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光的世界 单元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光的世界 单元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第三章 光的世界
一、单选题
1.物体AB直立于平面镜前,镜子足够大,甲图中,现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稍靠近镜面上方的一侧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乙图中,平面镜后面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MN。木板CD和MN的下端与物体AB的中点等高,则物体在平面镜内(  )
A.都能成AB完整的像
B.都不能成AB完整的像
C.甲图中不能成AB完整的像,乙图中能成AB完整的像
D.甲图中能成AB完整的像,乙图中不能成AB完整的像
2.把一反射面向上的凹镜置于容器内,有一束平行光线经凹镜反射后会聚在A点,如果向容器内加一些水,水面超过A点,则该光束的会聚点A的位置将(  )
A.向下移动一些 B.保持不变
C.向上移动一些 D.与水的深度有关,无法判断
3.光,给人类带来光明。下列生活中的光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手影 B.水中倒影
C.直筷变弯 D.雨后彩虹
4.提词器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使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呈现在演讲者前方,如图所示。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
A.爱我中华 B. C. D.
5.如图为街头路口的反光镜,能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从其形状和成像原理来分析,下列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是一个凹面镜,成像原因是光的反射 B.是一个凸透镜,成像原因是光的折射
C.是一个凸面镜,成像原因是光的反射 D.是一个凹透镜,成像原因是光的折射
6.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夜晚墙壁上出现的手影 B.树底下太阳的圆形光斑
C.湖水中天上飞鸟的倒影 D.水中石头看起来变浅
7.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将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增大
B.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C.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D.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二、填空题
8.如图所示,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A、B两部分组成,使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镜面上的O点,只有当纸板B翻折至图中位置时,才能观察到纸板B上呈现反射光线,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此时角度α为40°,则β为 ,将一束光沿FO方向入射,则反射光将沿 方向射出。
9.如图所示,身高1.2m的妹妹站在镜子前,距离镜面2m,则她与自己在镜中的像的距离是 m;如果妹妹向镜面靠近1m,她会觉得像变大了,原因是视角 。
10.如下图所示是一条鱼跃出水面,咬食荷花的情景,鱼在水中看到荷花,是因为此时光从 斜射入 中(前两空均选填“空气”或“水”);鱼要准确地咬到荷花,应该跃向看到的荷花的 (选填“下方”、“上方”或“本身”)位置。
11.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多彩的画面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 来实现遥控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12.如图,大桥与倒影形成一幅壮美的画面。大桥在水中倒影是由于光发生了 ;倒影看起来较暗是由于光发生了 。
三、实验题
13.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实验器材有可折转的光屏ABCD、平面镜、激光笔等。
(1)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实验应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2)组装实验装置时,需将光屏 放在平面镜上。
(3)实验时,将一束光贴着光屏沿EO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光沿另一方向射出,则是 (选填“入射”或“反射”)角。
(4)实验中测出多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中。分析可得:反射角 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光线 (选填“远离”或“靠近”)法线。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30° 40° 60°
反射角 30° 40° 60°
四、计算题
14.从地面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经过2.56s的时间,地面接收到经过月球反射后的光线,试求地月距离。
15.下图为成功发射升空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当该望远镜正常工作后,利用电磁波(其速度与光速相同)向地面接收站发回一条观测信息,需要5s才能到达接收站,则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离地球的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第三章 光的世界》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B A D C C C
1.A
【详解】图甲中,先根据“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A、B点在平面镜中成的像A′、B′;从A点反射的光线沿CD的最下边缘射到平面镜上,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则AB能在平面镜内成完整的虚像A'B',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所以乙图中镜子背面放什么物体都不会影响成像,物体AB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容器内加水后,由于两条光线是垂直于水面入射的,因此传播方向不改变。
经凹镜反射后,在水中时仍然按原方向传播,如图所示,因此光线的会聚点还在A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A.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故A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筷子在水中看起来变弯,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偏折,即发生了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字关于平面镜对称,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这四个字是显示器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D的内容。
故选D。
5.C
【详解】街头路口的反光镜,是凸面镜,能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故选C。
6.C
【详解】A.夜晚墙壁上出现的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在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手遮挡,在墙壁上形成了手的影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树底下太阳的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湖水中天上飞鸟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水中石头看起来变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使得人眼看到的石头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看起来变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A.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增大,激光束远离法线时,折射角随之变大,光斑会向右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则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向右平移,所以光斑右移,故B不符合题意;
CD.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如下图所示
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光斑向左移动;同理使水面下降,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光斑向右移动,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同一平面内 40° OE
【详解】[1][2]使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镜面上的O点,当纸板B翻折至图中位置时,AB两部分在同一平面内,观察到纸板B上呈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角度α为40°,入射角为4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β为40°。
[3]将一束光沿FO方向入射,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反射光将沿OE方向射出。
9. 4 变大
【详解】[1]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身高1.2m的妹妹站在镜子前,距离镜面2m,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2m,则她与自己在镜中的像的距离为
2m+2m=4m
[2]同一个物体距离眼睛越近,视角就越大。如果妹妹向镜面靠近1m,她会觉得像变大了,原因是视角变大。
10. 空气 水 下方
【详解】[1][2][3]荷花反射的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鱼的眼睛,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荷花变高了,所以鱼要准确地咬到荷花,应该跃向看到的荷花的下方位置。
11. 绿 红外线
【解析】略
12. 反射 折射
【详解】[1]大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发生反射形成的。
[2]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所以大桥在水中的倒影看起来比实际物体本身“暗”一些。
13.(1)较暗
(2)垂直
(3)入射
(4) 等于 远离
【详解】(1)光线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光线越清晰。所以为了使光线更加明显,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应让光屏垂直平面镜放置,这样光的传播路径能呈现在光屏上。
(3)法线与镜面垂直,射向镜面的光线为入射光线,离开镜面的光线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所以由图可知,EO为入射光线,是入射角。
(4)[1]由表中数据可知,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角总等于入射角。
[2]由表中数据可知,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角也增大,故反射光线远离法线。
14.3.84×108m
【详解】激光从地球到达月球的时间为
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为
15.1.5106km
【详解】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离地球的距离约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