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96张PPT)第七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第2节 机械波[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波的特点及形成过程。2.理解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会分析波的图像。3.掌握波的干涉和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了解多普勒效应。链接教材·夯基固本1.机械波(1)形成条件①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②有传播____,如空气、水等。介质(2)传播特点①传播振动形式、传递____、传递信息。②质点不随波____。(3)分类①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____,有波峰和波谷。②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__________,有疏部和密部。能量迁移垂直同一直线上(4)描述①波长(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振动相位总是____的两个____质点间的距离。在横波中,两个相邻____或两个相邻____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在纵波中,两个相邻____或两个相邻____之间的距离等于波长。②频率(f ):波的频率等于____振动的频率。③波速(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____本身的性质决定。④三者关系:v==______。相同相邻波峰波谷密部疏部波源介质λf(5)图像①坐标轴:横坐标表示沿波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________,纵坐标表示该时刻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____。②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________的位移。平衡位置位移平衡位置2.波的干涉(1)条件:两列波的____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2)现象:形成加强区和减弱区相互隔开的稳定的________。3.波的衍射(1)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____小或相差不多。(2)现象:波能够____障碍物或通过孔继续向前传播。频率干涉图样波长绕过4.多普勒效应(1)条件: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________(距离发生变化)。(2)现象:观察者感到____发生变化。(3)实质:波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____发生变化。相对运动频率频率1.易错易混辨析(1)在机械波的传播过程中,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 )(2)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起振方向都相同。 ( )(3)两列波在介质中叠加,一定产生干涉现象。 ( )(4)波的传播在时间上有周期性,在空间上也有周期性。 ( )(5)机械波传递的是振动形式、能量和信息。 ( )(6)波的图像描述的是一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 )×√×√√×2.(鲁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改编)(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的频率变化了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C.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D.当观察者向波源靠近时,观察到波的频率变小√√BC [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会发生多普勒效应,选项C正确;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而波源的频率没有变化,选项A错误,B正确;当观察者向波源靠近时,会观察到波的频率变大,选项D错误。]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改编)(多选)如图所示,当波源和障碍物都静止不动时,波源发出的波在障碍物处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下列措施可能使波发生较为明显的衍射的是( )A.增大波源的振动频率B.减小波源的振动频率C.增大障碍物的长度D.减小障碍物的长度√√BD [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的原因是障碍物的长度远大于波长,则增大波长或减小障碍物的长度可能使波发生较为明显的衍射,选项C错误,D正确;由λ=知,v不变,减小f ,λ增大,选项A错误,B正确。]4.(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改编)(多选)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P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P此时刻的速度沿x轴的正方向B.质点P此时刻的加速度沿y轴的正方向C.