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
1.左图为古埃及国王献给太阳神庙的大白陶罐;右图为 19 世纪北美印第安人达科他族首领
水牛皮袍上的一份年表的片段。据此可知( )
1“哮喘咳嗽年”,
陶罐上的短语“对抗并彻底
因这年哮喘病大流行而命名。
2“流星年”,因这年有很多流星出现而命名。
击败北方之年”为国王奉献陶罐那一年的名
3“和平年”,因这年两个部族达成和平协议
称。
而命名。
A.文明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B.采用事件纪年具有普遍性
C.人类社会经历了相同的发展阶段 D.年名研究是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
2.董仲舒认为,人性分三品,大多数人持“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覆二十日
而后能为雏,茧待缫以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其主张( )
A.宣扬了荀子人性恶学说 B.强调了社会教化的重要性
C.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3.小明和他的同学在上网时,发现了一张图片(如图),对此他们议论纷纷
①小明:“同光十三绝指同治光绪年间出现的十三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人物有谭鑫
培、程长庚等。”
②小华:“同光十三绝的出现表明当时北京出现了‘徽汉合流’的局面,京剧由此形成。”
③小芳:“图片可以说明,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A.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B.②③正确,①不正确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C.①③正确, ②不正确 D.①②③都正确
4.1069 年,日本后三条天皇颁布法令,规定取缔非法庄园。为此,天皇成立“记录庄园券
契所”,任命亲信担任官员,对庄园文书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庄园领主相关文书不全,其庄
园将被没收。这一措施意在( )
A.遏制地方官员贪腐 B.稳定封建主从关系
C.维护法律政令统一 D.加强朝廷经济基础
5.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石之多。此外,每年由海路从山东
半岛和东北输入江南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的大
豆和豆饼。上述史实反映了乾隆年间(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北方粮食亩产量国内领先
C.运河沿岸商业城市崛起 D.商业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
6.李大钊先生 1920 年在家乡办女学聘请女教师时写家书道:“来信已阅悉,女教习已聘妥。
翟女士年薪二百五十元,望大家设法筹款,不日就起程。川资二十元,由我捐出。知会会上
诸公,赶快为女教习备一小院,以便教习偕他的丈夫同来,此事最方便。初办女学,难得如
此。如何 ”该家书体现了李大钊( )
A.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初衷 B.热衷教育事业的情怀
C.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决心 D.解放基层妇女的热情
7.下图是反映 16 世纪欧洲社会状况的漫画。画中右边是新教徒,左边是天主教徒,中间是
一架天平,天平右侧托盘中的物品是圣经,左侧为教皇。该漫画意在( )
A.宣扬教皇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威 B.说明新教的势力已远超天主教
C.强调灵魂获救要靠自己阅读圣经 D.呼吁教会主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8.下表为 20 世纪上半叶国文教科书选文情况(部分)。据此可知( )
出处 选文(部分) 语体情况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1923 年版叶圣陶《新 文言文 119 篇,白话文
《大铁椎传》《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
59 篇,文白的比例约 学制初级中学国语教 秦王》《庄子秋水篇》《最后一课》《天演论
科书》 导言》《莫尔斯传》
为 2:1
1935 年版叶圣陶、夏 《庄子四则》《杨修之死》《愚公移山》《念 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课》《荷塘月色》 文言文 58 篇,白话文 86 篇,文白的比例约
丐尊编《国文百八课》
《项链》《背影》
为 2:3
A.编者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继承 B.培养实务人才成为社会共识
C.民主与共和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 D.文学革命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9.公元 700 年前后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从归国的遣唐使、留学生口中
得知唐朝“法式备定”后,统治者决意改革政治制度,编纂法典,从而进行了(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幕府统治 D.建立“大越”政权
10.恩格斯称“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
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
等……”。下列两者关系能够印证这一基本规律的是( )
A.工业革命与垄断组织的出现 B.资本主义经济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宗教改革与民族国家的形成 D.圣马丁与西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
11.847 年,西法兰克王国颁布《麦尔森法令》:“每个自由人必须按照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
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 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人都不得离开他的领主 我们要把权利
赐给我们的忠臣们,而且我们决不愿对他们做任何违反理性的事。”这表明该王国( )
A.封建化程度加深 B.理性主义思潮兴起 C.王权进一步强化
D.具备城市自治基础
12.在郡县制下,县是郡的下级,重大事务需要向郡里汇报,接受郡的管辖;而郡又向中央
汇报,接受中央的管理。中央通过对郡县官员的考核来掌握他们的政绩,决定他们的升降任
免。这些措施旨在
A.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B.维护中央权威 C.完善中央行政体制
D.消除地方割据
13.1913 年,多米尼加对德国进出口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约 20%,到 1916 年这两项数据均清
零。1914—1917 年,阿根廷三大农产品大麦、小麦和亚麻的出口量价齐跌。尽管战时需求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挽救了巴西橡胶业,但其咖啡贸易在 1914—1915 年间下降了三分之一。1914—1918 年,上
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 )
A.世界市场因战争濒临崩溃 B.欧美国家侵略重心转移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 D.单一产业结构弊端显现
14.20 世纪 20 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 1927 年俄罗斯联邦就有 672
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 A 私青年农民。这种
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 B.完善新经济政策 C.争取卫国战争的胜
利 D.提升民众文化素质
15.春秋时期外交“是循着由重视道德的作用,而趋向重现实的利益;由崇尚礼、信,而趋
