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581 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A.长安 B.大兴 C.江都 D.洛阳2.唐玄宗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称为(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隆庆和议 D.康乾盛世3.六次东渡日本、主持修建唐招提寺的人是(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4.北宋取代后周的重要事件是( )A.陈桥兵变 B.黄巢起义 C.澶渊之盟 D.赤壁之战5.建立辽政权的民族是( )A.女真 B.契丹 C.党项 D.蒙古6.北宋灭亡的标志是( )A.黄巢起义 B.澶州之战 C.靖康之变 D.台州之战7.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8.统一蒙古草原的是( )A.阿骨打 B.铁木真 C.忽必烈 D.皇太极9.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四库全书》10.清兵入关的“关”是指( )A.嘉峪关 B.雁门关 C.居庸关 D.山海关11.如图反映了东晋到唐朝寒门子弟入朝为官比例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虚心纳谏 B.民族交流交融C.社会经济繁荣 D.科举制度设立12.隋唐以前,扬州饮食的基本风格是朴素,除去用料与风味,意趣上与其他地方并无太大的区别,但到了隋唐,扬州饮食开始表现出其精雅的风格。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隋唐大运河的贯通C.社会风气包容开放 D.民族关系融合发展13.下列图片可以共同佐证唐朝( )A.文学艺术灿烂 B.体育活动丰富C.制瓷技术高超 D.经济繁荣发达14.《长安的荔枝》描写了天宝十四年,唐玄宗为给杨贵妃运送新鲜荔枝,动用驿站系统日夜兼程,导致“驿站马匹暴毙,沿途百姓被迫承担徭役”。作者认为这一事件是“安史之乱的预兆”,其判断依据是( )A.荔枝长途运输暴露了唐朝农业生产技术落后B.统治者的奢靡与滥用国家资源激化社会矛盾C.唐朝民族政策的失败引发边疆少数民族叛乱D.南方经济的过度开发导致北方军事防御空虚15.“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段话反映了当时( )A.崇文抑武,科举功名至上 B.武人权重,军功荣耀至极C.文武并重,社会风气开放 D.科举腐败,文人地位虚高16.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在临漳县,清丈出隐瞒田地 1.8 万顷,追缴漏税 50余万贯;南阳郡查出无税田户 200 余家,补征税款 70 万贯。由此可知,这一措施( )A.抑制豪强兼并土地 B.缓解民众赋税压力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削弱地方行政权力17.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8.某校历史社团编排了一部舞台剧,根据剧本篇目推断该剧剧名为(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四场 第五场 第六场备战 郾城大捷 阴谋 莫须有 风波亭 刺秦桧A.《刚正不阿一寇准》 B.《精忠报国一岳飞》C.《金戈铁马一辛弃疾》 D.《碧血丹心一文天祥》19.如表是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在某边疆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这个地区是( )朝代 西汉 唐朝 元朝 清朝安西都护府史实 西域都护 北庭都元帅府 伊犁将军北庭都护府A.东北 B.西藏 C.新疆 D.台湾20.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使用印有店铺名号、白兔商标及广告语的包装纸(裹帖),并出现防伪标识和促销说明。与此同时,叫卖、招牌、幌子等广告形式盛行,甚至苏东坡为商铺题诗提升销量。这些现象说明( )A.经济重心南移 B.商业贸易繁荣 C.对外交往频繁 D.农业技术进步21.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的景象。由材料可以解读出( )①宋代经济繁荣 ②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 ③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 ④商帮出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如图展示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该发明( )A.改变对外作战方式 B.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C.促进航海技术发展 D.推动文化的传播和交流23.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遵从传统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理学集大成者是( )A.苏轼 B.韩愈 C.关汉卿 D.朱熹24.600 年前,中国明代的航海家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 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这描述的是( )A.郑和下西洋 B.明朝援朝战争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25.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歌谣描述的事件是( )A.黄巢起义 B.王小波起义 C.红巾起义 D.李自成起义26.如图是某朝代的中央机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写(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合 D.军机处27.如图反映了明清时期的某一历史事件,其中①应该填( )A.平定噶尔丹叛乱 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签订《尼布楚条约》 D.确定金瓶掣签制度28.清初,封建政府三令五申“寸板不许下海”“片帆不准入口”。这体现了清政府( )A.设立关卡、禁绝贸易 B.限制出海、闭关自守C.固守传统、重农抑商 D.征收重税、限制商贸29.黄宗羲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说明黄宗羲( )A.反对君主专制 B.推崇法家思想C.强化君权神授 D.主张厚古薄今30.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A.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到嘉峪关B.《颜氏家庙碑》的作者是唐朝画家颜真卿C.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D.《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罗贯中二、非选择题(本部分 3 小题,共 40 分。第 31 题 14 分,第 32 题 12 分,第 33 题 14 分)31.(14 分)古代中央行政机构(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示中央行政机构的相应朝代。结合所学,指出图三中央行政制度的变革之处及其目的。