再过半个周期时,质点P的位移为负值D.经过一个周期,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4a√√CD [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同侧法知,P此刻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故A错误;P此刻的位移沿y轴正方向,由-kx=ma可知,P此刻的加速度沿y轴负方向,故B错误;分析可知,再经过半个周期,质点P的位移为负值,故C正确;由题图可知,质点P的振幅为a,则经过一个周期,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4a,故D正确。]细研考点·突破题型考点1 波的形成、传播与图像1.机械波的传播特点(1)介质中各质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2)介质中每个质点都做受迫振动,因此,任一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与波源的振动频率和周期相同。(3)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由于介质不同,波长和波速可以改变,但频率和周期都不会改变。(4)振源经过一个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以v==λf 。2.波的图像的信息(如图所示)(1)直接读取振幅A和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2)确定某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其大小。(3)结合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由各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3.波的周期性(1)质点振动nT(n=1,2,3,…)时,波形不变。(2)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nλ(n=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同;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2n+1)(n=0,1,2,3,…)时,它们的振动步调总相反。角度1 波的形成与传播[典例1] (2024·江苏卷)如图所示,水面上有O、A、B三点共线,OA=2AB,t=0时刻在O点的水面给一个扰动,t1时刻A开始振动,则B振动的时刻为( )A.t1 B.C.2t1 D.√B [机械波的波速v不变,设OA=2AB=2L,故可得t1=,可得tAB==t1,故可得B振动的时刻为t=t1+tAB=t1,故选B。]角度2 波的图像[典例2] (多选)(2025·八省联考河南卷)某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x=0处质点的位移为y=-4 cm,x=0.7 m处的质点P位于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已知该波的周期为1.2 s,则( )A.该波的波长为1.2 mB.该波的波速为2 m/sC.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D.t=0.1 s时刻,x=0处的质点位于平衡位置√√AD [设该简谐横波的波动方程为y=A sin ,代入数据解得A=8 cm,φ=-,所以该简谐横波的波动方程为y=8sin cm,当x=0.7 m时有×0.7-=π,解得该波的波长为λ=1.2 m,故A正确;由v=可得该波的波速为v= m/s=1 m/s,故B错误;已知质点P位于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由同侧法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C错误;根据t=== s=0.1 s,故t=0.1 s时刻,x=0处的质点位于平衡位置,故D正确。故选AD。][典例3] (多选)(2024·新课标卷)位于坐标原点O的波源在t=0时开始振动,振动图像如图所示,所形成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平衡位置在x=3.5 m处的质点P开始振动时,波源恰好第2次处于波谷位置,则( )A.波的周期是0.1 sB.波的振幅是0.2 mC.波的传播速度是10 m/sD.平衡位置在x=4.5 m处的质点Q开始振动时,质点P处于波峰位置√√BC [根据题图可知,该波的周期T=0.2 s,振幅为0.2 m,A错误,B正确;由题意可知波源第2次处于波谷位置,即波源振动了Δt=1 T时质点P开始振动,所以该波的传播速度v==10 m/s,C正确;结合C项分析可知,t=0.45 s时质点Q开始振动,此时质点P已经运动了0.1 s,结合题图可知此时质点P处于平衡位置,D错误。] 方法解读 图像演示“上下 坡”法 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坡”时质点向下振动,“下坡”时质点向上振动 规律方法 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 方法解读 图像演示“同侧” 法 波形图上某点表示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的箭头在图线同侧 “微平 移”法 将波形沿传播方向进行微小的平移,再由对应同一x坐标的两波形曲线上的点来判断振动方向 振动图像 波的图像图像 物理意义 表示某质点各个时刻的位移 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考点2 波的图像和振动图像的综合应用1.