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章综合评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日晷是古代人类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晷针与晷面垂直。利用日晷计时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沿用时间达几千年之久。下图为置于北京的日晷照片。据此完成1~3题。1.正午时分,北京学生看到晷针投影的方向( )A.朝东 B.朝西 C.朝南 D.朝北2.一天中,晷针投影长度最短的时刻是( )A.日出 B.正午 C.日落 D.14时3.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方向和长度发生有规律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球形状 B.地球公转 C.地球大小 D.地球自转 读图,完成4~6题。4.四位同学所处位置中,正值深夜的是( )A.小山 B.小峰 C.小江 D.小海5.造成四地时间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6.从地球的北极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A.自东向西 B.从左向右 C.顺时针方向 D.逆时针方向 地理实验 北京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运动,如图所示。读图,完成 7~9 题。7.图中如果演示地球自转,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绕灯泡水平移动地球仪 B.始终保持地轴竖直状态C.同时移动灯泡和地球仪 D.自左向右匀速拨动地球仪8.若演示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光源应该放在地球仪的( )A.右侧 B.左侧 C.里侧 D.外侧9.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学校正午旗杆的影子夏季比冬季短B.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C.北京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D.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理实践 家住贵州毕节的小军听地理老师说,注意观察生活并积极探究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据此完成10~12题。10.下面四幅图是小军在地理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某一天测得),他忘了哪一幅是寒假期间绘制的,请你帮他找出来( )11.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毕节市四季分明 B.五带的划分C.学校正午旗杆的影子夏季比冬季短 D.贵州比新疆先迎来日出12.小军在某酒店大堂看见挂钟显示不同城市的时间不同,造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 生活情境 跑步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之一,经常跑步可以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压力。右图是西安的小明同学2025年3月20日(春分日)6:00的晨跑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小明晨跑时( )①方向是由西向东 ②影子指向正西方向 ③西安这天昼夜等长 ④赤道上昼长夜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4.此后的三个月内,日落时间( )A.越来越早 B.越来越晚 C.先变早后再变晚 D.先变晚后再变早右图为厄瓜多尔方柱形赤道纪念碑。图中游客甲面向东方,双脚跨在M线两侧拍照,以示自己同时站在南北两个半球上。据此完成15~17题。15.M线是( )A.赤道 B.北回归线C.南极圈 D.南回归线16.北半球在游客甲的( )A.左侧 B.右侧 C.前方 D.后方17.一年之中,M线上( )A.有极昼现象 B.全年昼夜平分 C.有极夜现象 D.全年昼短夜长 地理实践 学校拟组织同学们4月份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下表为2025年4月22~27日天安门广场的升降国旗时间(升、降旗时间即为日出、日落时间)。读表,完成18~20题。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升旗05:27 升旗05:26 升旗05:24 升旗05:23 升旗05:21 升旗05:20降旗19:00 降旗19:01 降旗19:02 降旗19:03 降旗19:04 降旗19:0518.从表中可以看出,每天的升、降旗时间是不一样的,此现象可间接说明( )A.太阳在不断运动 B.地球的运动没有规律C.地球是不规则球体 D.地球不仅有自转运动还有公转运动19.学校若选择在4月22~27日某一天组织学生观看升旗仪式,希望尽可能晚点到达天安门广场,观看的日期应选择在( )A.4月22日 B.4月23日 C.4月26日 D.4月27日20.同学们观看完升旗仪式后,最先迎来的二分二至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 实验探究 为了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理老师设计了演示实验方案。(12分)实验目的 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实验原理 地球自转规律实验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比较法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实验现象 结果步骤1:光线从一个侧面照射透明球体,透明球体转动或不转动,观察昼夜情况 分工合作,一人拿手电筒,一人拿透明球体或地球仪,其他人观察并做好记录 ①步骤2:光线从一个侧面照射地球仪,地球仪不转动,观察昼夜情况 ②步骤3:光线从一个侧面照射地球仪,并按一定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与变化 ③(1)请根据实验目的、步骤及现象,写出应准备的三种实验器材。(3分)(2)请推测每个实验步骤的实验结果(从有无昼夜区分以及交替变化的角度描述)。(6分)① ,② ,③ 。(3)地球自转还会产生哪些现象 请举一例说明。(3分)22.