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或集团,其农业生产中断了,文化和历史也一定随之中断。如曾经繁荣一时的文明古国巴比伦,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还有古罗马以及美洲印加帝国的衰落、消亡,就与此有关。该学者强调的是()A.农业是文明孕育和发展的基础 B.古代的世界文明向多元化发展C.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有自身特点 D.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文明衰亡2.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字母因方便易写不断向外传播。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后来又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这说明()A.交流与传承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 B.文字一体化消除了文明交流障碍C.腓尼基字母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 D.人类早期文字的起源具有同源性3.在中古西欧后期,王室法逐渐成为王国统一适用的法律。庄园法是调整领主和农民内部关系及农业生产关系的法律。城市法是关于城市基本制度和市民生活的法律。商人法逐渐成为调整商人自治共同体内部关系和城市贸易、海外贸易等商事活动的法律。这些法律()A.为西欧近代民主宪政提供了依据B.加剧了庄园经济与城市经济矛盾C.服务于西欧多元社会结构的需求 D.增强了各民族国家内部统一力量4.阿拉伯人建立了地域辽阔的帝国,从中国引入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炼丹术等技术,并将之传到欧洲;将伊斯兰文化传向了东方与西方,又将东西方文化带进伊斯兰世界。据此推知阿拉伯人()A.推动了海上贸易繁荣发展B.深刻影响各种文化的互相交流与融合C.成为沟通世界贸易的桥梁D.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5.从10世纪起,东非斯瓦希里人在基尔瓦、蒙巴萨等沿海城邦建立定居点,通过印度洋贸易网络与阿拉伯半岛、印度、波斯及中国开展商品交换,将黄金、象牙、奴隶输往亚洲,同时引入伊斯兰文化、阿拉伯建筑技术及印度纺织品工艺。这些贸易活动()()A.促进不同文明技术与文化的交融B.推动伊斯兰教向非洲内陆扩张C.促使非洲卷入三角贸易体系之中D.形成黑奴贸易为主的商业网络6.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马尼拉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数量激增,居民包含菲律宾人、华人、日本人、西班牙人等。与上述现象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三角贸易 D.明治维新7.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被誉为近代西欧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其共同点主要是()A.解除了罗马教廷的桎梏 B.抨击了君主专制C.突破了宗教信仰的束缚 D.宣扬了人文主义8.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反映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A.都为反封建专制而生 B.代表了全体国民利益C.都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D.摆脱了政党政治束缚9.下图是1850年英国杂志《Punch》刊登的漫画《伦敦的一滴水》,这幅漫画反映了当时英国()《伦敦的一滴水》A.社会矛盾尖锐 B.贫富分化严重 C.化学污染严重 D.生态环境恶化10.邵东某校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了“新和谐公社”“共产主义者同盟”“唯物史观”“巴黎公社社员墙”等相关史实,他们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人运动走向了国际联合 B.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发展C.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D.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11.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要求每年必须拨出一定款项用于印度文学与文化的“复兴”,以及向印度人介绍科学知识。同时,总督们大力推行各项改革措施竭力将英国式“文明福音”带给南亚次大陆。英国此举主要目的是()A.推动印度民族文化复兴 B.促进亚洲经济转型C.助力英国殖民体系构建 D.加速印度科技进步12.19世纪中后期,美国通过《莫里尔法案》推动高等教育与工业结合,加拿大依托英资建成太平洋铁路网,逐步形成制造业体系;而拉美如巴西虽引入英国资本修建铁路,却仍以咖啡种植园为经济支柱,1900年工业产值占比不足10%。导致这一差异的关键在于西葡殖民者在拉美()A.侧重矿产资源掠夺性开发 B.强制推行土著奴隶劳动制C.长期垄断殖民地工业制造 D.移植封建大庄园生产模式13.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3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该书的创作背景是()A.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B.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C.社会主义建设在苏联火热进行 D.二战时与法西斯进行艰苦战争14.1969年,西柏林广播电台散播说,英国滚石乐队将于民主德国20周年国庆日时,在柏林墙边的一座楼顶举行一场音乐会。东德的大量青年在国庆日齐聚柏林墙边想旁听音乐会,后得知这是西柏林的一场造谣事件。西柏林的做法()A.导致了德国的分裂 B.体现了西方的冷战策略C.加剧国家利益冲突 D.强化了两大阵营的对峙15.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智慧聚集-美国创造-资本推动一全球应用”的可持续发展体系。自2008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中国围绕新经济陆续出台涵盖“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人工智能、双创等领域的一系列政策,德国提出“工业 4.0”战略目标,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上述现象反映了()A.世界形成一超多强政治格局 B.各国开始跨入新经济时代C.国家干预政策占据主导地位 D.信息化引领全球竞争加剧16.20世纪以来,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很多发展中国家唯美国式社会文化和宪政民主马首是瞻,产生了对美式价值观及其文化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同时对本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这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十分危险的。据此,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应()A.摒弃傲慢偏见的心态 B.维系本国的文化根脉C.具有开放包容的姿态 D.反对西方文化的融入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民族国家形成之际,也正是英国人大力推进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之时。随着黄金热的到来,英国考虑建立海外殖民地,在殖民地上生产在国内无法生产的东西,从而摆脱对欧洲大陆的经济依赖。新君主制是英国人跨出欧洲、走向海外,从事殖民扩张的政治保障。而在文艺复兴后,当世俗精神把商业扩张和宗教热情结合在一起时,欧洲人的殖民冒险活动被罩上了神圣的光环,英国殖民扩张活动也不例外,他们给追求物质利益的殖民扩张行动涂上了一层宗教色彩。-据姜守明《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英国殖民扩张的特点探析》材料二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工业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个空前规模的殖民扩张浪潮,把殖民地当作推销工业品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19世纪的最后30年,是欧美列强争夺殖民地最激烈、最疯狂的年代,它们争夺的范围从亚洲、非洲、拉美和澳洲的沿海地区延伸到内地,凡是可以开发的地区都有殖民主义者的足迹,整个世界都被帝国主义者瓜分殆尽,使它们变成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部分。