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的比较 振动图像 波的图像图像 信息 (1)质点振动周期 (2)质点振幅 (3)各时刻质点位移 (4)各时刻质点速度、加速度方向 (1)波长、振幅(2)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3)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加速度方向(4)传播方向、振动方向的互判 振动图像 波的图像图像 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图像延续,但已有形状不变 随时间推移,图像沿传播方向平移形象 比喻 记录着一个人一段时间内活动的录像带 记录着许多人某时刻动作、表情的集体照片2.由两类图像判断波的传播规律的方法(1)首先根据横轴是长度还是时间分清哪一个是波的图像,哪一个是振动图像,注意各个质点振动的周期和振幅相同。(2)从确定的振动图像中可以找出某质点在波的图像中某一时刻的振动方向,根据该点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角度1 两类图像信息的应用[典例4]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改编)(多选)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 s时刻的波形图,此时质点P的位置横坐标为x=1 m,质点Q的位置横坐标为x=4 m。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该波的传播速度是40 m/sC.从t=0.10 s到0.20 s内,质点P沿x轴方向运动4 mD.t=0.10 s时,沿x轴正方向与P相距10 m处的质点与P点振动方向相反√√BD [在t=0.10 s时,由题图乙知质点Q正向下运动,根据“上下坡法”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A错误;由题图甲知波长λ=8 m,由题图乙知该波的周期是T=0.20 s,则波速为v== m/s=40 m/s,故B正确;质点P垂直波的传播方向振动,不沿x轴运动,故C错误;因为λ=8 m,所以在t=0.10 s时,沿x轴正方向与P相距10 m处的质点的振动情况相当于沿x轴正方向与P相距2 m处的质点振动情况,由题意可知在P右边2 m处的质点与P点振动方向相反,故D正确。]角度2 图像的转换[典例5] (2024·北京海淀二模)位于坐标原点的质点从t=0时开始沿y轴振动,形成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波,t=0.5 s时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x=0处的质点位于波峰位置。图中能正确描述x=2 m处质点振动的图像是( )A BC D√A [根据波形图可得T=0.5 s,解得周期T=2 s,由λ=1 m,解得波长为λ=4 m,该波的波速为v==2 m/s,所以波传到x=2 m经过的时间为t1==1 s,根据波形图可知,振源的起振方向向上,则波传到x=2 m时,质点开始向上振动,故选项A正确。]规律方法 三步求解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综合问题考点3 波的多解性问题1.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三大因素周期性 (1)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2)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双向性 (1)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2)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波形的隐含性 在波动问题中,往往只给出完整波形的一部分,或给出几个特殊点,而其余信息均处于隐含状态,这样波形就有多种情况,形成波动问题的多解性2.解决波的多解问题的关键(1)通常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找出一个周期内满足条件关系的Δt或Δx,若此关系为时间,则t=nT+Δt(n=0,1,2,…);若此关系为距离,则x=nλ+Δx(n=0,1,2,…)。(2)根据公式v=或v==λf 求波速等有关的问题,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其他限制条件,如波的周期、波长、波速有限定,求出符合限定条件的解。角度1 周期性造成的多解问题[典例6] 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2 s时的波形如图(a)所示,x=2 m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b)所示,则波速可能是( )A. m/s B. m/sC. m/s D. m/s√A [根据题图(b)可知,该波的周期T=4 s,根据“上下坡”法可得题图(a)中几个质点的振动方向,如图所示,由题图(b)可知t=2 s时x=2 m处质点由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振动,则x=2 m处质点可能为B质点,也可能为D质点,也有可能为D后面与D相距整数个波长的质点,所以有nλ+λ=2 m(n=0,1,2,…),解得λ= m(n=0,1,2,…),则波速v== m/s= m/s(n=0,1,2,…),当n=2时,v= m/s,故A正确。]角度2 双向性造成的多解问题[典例7] 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t=1 s时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的波长为8 mB.平衡位置分别为A、B的两个质点,振动方向始终相同C.若波向右传播,则波的最大频率为0.25 HzD.