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安徽省合肥市琥珀中学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安徽省合肥市琥珀中学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
七年级语 文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2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诗歌中常流露出厚重的家国情怀。《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是木兰奔赴战场的坚定;《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____”是龚自珍甘于奉献的信念。
(2)山水美景不仅赏心悦目,更承载着诗人的精神追求与人生哲思。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望岳》),化用孔子的名言,表达了自己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气概;王安石的“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借登临高处所见的开阔景象,抒发了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陆游的“_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则在描写山水回环、路径难辨的迷惘景象时,道出了困境中往往蕴含希望、豁然开朗的深刻哲理。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8分)
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群星闪耀。杰出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隐姓埋名于大漠戈壁,jū躬尽瘁,为铸就国之重器奉献终生,其精神如巍峨丰碑;航天英雄杨利伟以______(严谨/严格)的科学态度和非凡的勇气,记录下中国人首次kòu问苍穹的壮丽航程;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探秘大洋深渊,彰显着华夏儿女征服未知领域的智慧与雄心。
这些瞩目的壮举,引领着中华儿女永不停歇的探索步伐!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jū( )躬 kòu( )问 载( )人 瞩( )目
(2)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处。(2分)
(3)从短语类型看,“隐姓埋名”“智慧雄心”都是______;“巍巍丰碑”“壮丽航程”都是____。(2分)
A.偏正短语 B.并列短语 C.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3.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完成题目。(6分)
【甲】小车站孤独地隐在树林里。它有一个装卸货物的石头月台。一条新修的路基一直从这里通到森林。人们像蚁群一样地在新修的路基周围忙碌着。
黏泥真讨厌,在靴子下面不住“吧唧吧唧”地响。人们在路基旁边疯狂地掘着土,铁器沉重地“咚咚”响着,铁锹碰着石头,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声音。
像筛子筛过一般的细雨不停地下着,寒冷的雨点浸透了衣服。雨水冲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淌下来。衣服被淋透了,又重又冷。但是,他们每天一直干到很晚才收工。
【乙】……现在他的震怒的声音在听筒上响了,他说:“什么 面包没有送到 我马上调查这是谁干的好事。”“你告诉我,明天我们拿什么东西给那些人吃 ”托卡列夫非常生气地从听筒里对他喊。
(1)上面选段,均出自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_____》。【乙】段中的“他”是____。(2分)
(2)从【甲】段的自然环境描写可以看出,保尔在参与的任务是:___;从【乙】段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工作遇到的困难是_______。(2分)
(3)从整部小说看,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这些品质有哪些 (2分)
4.复兴中学开展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1分)
(1)有同学搜集了关于“孝”的诗句,下列不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3分)
A.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D.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下面是校学生会发出的活动倡议书,请你修改。(4分)
①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写一个四字短语。(2分)
②倡议书中有一处格式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3)活动结束后,有位同学写了下面的一段总结文字,请你帮他修改。(4分)
孝亲敬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甲】孝心是一首温暖的小曲,给父母带来愉悦,孝心是一首抒情的诗歌,向父母诉说感恩。作为新时代少年,【乙】我们要弘扬和传承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2分)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
二、阅读(55分)
【一】沙枣花的春天(20分)
●周华诚
收到小马哥快递来的四枝沙枣花,这花枝干干的,薄薄的,却香极了。小马哥不是卖花哥,他是腾格里沙漠的种树哥。
不同于西湖的“花团锦簇”,沙漠的春天尽管来得晚了一些,但是毕竟来了。春天对沙漠做了一些不可言说的事情:梭梭树冒出了翠绿的芽尖尖,梭梭树脚下的骆驼刺也冒出了微小的绿色。对于一个热爱种树的人,这些绿色简直是春天对他的奖赏。他看到沙枣树开花了——于是我猜他想到,要给远方的朋友邮寄一枝春天。
十年前这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无边的辽阔和苍凉,雄浑的风,无以计数、飘忽不定的流沙。沙丘简直像长了腿一夜迁移数十米,甚至淹没房屋。十五年前,我在一场沙尘暴中认识他。那时候他在村庄甘肃民勤县种树。那是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夹击之处的一小片绿洲。有人说,若干年后,这片绿洲将会消失。但他坚信要在故乡种树,阻挡流沙。
