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六课 提升法治素养第1课时 树立法治意识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1.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等活动,能够理解法律的含义、作用及要求,知道什么是法治意识。 2.通过“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等活动,知道如何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重点:如何树立法治意识。难点: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素养目标与重点、难点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认真学习法律,提升法治素养,增强法治意识。 中国前国足主帅李铁,在2015年至2021年期间受贿共计7764万元,他本人与华夏和武汉卓尔俱乐部给与相关人员行贿的金额,高达4205万元,总涉案金额近1.2亿元。2024年12月13日,湖北省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原主教练李铁案公开宣判,李铁被以受贿罪、行贿罪、单位行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思考:追求特权的后果是什么?导入新课思考:集体闯红灯现象反应了什么问题?集体闯红灯,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导入新课点拨:社会生活中部分人缺乏法治意识。为什么说中学生活是一个新的起点?自主学习1.什么是法律?法律有什么作用?它对我们有什么要求?2.什么是法治意识 3.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法治意识?某小区高层发生火灾,消防员小谢在抢险灭火过程中壮烈牺牲,上级部门批准他为烈士。曾某在100多人的网上聊天群里公然发表侮辱性言论,歪曲小谢英勇牺牲的事实。对此,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曾某的行为构成对烈士小谢名誉的侵害,侵犯了社会公共利益。人民法院判决曾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在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该案判决后,参与审理的人民陪审员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到校园、社区、企业以案释法,助推树立尊崇英烈、尊重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尚。思考:曾某的行为给你什么警示?人民陪审员以案释法的行为有什么意义?点拨:(1)警示我们遵守法律、法不可违。教学目标生活观察(2)以案释法有利于人们树立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交通瘫痪犯罪暴力,事件增多家庭暴力食品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探究与分享思考:根据上面漫画谈谈什么是法律?它有什么作用?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点拨:(1)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3)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卢梭点拨: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思考:以上名言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哈罗德 伯尔曼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计划,取得了重要成果。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能力明显增强。中宣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形成的《2020年全国社点拨: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居第一位,“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思考:阅读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悟?贺某阳在与被害人谢某梅婚姻存续期间,多次对谢某梅实施辱骂、殴打等家庭暴力行为。2023年4月25日,贺某阳采用拳打脚踢的方式殴打谢某梅,造成其腹、胸、腰等多处损伤,经鉴定构成多处重伤、轻伤,伤残等级为七级至十级不等。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贺某阳有期徒刑九年十个月,以虐待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一年,依法支持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谢某梅诉讼请求共计人民币379819.26元。思考:贺某阳因触犯宪法法律受到严厉制裁说明什么道理?点拨:我们要敬畏和信仰法律。我们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探究与分享山东一对青年男女按照当地习俗订立婚约,男方向女方支付了38万元彩礼。后,双方因各种原因决定解除婚约,女方家庭未在第一时间退还彩礼钱。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女方应退还男方34万元彩礼。据悉,男方已经收到了总计33万元退款。为追回彩礼,男方家庭制作了广告牌,多次在女方家庭经营的火锅店门口要求退钱。受上述事件影响,火锅店已经暂停营业,男方家庭有人被警方拘留。思考:以上案例中,男方家庭成员用不合法的方式讨要应退还的彩礼被警方拘留,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要增强法律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探究与分享近年来,一些学校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情景剧展演、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探究与分享思考: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说说你的收获。点拨:法治手抄报、国旗下法治讲话等;学习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意识,提升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活动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两位乘客行为的看法。探究与分享马克·吐温的故事点拨:两位乘客的做法是错误的。两位乘客的行为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违反了法律规定,也违背了道德和社会责任。他们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列车即将发车,两位乘容却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原来,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意,态度嚣张,导致发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这也警示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我们应该如何树立法治意识?知识归纳敬畏和信仰法律。树立法治意识123积极主动学习法律。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课堂小结树立法治意识法律的含义、作用及要求法治意识的含义做法敬畏和信仰法律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1.2025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以“民法典进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民法典系列普法宣传。这样做有利于( )A.保证学生守法 B.提升法治素养C.杜绝学生违法 D.培养高雅情趣B2.2025年5月1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有关情况。据悉,2024年我国开展线上线下普法活动近3000场,全网点击量超过120亿次。网民积极参与普法活动( )A.说明诉讼是处理纠纷的最权威手段B.体现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不断增强C.可以确保公正司法,捍卫公平正义D.表明推进厉行法治须保证严格执法B3. 在法治月活动期间,某中学八年级(1)班的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普法情景剧《预防校园欺凌》,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开展这一活动有利于青少年( )A.学习法律知识,增强防护能力B.增强防范意识,不会受到伤害C.学会化解矛盾,同学和睦相处D.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抗挫能力A4.法治中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受益,作为一名中学生( )①在学习法律方面,阅读法律条文,为依法行事提供理论保障②在遵守法律方面,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尊重他人合法权益③在依法维权方面,增强法治意识,运用正确方式维护合法权益④在制定法律方面,认真倾听各类主体诉求,切实履行好职责使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宪法宣誓制度.mp4 第1课时 树立法治意识.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