若波向左传播,则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6 m/s√A [由题图可知,这列波的波长为λ=8 m,A正确;A、B两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相距Δx=4 m=,故振动方向始终相反,B错误;若波向右传播,有T=1 s(n=0,1,2,…),解得T= s(n=0,1,2,…),则波的最小频率为f =0.25 Hz,C错误;若波向左传播,有T=1 s(n=0,1,2,…),解得T= s(n=0,1,2,…),则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v==(6+8n) m/s(n=0,1,2,…),D错误。]角度3 波形的隐含性形成多解问题[典例8] 一列简谐横波沿水平方向向右传播,M、N为介质中相距Δx的两质点,M在左,N在右。t时刻,M、N均通过平衡位置,且M、N之间只有一个波峰,经过Δt时间N质点恰处于波峰位置,求这列波的波速。[解析] 由题意可知t时刻的波形可能有四种情况,如图所示:对图(a),N质点正经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则Δt可能为,,,…,即Δt=T(n=0,1,2,…)所以va===(n=0,1,2,…)同理,对于图(b)(c)(d)分别有:vb=(n=0,1,2,…)vc=(n=0,1,2,…)vd=(n=0,1,2,…)。[答案] 见解析考点4 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1.波的干涉现象中加强点、减弱点的判断方法(1)公式法: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若Δr=nλ(n=0,1,2,…),则振动加强;若Δr=(2n+1)(n=0,1,2,…),则振动减弱。②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若Δr=(2n+1)(n=0,1,2,…),则振动加强;若Δr=nλ(n=0,1,2,…),则振动减弱。(2)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相遇点是加强点,波峰与波谷的相遇点是减弱点。加强点或减弱点各自连接形成加强线和减弱线,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辐射,两种线互相间隔,这就是干涉图样,如图所示。加强点与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振幅之间。2.波的衍射现象是指波能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大或者小于波长。3.多普勒效应的成因分析(1)接收频率: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2)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小。[典例9] (2023·广东卷)渔船常用回声探测器发射的声波探测水下鱼群与障碍物。声波在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若探测器发出频率为1.5×106 Hz的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列声波相遇时一定会发生干涉B.声波由水中传播到空气中,波长会改变C.该声波遇到尺寸约为1 m的被探测物时会发生明显衍射D.探测器接收到的回声频率与被探测物相对探测器运动的速度无关√B [两列波发生干涉的条件是:①频率相同;②具有恒定的相位差;③振动方向相同。被反射回来的波的振动方向可能与发出的波振动方向不相同,不一定能发生干涉现象,故A错误;声波由水中传播到空气中时,声波的波速发生变化,所以波长会发生改变,故B正确;根据波长的计算公式可得λ== m=1×10-3 m,当遇到尺寸约1 m的被探测物时不会发生明显衍射,故C错误;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探测器接收到的回声频率与被探测物相对探测器运动的速度有关,故D错误。][典例10] (2024·江西卷)如图(a)所示,利用超声波可以检测飞机机翼内部缺陷。在某次检测实验中,入射波为连续的正弦信号,探头先后探测到机翼表面和缺陷表面的反射信号,分别如图(b)、(c)所示。已知超声波在机翼材料中的波速为6 300 m/s。关于这两个反射信号在探头处的叠加效果和缺陷深度d,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振动减弱;d=4.725 mmB.振动加强;d=4.725 mmC.振动减弱;d=9.45 mmD.振动加强;d=9.45 mm√A [根据反射信号图像可知,超声波的传播周期T=2×10-7 s,又波速v=6 300 m/s,则超声波在机翼材料中的波长λ=vT=1.26×10-3 m,结合题图(b)和题图(c)可知,两个反射信号传播到探头处的时间差为Δt=1.5×10-6 s,故两个反射信号的路程差2d=vΔt=9.45×10-3 m=λ,解得d=4.725×10-3 m,且两个反射信号在探头处振动减弱,A正确。]即时检验·感悟高考1.(2024·广东卷)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1 m/s,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t=1 s时,x=1.5 m处的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 )A.0 B.0.1 mC.-0.1 m D.0.2 m√B [由题图可知简谐波的波长为λ=2 m,所以周期为T===2 s,当t=1 s时,x=1.5 m处的质点运动半个周期到达波峰处,故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0.1 m。故选B。]2.(2024·安徽卷)某仪器发射甲、乙两列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相向传播,波速v大小相等。