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二)一、单选题1.《论语·先进》记载,颜渊去世后,其父请求孔子卖车置办椁(外棺),孔子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为由拒绝;而《论语·乡党》提到马厩失火,孔子只问“伤人乎”,不问马。这反映出孔子( )A.主张礼制规范与仁爱精神 B.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推崇德治教化与正名思想 D.强调仁义礼智的道德修养2.《后汉书·酷吏列传》载:“(李章)光武即位,拜阳平令,时赵、魏豪右屯聚,清河大姓赵纲于县界起坞壁,缮甲兵,为害地方。章到,……掩击破之,吏人遂安。”“择郡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猾民佐吏为治。”材料可以用来说明东汉初期( )A.吏治清明促进社会安定有序 B.基层治理手段灵活变通C.官僚体系与豪强势力相互渗透 D.豪强势力干预地方吏治3.下表所示为不同史籍关于“废王立武”的历史叙述,据此推断最合理的是( )史料内容 史料来源时皇后王氏、良娣萧氏频与武昭仪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进号宸妃。永徽六年(655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帝后密访勣,曰:“将立昭仪,而顾命之臣皆以为不可,今止矣!”答曰:“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帝意遂定,而王后废 《新唐书·李勣传》上顾谓无忌曰:“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遂良对曰:“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未闻有过,岂可轻废!……”上不悦而罢 《资治通鉴》A.唐代前期后宫干政现象严重 B.李勣在该事件中起决定作用C.唐代重视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D.废王立武受到多种因素影响4.据有关记载,万历三十二年,粮价为每石值银6钱5分。万历四十三年,河南正兑米折价为每石值银9钱5分。天启四年,官府米价为每石值银8、9钱。崇祯五年,上海米价为每石值银1两。崇祯十二年米价升到每石值银1两8、9钱。这反映了当时( )A.人地矛盾引发粮食危机 B.农业商品化的冲击C.白银大量流入广泛流通 D.赋役征银引发危机5.1882年6月13日,《申报》报道:“自(轮船)招商局开之于先,招集商股,创成大业。”“至今日而开平煤矿、平泉铜矿、机器织布……长乐之铜矿,津沪之电线,点铜矿,无不竞为举办,蒸蒸然有日上之。”据此可知( )A.社会资本大量涌入了股票市场 B.近代企业经营模式被社会接受C.政府鼓励官民合办产业新模式 D.股份制模式推动新兴行业竞争6.陈旭麓曾说:“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 在短短的几年之内,……从资产阶级启蒙时代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人文主义到旨在救治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社会主义学说……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种现象( )A.源于中国的近代化不断发展 B.反映出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C.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是维护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7.下表所示为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部分县参议员、政府委员党派统计(单位: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这一结构( )县别 庆阳 合水 镇原 清涧 绥德机关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党派 共产党 23 3 20 3 20 3 54 7 54 5国民党 17 3 14 3 17 — 33 3 50 7无党派 24 3 27 5 12 6 67 1 102 1A.体现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 B.适应了国内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抗日战争的社会基础 D.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8.1954年,全国供销社总社党组《关于农村初级市场座谈会向中财委的报告》中提出:“对于摊商小贩……有土地可以足够维持生活或有其他生产技能者可以动员其回家生产”“对于一部分有经营能力、可靠小贩或串乡货郎,可根据需要组织他们替合作社代购或代销”。其出发点在于( )A.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B.配合国家进行工业化建设C.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D.减轻城市发展的人口压力9.1984年,石家庄市涌现了“马承包”马胜利、“张联合”张兴让、“夏服务”夏继勋、“许引进”许期颐等闻名遐迩的改革人物,时称“改革四大名旦”。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石家庄(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 B.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C.率先建立了新型现代企业制度 D.扩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10.古埃及人针对一件“神奇”事情,可以给出若干个解释,并非用一个解释替代另一个解释,而是将这些解释层垒起来,只要这些解释可以让他们感到安全和舒适。例如,关于“创世”,埃及人创造出至少3个成体系的神话,它们各不相同,却都能流行。这可用来说明古埃及( )A.文明发展具有多样性 B.文化传统具有统一性C.宗教信仰具有开放性 D.思维特征具有包容性11.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是商业与手工业的中心,城市中的居民,即市民,包括各种各样的人,有手工业者、帮工、学徒、商人、小贩等。城市居民为实现自由贸易的目的,逐渐走向联合,建立各种组织,如协会、公会、联盟等。这反映出当时西欧城市( )A.居民的政治地位提高 B.摆脱封建主控制C.经济活动得到了提升 D.经济独立性较强12.18世纪后期,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认为,全球化为各国开展国际合作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平等”“公平”的发展环境。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尚不发达国家)一旦卷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统治的世界市场……就会在奴隶制、农奴制等野蛮暴行上,再加上过度劳动的文明暴行”。