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 6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 夏、商、西周是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如表为此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朝代 政治制度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夏朝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商朝制的方国和部族西周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A. 建立完备的国家机器 B. 国家内部结构比较松散C.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D. 部族组织取代地域组织2. 汉初,诸侯国的家吏设置由各诸侯国自主决定,家吏的职责主要限于处理诸侯国的内务。汉景帝三年后,中央王朝降低品级高的家吏如家丞的秩级,将其纳入中央政府管治的吏制系统中,赋予家丞监督诸侯国的新权力。这一调整旨在( )A. 限制诸侯王的特权 B. 提升家吏政治地位C. 完备官员监察制度 D. 维护国家政治统一3. 763年,礼部侍郎杨绾认为科举考试造成了“幼能就学,皆诵当代之诗”,而“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则皆同挂壁”的现象。由此可知,杨绾主张( )A. 增强考试的公平性 B. 确立儒学主流地位C. 改革官员选拔制度 D. 抑制文学艺术发展4. 唐朝时期,孔子庙的附享人物以孔安国、郑玄等为经书作传或作注的传经之儒为主;宋朝时期,张载、司马光等弘扬孔子思想的传道之儒在孔子庙中大增;明朝时期,传经之儒逐渐淡出附享队伍。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唐代经学的日益僵化 B. 理学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 反传统思想逐渐兴起 D. 文官和士人地位的提升5. 宋代,官私文献中常有茶园户、桔园户、花户、药户、漆户、糖霜户之类的称呼以及某村民“以桑蚕为业”、“以艺茶为业”等记载。该现象主要得益于( )A. 粮食产量的逐渐提高 B. 南方经济实力的增长C. 传统经济结构的突破 D. 多种经营方式的兴起1{#{QQABIQCxwwgQgAQACY7bEQVICAkQsJCRLYoOBUCWuA4LSBFABAA=}#}6. 清朝时期,以郑燮为代表的“扬州八怪”以画为业,将平常的蔬果草虫、用作食材的莲藕、餐桌上的葱等纳入创作题材,深受大众喜爱。这一现象源于( )A. 民众审美情趣变化 B.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 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D. 士人传统观念改变7. 关于第二次鸦片爆发的原因,有人认为,“《黄埔条约》规定:‘若有应行更易章程条款之处……核计满十二年之数,方可与中国再行筹议。’修改有关的通商订约,本属平常外交事务,清政府一拖再拖,加深了双方的矛盾。”该观点( )A. 没有揭示出战争的侵略本质 B. 指出了解决中外矛盾的途径C. 全面剖析了战争爆发的原因 D. 批评了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8. 1879年,郭嵩焘指出“诸公专意考求富强之术,于本源处尚无讨论,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也;纵令所求之艺术能与洋人并驾齐驱,犹末也,况其相去尚不可以道里计乎”。据此可知,郭嵩焘认识到( )A. 发展民族工业的重要性 B. 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C. 解放民众思想的紧迫性 D. 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性9. 1900年,英国政治家赫德预言:五十年以后,将会有千百万像今天义和团民这样的中国人,全副武装、听候国家的号召。他们将使任何列强都无法在中国待下去,他们会把一切势力强加给他们的一切,加倍奉还给所有侵略者。据此可知赫德( )A. 表达了对义和团运动的支持 B. 批判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C. 看到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D. 指出了新中国成立的必然性10. 如表反映了 1916年、1920年和 1923年福新公司(荣氏企业)的资本构成情况。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年份是( )借入资本(企业以承诺到期支自有资本(股东出资形成的资付本金和一定利息而获得的资本金、资本盈余以及其运行结金,分为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年份(年) 果累积留存收益)两种)金额(千元) % 金额(千元) %① 2936.91 52.1 2697.87 47.9② 51.93 14.3 310.36 85.7③ 2968.14 35.2 5468.05 64.8A. 1916 1920 1923 B. 1923 1916 1920C. 1920 1916 1923 D. 1920 1923 19162{#{QQABIQCxwwgQgAQACY7bEQVICAkQsJCRLYoOBUCWuA4LSBFABAA=}#}11. 如表为提卡遗址(位于叙利亚东部,其东南方向为古巴比伦王国,西北方向为赫梯王国)发现的青铜时代中期的印章及其简介。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印章 简介印面结构为“内圈主图案+外圈双层纹饰”,主图案似狮子,外圈双层纹饰为简单刻划纹,与赫梯印章形似材质为产自赫梯王国的赤铁矿,纹饰带有巴比伦风格A. 古代文明的扩展 B. 区域文化的交流 C. 多元文化的并立 D. 文明区域的扩大12. 13世纪,西欧大学参照手工业行会“学徒、帮工、师傅”的等级制定了大学学位制度,教师上课的时间、内容、进度等都按照契约进行,还设有学者行会、民族团、兄弟会等具有行会特征的机构。这些措施旨在( )A. 实现自我保护和管理 B. 促进大学职能的转变C. 适应王权加强的需要 D. 