【观察生活 感悟地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中节气均指北半球)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始于立春 终于大寒(1)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是由于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进行 (填“自转”或“公转”)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 (填纬度范围)之间来回移动。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能够准确反映季节的变换,四季轮回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 。(6分) 寒来暑往 四季变换据考证,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这与该流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有关。黄河流域处于中纬度地区,四季变化明显。(2)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谚语和诗句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现象。指出谚语“昼夜均,寒暑平。一场雨,一朝寒。草木染青黄,蝉噤荷残”所描述的节气,并阐明你的判断理由。(4分)(3)请你结合实际体验,列举一个关于季节变换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的实例。(4分)23. 生活情境 小明和小山是网络好友,经常进行交流沟通。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1)图1所示这天,最接近二分二至日中的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该日白昼最长的是 地。(4分) (2)该日小明、小山进行视频聊天时,发现两地的昼夜情况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该种情况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运动。(2分) 为了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最大程度地接受太阳光热,需要经常调节活动支架,使集热板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如图2),这主要依据的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3)北京市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的季节是 ,理由是北京市位于北半球中纬度,该季节太阳高度角最 。(4分)(4)如果太阳不再发光发热,试分析对地球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 第1章综合评价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日晷是古代人类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晷针与晷面垂直。利用日晷计时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沿用时间达几千年之久。下图为置于北京的日晷照片。据此完成1~3题。1.正午时分,北京学生看到晷针投影的方向(D)A.朝东 B.朝西 C.朝南 D.朝北2.一天中,晷针投影长度最短的时刻是(B)A.日出 B.正午 C.日落 D.14时3.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方向和长度发生有规律变化的根本原因是(D)A.地球形状 B.地球公转 C.地球大小 D.地球自转 读图,完成4~6题。4.四位同学所处位置中,正值深夜的是(A)A.小山 B.小峰 C.小江 D.小海5.造成四地时间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6.从地球的北极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是(D)A.自东向西 B.从左向右 C.顺时针方向 D.逆时针方向 地理实验 北京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地球仪和灯泡演示地球运动,如图所示。读图,完成 7~9 题。7.图中如果演示地球自转,下列操作正确的是(D)A.绕灯泡水平移动地球仪 B.始终保持地轴竖直状态C.同时移动灯泡和地球仪 D.自左向右匀速拨动地球仪8.若演示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光源应该放在地球仪的(A)A.右侧 B.左侧 C.里侧 D.外侧9.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B)A.学校正午旗杆的影子夏季比冬季短B.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C.北京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D.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理实践 家住贵州毕节的小军听地理老师说,注意观察生活并积极探究原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据此完成10~12题。10.下面四幅图是小军在地理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某一天测得),他忘了哪一幅是寒假期间绘制的,请你帮他找出来(D)11.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D)A.毕节市四季分明 B.五带的划分C.学校正午旗杆的影子夏季比冬季短 D.贵州比新疆先迎来日出12.小军在某酒店大堂看见挂钟显示不同城市的时间不同,造成此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 生活情境 跑步是最好的锻炼方式之一,经常跑步可以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压力。右图是西安的小明同学2025年3月20日(春分日)6:00的晨跑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小明晨跑时(A)①方向是由西向东 ②影子指向正西方向 ③西安这天昼夜等长 ④赤道上昼长夜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4.