向诈伪和计谋的轨迹发展的”。这一变化( )
A.是应对时局的必然选择 B.表明外交思想日臻成熟
C.体现了儒法势力的消长 D.使列国间利益冲突加剧
16.如图是 20 世纪 30 年代一幅题为《一个威胁德国的小国》的宣传图。如图所示,捷克斯
洛伐克的轰炸机可以抵达德国全镜,而事实上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并没有这样的轰炸机。该图
可以用来研究当时( )
A.捷克的军事实力状况 B.地理科学发展的局限
C.欧洲战场的发展态势 D.德国的战前动员方式
二、材料题(共 52 分)
17.(本题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材料一 1519 年,西班牙发现了原产于墨西哥的胭脂虫,用它制作的红色染料是欧洲
人见过的最鲜艳、最浓的红色。于是,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的染料,广泛用于纺织品、化
妆品、食品等行业,西班牙人从垄断胭脂虫红贸易中赚取了巨额利润。在墨西哥当地的热带
低地种植园里,西班牙人强迫非洲奴隶利用仙人掌养殖胭脂虫以提取色素。
——摘编自余玉霞《西方服装文化解读》等
材料二 有别于对世界史的整体叙述,20 世纪中叶以来 ,众多学者将研究的目光聚焦
于棉花、茶叶、蔗糖、丝绸、白银等专门的物种或商品,其中对蔗糖史的研究成果丰硕。多
数学者认为甘蔗起源于印度,后被引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地种植。甘蔗制糖技术也起源于印度,
后传入中国、波斯、大食等地,唐太宗就曾派使臣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由于日本严重缺糖,
所以明清时期的中日贸易中,运往日本最大宗的商品就是糖,然后从日本换回大量白银和铜。
新航路开辟后,甘蔗又被引入美洲殖民地。甘蔗种植和熬糖所需劳动力巨大,所以非洲黑人
奴隶填补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源源不断的廉价蔗糖从美洲运往欧洲,
糖成为工人阶级卡路里的廉价来源,从而降低了劳动成本,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葛兆光《历史解释为什么有力量?——一种食品、一场战争、一部文献和一幅地
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胭脂虫红成为欧洲主要染料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蔗糖传播史”研究的价值。
18.(本题 14 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 年 5 月 22 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
希特勒“春季攻势”作战已爆发,这将影响日寇行动及我国国内局势,国内局势将如
何变迁不久或可明朗化了。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地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
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
此间一切如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
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 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 来
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
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 一时在地下、 一时爬在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
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 念、念、念、念!愿各自努力,力
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注:太北为左权女儿,小名北北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抗战家书:我们先辈的抗战记忆》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本题 14 分)工厂和工厂制度
依据图示和所学,围绕“工厂和工厂制度”对人类社会某一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本题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 16 世
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
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
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 年出版的《英国
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
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
“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
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
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
化风景线。
——摘编自(法)马克 布瓦耶《16—21 世纪西方旅游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D A B C A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C A A D
17.(1)原因: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进行殖民扩张;胭脂虫红颜色鲜艳;胭脂虫红使
用广泛;三角贸易的推行(或答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的发展)。
(2)研究价值:蔗糖传播史有助于研究世界物种交换、人种迁移、世界贸易发展、西方殖民
扩张历程(或答三角贸易情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欧洲工人生活状况(或工业革命
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饮食文化演变等问题。
18.抗战家书:家国情怀的微观映照
左权的家书,为抗战史研究提供独特视角。1942 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酣,希特勒“春季
攻势”牵动国际局势,也影响中国抗战走向,体现战争的关联性与军人的全局视野。家书中,
既有对部队生产自救的记录,反映八路军在艰难环境下坚持抗战、自力更生的担当,彰显家
国责任;又饱含对妻女的牵挂,展现战争下家庭离散的无奈与对团聚的渴望,凸显个人情感。
这封家书,是抗战时期无数革命家庭的缩影,见证家国命运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传承着家国
情怀,让后人理解先辈在民族大义与家庭温情间的坚守,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诠释家国关
系的生动文本。
19.示例:论点: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工业革命后,由于工厂制度需要大量劳动力,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城
市规模扩大,城市交通、居住环境改善,大量新兴城市出现;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变成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如人口拥挤,城市环境污染迅速增加等。
20.(1)原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文化素养提高;英国文学名
人辈出; “欧陆游学”传统影响。
(2)影响:带动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传播和普及文化,激发民众对文学的热爱,提升国民
的文化素养;唤起历史记忆,增强国民自豪感。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