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求真中学2024 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理科会考复习班)一、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60分)1.周天子在西周社会具有双重身份,从宗法制的角度讲,他是天下的大宗,是宗族长。从国家层面讲,他又是天下国君。随着血缘关系的淡化、宗法制的松动,其直接结果是()A.兼并战争的兴起 B.王室与诸侯关系崩裂C.宗权与君权分离 D.周天子丧失君权权威2.考古发现,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了大批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它可作为研究商朝社会生活的史料。该史料属于()A.实物史料 B.口述史料 C.图像史料 D.文献史料3.春秋时期,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实行郡县制 B.统一文字 C.独尊儒术 D.统一度量衡5.在隋唐的统治阶层中,士族人员(包括魏晋旧士族)几乎占 60%以上,而寒素、小姓两者总计所占的比例最大仅为45%左右。其影响要素是()A恩荫制度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B.科举制专为士族子弟而设C.士族具有浓厚家族文化传统 D.门阀制度并未真正地废除6.考古学家通过对嵩山南北麓地区的发掘,发现 300余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错落分布着 20余处大中型聚落,这些中心聚落中又有6处围以夯土墙或壕沟。每个聚落群由中心聚落和若干小型聚落组成。中心聚落位于河流附近,它们之间的距离在25~63公里,平均控制区域面积1200多平方公里。这说明该区域()A.政治实体具有分散性和竞争性 B.由竞争引发了政治上的整合C.邦国林立已经进入了国家阶段 D.地处中原农耕经济较为发达7.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A.武将地位高于文臣 B.抑制武将,提升文臣地位C.武将可以随意指挥军队 D.文臣不能参与军事决策8.明代中后期,景德镇的瓷器已经是天下最盛。“弹丸之地,商人贾舶与不逞之徒皆聚其中”、“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据此可知,当时()A一批集镇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B.海外瓷器的需求不断扩大C.雇佣生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D.工商皆本思想在社会普及9.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这一时期()A.唐朝逐渐由盛转衰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南北朝对峙局面已形成 D.岭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10.据李细珠统计:“整个清末新政时期,全国 168任巡抚中没有任职5年以上者,任期两年以下者141人次,占总数的83.9%。”清末新政时期地方巡抚的任期时间有着较为显著的降低趋势。这一变化()A扭转了中央集权日渐式微的趋势 B.利于地方治理的推进和完善C.有利于清廷新政改革措施的落实 D.为之后新政的失败埋下隐患11.光绪二十三年,时务学堂在湖南成立,学堂总理熊希龄与总教习梁启超提出的教学宗旨是以振兴政艺为大宗,而振兴政艺,又以发明“孔教嫡传”为第一义,功课以《孟子》《公羊传》为主。这反映出维新派()A.借助传统文化阐述变法思想 B.未能超越中体西用的藩篱C.以传承儒家政治理想为宗旨 D.思想保守背离了时代潮流12.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在统一战线上做出了转变:在“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武装义勇军”的前提条件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以争取中国领土完整和独立统一。这一“转变”指()A.统一战线由理论变成了实践 B.中国革命任务的调整C.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扩大 D.统一战线基础的扩大13、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的原先政治权力体系中,并无国民党党部的一席之地。19在社会中寻求政治参与、政治权力的社会阶层找到了新的平台。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A、国家权力重构的完成 B.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C.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 D.近代教育的迅速发展14.下表为18世纪广东年均出口茶叶数量(单位:万千克)年代 英国东印度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 其它国家 总数1726-1733 498 181 460 11391734-1740 629 392 1034 20551741-1748 899 916 1918 37331749-1755 1390 1275 2661 5326这一贸易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苏伊士运河开始通航 B.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助推C.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 D.茶叶种植技术革命性突破15.近代中国一首竹枝词写道:“申江布厂也争开,权利焉能夺得回。但望通人齐改用,何须演说屡登台。”这可用来研究近代中国()A.国民思想的解放 B.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C洋务运动的发展 D.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16.1933年,中央苏区开展了以春耕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竞赛,在闽西根据地县与县、区与区、乡与乡、村与村以及各群众团体赤卫军、贫农团、妇代会、青年团、少先队之间普遍开展。其旨在()A.通过劳动教育鼓舞革命斗争 B.密切中共与广大群众的关系C.应对日本对苏区的经济封锁 D.化解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困境17.鸦片战争后的《中美续增条约》规定:“两国人民可随时自由往来、游历、贸易或久居。”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以上条约的规定()A.为列强掠夺华工提供了便利 B.立足于中外人民友谊的深化C利于广大华民改善生活状况 D.使清政府开始沦为半殖民地18.下图是某博物馆收藏的钞票,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A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B.华北人民政府货币改革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D.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19.进入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这体现了()A世界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社会信息化 D.文化多样化20.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始终如一珍视和平和发展,始终如一珍惜朋友伙伴,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上述贺词中体现的理念是()A人类命运共同体 B.共商、共建、共享C.对非洲关系的“真、实、亲、诚”D.对周边国家的“亲、诚、惠、容”21.图7的漫画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殖民头目罗得斯的侵略野心,即建立从开罗到开普敦的殖民帝国。法国、德国也制定了相应的侵略计划。他们的野心和计划指向的是()图7A.非洲 B.亚洲 C.大洋洲 D.拉丁美洲22.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这一实践的意义是()A推动了“第一国际”的成立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C.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D.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23.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提出了人文主义、“因信称义”和理性主义等核心思想主张。这些运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摆脱专制王权的束缚 B.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D.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渐确立24.阿拉伯人通过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城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麝香,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A.