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这两列横波( )A.在x=9.0 m处开始相遇B.在x=10.0 m处开始相遇C.波峰在x=10.5 m处相遇D.波峰在x=11.5 m处相遇√C [由题意可知两列波的波速相同,所以相同时间内传播的距离相同,故两列横波在x=11.0 m处开始相遇,故A、B错误;甲波峰的坐标为x1=5 m,乙波峰的坐标为x2=16 m,由于两列波的波速相同,所以波峰在x′=5 m+ m=10.5 m处相遇,故C正确,D错误。]教考衔接·链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83T7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0.2 m和x=1.2 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0.4 m/s,波源的振幅均为2 cm。图示为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此刻平衡位置在x=0.2 m和x=0.8 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 m处。(1)求两列波相遇的时刻;(2)求1.5 s后质点M运动的路程。[解析] (1)两列波分别传到P、Q两质点,P、Q的平衡位置相距s=0.8 m-0.2 m=0.6 m,设两列波经过时间t相遇,则有s=vt+vt,解得两列波相遇的时刻为t== s=0.75 s。(2)两列波的振动周期为T== s=1 s,两列波经过t=0.75 s在PQ的中点M相遇,所以质点M在t=0.75 s时刻开始振动,两列波同时到达M点时,引起质点M的振动方向均向下,所以M点为振动加强点,即质点M的振幅为A′=2A=4 cm。当t=1.5 s时,质点M振动的时间为1.5 s-0.75 s=0.75 s=T,故1.5 s后质点M运动的路程为s=×4A′=3A′=12 cm。[答案] (1)0.75 s (2)12 cm3.(2022·北京卷)在如图所示的xOy坐标系中,一条弹性绳沿x轴放置,图中小黑点代表绳上的质点,相邻质点的间距为a。t=0时,x=0处的质点P0开始沿y轴做周期为T、振幅为A的简谐运动。t=T时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时,质点P0沿y轴负方向运动B.t=T时,质点P4的速度最大C.t=T时,质点P3和P5相位相同D.该列绳波的波速为√D [由题图t=T时的波形图可知,波刚好传到质点P6,根据“上下坡”法,可知此时质点P6沿y轴正方向运动,故波源起振的方向也沿y轴正方向,则t=0时,质点P0沿y轴正方向运动,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在t=T时,质点P4处于正的最大位移处,故速度为零,故B错误;由题图可知,在t=T时,质点P3沿y轴负方向运动,质点P5沿y轴正方向运动,故两个质点的相位不相同,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2a,解得λ=8a,故该列绳波的波速为v==,故D正确。]课时数智作业(十九)题号13524687910111.(2023·新课标卷)船上的人和水下的潜水员都能听见轮船的鸣笛声。声波在空气中和在水中传播时的( )A.波速和波长均不同 B.频率和波速均不同C.波长和周期均不同 D.周期和频率均不同12√题号1352468791011A [机械波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是通过质点间受迫振动传播的,频率都等于波源的频率,保持不变,周期T=,则周期也不变,而机械波在不同介质中波速不同,根据v=λf 可知,波长随波速成正比变化,A正确,B、C、D错误。]12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位移总比减弱点的位移要大B.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与单摆的摆长无关C.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时,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将比声源发声的频率高D.当水波通过障碍物时,若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大的多时,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题号135246879101112√√BC [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振幅最大,位移在变化,所以振动加强点的位移不是总比减弱点的位移大,故A错误;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单摆的振动周期与驱动力的周期相等,与固有周期无关,故与单摆的摆长无关,故B正确;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时,根据多普勒效应知,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大于声源发声的频率,故C正确;当水波通过障碍物时,若障碍物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的多时,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3.(2024·山西太原一模)如图所示,蜜蜂同上同下挥动两个翅膀,在水面上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A为加强区一点,B为减弱区一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B处质点振幅最大B.图中A处质点位移始终最大C.