比较两者看法可知( )A.李嘉图强调西方国家应承担历史责任 B.两者都揭示出殖民扩张的残酷本质C.全球化改变了国际交往的不平等关系 D.马克思对世界历史展开批判性研究13.如表为1918年8月28日英国《笨拙》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根据计划》。该漫画揭示出( )三位德国军官(自左向右分别是: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马维茨将军、德国皇储小威廉)拿着公文包大步流星地在小道上赶路。路牌显示他们分别从加来(Calais)、亚眠(Amiens)和巴黎(Paris)撤退。画面底边为“小威廉:‘好吧,父亲想要运动战,现在他得到了!’”A.战争胜利天平倾向协约国B.德国皇储对战争的消极态度C.英国已制定对德惩罚方案D.德国正寻求通过运动战取胜14.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政府开始资助私人企业的科研机构,六七十年代发展到由政府出面主持庞大的科研项目,兴办国家科研机构,在全国范围甚至超越国界进行国际大协作。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挑战 B.保障尖端科技的领先优势C.借鉴苏联模式的成功经验 D.推动国际范围的知识共享15.下表是1830—1970年,英美德(联邦德国)日四个国家实际人均GDP增长表(单位:美元。以1960年美元价值为基准),依据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判断,表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分别是( )时间 国家 1830 1860 1913 1929 1950 1960 1970甲国 240 345 775 900 995 1790 2705乙国 180 175 310 425 405 855 2130丙国 370 600 1070 1160 1400 1780 2225丁国 240 550 1350 1775 2415 2800 3605A.美国、日本、英国、德国 B.德国、日本、英国、美国C.日本、英国、德国、美国 D.英国、日本、美国、德国二、材料题16.宋州(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唐典籍中记载汴宋地区岁贡州郡 《通典》 《元和郡县图志》 《唐六典》汴州陈留郡 绢二十匹 绢二十匹 绢宋州睢阳郡 绢十匹 绢十匹 绢——戚文闯《论隋唐大运河对汴宋地区的影响》材料三唐代产绢之地甚多,但列为一等的就只有宋、亳两州。——《唐六典》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伴天下,主客多欢娱。——杜甫《遣怀》1996年,在永城侯岭隋唐运河故道内发现一艘唐代木船和一批唐代遗物。木船为货船,长约25米,分为33个船舱,出土遗物67件。后来陆续征集到了一批隋唐运河故道内出土的遗物,包括定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十几个窑系的瓷器。2007年7月,商丘市文物局对隋唐运河商丘段开展考古勘探调查工作,探明商丘段全长199.7公里,河床宽约50至150米余。——郑清森《隋唐运河商丘段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及历史风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州的战略地位。(2)材料二能否用来佐证宋州在唐代全国的经济地位 说明理由。(3)材料三中各类史料对印证宋州“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具有怎样的价值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晚清铁路建设:半殖民地化与近代化的双重镜像如表名称 概况汴洛铁路(开封至洛阳) 清政府于1904年开建。铁路开通后,郑州火车站与老城之间聚集的商户“日益月增,俨然成街成里”。沿线农民因铁路便利转向棉花种植,1910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扩大3倍,成为上海、天津纺织业的主要原料来源地。滇越铁路(云南至越南) 法国于1901年开建。依据协议,法国军队可通过铁路从越南运兵直抵云南。中东铁路(满洲里至绥芬河) 俄国于1897年开建。铁路两侧森林采伐权被俄商攫夺。建成后,黑龙江、吉林的大豆通过铁路运往大连、海参崴出口,1908年东北大豆出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60%,使东北成为全球粮食市场的重要供应地。胶济铁路(青岛至济南) 德国于1899年开建。民众认为铁路导致“山川神灵不安”,反对迁坟移舍,多次捣毁铁路。通车后,济南从传统行政中心转型为工商业城市,1912年全市工厂数量较铁路开通前增长4倍,外资银行和现代百货公司相继设立。川汉铁路(未建成) 1909年川汉铁路总公司从民间集股筹资,民众纷纷购买股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并将修路权交英、法等四国银行团,遭民众反对。虽未建成,但其“官督商办”模式吸引民间资本超千万两白银,成为晚清规模最大的民间集资案例。——摘编自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等为什么说晚清铁路建设是“半殖民地化与近代化的双重镜像”?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口述史中的红星村口述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材料一 吴楚芳:(1952年)解放军工作组驻在村里,把田地分给农民。……田地是按人头分的,我们家分了四五亩田,劳动力包括我爸妈、我,还有两个弟弟。材料二 吴华发:1954—1955年龙塘村成立互助组,分3个互助组。互助组开始时,都是十家八家一组。……我家是1955年年尾入组的。……1956年年头就联组了,成立一个低级社,就是初级社。……后来又分成两个队了,太龙(人名)一个队,麦甲子(人名)一个队。材料三 何沛良:1981年村里开始尝试分田到户。我们夫妻俩有8亩水田、5亩蔗地、1亩多花生地,每年要交2200斤左右的余粮。农闲的时候我还是会去做木工。——摘编自万向东主编《珠海红星村口述史》提取材料信息,以“农村·变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37 年,利物浦“活跃号”货船首先从英国起锚,满载工业品。用这些工业品在非洲海岸交换黑人,先赚得一份利润。接着把黑人运到种植园交换殖民地的产品,又赚得一份利润。最后,运奴船满载着殖民地的产品返回英国,再获得一份利润。 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之前,它的出口贸易受航海法案的严格限制。航海法案规定只有英国商人和英国船只或殖民地的船只,才能在它的殖民地内从事商业活动。……英属北美殖民地长期以来也已习惯于航海法案的限制,主观上也意欲从英国进口各类工业制成品,连那些原本由自己在当地生产的工业品都不生产,宁可从英国进口。