在东西方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B.在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C.成为当时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 D.贸易对欧洲和非洲的影响巨大25.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在辽宁有这样一位英雄人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位英雄人物是()A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钱学森26.图1是出土于长江流域的玉器-玉琮,图2是2023年9月即将在杭州举办的第19届亚运会的奖牌,取名为“湖山”。奖牌“湖山”将方形玉琮和圆形奖章融为一体,整体设计体现了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含义。依据图1和图2判断其设计灵感源于A半坡文化 B.仰韶文化 C红山文化 D.良渚文化27.纵观世界文明史,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这体现了()A.经济全球化 B.文化多样化 C世界多极化 D.社会信息化2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建交国总数增加到183个,建立了110多对伙伴关系,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我国签署合作文件,成功主办了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峰会,创设了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这反映了我国()A积极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B.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D.开始步入世田ん六無ム29.下图为辽代壁画《备茶图》。辽人的饮茶活动反映了()A.军事实力空前增强B.茶业生产规模扩大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D.平民生活安逸富足30.有思想家高度评价“亚洲的觉醒”:“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该评价主要基于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A.进入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阶段 B.客观上支持了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C.普遍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之下D,根本上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二、非选择题(总计 40分)3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奠基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各种学说蓬勃兴起。老子追求天人合一,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孔子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闪烁着民本思想的光辉。墨子等思想家主张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等材料二后世学者传承了先贤以天下为已任的思想,进一步弘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学派。(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实意义。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814年,斯蒂芬森发明了第一台比较实用的蒸汽机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大规模地修建了铁路。铁路运输的勃兴使运河退居次要地位。交通运输的发展,缩短了燃料、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时间,降低了成本,促进了工业和国内外贸易的发展。19世纪50-70年代也被称作“铁路时代”。-摘编自郭小凌、侯建新等《简明世界历史读本》材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而铁路却鲜有责金注入时,似乎属于铁路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到20世纪末,随着机动车道以及许多城市中心日益拥堵,铁路旅行重新成为一种理想的交通方式。在经历一段表退期后,铁路如今已经成了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摘编自[英]克里斯带安·沃尔玛尔《火车铁道:资本、能源与改变世界的运输革命)材料三2004年,国务院通过了《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规划下达之后,我国掀起了高铁建设的高潮。到2021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4万余千米,居世界首位。-摘编自刘文学、蒲爱洁《铁路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路兴起于世界近代史上哪一场重大变革,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19世纪以来铁路的发展历程。(4分)(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影响铁路交通发展的因素。(4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中国对全球化的参与古已有之,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特殊意义的“丝绸之路”可谓全球化鼻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认识更加成熟,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多元包容成为当代中国对全球化总体认识和战略选择的出发点。改革开放 40余年来,中国不断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之一。同时,中国开始用自己能力反哺世界。-摘编自王辉耀、苗绿《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根据材料,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史实,围绕“中国与全球化”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求真中学2024 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C A C C C A B C B D A D C B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D A A D A A B C A A D D C C A31.(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2)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家国情怀、崇德尚贤、自强不息、思想解放、多元包容。(3)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③提供思想启示和道德规范;④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与社会进步。32.(1)工业革命。联系工业革命推动了铁路的兴起;铁路的发展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2)发展历程:19世纪中期,进入“铁路时代”;20世纪中后期,出现衰退现象;20世纪末以来,重新焕发生机。(3)因素:科技发展;能源更新;其他交通工具的竞争;国家政策;社会需求。(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33.本题是评论解说题,开放题无固定答案。首先,拟定论题,根据材料“中国对全球化的参与古已有之”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不断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之一”可知,中国对全球化贡献突出,可得出论题:改革开放,中国主动拥抱全球化。其次,结合具体改革开放后的具体史实进行论述,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引进来,走出去;中国加入或倡导成立国际组织,例如加入W TO,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中非合作论坛,倡导成立亚投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最后,总结升华,突出中国对全球化发展的意义,综上所述,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也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真正实现了双赢。在未来,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全球化,与世界各国共同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