(8 分)(2)综合上述示意图,指出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趋势。(6 分)32.(12 分)探寻农业密码活动一:【解码实物印记】同学们通过走访博物馆和古籍档案馆,搜集到如下信息:C.《黄河筑堤图》(局部)A.含嘉仓窖刻铭砖 B.洪武丈量鱼鳞图明末清初,黄河水患隋唐时期最大的国家粮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严重。为此,康熙重仓。关中地区遇到灾荒 下令对全国土地进行核查,编制用靳辅等治河能臣,缺粮时,朝廷就从中及 土地文册,作为征收赋税的依通过加固堤防、疏浚时调拨,稳定市场。 据。河道等措施,有效缓解水患。(1)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6 分)活动二:【分析数据图表】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 696 市斤计算。——李小云《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2)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和需求的发展趋势。结合图中数据说明清朝社会经济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6 分)33.(14 分)宋元时期的交通材料一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材料二 上(宋高宗)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万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六宋材料三元朝交通路线图(1)据材料一,找出宋代的重要港口。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4 分)(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说明元朝的交通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4 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宋元时期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可从海外贸易和中外文化交往两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作答)(6 分)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5:ABAAB 6-10:CCBCD 11-15:DBDBC16-20:CABCB 21-25:ADDAD 26-30:DCBAC31.(1)图一:唐朝;图二:元朝;图三:明朝。变革之处: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目的:加强皇权,强化君主专制统治。(2)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逐步强化。32.(1)重视仓储建设,重视土地管理,重视水利工程;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保障粮食供应,稳定社会秩序。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巩固统治基础。推动人口增长和经济繁荣。过度开发土地可能导致生态破坏,沉重赋税可能加重农民负担。(2)上升趋势,持续上升;人口压力大:人口激增,人均耕地减少,粮食供应紧张。土地兼并:大量土地集中在地主手中,农民生活困苦,阶级矛盾加剧。闭关锁国:限制对外贸易和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自然经济占主导: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利于近代化转型。33.(1)重要港口:根据材料一“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重要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原因:根据材料二“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万计”并结合所学宋代海外贸易的知识,可从政府、南方经济、造船技术、海路优势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市舶司管理);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达;造船、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用于航海);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路优势凸显。(2)变化:根据材料三“元朝交通路线图”并结合所学元朝时期的对外交通线可知,元朝交通除海路外,陆上交通也很发达,形成横跨欧亚的交通网。原因:结合所学元朝的知识,可从国家统一、交通建设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元朝实现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政府重视交通建设,巩固统治、加强交流。(3)影响:海外贸易方面:结合所学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可从海外贸易、财政收入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宋元交通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如泉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大量瓷器、丝绸等外销,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中外文化交往方面:结合所学宋元时期的知识,可从中外交往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马可 波罗沿元朝交通来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的科技、文化也向外传播。(任选一个角度即可)故答案为:(1)重要港口:广州、泉州、明州。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市舶司管理);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达;造船、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用于航海);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路优势凸显。(2)变化:元朝交通除海路外,陆上交通也很发达,形成横跨欧亚的交通网。原因:元朝实现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政府重视交通建设,巩固统治、加强交流。(3)影响:海外贸易方面:宋元交通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如泉州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大量瓷器、丝绸等外销,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中外文化交往方面:马可 波罗沿元朝交通来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的科技、文化也向外传播。(任选一个角度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