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 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参考答案1.(2分) sù 撼 2.(3 分) B 3.(3分)C 4.(3 分)D5.(4分)示例: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是事物多样性的有机统一,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和谐就是美。6.(5分)(1)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2)零落成泥碾作尘 (3)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7.(3分)B8.(3分)示例:我认为合适,因为这句话呼吁我们保护家乡自然山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切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演讲主题,引用这句话使演讲更有说服力。9.(4分)示例: 小语,初次参加演讲比赛大家都会紧张,这是正常现象,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多参加此类活动,以此增加勇气,锻炼胆量。人生是由一个个第一次组成,而这一个个第一次铸就我们的成长。要相信自己,你一定是最棒的。10.(3分) A11.(3分)示例:本文大量使用了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更好地切合了桃花源这一富有文化内涵的主题。12.(4分)示例:作者在探寻游玩桃花源时偶遇故友,更能表现出桃花源之妙,能够暗通今昔,也更能表现出许多与作者一样的人对于桃花源的向往。13.(4分)示例:“桃花源”源自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意为没有战乱,景色优美,人人安居乐业,与世隔绝的地方。作者在探寻游玩桃花源时偶遇故友,表现出许多与作者一样的人对于桃花源的向往。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真实性无从考据,但作者真正追求的“桃花源”是一个寄托心灵的港湾,一个存放心灵的隐秘世界。标题采用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4.(4分)示例:我同意这个评价。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生活窘迫的身世之慨,又反映了当时国家的现状。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济世情怀。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写实”的风格。15.(4分) (1)记载 (2)代大鹏 (3)派,派遣 (4)回头看16.(2分)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17.(4分)(1)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2)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18.(4分)示例:【甲】文表现了“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阐述作者崇尚自由、追求无所依凭的主张。【乙】文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羁,视名利为浮云的思想。19.(3分) ①朱赫来; ②示例:与命运抗争、豁达乐观、永不言败; ③完全瘫痪,双目失明。20.(5分)示例: 保尔伤寒未愈就加入骑兵部队,与战士们一起奋勇杀敌;修筑铁路时,又不顾病痛,与同志们一起战胜困难,如期修通了铁路。保尔将个人融入集体,努力发挥自我价值,最终成长为一名具有钢铁意志的无产阶级战士。21.(50分)略八年级语文答案 1 / 12025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卷八年级语文(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0分)请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语境完成1~3题。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桃之天天,均灼其华”,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开始,古诗词的芬芳便弥漫在四季。《诗经》拉开了中国诗歌的帷莱。从此,光挥的篇章纷至沓来,无不令人中国古诗词,有的振举发聩,使人读之清醒:有的柔情万种,使人读之怅惘:还有的追溯()朝代往事,使人读之明理。六月,是草木藏蕤、雎鸠鸣唱的季节:六月,也是拨开雾霭、挣脱羁绊的季节。为了激发{同学们朗诵诗歌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与班委讨论决定召开一次“通读经典,做礼雅少年”的班级朗诵活动。在这充满诗意、充满激情的日子,.让我们选择经典,诵读经典,感悟经典。跟随诗人,看江山妩媚,一起漫步“古诗苑”,在诗歌的海洋里遨游,聆听圣哲先贤的教诲,感受震han()人心的力量。小语和小文对文稿中的一些疑问需要你帮助解决。1.小语对下列汉字的读音或书写把握不定,请你帮他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追溯()衮han()2.小语对第1自然段中画线处用词推敲不定,请你帮他选择最恰当的一项(3分)(A.历历在目B.叹为观止C.震耳欲聋D.目眩神迷3.小文在审核文稿时发现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班委”后添加“一起”。B.将“决定”放在“讨论”之前。C,把“召开”改为“举行”。D.别掉“活动”。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语境完成4~5题。“和”,相应也,从口,禾声(《说文解字》)。为了践行“和”、彰显“和”,学校准备开展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4.小语同学编写了一曲《“和”字歌》,请将“和”的叠词:①和和顺顺、②和和乐乐、③和和睦睦、④和和美美,分别填入歌中,请你帮助他选出最合适的顺序(3分)()的日子年丰民和,的百姓共享家和,」的邻里亲近祥和,的儿女传承亲和。A.①④③②B.②①④③C.③④①②D.④②③①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10页5.请你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演讲比赛拟写一个开头。(50字左右)(4分)6.下面是小语积累的古诗文名句,请你帮他填写横线处空缺的句子。(5分)(1)《卖炭翁》里的“”两句,让我们看到主人公的贫寒状况和他内心活动之间的矛盾。(2)《卜算子·咏梅》中的“只有香如故”,陆游借梅言志,表现其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3)我们可以从《礼记》“”中感受推已及人、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这是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幢憬二、阅读(50分)(一)现代文阅读I(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材料一】演讲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谕听众,打动听众,“征服”听众。演讲要做到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还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专业性会议、学校、社会团体、各类竞赛场合。总之,演讲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材料二】演讲最终通过口头表达来传达意思,但口头表达稍纵即逝,如果表达不清晰,东拉西扯,就会让听众感觉不知所云,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要让自己的演讲言之有物,让自己的观点具有说服力,从而得到听众的埋解并产生共鸣:此外,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甸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7.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演讲要做到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B.演讲时可根据不饲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相同的演讲内容。C.演讲最终通过口头表达来传达意思,但口头表达稍纵即逝,要保持条理清晰。D.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做到语言通顺流畅,易说能讲。8.小语同学打算在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演讲主题的演讲稿开头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你觉得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3分)9.小语初次参加演讲比赛,内心特别紧张,作为他的好朋友,请你劝说鼓励他。,(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桃花源在哪里?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2025年上学期期末监测参考答案.pdf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