此后的三个月内,日落时间(B)A.越来越早 B.越来越晚 C.先变早后再变晚 D.先变晚后再变早右图为厄瓜多尔方柱形赤道纪念碑。图中游客甲面向东方,双脚跨在M线两侧拍照,以示自己同时站在南北两个半球上。据此完成15~17题。15.M线是(A)A.赤道 B.北回归线C.南极圈 D.南回归线16.北半球在游客甲的(A)A.左侧 B.右侧 C.前方 D.后方17.一年之中,M线上(B)A.有极昼现象 B.全年昼夜平分 C.有极夜现象 D.全年昼短夜长 地理实践 学校拟组织同学们4月份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下表为2025年4月22~27日天安门广场的升降国旗时间(升、降旗时间即为日出、日落时间)。读表,完成18~20题。22日 23日 24日 25日 26日 27日升旗05:27 升旗05:26 升旗05:24 升旗05:23 升旗05:21 升旗05:20降旗19:00 降旗19:01 降旗19:02 降旗19:03 降旗19:04 降旗19:0518.从表中可以看出,每天的升、降旗时间是不一样的,此现象可间接说明(D)A.太阳在不断运动 B.地球的运动没有规律C.地球是不规则球体 D.地球不仅有自转运动还有公转运动19.学校若选择在4月22~27日某一天组织学生观看升旗仪式,希望尽可能晚点到达天安门广场,观看的日期应选择在(A)A.4月22日 B.4月23日 C.4月26日 D.4月27日20.同学们观看完升旗仪式后,最先迎来的二分二至节气是(B)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 实验探究 为了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理老师设计了演示实验方案。(12分)实验目的 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实验原理 地球自转规律实验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比较法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实验现象 结果步骤1:光线从一个侧面照射透明球体,透明球体转动或不转动,观察昼夜情况 分工合作,一人拿手电筒,一人拿透明球体或地球仪,其他人观察并做好记录 ①步骤2:光线从一个侧面照射地球仪,地球仪不转动,观察昼夜情况 ②步骤3:光线从一个侧面照射地球仪,并按一定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与变化 ③(1)请根据实验目的、步骤及现象,写出应准备的三种实验器材。(3分)参考答案:地球仪、透明球体、集束手电筒。(2)请推测每个实验步骤的实验结果(从有无昼夜区分以及交替变化的角度描述)。(6分)① 只有白昼 ,② 产生了昼夜现象 ,③ 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3)地球自转还会产生哪些现象 请举一例说明。(3分)参考答案:时间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等。22.【观察生活 感悟地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中节气均指北半球)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始于立春 终于大寒(1)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是由于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进行 公转 (填“自转”或“公转”)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 23.5°N~23.5°S (填纬度范围)之间来回移动。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能够准确反映季节的变换,四季轮回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 一年 。(6分) 寒来暑往 四季变换据考证,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这与该流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有关。黄河流域处于中纬度地区,四季变化明显。(2)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谚语和诗句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现象。指出谚语“昼夜均,寒暑平。一场雨,一朝寒。草木染青黄,蝉噤荷残”所描述的节气,并阐明你的判断理由。(4分)参考答案:秋分。理由:“昼夜均,寒暑平”“草木染青黄,蝉噤荷残”符合黄河流域秋分昼夜平分、气温适中、草木枯黄的特点。(3)请你结合实际体验,列举一个关于季节变换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的实例。(4分)参考答案:冬季寒冷,人们需要穿厚衣服保暖,农作物需要采取保暖措施等。23. 生活情境 小明和小山是网络好友,经常进行交流沟通。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1)图1所示这天,最接近二分二至日中的 夏至日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该日白昼最长的是 ① 地。(4分) (2)该日小明、小山进行视频聊天时,发现两地的昼夜情况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该种情况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 自转 运动。(2分) 为了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最大程度地接受太阳光热,需要经常调节活动支架,使集热板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如图2),这主要依据的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3)北京市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夹角最大的季节是 冬季 ,理由是北京市位于北半球中纬度,该季节太阳高度角最 小 。(4分)(4)如果太阳不再发光发热,试分析对地球产生的不利影响: 地球陷入一片黑暗,地球表面的温度会大幅度降低,地球上的生命会大量死亡等 。(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章 地球的运动 综合评价 - 学生版.docx 第1章 地球的运动 综合评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