,农民起义蜂起,加速了明朝的灭亡。(4分)》
“三饷”破坏了社会再生产的基础,引发了剧烈的阶级斗争,印证了经济基础决定上
层建筑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2分)》
18.(16分)
(1)误区:没有一分为二、辩证客观地看待历史(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没有用整体、发展的
观点看待历史(简单粗暴的认识方式)。(每点2分,共4分)
(2)示例:
北洋政府时期黑暗中孕育着光明(2分)
北洋政府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段黑暗的时期。政治上,袁世凯独裁复辟,军阀
割据混战,出卖国家主权;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赋税沉重,军阀操控军用工业、运
输业等:思想文化上,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压制民主思想传播。(4分)
然而在这黑暗幕布之下,一道道文明之光顽强穿透黑暗。政治上,政党政治发展,
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经济上,民族资本
主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思想文化上,新
文化运动兴起.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提出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促进
了思想解放:外交上,参加一战,收回德、奥租界,发起修约运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
国际地位。(4分)
总之,历史从来不是单一色调的画卷。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下,中国社会肌体仍在
孕育着新生的力量,那些黑暗中的微光,恰恰昭示着一个古老文明在裂变中重生的顽强
生命力。(2分)》
(示例仅为参考,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025年邵阳市高二联考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历史)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