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第06讲《红星照耀中国》专题探究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整本书阅读】第06讲《红星照耀中国》专题探究 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星火”可以“燎原”, “红星”永耀中国
第06讲一《红星照耀中国》专题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要落地落实。新课标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名著"专题探究"题型通过整本书阅读的真实情境,直接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迁移等高阶思维能力,成为落实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双减”背景下命题改革的内在要求。 语文素养的测评,通过一张试卷来实现,必然要求减少机械记忆试题的比例(占比不超15%),相应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的情境任务类题型,以此体现“测试即学习”的命题理念,引导语文教学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
因此综观2025年中考名著试题,“专题探究”考查成为热门。
翻阅2025年各地的中考名著试题时发现,“专题探究”“阅读探究”“探究任务”等名词频繁地出现在题干中。例如——
【2025天津中考】
成长的历程中,“师生情”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任岁月流逝,却历久弥新。某班开展了“经典中的师生情”阅读探究活动,请按照要求回答22-23 题。
【2025湖南中考】
任务一:小组计划围绕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毛泽东同志的成长经历进行专题探究。请你参考《红星照耀中国》的目录,从阅读方法的角度提一条具体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2025上海中考】
请写出在小申的探究过程中你得到启发与感悟。(要求:每点不超过20字)
【2025山东烟台中考】
请你完成“读名著明理想”主题阅读活动的探究任务。
这些中考真题的题干明确指向“探究”二字。“探究”无疑是整本书阅读中的关键词,是语文素养提升的核心概念,是提高整本书阅读能力的重要抓手。有的中考名著题隐藏了“探究”这一高频词,但题干整体指向还是“探究类”。例如:
【2025安徽中考】
儿时的“我对父亲临时抽背《鉴略》和阿长买来《山海经》这两件事的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对这两段经历的回顾,体现了作者对儿童教育怎样的思考?
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命题人是让考生探究“作者对儿童教育的思考”这一专题,并且给出了具体考查的事例。
新课标提倡整本书阅读,体现在新中考里,就是“专题探究”这一新考法。
专题一鲜活的人物形象
群星闪耀,熠熠生辉
探究领袖风采,再现群体形《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我们通过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青年少年时代,探究他们成为共产党领袖和将领的原因,来加深对他们的理解。
《红星照耀中国》将笔墨聚焦于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也聚焦于举世瞩目的长征。我们阅读时,不妨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朱德、徐海东等革命家进行“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专题梳理,从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出身与家庭、童年的经历、受教育情况、参加革命的起因、参加革命后的经历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也可以对“长征”进行专题梳理,如画出长征路线图,整理长征中的困难,探究长征的起因,总结长征的历史价值,拓展长征的现实意义等。
外貌特征 家庭出身 相关情节及其特点
伟大领袖 毛泽东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他出身农民,父亲原是贫农,后来渐渐富裕起来。 富有反抗性一一与父亲对抗,剪辫子,参军。好学进取一一-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生活简朴一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和每个人一样。质朴纯真,爱军爱民一一谈及牺牲的同志和饥荒饿死的人流泪。有深刻洞察力一一对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与斯诺谈论共产党政策和抗日战争。 共性:平易近人一一毛泽东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朱德告状,朱德霍能华徙诱向弟兄们讲帽子。周恩来第一次和斯诺见面用英语同他打招呼;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肩上,走过乡间田埂。彭德怀长征途中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尊重红小鬼;将棉衣给小号手披上。
朱德 貌不惊人,一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沧桑的人,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普通佃户家庭,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庭贫苦。 喜欢读书-一仔细定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作战经验丰富一形成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指挥全军打过儿百次小仗,儿十次大仗。
周恩来 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出身大官僚家庭。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 细心热情一一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彭德怀 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身体健康,动作敏捷。 出生富农家庭。母亲早逝,后父亲再娶,后母憎嫌他。 富有反抗精神一-在私塾奋起反抗欺负他的地主孩子、老师;踢掉祖母的鸦片烟;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善于作战一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妙运用游击战取胜。
中坚将领 贺龙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 父亲是哥老会的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 威望高一一不止一次将一个地方的哥老会部成员收编进红军。为人谦虚一一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共性:富有反抗精神、英勇善战一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行军神出鬼没。徐海东在学堂回击富家子弟的欺压;参加反对克扣工资的罢工;带领红军轻松攻克预旺,
徐海东 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身材很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 红色窑工,父亲和五个哥哥在黄陂的一个窑里做工,仅可糊口。他们都是文育。 真诚乐观一为自己无产阶级出身感到自豪,笑称自己是“苦力”
无名英雄 红小鬼 不是普通的战士,而是少年先锋队的成员,年龄大多在l1 ~ 16岁,所穿军服太大,袖子垂到膝部。 出身穷困甚至被压榨剥削,他们中有人记不清自己的父母是谁,有人是逃出来的学徒,还有一些人做过奴仆。 精神极好,愉快乐观,勤劳聪明,努力学习,胸怀理想,意志坚定,自尊,有原则。
红军战士 这些年轻红军几乎全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 举国大迁移一一出奇制胜,富有智慧强渡大渡河一一英勇善战,不怕牺牲。过大草地一一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坚韧不拔,团结互助,乐观积极,信念坚定,忠诚爱国,
