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温州环大罗山联盟期末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 试题考生须知:1. 本卷共 6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 (本大题共 6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4300多年前诞生于黄河中游的陶寺文化,其遗址出土的玉壁、玉琮,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类;圆点纹、 涡纹彩陶可能源于大汶口——龙山文化系统;玉兽面、玉笄等,与江汉平原石家河文化的同类器物相似。据此推测 ( )A. 陶寺文化影响力辐射至全国各地 B. 中华文明起源存在碰撞交融C. 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 D. 中华文明呈现多元起源特征2. 元朝的江浙行省最初管辖范围很大,大致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浙江、江西东北部。后来又将原属江浙行省的 江北部分拆出,加上河南等地成立河南江北行省。这种拆分( )A. 容易造成国家的分裂 B. 导致社会动荡不安C. 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有利于各地的交流3. 林则徐认识到,值 “ 防夷吃紧之际,必须时常探访夷情,知其虚实,始可以定控制之方 ” 。据此,林则徐( )① 开办译馆,罗致译员 ② 编撰《海国图志》③ 主持编译《四洲志》 ④ 首倡 “ 师夷长技以制夷 ”A. ① ③ B.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4. 在这里,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土坯建造房屋,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 建在一起,基本上每户建筑的结构都是相同的。这里的 “ 人们” ( )A. 拥有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 B. 其建筑艺术受到宗教较大影响C. 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D. 发明了 “ 0” ,提出按位记值的方法5. 某疫病起源于中亚, 1346年由蒙古军队西征,顺着丝绸之路传播至克里米亚,然后通过热那亚在黑海的商业中心 经海洋到达意大利,之后北上西进直到席卷几乎整个西欧。该疫病( )A. 有利于促进欧洲社会的转型 B. 引发了近代医学科学的革命C. 推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D. 瓦解了意大利人的信仰基础6. “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当各国集中在其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生产和贸易时,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会变得比原先要 好。” 提出这一主张的是 ( )A. 欧文 B. 傅立叶 C. 亚当 · 斯密 D. 康德二、选择题Ⅱ (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 的 , 不 选 、 多 选 、 错 选 均 不 得 分 )7. 春秋战国时期,有学派主张 “ 乐与政通 ” ,强调发挥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另一派则认为 “ 大音希声 ” ,倡导回 归朴素本真;还有学派抨击繁复礼乐 “ 亏夺民衣食之财 ” ,主张实用至上。这些不同的主张反映了 ( )A. 下层平民的审美缺失 B. 以民为本的思想光辉C. 各派的礼乐治国之道 D. 社会变革的时代特色8. 下表为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 1085年)丝织品(万匹)和丝绵(万两)租税额和上供额的数据(部分) ,这可用于说明 该时期( )地域类别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其中两浙路租税额 绢 37. 39 48. 48 23. 28紬 38. 06 50. 42 25. 01丝绵 35. 55 52. 64 21. 71上供额 绢 27. 11 72. 16 30. 79紬 18. 32 81. 21 26. 46丝绵 5. 12 94. 88 68. 17A. 农民赋税负担很沉重 B. 丝织业重心呈现南移的态势C. 南方纺织技术水平高 D. 丝绵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9. 清制规定,每年年终,督抚需将本省兵额实缺情况上报兵部。 1862年起,朝廷多次责饬督抚申报本省兵额,但 后者多视此为具文,未遵此制,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据此可知当时( )A. 政治和权力结构变动 B. 近代军事体制的转型C.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D. 中央集权制度的瓦解10.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对学堂的课程设置作了详细的规定,设置的课程如读经讲经、算学、地 理、历史、中国文学、外语、博物、国画、体操等,还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 “ 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 为基。” 据此可知,该《章程》的颁布( )A. 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求 B. 标志中国近代教育建立C. 未突破中体西用的范畴 D. 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废除11. 《大公报》曾对抗战时期的一次会战评价说: “ 湘北大捷已还,湘省地位巩固,社会秩序大定 ” “ 对国家贡 献居全国之冠 ” 。这次会战( )A. 出现于二战进入全球阶段后 B. 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C.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 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局势已经扭转12. 近年来,上海市积极打造 “ 模速空间 ” 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平台,通过一系列政策创新、生态协同 与场景开放,已吸引 100余家企业入驻。许多企业已推出多个标准产品,在城市治理、智能办公、智能客服等领域 有广泛应用,未来也将推进大模型技术更快速、更高效地融入产业和社会生活。据此可知 ( )A.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居于主体地位 B. 中国的科研全面引领世界潮流C. 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 传 统 制 造 业 已 被 人 工 智 能 取 代13.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洲商业贸易发展,在商业经营方式上欧洲人取得了多个 “ 世界第 一 ” 的成果,如世界第 一家商品交易所、世界第一家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下图中与之对应的是 ( )A. ①②③ B. ③①④ C. ②①④ D. ③①②14. 有西方学者在评价这部宪法时说: “ 尽管该宪法具有反动性,但相关法律条款促使民主共和国的基本体制保 存下来,组成了 ‘ 一个议会制的共和国 ’ ” 。