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必刷题》高一地理暑假作业(二)(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暑假必刷题》高一地理暑假作业(二)(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快乐学习把梦圆
高地理
假期作业六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摘要:1.地域文化
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
2.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
3.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说明地域文化是
雪有问必答四双萃
【解析】地域的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着该区域内文化的形成,地理环境是文
1.如何判断某事物或现象是否属于文化?
化形成的物质基础。第(1)题,我国南方地
区,雨季较长,降水较多,为便于排水,房屋
多为斜顶结构,且倾斜角度较大。第(2)题,
2.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
方面?
达,故降水较少,房屋多为平顶。第(3)题,
黄土直立性强,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多开
挖窑洞作为居所,窑洞冬暖夏凉,非常适合
3.欧洲城市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以
人们居住。第(4)题,内蒙古高原地区的生
及工商组合的事务所,有许多著名历史建筑,
产活动以游牧为主,牧民需要不断迁移住
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区以外的地区。
所,蒙古包便于拆卸,非常适合牧民居住。
为什么?
此处出现定居现象说明地域文化是不断发
展、变化的。
【答案】(1)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
典例精析
(2)西北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
拓思雏
(3)黄土高原气候冬寒夏热,黄土直立性
【例】下列四种房屋建筑图,反映了四种不
强且干燥(4)内蒙古高原游牧不断
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
发展、变化的
地区差异。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规律总结】地域文化对城镇景观的影响
城镇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
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
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
响。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
文化对城镇的影响。
(1)建筑格局
表现
原因
(1)甲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反映了
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
城市发展历史
美国
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耸入云,四周建筑物
城市
短,移民影响大,
(2)乙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反映了
错落其间
经济发展快
当地自然环境具有
等特点。
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
城市发展历史悠
(3)丙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反映了
欧洲
现代化高楼大厦,高
久,城市格局与
当地自然环境具有
等特点。
城市
大楼群聚集的情况更
主体建筑风格已
(4)丁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反映了
为少见
经形成
假期作业
过好假期每一天
(2)建筑风格
在成都平原一望无际的水田间,有众多
表现
原因
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聚落一一“林盘”。林盘
是几户人家的宅院被高大乔木和翠绿竹林所

将城市有组织地融人自然
“天人合一”哲学
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思想的影响
掩映、四周水渠环绕的田间“绿岛”。林盘与
田野之间有树林和竹林阻隔视线,形成独立
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
的空间,林盘之间相距不过数十至数百米。

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
显示皇权的至高
无上
一定数量的林盘组成村落,多个村落之间的
城市中轴线排列
地理中心往往形成场镇(集镇)。相邻的场镇
体现了资产阶级
轮流成集市,进行商品交易。如图是成都平

国会大厦居于高处
所标榜的民主与
原上的林盘景观。完成34题。
法制精神
(3)建筑结构
表现
原因
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
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
中国文化具有
3.林盘这种聚落形式最主要的优点(


很强的内向
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
A.分散布局,节省耕地资源
性、封闭性
曲、忌宽求窄
B.水渠环绕,水运交通便利
C.林竹掩映,便于隐蔽防御
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西
D.接近农田,便于生产劳动
西
西方文化以外
4.场镇轮流成集市的主要原因是

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
向、开放著称
率敞朗、和盘托出
A.政府的政策规定
B.便于避开阴雨天气
厚积薄发
勤演练
C.纵横交错的水网阻隔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深受当
D.村民商品交易量小
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为不同地区的传统
如图为北京某街巷平面布局示意图。读
民居景观图。据此回答1一2题。
图完成5~6题。
住宅
住宅