专题二长征精神的内涵
1.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及时代价值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它不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红军队伍和革命力量,也挽救了整个中国,挽救了中华民族,使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更重要的是在这场远征中积累总结出来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丰碑上和全国人民的心里。
什么是长征精神?其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长征精神体现了信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这些都对当代社会人们的信仰缺失、道德沦陷等不好的社会现象有着巨大的警示作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与昔日红军长征的任务、条件大不相同。然而,要在一个充满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环境中,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的大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缩短和消除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巨大差距,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其艰难险阻远甚于当年的长征。
反思如今这个物质生活丰富的年代,喧嚣的社会令有些人精神匮乏。长征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应发扬光大。如今中国正在崛起,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国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
会的强大动力。青少年应了解峥嵘岁月,从小培养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良好习惯,并且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专题三关于长征
1.长征的起因
示例: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企图占领中央苏区首都瑞金,彻底摧毁红军,扼杀中国革命。中央红军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放弃了前四次成功反“围剿”的作战经验,采取以堡垒对堡垒的攻坚战法。导致红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最后不得已全军大转移。
2.长征的路线
红军长征首先向西,然后向北,经过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和陕西等地,总里程约为二万五千里。
3.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第一,敌军的围攻。红军一直处于敌军的围追堵截中。第二,我党我军内部的错误和矛盾。第三,途中恶劣的自然条件。第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情。
4.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示例:(1)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1935年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95%BF%E5%BE%81 / 0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B%9B%E6%B8%A1%E8%B5%A4%E6%B0%B4 / _blank )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2)强渡大渡河:发生在1935年5月24日至25日,地点位于四川省越西县(今属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当时,中央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为了打破敌人的围堵,红军必须在敌人的重兵防守下强渡大渡河。孙继先中将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大渡河,成功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
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 ( https: / / baike. / item / %E4%B8%AD%E5%9B%BD%E5%B7%A5%E5%86%9C%E7%BA%A2%E5%86%9B / 425591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3%9E%E5%A4%BA%E6%B3%B8%E5%AE%9A%E6%A1%A5 / _blank )长征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95%BF%E5%BE%81 / 22312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3%9E%E5%A4%BA%E6%B3%B8%E5%AE%9A%E6%A1%A5 / _blank )中的一场重要战斗。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4%A7%E6%B8%A1%E6%B2%B3 / 3380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3%9E%E5%A4%BA%E6%B3%B8%E5%AE%9A%E6%A1%A5 / _blank )成功后,蒋介石 ( https: / / baike. / item / %E8%92%8B%E4%BB%8B%E7%9F%B3 / 184548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3%9E%E5%A4%BA%E6%B3%B8%E5%AE%9A%E6%A1%A5 / _blank )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B%BD%E6%B0%91%E5%85%9A / 226551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3%9E%E5%A4%BA%E6%B3%B8%E5%AE%9A%E6%A1%A5 / _blank )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E%89%E9%A1%BA / 29054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3%9E%E5%A4%BA%E6%B3%B8%E5%AE%9A%E6%A1%A5 / _blank )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29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B%96%E5%A4%A7%E7%8F%A0 / 22097956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3%9E%E5%A4%BA%E6%B3%B8%E5%AE%9A%E6%A1%A5 / _blank )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7%9D%E5%86%9B / 27426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3%9E%E5%A4%BA%E6%B3%B8%E5%AE%9A%E6%A1%A5 / _blank )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迅速歼灭守桥之敌,并掩护后续部队占领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A4%A9%E9%99%A9 / 5511015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9%A3%9E%E5%A4%BA%E6%B3%B8%E5%AE%9A%E6%A1%A5 / _blank )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4)过大草地:红军过草地是指中国红军长征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95%BF%E5%BE%81 / 22312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A%A2%E5%86%9B%E8%BF%87%E8%8D%89%E5%9C%B0 / _blank )期间重要事件。