据此,该部宪法是( )A. 美国《联邦宪法》 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 《德意志帝国宪法》 D. 《权利法案》15. 20世纪末,新加坡政府在全社会推行 “ 礼貌月运动 ” “ 敬老周运动 ” “ 推广华语运动 ” ;实行混合组屋政策,规定同一组屋和邻区必须有不同比例的民族构成。据此可知,新加坡政府意在( )A. 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B. 构建多元的社会结构C. 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 D. 提高社区的自治水平16. 秘鲁共产党创始人马里亚特吉(1894- 1930)认为, “ 秘鲁的革命只能是一场纯粹的社会主义革命 ” 。“ 秘鲁的革命是在反对资本主义的范围内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即秘鲁社会主义革命的两重性和特殊性 ” 。该主张( )A. 得到了拉美各阶层的认可 B. 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C. 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 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17. 2025年 4月,画家乌合麒麟发布作品《就不跪》 (下图) ,画面中自由女神像被蒙眼封口,小丑挥舞 “ 5000%” 关税标牌,而一名伤痕累累的红衣少年,手握双拳、昂首挺胸地站立于跪拜人群间。该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A. 中国面对西方霸凌的坚定反击C. 贸易战已成为各国博弈的焦点B. 全球化时代下西方价值观的必然衰落D. 单边主义政策导致国际规则体系崩溃18. 下表是不同人物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这表明( )人物 评价曾国藩 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传统文明的毁灭性倒退。马克思 初期 (1853年)赞扬为 “ 强大的革命 ” ,但后期(1862年)转为严厉批评,指其 “ 除了 改朝换代以外,没有提出任何任务” “ 破坏一切而无建设性” 。蒋介石 高度推崇其为 “ 十九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 ” “ 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 ,强调其在反封 建斗争中的开创性。钱穆 假如太平天国成功,会造成中华文明演进之中辍。如此一来,国将不国。范文澜 誉其为 “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革命运动 ” ,凸 显其思想创新。A. 历史事实难以正确发掘 B. 需辩证地看待历史事实C. 评价分歧源于视角差异 D. 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其中第 19题 12分,第20题 12分,第21题 12分,第22题 16分, 共 52分) 。19.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是封建国家赖以存在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公元 485年,北魏冯太后以孝文帝名义(孝文帝尚未亲政)颁布均田令。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 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 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 15岁以上不结婚的男子4人,奴 婢 8人,耕牛 20头,也分别出一夫 一妇的租调。出产麻布的地区,可以布代帛缴纳。以丁夫计征的租调制具有 一 定的均赋意义。——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材料二两税法推行后, 白居易写诗道: “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泼(榨取)我以 求宠,敛索无冬春。”同时期唐朝名臣陆贽称两税法: “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 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治国的制度) ,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摘编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一 ,概括北魏赋税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北魏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白居易与陆贽对两税法认识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概括唐朝赋税制度的主要变化。 (6分)20.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科学救国思潮 ,是一批深受西方科学影响的爱国知识分子 ,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对中国近百年来各种救国探索努力反思的基础上,倡导以西方的科学来拯救中国的一种爱国主义进步思 潮。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魏源即萌发了朦胧的科学救国思想。此后一直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是科学救国思想 的萌芽期。 1905年,康有为提出“ 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 ” ,标志着科学救国思想的产生。 1915年,中国科学社 的创立及其《科学》杂志的刊行,标志着科学救国思潮的形成。科学救国思潮加速了近代国人思想观念的变迁,推 动了思想解放,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科学启蒙。———摘编自朱华《中国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兴起新论》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某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打压遏制以及对我国科技安全的威胁,党和政府对科技 安全的认识经历了重大转变。 197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 ,对科学技术的定位从“ 生产力 ” 到“ 第一生产力 ”的转变。 1995年,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党中央正式提出“ 科教兴国 ”战略,开始将科 技安全的保障作用扩展到其他各个相关领域。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科技创新“ 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 , 认为把握科技发展的命脉是维护科技安全、塑造国家总体安全的根本保障。