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13. 中世纪时期的法国,旅行主要以经商、朝圣、传教等为目的,旅行的范围主要是欧洲;16—17世纪的法国,“旅行”一词日渐被赋予以探险、发现、求知、好奇为导向的新意涵,旅行者开始越过近东,前往波斯、印度以及中国等地,出现了游记等旅行文本的写作和出版热潮。这一转变反映了当时( )A. 交通发展推动文化交流 B. 海外探险丰富文学创作C. 文艺复兴促进殖民扩张 D. 人口迁移增强文化认同14.1848年,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获准建立美国第一座由政府税收支持并允许公民免费外借的市立公共图书馆。到 19世纪 70年代,该州成为全美公共图书馆体系最完善的州,有 82个图书馆、56.5万册藏书。这一时期,其他各州也纷纷建立公共图书馆。据此可知( )A.美国实现了文化的大众化 B.国家高等教育倾向世俗化C.城市化带动社区功能完善 D.工业化推动公共服务发展15. 20世纪 6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移民制度。一方面,细化技术移民类别,对不同人才适用不同的移民政策,有针对性地筛选人才;另一方面,对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降低要求,简化程序,增加福利,以提高吸引力。这一政策( )3{#{QQABIQCxwwgQgAQACY7bEQVICAkQsJCRLYoOBUCWuA4LSBFABAA=}#}A. 旨在完善国际分工体系 B. 推动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C. 反映出国际竞争的加剧 D. 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墓葬壁画 备注甬道近墓室处东西两壁分别绘制了寺观图和道观图。甬道后段,东壁绘一寺院(残〉,殿内外有沙弥十余人……后院有殿一座,仅余一角,殿内唐李寿墓甬道壁画《寺观图和道观图》 有道士、女冠活动。唐墓壁画中的胡商以“牵驼胡人”形象为主。李凤墓的《牵驼出行图》表现的是一个由胡人牵引的驼队﹐昂首南行,驼背载物。唐李凤墓的《牵驼出行图》前三人为唐代鸿胪寺官员,后面依次为拂国(拜占庭帝国)、新罗、我国东北的室韦族或袜羯族使者。唐章怀太子李贤墓中的《客使图》4{#{QQABIQCxwwgQgAQACY7bEQVICAkQsJCRLYoOBUCWuA4LSBFABAA=}#}日本高松冢古坟唐式风格的天象图、四神图和男女人物图,都是唐墓壁画中最基本的元素。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盛唐时期壁画极其相似,只是规模较小、内容单一而已。日本高松冢壁画(约公元 7世纪末期到 8世纪前期)——摘编自杨永俭《试论唐代墓葬美术中的宗教共生现象》、程旭《唐墓壁画中周边民族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关系》结合材料和所学,以“唐朝时期的墓葬文化”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海外贸易的变化材料一 宋朝海上丝绸之路越过印度洋,延伸到波斯湾、阿拉伯海沿岸,为大量阿拉伯商人来广州、泉州经商奠定基础。明朝中后期,东亚海洋形势发生巨变,以澳门为基地的葡萄牙船队几乎垄断了中国生丝与丝织品在日本的贸易。西班牙殖民者通过“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元载运到马尼拉,以换取中国商船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葡萄牙殖民者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把中国生丝、丝织品和瓷器运往欧洲各地销售。——摘编自李金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材料二5{#{QQABIQCxwwgQgAQACY7bEQVICAkQsJCRLYoOBUCWuA4LSBFABAA=}#}——《经济与社会生活》历史地图册——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三分册)》概括南宋和晚明时期海外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影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晚清“阿思本舰队”事件1861年 4月,英国人赫德建议恭亲王奕 从外国购买一支舰队,并请外国军官进行训练。8月,曾国藩上折陈述“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1862年 2月,清政府委托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在英具体经办买船事宜。1863年 1月,李泰国在英筹建舰队,聘请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为舰队司令,并擅6{#{QQABIQCxwwgQgAQACY7bEQVICAkQsJCRLYoOBUCWuA4LSBFABAA=}#}自代表清政府同阿思本签订合同,规定“中国现立外国兵船水师,阿思本允做总统四年”“水师各船员弁兵丁水手,均由阿思本选用”。5月,总理衙门与李泰国经激烈争吵后重新议定《轮船章程》五条,规定“由中国选派武职大员,作为该师船之汉总统”“阿思本作为帮同总统”“用兵地方,应听督抚节制调遣”。9月,阿思本率舰队驶抵北京,即与李泰国赴总理衙门坚决要求推翻《轮船章程》,双方激烈争辩长达二十多天。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也公开表态支持阿思本。最后清政府决定解散舰队,由阿思本将舰队驶回英国变卖,清廷负责船员的遣散费用。——摘编自张炜、方堃主编《中国海疆通史》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以“尝试·回响”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 以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部分文献摘编:编文献内容摘编号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① 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② 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③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④ 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材料②③④的时间顺序,并阐述理由。