——摘编自于民《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与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1)16至18世纪英国的大西洋贸易对现代早期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材料二 下表年份 英国工业产值占比 美国工业产值占比 德国工业产值占比1870年 32% 23% 13%1913年 14% 36% 16%——摘编自于民《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与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2)材料二体现了当时世界文明转型的哪些特点。 材料三 19世纪末,英国利物浦港口货物吞吐量被纽约超越。利物浦商会抱怨:“我们的仓库里堆满了印度棉花,却装不满返航的货船。”与此同时,孟买纺织厂开始使用曼彻斯特设备生产棉布,却以低于英国本土的价格抢占非洲市场。——摘编自于民《16—18世纪的大西洋贸易与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3)运用材料三的案例验证材料二中英国工业产值占比数据的可信度。参考答案1.A2.B3.D4.C5.B6.A7.B8.A9.D10.D11.C12.D13.A14.B15.B16.(1)宋州地处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东部,运河沿岸,对于中央政府加强东部和东南地区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宋州在加强中央与江南地区的经济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2)不能。材料信息只能证明宋州丝织业发达,无法体现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状况;也不能与其他地区作比较。(只判断不得分)(3)《唐六典》是正史的记载,史料价值较高:杜甫的诗属于文学作品,能够从侧面反映运河对宋州经济的影响,但有虚构和夸张的成分;考古发现属于实物史料,能够真实反映宋州段运河的规模和商业发展的状况。(答各类史料相互佐证,能够得出宋州“因运河而行”的结论课的分,但不能超过本问的满分。)17.晚清时期,铁路的修建权成为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筹码。滇越铁路使云南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不仅攫取经济利益,更直接威胁中国西南边疆安全。中东铁路将东北变为俄国的资源掠夺基地。德国通过胶济铁路强化对山东半岛的控制。这严重损害中国主权,暴露了晚清政府的软弱。铁路的修建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转型。汴洛铁路连接开封与洛阳,促进郑州从农业小镇发展为商贸枢纽,推动中原地区商品流通与城市近代化。胶济铁路推动济南从传统行政中心转型为工商业城市。川汉铁路“官督商办”的模式为工业化积累经验。铁路修建中的抗争反映了铁路从“侵略工具”转变为凝聚民族共识的符号。胶济铁路民众因铁路破坏风水、占用土地而多次捣毁路基,甚至喊出“山川神灵不安”的口号,反映了农耕文明对工业文明的抗拒。川汉铁路民间集资修路的热情与清政府“铁路国有”政策的冲突,引发了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晚清社会在屈辱中孕育变革力量。晚清铁路建设既折射出近代中国在列强压迫下的深重苦难,也映射出近代化探索的曲折轨迹。18.农村·变革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红星村的口述史料生动展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政策调整及其对农村社会的深远影响。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的核心始终围绕土地所有制与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了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农村发展道路的探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分得土地。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逐步恢复,扩大了新中国政权的社会基础,更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国家开始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民先后加入互助组、初级社。农业改造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农村逐渐建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地农村先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分田到户,自负盈亏。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基础。红星村的变革历程是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这些变革虽伴随波折,但始终以解放生产力、改善民生为目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以民为本的政策智慧。农村的“变”与“不变”——变的是生产关系,不变的是对农民主体地位的尊重——正是中国农村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表述成文。19.(1)16至18世纪英国的大西洋贸易包括三角贸易与直接贸易。一方面加速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了非洲精壮劳动力的大量损失和经济上的落后,同时束缚了美洲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大西洋贸易使英国与非洲、美洲经济差距拉大,导致并加剧现代早期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2)特点:全球竞争加剧。世界经济格局重塑。技术革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3)材料三中利物浦港口货物吞吐量被纽约超越,反映了英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下降。这一现象与材料二中英国工业产值占比从1870年的32%下降到1913年的14%相吻合,验证了英国在全球贸易中的相对衰落。材料三中孟买纺织厂开始使用曼彻斯特的设备生产棉布,说明英国的技术优势被其他国家逐渐吸收和超越。这种技术转移从长期来看削弱了英国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验证了材料二中英国工业产值占比下降的趋势。材料三中孟买纺织厂使用英国设备却以低价竞争,暴露了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控制力下降,这也反映出英国工业实力的下降,进一步验证了数据的准确性。总之,材料三的案例不仅验证了材料二中英国工业产值占比变化数据的可信度,还提供了对其背后原因的深入理解。通过这种材料之间的对比、分析、验证,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历史变迁的复杂性和多维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