纵观这一历史演进,只有不断坚持党对 科技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科技发展与改革创新的经验,才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普遍安全的人 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节选自郎慧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安全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基本经验》(1)根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科学救国思潮逐渐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安全观的演进趋势,并结合所学总结中国在塑造和维护科技安 全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经验。 (6分)21. 17世纪以来,国际法形成并得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近现代国际法(重要条约、公约)时间 主要参与国及国际会议名称 法律名称1625年 — ①1648年 “ 三十年战争 ”参战各国威斯特伐利亚公会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815年 欧洲国家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和约》1919年 英、法、美等 27国巴黎和会 《国际联盟盟约》1928年 法、美、印、日、澳、南非等 15国巴黎会议 ②1945年 中、美、英、苏等 50个国家旧金山会议 ③———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近年来,围绕西亚北非局势、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局势、安理会改革、南海争议、中美贸易摩擦 等热点和难点问题,相关各方均十分注重以法律为抓手谋划应对之策、抢占道义高地,国际博弈中的法律战 更趋激烈。即使美国政府大肆推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措施,表面上也打着维护世界贸易组织“ 公平 ”贸易体 制的旗号,并在世界贸易组织内娴熟地玩弄“ 法律牌 ”。法理之争成为塑造国际秩序、赢得制度性权力的重 要方面,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参与修改、调整国际法内容,利用国际司法和仲裁程序谋利或造 势。———摘编自黄惠康《国际法的发展动态及值得关注的前沿问题》 (2019年)(1)根据材料一的信息提示,完成表格中①②③的填写,并联系所学,概括近代国际法产生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 “ 近年来 ” 国际法发展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简述当代国际法发展的积极影响。 (6分)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中华文明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 和精神品质,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铸就了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 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 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摘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 中华文化的现实价值” 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 史实例举充分,观点陈述正确,结论合理) (12分)2024学年第二学期温州环大罗山联盟期末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命题: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审稿: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龙港中学一、选择题(选择题1-6题,每题2分,共12分:选择题7-18题,每题3分,共36分:共48分)12345678910BCAAACDBAC1112131415161718ACDBCDA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9.(12分)(1)特点:以均田制为基础:由以户计征转变为以丁计征。(2分)意义:具有一定的均赋意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矛盾(抑制门阀士族地主);巩固北魏政权(为北方统一南方打下基础);改革顺应潮流、与时俱进。(4分,均赋意义1分,其它任答3点得3分)(2)不同:白居易认为两税法本意是减轻百姓负担,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基层官吏在执行过程中敛索无度(2分):陆贽认为两税法弊端在于两税定额以钱谷最多之时为依据,有敛财的目的。(2分)主要变化: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征税时间逐渐固定。(任答2点得2分)20.(12分)(1)原因: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爱国知识分子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努力;西方科学思想的传入;科学团体及刊物的出现。(3分,任答3点得3分)影响:推动近代国人思想解放(科学启蒙):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进步(加速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3分)(2)趋势:从“生产力”到“第一生产力”的定位提升:扩展到多领域:成为塑造国家总体安全的根本保障(或成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3分)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开放合作并重;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任答3点得3分)21.(12分)(1)①《战争与和平法》②《非战公约》③《联合国宪章》(3分)背景: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国家主权意识加强,强调国家利益至上;战争频发,渴望通过法律制度处理国家的关系(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资本主义发展:法学理论的发展。(任答3点得3分)(2)特征:与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结合:一些大国企图利用国际法作为其推行霸权政策的工具:发展中困家积极参与国际法的调整。(3分)意义:有助于国际法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有助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实现公正公平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国际社会进行更广泛的合作交流:有利于保护全人类的整体利益,高二历史学科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联考历史答案(图片版).pdf 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联考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