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行军队左右两路,平行前进。右路军由毛泽东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AF%9B%E6%B3%BD%E4%B8%9C / 113835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A%A2%E5%86%9B%E8%BF%87%E8%8D%89%E5%9C%B0 / _blank )、周恩来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91%A8%E6%81%A9%E6%9D%A5 / 114814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A%A2%E5%86%9B%E8%BF%87%E8%8D%89%E5%9C%B0 / _blank )、徐向前 ( https: / / baike. / item / %E5%BE%90%E5%90%91%E5%89%8D / 802995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A%A2%E5%86%9B%E8%BF%87%E8%8D%89%E5%9C%B0 / _blank )等率领,自四川毛儿盖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AF%9B%E5%84%BF%E7%9B%96 / 3031511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A%A2%E5%86%9B%E8%BF%87%E8%8D%89%E5%9C%B0 / _blank )出发,进入松潘草地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D%BE%E6%BD%98%E8%8D%89%E5%9C%B0 / 2496459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A%A2%E5%86%9B%E8%BF%87%E8%8D%89%E5%9C%B0 / _blank )。经过7天的艰苦努力,右路军到达草地尽头的班佑地区。左翼为林彪 ( https: / / baike. / item / %E6%9E%97%E5%BD%AA / 116221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A%A2%E5%86%9B%E8%BF%87%E8%8D%89%E5%9C%B0 / _blank )的红一方面军,先行;继后是中央领导机关、红军大学学生等。右翼为徐向前、陈昌浩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99%88%E6%98%8C%E6%B5%A9 / 2299827 fromModule=lemma_inlink" \t "https: / / baike. / item / %E7%BA%A2%E5%86%9B%E8%BF%87%E8%8D%89%E5%9C%B0 / _blank )率领的红三十军和红四军。彭德怀率红三军团垫后,走左翼行军路线
5.长征的历史价值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中,红军战士们突破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的英雄史诗。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一克不可战胜的强大队伍,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前进的巨大动力。长征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有了一位能驾驭它并使其前进的舵手!
专题练习
1.(2021·山东威海·中考真题)“我想借用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的相关内容,在历史课上详细讲讲‘飞夺泸定桥’的真实经过。元方同学,你认为是否可行?请帮我分析一下。”
答:
2.(2022·吉林长春·中考真题)跨越时空,与斯诺相遇。小明同学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有一些问题向斯诺先生请教。请你依据这本书的内容,推测斯诺先生会怎样回答。
小明同学 斯诺先生
★问题一:在“序言”中,您说“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您为什么强调“这是真的”? 这是一部纪实性作品,是我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
★问题二:您采访了红军领袖毛泽东,请您谈谈对他的印象。 (1)
★问题三:您为什么对“红小鬼”这么感兴趣呢? (2)
★问题四:您那时曾说过“这本书值得介绍给一切中国读者”,那么现在呢? (3)
(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片段,按要求作答。
[甲]
这时已是早晨两点过后,我真是精疲力尽了,但在A______的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每当吴亮平翻译和我记录的时候,他一忽儿在两个小房间中来回踱着步,一忽儿坐着,一忽儿躺着,一忽儿倚着桌子读一叠报告。他的夫人也还没有睡。忽然间,他们两个都扑向一只在蜡烛旁边僵萎的飞蛾欢呼起来。这确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动物。淡淡苹果色的绿翼,还镶着一条郁金香色和玫瑰色的柔软彩纹。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
[乙]
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和B_______在一块。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又有一次,当我们骑马行着的时候,他又叫出了同样的一种挑战。
3.[甲]片段中的A是 ,[乙]片段中的B是 。(均填人名)
4.从所选生活细节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
5.《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材料的真实性的。
答:
6.(202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学校团委围绕《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开展系列读书活动,重温红色经典,感受英雄情怀。
(1)活动一:追寻那群少年
团委要举行“‘红小鬼’事迹与精神”读书交流会,小张同学梳理出下列内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要求彭德怀出示路条——坚持原则
B.参加长征——不怕困难
C.担心战友被马碰伤,磕掉门牙——善良真诚
D.甩掉白军为前线送信——机智勇敢
(2)活动二:继承革命精神
阅读选段,说说当代青少年应继承红军队伍哪些精神。
[选段一]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住在窑洞里,富有地主原来的马厩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营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
[选段二]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进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答:
参考答案
1.我认为可行,因为①《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纪实作品。②这本书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
【详解】本题考查建议表达。解此题,首先读过这本名著,知道有无此内容,其次,对本书及作者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然后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因此,书中的材料可以作为史料使用。作答时,可从书的性质和作者获取材料的方式两个角度作答。