-据王章辉《欧美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英国殖民扩张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新特点,并分析这一时期殖民扩张的影响。(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如口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摘自《列宁全集》材料二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们)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三下表为1981-1990年苏联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年份 国民收入增长率 工业产值增 长率 农业产值增长率 投资额增 长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1981-1985年 3.2% 3.6% 1.0% 3.7% 2.7%1986-1989年 1.8% 2.6% 0.5% 0.3% 2.0%1990年 -4% -1.2% -2.3% -19% -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认为“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的理由,并列举苏俄工业上“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措施。(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实行特殊工业化道路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1-1990年苏联经济的演变态势及其原因。(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以下为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下册)一书中的目录第五编公元1500年以前各孤立地区的世界第六编西方崛起时的世界(公元1500-1763年)第七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公元1763-1914年)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选择其中一编,为其设计三个子目,并阐述理由。(要求:明确选择的编目,所设计的子目须与作者划定时段的时代主旨内涵一致,表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8分)2025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卷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C B A A D C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D C B D B二、非选择题17.【答案】(16分)(1)民族国家发展的推动;追求金银财富的欲望;摆脱对欧洲大陆经济依赖的需要;新君主制提供了政治保障;传播宗教的需要;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2)特点:以商品倾销、资本输出等为主要目的;争夺殖民地更加激烈;殖民扩张范围更广泛。(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客观上促进世界的进一步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形成)(2分);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对殖民地的掠夺导致了殖民地的贫穷与落后;殖民国家间的争夺与冲突加剧,国际局势日益紧张。(任答1点得2分)18.【答案】(1)理由: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失败,同时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分)措施: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允许外国资本家租赁经营部分矿产企业。(每点2分,共6分)(2)原因:经济落后,小生产者的经济为主体;巩固政权,实现工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加强国防,以应对帝国主义包围的外部环境。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3)态势:经济发展持续下降。(2分)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始终未突破,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指令性经济政策无法调动企业和生产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美苏长期对抗拖垮了苏联的经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19.【答案】评分标准:明确选择编目2分,子目有三项且符合编目主题,内部有合理逻辑4分。阐述理由12分,其评分标准如下【示例】选择:第六编,西方崛起时的世界(公元1500-1763年)子目:(一)新航路开辟与西方殖民扩张的开端(二)欧洲主要国家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三)西方思想文化的变革与科技的进步理由:本编主题西方崛起时的世界(公元1500-1763年),涉及新航路开辟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前的历史。目录设计需要理清两个关键问题:西方崛起的起点和西方从哪些方面开始崛起。新航路开辟是公元1500年前后最为关键的事件之一,标志着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整体。此后,欧洲各国先后展开殖民扩张,这不仅为西方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资源和市场,还极大地拓展了西方的影响力。例如,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在美洲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富,这些财富为欧洲的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所以,新航路开辟与西方殖民扩张的开端是西方崛起过程中的重要起始阶段。这一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内部的政治变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英国在17世纪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法国虽然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统治和政治动荡,但也逐渐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这些国家的政治变革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西方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思想文化和科技的进步是西方崛起的重要支撑。文艺复兴运动在这一时期继续深入发展,为西方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宗教改革运动则挑战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宗教独立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在科技方面,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科学理论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西方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思想文化的变革与科技的进步不仅提高了西方的文化软实力,也为西方的经济发展和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是西方崛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上子目的设计遵循时间尺度和内容逻辑。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阐述了西方的近代化变革,能够较完整和清晰地展现“西方崛起”这一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