蜜蜂两翅膀挥动频率可以不同D.A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差为波长的整数倍题号135246879101112√D [题图中B为减弱区一点,所以B处质点振幅最小,故A错误;题图中A为加强区一点,A处质点振幅最大,但并不是始终处于最大位移处,即位移并不是始终最大,故B错误;两列波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为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所以蜜蜂两翅膀挥动频率相同,故C错误;由于A点为振动加强点,所以A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故D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4.(2024·湖南卷)如图所示,健身者在公园以每分钟60次的频率上下抖动长绳的一端,长绳自右向左呈现波浪状起伏,可近似为单向传播的简谐横波。长绳上A、B两点平衡位置相距6 m,t0时刻A点位于波谷,B点位于波峰,两者之间还有一个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长为3 mB.波速为12 m/sC.t0+0.25 s时刻,B点速度为0D.t0+0.50 s时刻,A点速度为0题号135246879101112√D [由题意可知xAB=λ,则该波的波长为λ=4 m,A错误;根据题意可知该波的周期T=1 s,结合A项分析可得该波的波速为v==4 m/s,B错误;由于t0时刻A点、B点分别位于波谷、波峰位置,则t0时刻A点、B点的速度均为0,从t0时刻到t0+ 0.25 s时刻,B点振动了个周期,运动至平衡位置,速度最大,C错误;从t0时刻到t0+0.5 s时刻,A点振动了个周期,运动至波峰位置,速度为0,D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5.(多选)(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传播速度均为 1 c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周期为2 sB.甲与乙的频率之比为3∶2C.t=0时刻,质点P的位移为零D.t=0时刻,质点Q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题号135246879101112√√BC [根据题图甲,可得λ甲=2 cm,又λ甲=vT甲,其中v=1 cm/s,解得T甲= s,故A错误;同理,根据题图乙,可得λ乙=2 cm,又λ乙=vT乙,可得T乙=2 s,根据f =可得==,故B正确;由题图甲可知,t=0时刻,质点P在平衡位置,位移为零,故C正确;根据同侧法可知t=0时刻,质点Q的速度沿y轴负方向,故D错误。故选BC。]题号1352468791011126.(多选)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A.0.30 m B.0.20 mC.0.10 m D.0.06 m题号135246879101112√√√ACD [由题意可知,P、Q两点之间的间距为+nλ=0.15 m(n=0,1,2,…),解得λ= m(n=0,1,2,…)。故n=0时,λ=0.30 m;n=1时,λ=0.10 m; n=2时,λ=0.06 m。故选ACD。]题号1352468791011127.(2023·海南卷)如图所示分别是一列机械波在传播方向上相距6 m的两个质点P、Q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波的周期是5 sB.该波的波速是3 m/sC.4 s时,P质点向上振动D.4 s时,Q质点向上振动题号135246879101112√C [由振动图像可看出该波的周期是4 s,A错误;由于P、Q两个质点振动反相,则可知两者间距离等于λ=6 m(n=0,1,2,…),则v== m/s(n=0,1,2,…),B错误;由P质点的振动图像可看出,在4 s时P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C正确;由Q质点的振动图像可看出,在4 s时Q质点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D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8.(2025·广东韶关高三检测)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平衡位置在x=4 m处的质点Q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列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B.该列波的传播速度为6.25 m/sC.经过0.4 s时间,质点Q沿波的传播方向运动了3 mD.t=0.2 s时,质点Q的加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题号135246879101112√A [由题图乙可知,质点Q在t=0时刻向y轴正方向振动,结合题图甲根据“同侧法”可知,该列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正方向,故A正确;由题图甲可知,该波的波长λ=12 m,由题图乙可知,该波的周期T=1.6 s,则该列波的传播速度为v== m/s=7.5 m/s,故B错误;质点Q只是沿y轴方向上下振动,并不会沿波的传播方向运动,故C错误;由题图乙可知,t=0.2 s时,质点Q的位移沿y轴正方向,则质点Q的加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D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9.(多选)(2024·山东卷)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x轴相向传播,波速均为2 m/s。t=0时刻,二者在x=2 m 处相遇,波形图如图所示。