7{#{QQABIQCxwwgQgAQACY7bEQVICAkQsJCRLYoOBUCWuA4LSBFABAA=}#}高二历史6月份月考题答案1. 【答案】B2. 【答案】D3. 【答案】C4. 【答案】B5.A【详解】6. 【答案】C7. 【答案】A8. 【答案】B9. 【答案】C10.C11. 【答案】B12. 【答案】A13. B14.D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40—70年代正处美国工业化时期,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从波士顿发展到其他各州,反映工业化推动美国公共服务发展,故选D项;19世纪美国文盲率仍高(如1870年约20%),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未实现"文化大众化",排除A项;公共图书馆属大众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如大学教育)无关,排除B项;城市化是背景因素,但图书馆建设核心是工业化催生的公共服务扩张(如税收支持机制),而非社区功能完善(如卫生或治安),排除C项。15. 【答案】C16.示例:唐朝时期的墓葬文化是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寺观图和道观图》中寺观和道观及沙弥和道士等信息,可以看出唐朝墓葬文化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这反映了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特征。《牵驼出行图》中的胡商和驼队可以看出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客使图》中东北的室韦族或靺鞨族使者可以看出唐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管理,反映了与少数民族间政治经济交流的频繁。《客使图》中的拜占庭、新罗使者可以看出唐朝与其它国家交往的广泛性,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活跃,日本高松冢壁画可以看出唐朝墓葬文化对日本墓葬的影响,反映出唐朝文化影响到了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总之,墓葬文化是时代的缩影,展现了唐朝文化多元、民族交融、经济繁荣和对外开放的时代特征。(如果从史料价值、研究价值角度回答,亦可同等赋分)17. 变化:贸易的范围方面,从区域到全球;中国对外贸易的港口方面,由以广州、泉 州、明州为主到以澳门为主;参与贸易的中间商人方面,从以阿拉伯商人为主到以荷 兰、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商人为主。影响:中国商品的大量出口,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刺激了澳门等中国东 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海外贸易中,美洲的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人口 的快速增长;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的聚集,给中国的海防带来一定的压力。18.示例: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意识到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巨大威力,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朝统治产生严重威胁;面对内忧外患的境地,清政府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引下进行洋务派,推动筹建近代海军。在购舰过程中清政府与李泰国等人围绕舰队控制权展开激烈争夺;这一方面体现了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又体现出西方列强企图控制中国海军的野心。清政府筹建近代舰队的最初尝试有助于其认清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坚定了有识之士建立独立军事工业、发展近代海军的决心,推动了洋务新政的开展和新式海军的建立;但洋务派引进西方军事技术的初衷仍是维护封建统治,其落后的政治体制终将成为阻碍洋务企业发展和近代海军建设的桎梏。19.(1)时间顺序:③②④。理由:②中“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等信息,可得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工农武装割据”。③中“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等信息,可见是国民革命时期,针对农民运动的迅速开展,毛泽东发表文章积极支持农民运动。④中“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可见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内出现“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声音,毛泽发表《论持久战》,为中国抗日战争指明了方向。(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夏津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答案.docx 夏津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PDF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