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园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1949年,巴金参加一项活动后激动地写道:“我从天安门回来,反复地写着同样一句话: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他的感慨来自(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政协会议的召开C.开国大典的举行 D.祖国统一的实现2.2021年8月19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B.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C.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D.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西藏地区发展3.《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道:“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反映了( )A.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C.抗美援朝战争后美中关系发生变化D.中国取得了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4.图1和图2(来源:2023年印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页)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A.解决了全国农民无地少地的问题B.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之上逐步开展5.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民代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由此说明我国( )A.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B.确立起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C.民主制度具有广泛参与性D.体育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6.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实施的许多建设项目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骨干,其中有不少是旧中国没有或基础极薄弱的制造工业,如飞机、汽车、发电设备等。这强调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A.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培养了工业化的建设人才D.提升了国家的研发能力7.1956年,上海“荣氏企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创始人荣毅仁说:“我们接受改造,是看到了国家的前途和企业的未来。”这一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A.强制没收 B.缩短工时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8.“青食”牌钙奶饼干是很多山东人儿时记忆中“最甜美的回味”。“青食”前身是上世纪50年代设立的青岛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于(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9.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群众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D.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0.《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中指出:“从1956年到196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下列劳动模范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B.不畏强敌、舍生忘死的献身精神C.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11.如图为我国某时期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示意图。对该变革解析正确的是( )A.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B.实行统一经营与统一分配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D.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2.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成为改革开放后上海第一家试行股份制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1月,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访华,邓小平把一张面值50元的飞乐股票赠送给他。邓小平这一举动( )A.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B.表达创新经济体制机制的决心C.改变了中国单一的公有制经济D.表明股份制企业在中国占多数13.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反映了( )A.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思想B.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C.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4.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材料中“大胆行动”是指(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C.设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上海浦东15.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开始于( )A.开放港口城市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浦东的开发开放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6.如图方框里应填(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国两制”C.“九二共识” D.新发展理念17.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A.搁置分歧,共同繁荣 B.独立自主,主权至上C.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18.2023年3月,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赴大陆祭祖,并带领台湾青年学生前来交流。马英九此行对促进两岸同胞交流往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这符合两岸历史发展的大势,也就是( )A.分裂 B.隔绝C.统一 D.“一中一台”19.如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我国( )A.实行了“不结盟”政策B.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加强了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20.下面是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美国和苏联的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对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推断结果正确的是( )A.甲代表中国 B.乙代表美国C.丙代表苏联 D.乙代表中国21.“顾全大局的克制,谋求团结的诚意,求同存异的耐性,再加上恰如其分地揭露和反击,这一切为会议排除障碍获得成功打开了道路,也使周恩来受到各国代表的普遍景仰和尊重。”这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A.标志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D.推动70年代建交热潮的出现22.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有媒体报道称“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中国将在第三世界赢得更多的尊敬”。这反映出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 )A.打破美国孤立中国政策B.极大提高我国科技水平C.极大振奋中华民族精神D.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23.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网络购物与互联网支付已成为网民使用比例较高的应用。这说明( )①电信产业发展迅速②信息传递更加便捷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消费结构不断优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4.如图是某同学开展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为他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A.便捷支付,多样出行 B.航天科技,遨游太空C.举世瞩目,大国外交 D.交通革新,创新驱动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26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5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各地还潜伏着国民党派遣特务等各种反革命分子约60万,反动党团骨干分子约60万,这些反革命分子着重在财政经济部门中进行破坏活动,企图阻挠中国人民的建设工作。另外,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反动组织也大肆活动,诋毁党的政策,造谣惑众,挑拨离间,极大地扰乱了社会秩序的安定。朝鲜战争爆发后,反革命分子的气焰更为嚣张,认为美国已把战火烧到中国的大门,复辟的时机到了,更加紧了破坏活动。针对这种情况,从1950年12月开始,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材料二:1950年8月27日起,美军飞机不断侵入中国领空,造成我财产损失、人员伤亡。9月30日,美军全线进抵三八线。中国政府多次表明自己的态度,指出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反对美军把战争扩大到整个朝鲜,主张和平解决朝鲜事件。虽然美国政府获知了这些信息,但是却低估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美军于10月7日越过三八线,向朝鲜北方大举进犯,并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志愿军打响入朝作战第一仗的次日,党和政府在国内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以上资料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据材料一,概括镇压反革命运动的目的有哪些。(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分析美国低估中国人民“决心和力量”的原因有哪些?(2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上述两场运动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1分)2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重工业、轻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4%、12.9%,轻工业和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1.97。——摘自萧国亮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具有什么特点?列举一例这一时期在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2分)材料二:(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了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是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是在哪次会议上正式确立的?根据材料概括“这一制度”的优势。(3分)材料三:1956年的国民经济同1952年相比较,国营经济所占的比重由19.1%上升到32.2%,合作经济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资本主义经济由6.9%下降到0.1%以下,个体经济由71.8%下降到7.1%。这表明,我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已居于主导地位。——顾海良、王越《道路制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3)材料三反映出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经济成分有何变化趋势?指出其变化对我国制度建设产生的影响。(2分)材料四:(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1957﹣1960年、1966﹣1971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你认为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应当从中吸取哪些教训?(2分)27.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材料一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是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摘自[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条“富国强民道路”的名称。(1分)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增强企业活力,改革全面展开。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摘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1分)材料三 广东、福建两省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摘编自《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东、福建两省如何落实这项“重要的决策”,并说明选择广东、福建两省先走一步的原因。(2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成功经验。(1分)28.【外交成就与国家发展】(7分)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摘编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的书面谈话中提到:“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世界各国都根据这些原则处理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世界各国和平共处的可能,就会变成现实。”——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材料三:材料四:(中国)推进以协商、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欧积极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深化同非洲、拉美等地区国家的合作。……在世界上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摘编自左凤荣《新中国外交70年的历史性成就与基本经验》请在答题卡上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处理对外事务采取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提出的外交基本原则。(2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并任选一幅图片,运用史实说明其对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影响。(3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有何认识?(2分)参考答案1-10 CCACC ADBBD11-20 DBBBB BCCBA21-24 CDAD25.(1)保障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的顺利进行;稳定社会秩序;为抗美援朝战争建立稳固的后方环境。(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连年战乱给中国带来的创伤亟待医治;解放军当时的武器装备相当落后;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综合国力异常强大等。(3)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26.(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或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优势: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行使权力),保证社会主义方向。(3)公有制经济成分占据国民经济主体。(或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影响: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4)1957﹣1960年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或自然灾害严重;1966﹣1971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是文化大革命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切勿急于求成;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反对个人崇拜等等。27.(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2)阶段分明,从农村到城市逐步深入;改革逐步深入,以党的重要会议为标志进入新阶段。(3)建立经济特区;靠近港澳和台湾,地理位置优越,华侨众多有侨资优势;中央给予特殊政策。(4)立足国情走特色道路、逐步推进改革、勇于开放、坚持党的领导等。28.(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共同主题: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影响:选择第一幅图片: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从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显著,这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坚实后盾;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中国外交不断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和全方位外交,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