后来,我在杭州的报纸上发起一场公益行动,此后的每年春天,我和同事都去民勤。我们把筷子般大小的一棵棵核梭苗栽进沙里,细心浇水、等待。再过段时间,等一场雨来,梭梭发芽了。有时,一场大风会把树苗刮跑或者淹没,我们就再补种树苗。慢慢地,慢慢地,那些地方都被小小的绿色所覆盖。梭梭长高了,梭梭脚下的野草也生长起来,土拨鼠来了,老鹰也开始在天空盘旋。沙漠里的春天来得晚一些。每年三月,我都会去一趟民勤,荒漠到处只有灰色和黄色,看不到一点绿色。以至于我们在民勤县城吃一碗面时,看到面碗里的绿色的沙葱,眼里都会溢出欣喜的神色。今年四月,小马哥来了一趟杭州,我们让他在稻田读书文艺空间跟朋友们分享沙漠的故事。在一张卫星图片里,我们看到巨大的绿色已经覆盖了十几年前的荒漠。我们发起的“杭州林”,现在已经达到2万亩。每年的春风都会如约唤醒沙漠;每年的春天,无数植物都会承载点点滴滴情意,在那片沙漠里发芽、生长。
我吃过沙枣——在春天来临前的沙漠里,那些孤独又倔强的沙枣树,一片树叶都没有,看上去像是枯死,却还在枝头擎着一树干瘪的沙枣。摘一粒送进口中,沙沙的,简直让人怀疑那干枯的果皮中包衰的是一小团沙子。那时,我从未见过沙枣花,甚至没想过它们还能开花。它们开花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 花瓣好看吗 香不香 世上的悲喜真的总难相通,我们见过太多的花朵,却依然无法想象沙漠里的沙枣树的花。
如今,我把四枝沙枣花插进了花瓶。这源于前段时间在稻田读书文艺空间看到的南宋插花展——小马哥一定看到了,他也想要插花。美,谁不喜欢呢 于是,他走进沙漠的梭梭林,看到春风正声势浩大地吹过茁壮成长的树枝,也看到沙枣树正在热烈地开花。沙枣树的花也是香的,沙枣花虽外貌不起眼,但它的香居然那么倔强执着,那么清甜热烈,像是要把那无边的苍凉和那不尽的温柔都糅合起来,告诉我们,春天,我想开了。
四枝沙枣花来到我的窗前,在我的书房。西湖边的春天不缺花朵;这缺水的沙枣花,像纸张一样薄薄的花朵,告诉我沙漠里也有一个春天。
(选自《新民晚报》,2025年05月29日,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收到沙枣花时强调“花枝干干的,却香极了”,意在突出生命在荒芜中的坚韧绽放。
B.文中写西湖的“花团锦簇”,与“沙漠的春天”形成对比,主要目的是展现地域气候差异。
C.作者叙写梭梭林十五年从无到有,凸显种树历程的无比艰辛,为最后沙枣花的绽放蓄势。
D.文章结尾处荒漠重现生机的景象,与前文的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深刻揭示了文章主题。
6.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
时间 景象/事件 情感/内蕴
十五年前/十年前 流沙毁屋,绿洲将逝;小马哥种树阻沙。 ③
① 我们栽补梭梭,沙地覆绿,引发生物链。 坚持带来生机
今年四月 ② 荒漠终展新颜
如今 沙枣盛放,其香“倔强执着”“清甜热烈”。 春天温柔回馈
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5分)
这缺水的沙枣花,像纸张一样薄薄的花朵,告诉我沙漠里也有一个春天。
8.作者说沙枣花的香气像是糅合了“那无边的苍凉和那不尽的温柔”,并借花宣告“春天,我想开了”。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沙枣花”在文中的深层含义。(6分)
【二】朱老总的求助信(19分)
●剑 钧
1937年初冬的风裹着黄河滩的沙砾,在晋南的沟壑间呼号。哒哒马蹄声,唤醒了一座沉睡的村庄。高公村的石碾静卧在村口,碾槽里积了一夜的霜雪,像一道凝固的泪痕。
七七事变后,平津沦丧,华北危急。为挽救民族危亡,八路军主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朱德同志和八路军总部几经辗转,于11月25日来到了山西临汾洪洞县的高公村。
入驻高公村的第4天清晨,朱德双手推开住地斑驳的旧木门。屋内,炕桌上的油灯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军用地图还铺展在桌面上。门口的警卫战士知道,朱老总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朱德披着灰色大衣,走到院中古柏下,久久凝视着那沧桑的树身。
他向邻家那位慈眉善目的老婆婆打着招呼。老人一脸皱纹,裹着小脚。她不晓得眼前这位威武的军人就是朱德,只是对一心抗日的八路军颇有好感。朱德望着老婆婆的背影,不禁想到远在四川仪陇乡下的母亲。
当年母亲节衣缩食,供他去读书的情景犹在眼前。多年后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写道:母亲每天天还没亮就起身劳作,从不打骂孩子,也从没有与任何人吵过架。老人家得知儿子在为老百姓打天下后,就坚信儿子的选择是对的。
他还想到了养母,也是那般宽厚仁慈。这些年,自己征战南北,一直未能在年迈的老人身旁侍奉,他心中多有愧疚。
几天前,朱德一位老师的儿子邓辉林从老家随抗日队伍来到洪洞县,特意与几个同乡赶到八路军总部看望他,朱德这才知道家乡在闹旱灾。已是八十高龄的母亲和养母,此时甚是窘困,自己竟无力尽孝。他心头宛如插上一把刀般痛苦,实在担忧两位老人无法熬过荒年啊!朱德回屋后心潮难平。万般无奈之下,他提笔给儿时的挚友、同学戴与龄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求助信。
……我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健康。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数十年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二百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已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信写毕,朱德似乎嗅到了硝烟与霜雪味道。在为两位老人忧思的内心深处,掠过一丝如释重负的轻松。“我数十年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这是对友人直言,也是对母亲的告白。信纸虽薄,轻若鸿毛,又重如太行,承载着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牵念,也承载着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指挥千军万马、叱咤风云的朱老总,竟为区区二百元而求助友人,这是何等无奈,又是何等高尚。
那页泛黄信纸,静卧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笔画之间,似黄河的浪,涌动着赤子之心;字里行间,仿佛仍留有太行的风,充盈着家国情怀。
一封求助信,让人看到一个儿子面对母亲饥寒时的窘迫,更让人看到一位共产党人精忠报国的无垠胸怀。它无声诉说着一个人民的儿子,对祖国母亲的无比眷恋和赤诚肝胆。我的耳畔恍然响起一首久远的歌:“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
(选自《解放军报》,2025年6月6日,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对高公村环境的描写,渲染寒冷萧瑟的氛围,暗示战争背景下的艰难时局。
B.朱德写信向友人求助的直接原因,是得知家乡旱灾,老师之子邓辉林借款未还。
C.画横线句通过“轻”与“重”的对比,突出这封信承载的情感与精神分量之大。
D.从文中可以看出,朱德生母节衣缩食、勤劳坚韧、宽厚仁慈、深明大义等品格。
10.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他心头宛如插上一把刀般痛苦,实在担忧两位老人无法熬过荒年啊!
