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的世界 章末训练 (含解析)2025-2026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声的世界 章末训练 (含解析)2025-2026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声的世界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甲乙分别为音叉、长笛发声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音色相同
B.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响度相同
C.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
D.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
2.如图,小亮把尺子放在桌面上右端露出一段,一只手将尺子按在桌子上,保持尺子露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另一只手先后用不同的力度拨动尺子,则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传播速度
3.张某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3×108m/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4.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
A.要有声波传入人耳,且要有健康的听觉系统
B.声波的频率要高于20次/秒和低于20000次/秒
C.声波还要有足够大的响度
D.以上三个条件都必须同时具备
5.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东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
A.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
B.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
C.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
D.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
6.如图,在杭州亚运会的迎宾表演中,19位少年使用“水玉琮”敲出激扬的鼓声,以水为礼,击鼓迎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振动的频率越快
B.用大小不同的力在鼓面上敲打出水花,改变了鼓声的音调
C.敲击鼓面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鼓声的音调
D.人们能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竹鼓
7.在某音乐会上,男低音放声独唱,女高音轻声伴唱。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8.长沙梅溪湖音乐喷泉是亚洲最长音乐喷泉.位于梅溪湖国际新城市庆岛与文化艺术中心之间的水面上,景观十分漂亮,免费开放,吸引了不少游客.以下关于音乐喷泉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在较远处就能听见音乐声是因为音乐声的频率高于20 000 Hz
B.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
C.对于去欣赏音乐喷泉的人来说,音乐声属于噪声
D.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喷泉喷出的水振动产生的
二、填空题
9.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10.一般人们不用坚硬物掏耳朵,是为了防止 ,有时巨大的声音会使鼓膜穿孔,会造成 障碍,这时可以通过 方式感知声音.
11.如图所示,用吸管做成简易笛子可以吹奏出声音,吸吹管时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用剪刀不断剪短吸管,可以改变声音的 .
12.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嘀嗒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 ,生活中 的应用与这一原理相同;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
13.有一口竖井,深度未知。在井口大喊一声,0.5s后听到井底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井深 m。
三、实验题
14.在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的活动中。
(1)第一小组同学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在图(1)中已标出(其中琴弦a、c、d的粗细相同,琴弦b最粗;琴弦a、b、c的长度相同,琴弦d最短),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选择琴弦编号);
②为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进行研究,此选择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
③如图(2、3、4、5)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图是 ,响度相同的图是 ,属于噪声的图是 ;
(2)如图6所示是第二小组是用钢尺来做实验,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振动频率过 (选填“高”或“低”),不在人听觉范围;
(3)如图7所示第三小组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相同大小的力向瓶内吹气,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瓶(选填瓶子序号);若是敲击瓶子,音调最高的是 瓶(选填瓶子序号);如图8灌水时,声源是 。
15.如图甲所示,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体积不等的水,水面的高度不同。
(1)若用相同的力依次敲击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此时声源是 (空气柱/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高/低);
(2)若用嘴依次吹水瓶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此时声源是 (空气柱/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吹瓶口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 (高/低);
(3)在某课外活动中,几位同学也在做这个实验。如图乙,他们从左至右依次敲击3个瓶子,发出的声音为“1(do)”、“3(mi)”、“5(sol)”,发现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四、计算题
16.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约为0.1秒,由此可见,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距离障碍物至少多远?
17.长度为200m的动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如图所示,司机在动车头距离桥头300m处鸣笛,鸣笛6s后,动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20s后,车尾驶过桥尾。(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求:
(1)动车的速度;
(2)大桥的长度;
(3)鸣笛时,动车车头离山崖的距离。
《第二章 声的世界》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A D D C A B
1.A
【详解】A.由图可知,音叉、长笛的波形不同,所以发生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音叉、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音叉、长笛发出的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C
【详解】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响度改变。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时需要介质.