1.合掌造是日本传统民居,顶部较陡,建材以轻
质木头和干茅草为主。图中表示合掌造的是
作宅
作宅
图例
(
)
Z M
A.甲
B.乙
C.丙
D.丁
5.M代表的是
2.图中甲民居反映的地域文化是
(
A.工业用地
B.商业用地
A.迁徙文化
B.游牧文化
C.文教用地
D.仓储用地
C.农耕文化
D.河流文化
15参老答
过好假期每一天
个性飞扬·培素养
提示:(1)位于住宅区。特点是占地面积广,多分布于商业
假期作业六
区与工业区之间,城市发展后期出现住宅的分化。
(2)不会布局在一块。二者在建筑质量上有明显的区别
有问必答·固双基
在位置上往往背向发辰。
1.提示: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不是文化要素,关键在于区
假期作业五
分其是否是由人类创造的。世界上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事
物或现象,或者是带有人类活动的印迹的自然事物,都属
有问必答·固双基
于广义文化的内容,它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提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2.提示:城镇建筑景观和空间格局。
2.提示:不一定。城镇化水平高低与城镇化速度快慢的区
3.提示: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镇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
别:前者主要由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
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
高,表明城镇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镇化水
厚积薄发·勤演练
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化速度慢:
1.C由题干信息及图示信息可知,合掌造是日本传统民居,
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镇化速度快,但城镇化水平仍然低于
顶部较陡,合掌造的建材以轻质木头和千茅草为主
发达国家
2.A由所学知识可知,土楼最大的特点是聚族而居,客家
3.提示: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
人从北方中原地区迁徙过来,在南迁的过程中,沿途吸收
4,提示:城市交通拥堵、住房紧张、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发展
了各式建筑风格,土楼的设计主要是出于防御的目的,客
空间受限、就业困难等
家土楼没有反映出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河流文化,B,C
厚积满发·勒演练
D错误。
1.B根据1988年的乡村和城镇人口数据可得到结果。
3.D
根据材料所给提示,该聚落类型是以林盘为分割,一半
2.
通过致据的变化分析,该市自改苹开放以来城镇人口
为居住区,一半为农业生产区,这种聚落的优点在于既兼
比例一直增加,这主要与经济发展有关,但城镇人口的快
顾了农业生产,接近农田,便于农耕,文就地居住,方便了
速增加会导致城镇环境压力增大:乡村人口致量的减少主
生活,形成了“随田散居”居住形式
要是大量农村劳动力浦入城镇造成的。
4.D材料未体现出A政策规定的选项内容,排除A。一定
3.B从图中可看出,在阶段I时该城镇许多人和企业开始
地理范国内气候状况差异较小,B选项不符合。纵横交错
迁往郊区,是一种郊区城镇化,阶段Ⅱ时人口和产业迁往
的水网阻隔,并不是轮流集市的主要原因,C错误。根据
离城市更远的乡村和小村镇,是逆城镇化。郊区城镇化使
该聚落类型的描述,该聚落属于小型聚落,人口不会太多
城镇化水平不断捉高,这是城镇化中期阶段的一个特征
但是该地相似聚落数量多,而集市的产生是为了民众进行
4.C
由于城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而乡村、小村镇地区环
商品交易,固定在一处,交换量小且无法服务其他聚落的
境优关,地价偏低,并且有便利的城乡交通等,因而出现逆
商品交易量。
城镇化
5.B读图可知,M占地面积小,主要分布于交通便利的街道两
5,C根据图示曲线可知,目前世界城镇人口主要分布在城
侧,为商业用地,B正确;工业用地、文教用地、仓储用地的占
镇化水平高的欠发达区拔,A项错误:较发达区域平均城
地面积均相对较大,多分布在城市外缘交道相对便利的地带,
镇化水平不会随着逆城镇化的进行而下降,B项错误:
其中工业用地的布局需要考虑对城市环境污来的最小化,文
2020年世界欠发达地区城镇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C项正
教用地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还相对较高。故选B。
确:世界人口的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D项错误
6.A北京胡同承找着北京的地城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应
6.B
欠发达地区城镇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人口
划定历史街区,适度发展旅游业,从而促进对北京胡同的
大量向城镇迁移,B项正确;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农
保护,A正确;在胡同区增加商业网点、增加绿化面积、扩
村,A项错误;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高,死亡率较高,C项
大住宅区面积等均会加大对胡同的破坏,不利于其地城文
错误;与农村人口移民发达国家无关,D项错误
化特色和历史记忆的传承。故选A
7.【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可以
7.【解析】第(1)题,陕西西安和浙江余姚分属我国的北方
概括为“乡村的推力”和“城镇的拉力”两方面。
乡村的推
和南方地区,气候条件的干湿、冷暖相差很大,因此在居住
力主要是乡村人口增长快,土地压力巨大:收入过低,社会
时要考虑的重点不同:北方重在防风、防寒,南方主要以通
服务不完善其至趣块:乡村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等
风、防潮湿为主。第〔2)题,南方气侯湿热,多虫蛇,多洪
镇的拉力主要是城镇就业岗位多,就业机会多:社会服务
水,因此多“巢居”;北方气候比较冷干,“穴居”利于抗寒
健全,福利保障程度高:基础设施、文化设施齐全完善:交
第(3)题,傣族竹楼是为了适应当地气侯湿热,多毒蛇、野
通便利发达等
(2)由图可知,1800-2025年,世界城市
兽的地理环境;海边地区将房屋高架起来是为了适应风浪
口比重越来越大,曲线起伏越来越大,说明世界城市化水
大的海边环境:冻土地带的季节性冻土不稳固,为保证房
平逐步提高,城市化遠度加快。(3)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
屋稳定,桩基应打至永久冻土层。第(4)题,我国江南地区
是哪一个时间点或者时间段,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一直高
水系发达,民居多依水而建
于发展中国家,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经
【答案】(1)图甲为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房屋雏形,图乙为
济发展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房屋雏形。依据:图甲房顶坡度小
低。(4)从图中可以看出,1975年以后发达国家城镇化曲
较适应干燥寒冷的北方,而图乙房顶坡度大,适应高温多
线趋于平缓,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曲线趋于陡直,这说明
雨的南方
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比重上升较慢,城镇化速度减缓趋于停
(2)图甲图乙

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较高(70%以上),
(3)云南傣族居住的地区气候终年湿热,竹楼高架可以防
趋于饱和,已经进入后期成熟阶段,速度变缓
潮、防野生动物袭击,并利于通风。海边一些地区将房屋
【答案】(1)城镇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
高架起来,主要是为了减少风浪的破坏。冻土地带房屋桩
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
基打在永久冻土层上,比较稳固:房屋高架在地面上,利于
(2)全世界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化速度加快
通风,可防寒,诚少积雪堆积
(3)城镇化水平高。成因: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经济发
(4)C
展水平高
个性飞扬·培素养
(4)1975年以后发达国家城镇人口比重上升较慢,说明其
提示:(1)南方地区。(2)稻田、茅店、社(庙)、溪桥
城镇化速度诚缓。因为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大都进入
(3)“稻花香里说丰年”反映出乡村人们的经济活动是农业劳
城镇化后期成熟阶段。
作,由此形成的稻田这种文化景观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
个性飞扬·培索养
提示:(1)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假期作业七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进程起步较豌,水平较
有问必答·固双基
低,但目前发展遂度较快,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1.提示:自然因素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一方面,通过培育良
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可打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
4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