11.联系全文,这封“求助信”体现了朱德怎样的品格 (6分)
12.文章结尾引用歌词有何作用 (6分)
【三】(16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②不觌③,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④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⑤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节选自陆游《书巢记》)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妻子:妻子儿女。③觌:相见。④间:偶尔。⑤引:邀请。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有龙则灵 灵: (2)无丝竹之乱耳 乱:
(3)俯仰四顾 顾: (4)乃亦大笑白 乃:
14.请用“/”给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2分)
吾 饮 食 起 居 疾 痛 呻 吟 悲 忧 愤 叹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2)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
16.【甲】【乙】两文都写到“室”,但环境不同,主人的志趣、情感也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有意思”一词有这样一种解释:有意义,耐人寻味。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大多如此。
请以“这_____,真有意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家伙”“地方”“书”等;(2)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不少于600字。
100
200
100
200
2024—2025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1)鞠;叩;zài;zhǔ。
(2)严谨。
(3)B;A。
3.(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
(2)筑路;食物供应不足(或面包没有送到)。
(3)示例: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4.(1)D
(2)示例:①从我做起 ②落款处的日期与单位名互换位置。
(3)①将“愉悦”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②将“弘扬”和“传承”调换位置。
二、阅读(55分)
【一】沙枣花的春天(20分)
5. B (解析:B项中“主要目的是展现地域气候差异”表述错误。文中写西湖的“花团锦簇”与“沙漠的春天”形成对比,主要目的是突出沙漠春天来得晚且珍贵,以及生命在荒芜环境中的坚韧与顽强,而非单纯展现地域气候差异。A、C、D三项分析均正确。)
6.①每年春天(或“此后每年春天”) ②小马哥来杭分享,卫星图示绿洲覆盖 ③坚信希望守故乡
7. 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沙枣花比作“纸张一样薄薄的花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沙枣花的外貌不起眼、质地轻薄的特点;同时,通过沙枣花这一形象,传达出沙漠中生命虽脆弱却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春天对荒芜之地的温柔回馈,表达了作者对沙枣花及沙漠春天的赞美之情。
8.示例:①沙枣花象征着生命在荒芜环境中的坚韧与顽强;②沙枣花代表着希望与坚守;③沙枣花寓意着春天的温柔回馈。
【二】(19分)
9. B
10.示例: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通过“心头宛如插上一把刀般痛苦”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朱德得知母亲和养母生活窘困后内心的极度痛苦和担忧,表现了他对母亲和养母的深切关爱和孝顺之情。
11.示例:①孝顺母亲;②清正廉洁;③精忠报国。
12.示例:①内容上,与文章主题紧密相连,既体现了朱德等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和民族而英勇奋斗的精神,也表达了人民对共产党人的支持和拥护。
②情感上,歌词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抒情性,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朱德等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和赤诚肝胆,以及人民对他们的无比眷恋和崇敬之情。
③结构上,歌词的引用与文章开头对高公村环境的描写相呼应,形成了首尾圆合的结构美,使文章更加完整和严谨。同时,歌词也起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使文章的主旨更加鲜明和突出。
【三】(16分)
13.(1)灵:神异。(2)乱:使……扰乱。(3)顾:看。(4)乃:于是,就。
14.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
15.(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6.【甲】文中刘禹锡的“陋室”环境清幽,苔痕上阶,草色入帘,主人交往的都是博学之人,日常活动是调素琴、阅金经,表现出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借陋室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情感。【乙】文中陆游的“书巢”书籍众多,乱书围之,主人饮食起居、悲忧愤叹都与书相伴,宾客妻子都难以进入,表现出主人对书的痴迷,体现出其热爱读书、沉浸于书海的情感。
三、写作(55分)
17.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