关于平衡位置在x=2 m处的质点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0.5 s时,P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0B.t=0.5 s时,P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2 cmC.t=1.0 s时,P向y轴正方向运动D.t=1.0 s时,P向y轴负方向运动题号135246879101112√√BC [由于两波的波速均为2 m/s,则t=0.5 s时,题图所示平衡位置在x=1 m 处和x=3 m处两质点的振动形式传到P点处,则由波的叠加可知,t=0.5 s时,P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2 cm,A错误,B正确;与A、B项分析同理,t=1 s时,题图所示平衡位置在x=0处和x=4 m处两质点的振动形式(均向y轴正方向运动)传到P点处,根据波的叠加可知,t=1 s 时,P向y轴正方向运动,C正确,D错误。]题号13524687910111210.(2024·广东江门11月期中)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在x轴上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t=0和t=0.03 s时刻的波形图,x=1.2 m处的质点在t=0.03 s时刻向y轴正方向运动,则( )A.各质点在0.03 s内随波迁移0.9 mB.该波的频率可能是100 HzC.t=0时,x=1.4 m处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D.该波的波速可能是70 m/s题号135246879101112√D [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而不随波迁移,故A错误;x=1.2 m处的质点在t=0.03 s时刻向y轴正方向运动,根据“同侧法”可知波向x轴正方向传播,由实线传到虚线所用时间Δt=T(n=0,1,2,3,…),所以T== s= s(n=0,1,2,3,…),频率为f == Hz(n=0,1,2,3,…),因此频率不可能为100 Hz,故B错误;t=0时,x=1.4 m处质点的位移为正,题号135246879101112则加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C错误;由图可知,λ=1.2 m,因此波速v==10×(4n+3) m/s(n=0,1,2,3,…),当n=1时v=70 m/s,故D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1.(多选)(2024·重庆卷)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平衡位置为x=3 m的质点从该时刻开始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若该波的波长大于3 m,则( )题号135246879101112A.该波的最小波长为 mB.该波的频率为 HzC.该波的最大波速为 m/sD.从该时刻开始2 s内,平衡位置为x=3 m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 cmD.从该时刻开始2 s内平衡位置为x=3 m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 cm题号135246879101112√√BD [根据题图乙可得t=2 s=T,即T= s,则该波的频率为f == Hz,B正确;在题图甲中标出位移为 cm的质点如图所示,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由同侧法可知平衡位置为x=3 m的质点为P点,有λ=3 m,即λ=18 m,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平衡位置为x=3 m的质点为Q点,有λ′=3 m,故λ′=9 m,故该波的题号135246879101112最小波长为9 m,A错误;根据v=可得v= m/s或v= m/s,则该波的最大波速为 m/s,C错误;根据题图乙可得平衡位置为x=3 m的质点从该时刻开始2 s内运动的路程为l= cm= cm,D正确。]题号13524687910111212.(2023·全国甲卷)分别沿x轴正向和负向传播的两列简谐横波P、Q的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均为 5 cm,波长均为8 m,波速均为4 m/s。t=0时刻,P波刚好传播到坐标原点处,该处的质点将自平衡位置向下振动;Q波刚好传到x=10 m处,该处的质点将自平衡位置向上振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两列波相遇。题号135246879101112(1)在给出的坐标图上分别画出P、Q两列波在t=2.5 s时刻的波形图(P波用虚线,Q波用实线);(2)求出图示范围内的介质中,因两列波干涉而振动振幅最大和振幅最小的质点的平衡位置。题号135246879101112[解析] (1)当t=2.5 s时,设波的传播距离为s,s=vt=10 m,P波恰好传播到x=10 m位置。由题意可知其起振方向向下,且沿x轴正向传播,所以波形图如图中虚线所示。Q波恰好传播到x=0位置。由题意可知其起振方向向上,且沿x轴负向传播,所以波形图如图中实线所示。题号135246879101112(2)取x轴上某点的坐标为x,P、Q两列波的振动频率相同、t=0时刻振动方向相反,题图所示范围内两列波叠加时,加强条件为点到坐标原点和x=10 m处的距离差Δx=|2x-10 m|=(n=0),解得振幅最大的平衡位置有x=3 m和x=7 m,减弱条件为Δx=|2x-10 m|=nλ(n=0,1),解得振幅最小的平衡位置有x=1 m、x=5 m、x=9 m。题号135246879101112[答案] 见解析谢 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