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化蝶》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化蝶》课堂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经典协奏
目 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教学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赏、听、看、读、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京剧念白的韵
味和丑角的表演魅力。
(二)艺术表现
通过学习《报灯名》,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四大行当(生、
旦、净、丑)和念白的特点。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京剧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
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新知导入
故事背景
在东晋时期,浙江上虞有一位美丽聪慧的女子祝英台,她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途中结识
了书生梁山伯,二人在草桥亭义结金兰。到了杭州万松书院,他们同窗共读,形影不离,三年时光,
感情深厚,祝英台也悄然爱上了梁山伯。然而,祝英台的父亲却将她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梁山
伯因家境贫寒无力抗争,最终忧郁成疾,不治身亡。祝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梁山伯墓前祭奠,就
在此时,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突然爆裂,祝英台毫不犹豫地跳入坟中。而后,风停雨歇,彩虹高悬,
两人化作两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再也不分开。
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梁祝爱情故事,它被改编成了各种艺术形式,其中
有一首歌曲,用优美的旋律,将这个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来聆听、学习这首
《化蝶》
新知讲解
聆听歌曲
1.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2.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化蝶》由阎肃先生以何占豪、陈钢所作小
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相爱”主题
的曲调填词而成。
梁祝传说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
讲述了东晋时期,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与同窗
梁山伯相爱却被拆散,梁山伯郁郁而终,祝英台
在其墓前祭奠时,二人双双化蝶的凄美爱情故事。
这一传说在民间流传已超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
谓家喻户晓。阎肃创作《化蝶》歌词,是对这一
经典传说的艺术再加工,借音乐与歌词,将梁祝
爱情的真挚与执着充分展现,旨在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传承爱情真谛,让听众深刻感受爱情
的伟大与悲凉。
再次聆听歌曲,判断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化蝶》为徵调式,4/4拍,速度中速,旋律优美,再次聆听歌曲,
边听音乐边律动,听辨歌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基本结构是由四个乐句
构成的一段体。
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琴学唱第一个
乐句,跟琴演唱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
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琴学唱第二个
乐句,跟琴演唱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
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琴学唱第三个
乐句,跟琴演唱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
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琴学唱第四个
乐句,跟琴演唱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一字多音的
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整体演唱
课堂展示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
动的方法表现歌曲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
受和想法?
课堂达标
1.歌曲《化蝶》改编于 。
2.歌曲《化蝶》的速度是 。
答案:1.《梁山伯与祝英台》
2.中速
课堂总结
《化蝶》
1=F 4/4 中速 优美地
谢谢同学们观看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22张PPT)
第三单元
经典协奏
目录
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
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
(一)审美感知
通过赏、听、看、读、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京剧念白的韵味和丑角的表演魅力。
(二)艺术表现
通过学习《报灯名》,使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如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和念白的特点。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京剧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新知导入
在东晋时期,浙江上虞有一位美丽聪慧的女子祝英台,她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途中结识了书生梁山伯,二人在草桥亭义结金兰。到了杭州万松书院,他们同窗共读,形影不离,三年时光,感情深厚,祝英台也悄然爱上了梁山伯。然而,祝英台的父亲却将她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梁山伯因家境贫寒无力抗争,最终忧郁成疾,不治身亡。祝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梁山伯墓前祭奠,就在此时,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突然爆裂,祝英台毫不犹豫地跳入坟中。而后,风停雨歇,彩虹高悬,两人化作两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再也不分开。
故事背景
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梁祝爱情故事,它被改编成了各种艺术形式,其中有一首歌曲,用优美的旋律,将这个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学习这首
《化蝶》
新知讲解
聆听歌曲
1.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2.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化蝶》由阎肃先生以何占豪、陈钢所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相爱”主题的曲调填词而成。
梁祝传说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讲述了东晋时期,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与同窗梁山伯相爱却被拆散,梁山伯郁郁而终,祝英台在其墓前祭奠时,二人双双化蝶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一传说在民间流传已超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家喻户晓。阎肃创作《化蝶》歌词,是对这一经典传说的艺术再加工,借音乐与歌词,将梁祝爱情的真挚与执着充分展现,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爱情真谛,让听众深刻感受爱情的伟大与悲凉。
再次聆听歌曲,判断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化蝶》为徵调式,4/4拍,速度中速,旋律优美,再次聆听歌曲,边听音乐边律动,听辨歌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基本结构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琴学唱第一个乐句,跟琴演唱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琴学唱第二个乐句,跟琴演唱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琴学唱第三个乐句,跟琴演唱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琴学唱第四个乐句,跟琴演唱简谱
注意附点节奏、一字多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下面我们整体演唱
课堂展示
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
课堂拓展
