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石蘅目录了解古汉语的造字造词规律壹了解词根记忆法,并通过词根推,同时积累重要文言字词;贰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叁什么是古汉语?一个是以先秦口语爲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唐宋以来以北方话爲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古白话它是指以六朝以来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与一定时代口语相接近的一种新的书面语言,如六朝的笔记、神话小说,唐、五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的话本,金、元的戏曲、元、明、清的白话小说以及其它通俗文学作品,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史记·张丞相列传》)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世说新语·规箴9》)古汉语的分期上古汉语——先秦西汉中古汉语——东汉、魏晋南北朝、隋近代汉语——唐、宋、元、明、清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古代汉语学什么?掌握到一定數量的文言語彙研究古汉语的读音領会到文言用詞造句的一些规律为什么要学?传承?现实需要?兴趣?李白怎么学习古汉语?重视感性认识重视理性方法课前碰碰乐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漢書·藝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說文解字·敘》: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六書說”造字法《漢書·藝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周禮·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說文解字·敘》: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漢書·藝文志》: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周禮·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书的发展六書順序:许慎与《说文解字》许慎(生卒年不详),字叔重,汝南郡召陵县(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中国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占有十分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字学宗师”、“字圣”。许慎属于古文经学派,师从名儒贾逵,通籀篆古文。因鉴于当时俗儒说字解经多与文字古义不合,所以许慎“博问通人,考之于(贾)逵”,作《说文解字》15篇,草稿作于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 ,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定稿完成,遣子许冲进献朝廷。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字典,以小篆为主,并采录见于秦国所使用的籀文和六国古文,是中国最早最权威的分析字形、考究字原的字典,对后代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形音义和文字发展的历史贡献极大,人们把对许慎和《说文解字》的研究称之为“许学”或“《说文》学”。许慎对“六书”的阐述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長是也。六书之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象形字,是仿照事物的形状刻画而成的,就可以理解成简笔画。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六书之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就是一眼看上去就可以认识大体,再稍微观察下就能明白其意义。六书之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并列字类即两个以上的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表现该字所表达的含义。六书之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以事物作为形旁,取发音类似的字作为声旁组成新的字。六书之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具有共同形體符號的字,讀音和意義就有某種聯繫,其詞義就可互相為訓,考和老就具有這樣的互訓關係。《说文》:“吟,呻也。”又:“呻,吟也。”“橋,梁也。”又:“梁,橋也。”“蹲,踞也。”又:“踞,蹲也。”六书之假借本無其字,依聲讬事。某词本来没有字,而借用一个已有的同音字去表示,“令”“长”就是这样的字。不给新出现的词造字,借用已有的同音字作为新词的书写符号,没有造字而解决了词的书写问题,这是以不造字为造字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汉字造字法向表音方向发展的重要表现。东、离、其、何、莫、然、而、来、汝、我辨析:假借字、通假字(1)本无其字的假借:即用假借字表示的词,事先一定没有表示它的本字。可能导致字义的扩展或新生。(2)本有其字的假借:又称通假,指的是语言中的某个词,本有记录它的字,但书写或传抄的人却写了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主要是临时替代,不改变字的基本意义。那个本来应该写的字叫做本字,那个同音或音近的字就叫通假字,也叫借字。示例我其之莫焉:焉鳥,黃色,出於江淮。于:於也。象气之舒亏。《說文解字注》①音同或音近的字替用本字。如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②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如:“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冯谖客孟尝君)③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如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④改换同声旁字的义符(形旁)来替代。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⑤八月剥枣。《诗经·豳风·七月》⑥旦日不可不蚤来自谢项王。《鸿门宴》⑦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甲骨文字形,是钟镈之类的乐器。①本义:乐器。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說文解字·北部》:「北,从二人相背也。」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说文》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尔雅·释天》春者何,岁之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为此春酒。——《诗·豳风·七月》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 xié),人头。臼( jù),两手,攵( 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夏,中国之人也。——《说文》夏,大也。——《尔雅》(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秋,禾谷熟也。——《说文》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冬,四时尽也。——《说文》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无冬无夏。——《诗·陈风·宛丘》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后汉书·张纯传》造字法 独体字 象形 基础指事合体字 会意形声 能产用字法 转注假借漢字書體演變的主要綫索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 楷书殷商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商周两代秦統一六囯文字,書同文起源于秦朝,东汉时达到顶峰,古今文字的转折点、分水岭古文字今文字綫條→筆畫始于汉末,盛行于隋唐,沿用至今请思考,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