2.(1)①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②毛主席是个天才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③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④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⑤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2)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看到他们就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3)示例:这本书过去值得推荐给一切中国读者。现在更值得介绍给每一位中国读者。因为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广大中国人要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很有必要。“长征精神”是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永远不会过时。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理解与分析。
(1)①从《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篇“在保安”的“苏维埃掌权人物”中“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我想我第一印象——主要是天生精明这一点——大概是不错的”“毛泽东读过许多关于印度的书”“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可知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②从《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篇“在保安”的“苏维埃掌权人物”中“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如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可知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
③从《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篇“在保安”的“苏维埃掌权人物”中“有一个晚上,一个红军医生——一个曾在欧洲学习、精通医道的人——给他作全面体格检查,我正好在他的屋子里,结果宣布他身体非常健康”“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毛氏夫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毛泽东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他虽然除了主席以外还是红军的一个指挥员,他所佩的领章,也不过是普通红军战士所佩的两条红领章”,可知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④从《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篇“在保安”的“苏维埃掌权人物”中“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可知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探究。
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的作用的机会。我这样说,听起来大概好像是在说教,但是看到这些英勇的年轻人,没有人能不感到中国的人并不是生来腐败的,而是在品格上有着无限发展前途”提炼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对名著阅读探究。
《红星照耀中国》书中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以及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等情况。其中,着重描写了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龙等人物,通过他们的口述以及与他们的长期谈话,解释了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此外,还介绍了作者与无名的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对话,展现了他们的力量、欲望和热情,以及他们不可征服的精神。作者给予红军长征很高的评价,认为长征是中国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也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同时,书中还对中国社会革命运动进行了预测,认为中国社会革命运动有挫折、有退却、有起伏,但最终会取得胜利。这本书过去值得推荐给一切中国读者,现在更值得介绍给每一位中国读者。因为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广大中国人要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很有必要,“长征精神”是中国人的精神食粮,永远不会过时,永远值得人们去学习、去领悟,并带着这种精神去实践。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毛泽东 彭德怀
【答案】 毛泽东、彭德怀质朴率真、富有生活情趣。
5.【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①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②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解析】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1)结合原著:时间已经过了早晨两点,我精疲力尽,但在毛泽东的苍白有点发黄的脸上,我却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由此可见,人物是毛泽东。
2)根据“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可知人物是彭德怀。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结合“但在毛泽东的白而带黄的脸上,却还找不出一些疲倦的表示……他们两个都扑向一只在蜡烛旁边僵蒌的飞蛾欢呼起来。这确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动物。淡淡苹果色的绿翼,还镶着一条郁金香色和玫瑰色的柔软彩纹。他揭开一本书,把这片彩色的翅叶夹了进去”,可见毛泽东精力旺盛,率真、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
2)结合“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可见彭德怀率真,有生活情趣。据此归纳答案即可。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写作经历: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2)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3)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
4)作者以自己执行的经历为线索,用具体丰富的真实材料,向全世界实事求是地报告了“红色中国”的真相。《西行漫记》是一部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 胜于雄辩”的威力。
5)他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或《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据此归纳答案即可。
6.【答案】 (1)C
(2)学习红军不怕吃苦,坚持不懈,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详解】(1)此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识记。
C.有误。“担心战友被马碰伤,磕掉门牙”是开国大将徐海东的事迹,不是红小鬼的事迹。
故选C。
(2)此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提取。
选段一讲述红军部队克服住地条件的艰难,不怕吃苦。选段二讲述红军队伍面对敌人坚持不懈地战斗,不怕牺牲。故应该学习红军不怕吃苦,坚持不懈,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