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课堂达标
1.歌曲《化蝶》改编于 。
2.歌曲《化蝶》的速度是 。
答案:1.《梁山伯与祝英台》
2.中速
课堂总结
《化蝶》
1=F 4/4 中速 优美地
谢谢同学们观看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课型】
唱歌课型
【教学内容】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经典协奏》第1课时《化蝶》
【教材分析】
《化蝶》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经典协奏》第1课时唱歌课。《化蝶》由阎肃先生以何占豪、陈钢所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相爱”主题的曲调填词而成。梁祝传说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讲述了东晋时期,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与同窗梁山伯相爱却被拆散,梁山伯郁郁而终,祝英台在其墓前祭奠时,二人双双化蝶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一传说在民间流传已超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家喻户晓。阎肃创作《化蝶》歌词,是对这一经典传说的艺术再加工,借音乐与歌词,将梁祝爱情的真挚与执着充分展现,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爱情真谛,让听众深刻感受爱情的伟大与悲凉。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在音乐学习方面呈现出鲜明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有所提升,不再局限于简单旋律,开始关注歌曲背后的情感、文化内涵。部分学生对音乐抱有浓厚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对流行音乐尤为热衷,却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接触较少,存在一定偏见。在演唱与演奏技巧上,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节奏感强、嗓音条件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在音准、节奏把握上存在困难。此外,八年级学生自尊心较强,在音乐展示时,部分学生因害怕出错,参与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鼓励引导。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通过聆听、哼唱、分析,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略带哀伤的情绪,体会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营造的凄美意境,提高对音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二)艺术表现
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节奏,运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化蝶》,并能通过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咬字吐字等,展现歌曲的情感变化 。
(三)创意实践
能用肢体语言和乐器简单等多种形式表现音乐
(四)文化理解
了解梁祝传说这一传统文化内涵,体会歌曲中蕴含的反封建思想以及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学唱歌曲《化蝶》,熟悉旋律与歌词,感受歌曲的情感基调 。
2. 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包括旋律、节奏、曲式结构等,体会音乐要素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1. 把握歌曲中一字多音、八度大跳音程等演唱难点,实现准确、流畅的演唱。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爱情观和反封建思想,从文化层面感悟音乐作品的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东晋时期,浙江上虞有一位美丽聪慧的女子祝英台,她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途中结识了书生梁山伯,二人在草桥亭义结金兰 。到了杭州万松书院,他们同窗共读,形影不离,三年时光,感情深厚,祝英台也悄然爱上了梁山伯。然而,祝英台的父亲却将她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梁山伯因家境贫寒无力抗争,最终忧郁成疾,不治身亡。祝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梁山伯墓前祭奠,就在此时,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突然爆裂,祝英台毫不犹豫地跳入坟中。而后,风停雨歇,彩虹高悬,两人化作两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再也不分开。
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梁祝爱情故事,它被改编成了各种艺术形式,其中有一首歌曲,用优美的旋律,将这个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学习这首《化蝶》。书写板书《化蝶》。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
(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教师: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播放音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化蝶》由阎肃先生以何占豪、陈钢所作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相爱”主题的曲调填词而成。梁祝传说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讲述了东晋时期,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与同窗梁山伯相爱却被拆散,梁山伯郁郁而终,祝英台在其墓前祭奠时,二人双双化蝶的凄美爱情故事。这一传说在民间流传已超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家喻户晓。阎肃创作《化蝶》歌词,是对这一经典传说的艺术再加工,借音乐与歌词,将梁祝爱情的真挚与执着充分展现,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爱情真谛,让听众深刻感受爱情的伟大与悲凉。
再次聆听歌曲,判断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化蝶》为徵调式,4/4拍,速度中速,旋律优美,再次聆听歌曲,边听音乐边律动,听辨歌曲由几个部分组成?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基本结构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
(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琴学唱第一个乐句,跟琴演唱简谱
预设:跟琴演唱简谱
教师: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琴学唱第二个乐句,跟琴演唱简谱
预设:跟琴演唱简谱
教师: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琴学唱第三个乐句,跟琴演唱简谱
预设:跟琴演唱简谱
教师:注意附点节奏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跟琴学唱第四个乐句,跟琴演唱简谱
预设:跟琴演唱简谱
教师:注意附点节奏、一字多音的演唱,请再次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填词演唱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整体演唱第一段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整体演唱第二段
预设:演唱
教师:下面我们整体演唱第三段
预设:演唱
教师:跟音频整体演唱
预设: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和律动的方法表现歌曲。
预设: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
预设:欣赏
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预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了解梁祝传说这一传统文化内涵,体会歌曲中蕴含的反封建思想以及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
在本次《化蝶》教学中,故事导入成功激发了学生兴趣,使他们迅速融入课堂。在教唱环节,通过多次聆听、示范演唱和针对性练习,多数学生能掌握旋律和节奏,但在一字多音、八度大跳音程的演唱上,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困难,后续应加强技巧指导。在分析歌曲文化内涵时,学生积极讨论,但理解深度参差不齐,需要补充更多历史资料辅助讲解。创意实践环节,学生积极改编创作,展现出创新能力,不过时间把控欠佳,导致展示环节仓促。今后教学要优化时间分配,针对难点强化训练,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七、课堂达标
1.歌曲《化蝶》改编于 。
2.歌曲《化蝶》的速度是 。
答案:1.《梁山伯与祝英台》
2.中速
【板书设计】
《化蝶》
1=F 4/4 中速 优美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