(2)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3)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
解答: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朗读时是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B.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
C. 观众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C错误;
D. 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振幅很大,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难点是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
4.D
【详解】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1、有声波传入人耳,且要有健康的听觉系统2、声波的频率要高于20Hz低于20000Hz,3、声波还要有足够大的响度,选D
5.D
【详解】A.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故A不题意;
B.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故B不题意;
C.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故C不题意;
D.传播过程中响度随着距离的变大,越来越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敲鼓时,即使敲得很快,鼓面振动的频率并不随之越高,音调也不随之越高,一般鼓面的振动频率是由鼓本身的性质如鼓面的大小、紧张程度、干湿度、厚薄、弹性等决定的,与敲打的频率无关,故A错误;
B.用不同大小的力在鼓面上敲打出水花,鼓声的振幅不同,改变了鼓声的响度,故B错误;
C.敲击鼓面的不同位置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因此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正确;
D.不同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观众即使没有看到敲鼓也能判断出是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男低音放声独唱,男歌唱家声带的振动频率慢,但振动幅度大,所以其声音的响度大但音调低;女高音轻声伴唱,女歌唱家声带的振动频率快,但振动幅度小,所以其声音的音调高但响度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A. 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 Hz,频率高于20 000 Hz是超声波我们听不到,故A错误;
B. 声音靠介质传播,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故B正确;
C. 对于去欣赏音乐喷泉的人来说,音乐声不属于噪声,故C错误;
D. 我们听见的音乐声是扬声器播放出来的,而不是水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B正确.
9. 信息 响度 声源
【详解】[1]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通过听诊器来获得心脏的跳动情况,是通过声音得到一些信息,属于声能传递信息。
[2][3]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大小,声音的大小指声音的响度,阻止声音的产生,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0. 损伤耳膜 听觉 骨传导
【详解】[1]外耳道向里就是鼓膜,用坚硬物掏耳朵,容易损伤耳膜;
[2][3]有时巨大的声音会使耳膜穿孔,这时会造成听觉障碍或耳聋,可以用骨传导方式感知声音或借助于助听器.
11. 空气 音调
【详解】解:用吸管做成简易笛子可以吹奏出声音,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用剪刀不断剪短吸管,空气柱变短,振动的频率增大,声音的音调变高;
故答案为空气;音调.
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音调的高低决定寺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的大小受发声体的振幅影响,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以及音调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
12. 响度 喇叭 空气
【详解】声音在传播时,以波的形式,且以声源为球心向四周空间传播,声音的能量很快分散开,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但根据光反射现象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来类比,声音在反射时也能会聚,使其能量集中,则在能量集中处听到声音的响度便大了,生活中的喇叭与这一原理相同;由于A、B两间只有空气而没有液体或固体,所以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空气.
13.85
【详解】0.5s是声音来回传播的时间,则井深为
14. a、d 不可行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2、3 3、4 5 低 a h 瓶内空气柱
【详解】(1)①[1] 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琴弦的材料和粗细相同,应选择琴弦a和d。
②[2] [3] b和c的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粗细不同,没有控制材料相同,不能探究音调高低跟琴弦粗细的关系。
③[4] [5] [6] 如图(2345)所示,对比2,3可知,波峰和波谷的个数都相同,说明振动快慢(频率)相同,故2,3声音的音调相同。对比3,4可知,波振动的幅度相同,即振幅相同,故3,4声音的响度相同。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由此可知,属于噪声的图是5。
(2)[7]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
(3)[8] [9] 往瓶中吹气会听到声音,这是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长,音调越来越低,故音调最高的是a瓶,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柱的振动产生的,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故音调最高的是h瓶。
(4)[10]灌水是根据音调的高度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越来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源是瓶内空气柱。
15. 瓶和水 低 空气柱 高
【详解】(1)[1][2]当用相同的力敲击瓶子时,振动的物体是瓶和水,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
(2)[3][4]当用嘴依次吹瓶口,振动的物体是空气柱,瓶中盛水越多,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5]当敲击瓶子时,是瓶子和水在振动发声,随着瓶内水位的升高,瓶子与水越难振动,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低,故在敲击不同水瓶时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3个瓶子,依次发出的声音为“1(do)”、“3(mi)”、“5(sol)”,音调越来越高,瓶子的水应该越来越少,如图所示
16.17 m
【详解】由题意知声音传播时间最少为t=0.1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v=340m/s;人听到回声时声音传播距离是人距离障碍物的2倍,2S=vt=340m/s×0.1s=34m,解得S=17m.
17.(1)50m/s
(2)800m
(3)870m
【详解】(1)动车的速度
(2)动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则大桥的长度
(3)声音传播的距离
鸣笛时,动车头与山崖的距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