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归去来兮辞》并序一轮复习复习目标1.准确背诵并默写全文,掌握重点句子的理解性默写。2.准确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3.准确翻译重点句子。4.挖掘写作素材,理解并运用。一、背诵全文二、情境默写1.【2024新高考Ⅱ卷】同学们到郊外春游,阳光下树木葱郁,水流淙淙,小慧不禁想起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文句:“________,_______。”2.【2019北京卷】有一位学者,化用陶渊明诗文中的“ ,________”,将自己狭小的书斋命名为“容安斋”。3.【2016 卷】既窈窕以寻壑,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4.【2015年北京卷】 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答案:1.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2.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3.亦崎岖而经丘4.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5.【2015年山东卷】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器官归乡的畅快心情。6.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 ,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7.《归去来兮辞》中“______ ,____ ”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写出还家之归心似箭。8.《归去来兮辞》中“_____ ,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答案:5.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6.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7.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8.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9.《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 ,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10.《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_______,_______。”11.《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现在辞官是正确,以前做官是错误的是:“_____ ,____。”1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 ,______”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总结。答案:9.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10.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11.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12.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13.《归去来兮辞》用“_______ ,______”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14.《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心得到了得到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15.《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_____,____ 。”16.《归去来兮辞》诗中用“_____ ,______ ”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答案:13.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14.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15.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16.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17.《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 ,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18.《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 ,_____”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19.《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20.《归去来兮辞》中“______ ,_____”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答案:17.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18.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19.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20.园日涉以成趣 门虽设而常关 21.《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驾车出游。表现出游方式的句子是:“_____,______。”表现游历经过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表现游中所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表现游中所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22.《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己问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儿去,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23.《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24.《归去来兮辞》中“______ ,_______ !”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答案:21.或命巾车 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 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2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23.登东皋以舒啸 临清流而赋诗24.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25.《归去来兮辞》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们愉快地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6.在《归去来兮辞》一文中,陶渊明用“ , ”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贪慕富贵,也不寻仙慕道。栖居田园才是他魂牵已久的梦境起源。27.刘禹锡在《陋室铭》里说:“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说:“ , ”,异曲同工,简陋的庭院也不能阻挡隐士享受精神的乐趣。答案:25.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26.富贵非吾愿 帝乡不可期27.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三、重点知识梳理1.一词多义——善义项 例句① 善万物之得时② 素善留侯张良③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④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⑤ 善刀而藏之羡慕与……交好善于乐师的通称通“缮”,擦拭1.一词多义——策义项 例句① 策扶老以流憩② 振长策而御宇内③ 蒙故业,因遗策④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拄着鞭子策略用马鞭驱赶1.一词多义——绝义项 例句① 请息交以绝游②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③ 枯松倒挂倚绝壁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断绝横渡陡峭的与世隔绝的1.一词多义——行义项 例句① 感吾生之行休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③ 余嘉其能行古道④ 李白乘舟将欲行将要行走遵循出发1.一词多义——而义项 例句① 觉今是而昨非② 门虽设而常关③ 时矫首而遐观④ 鸟倦飞而知还⑤ 泉涓涓而始流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2.词类活用活用类型 例句①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② 乐琴书以消忧③ 园日涉以成趣④ 眄庭柯以怡颜⑤ 生生所资名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作状语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作名词四、句子翻译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4.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拄着拐杖走走歇歇,不时地抬头向远方观看。4.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使我消除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5.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6.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5.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6.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疑虑什么呢?五、后世评价渊明诗平淡,处于自然。后人学他平淡,便相去甚远。——(宋)朱熹《朱子语类》渊明这篇文,把他求官弃官的事实始末和动机赤裸裸照写出来,一毫掩饰也没有,这样的人,才是“真人”,这样的文艺才是“真文艺”。——梁启超渊明何以能有如此高尚的品格和文艺?一定有他整个的人生观在背后。他的人生观是什么呢?可以拿两个字来概括:“自然”。——梁启超“自然”并不是指自然界,而是人的一种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六、素材挖掘与运用主题 原文依据 适用话题精神自由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心灵归宿/本真追求/拒绝异化人生抉择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及时止损/重启人生/选择勇气物质与精神 审容膝之易安 简朴之道/幸福真谛/心灵富足顺应自然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天人合一/生态智慧/生命哲学拒绝盲从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独立人格/拒绝内卷/价值坚守心灵归宿:田园深处觅归舟当暮色漫过南山,陶潜拄着竹杖伫立在篱前,篱外秋菊摇曳生姿,他终于寻得了灵魂的栖息之所。《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道尽了他对故园的眷恋,官场的樊笼困住了他的身形,却困不住他对田园的向往。“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的急切,是游子对归乡的渴望;“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的欢愉,是心灵与土地的共鸣。田园不仅是他生活的地方,更是安放疲惫灵魂的港湾。在这里,他与清风明月为友,与草木虫鸟为伴,找到了喧嚣尘世中难得的宁静,完成了从迷途者到归人的蜕变。选择勇气:掷印而去见孤勇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决绝中,陶渊明展现出了震撼古今的勇气。面对污浊不堪的官场,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在《归去来兮辞》中写下“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的自省。毅然解下官印的那一刻,他放下了世俗眼中的功名利禄,选择了清贫却自由的生活。“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觉醒,让他有了重新开始的勇气;“复驾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的呐喊,彰显了他对本心的坚守。这种敢于打破常规、重新选择人生道路的勇气,恰似暗夜中的火炬,照亮了无数人追寻自我的征程。心灵富足:箪食瓢饮守清欢“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在狭小的居室中,却能生出“寄傲”的情怀,这份超然物外的心境,诠释了真正的心灵富足。他的田园生活虽清贫,“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但精神世界却充盈而丰盛。在《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悠然,“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惬意,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他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以一颗安贫乐道的心,在山水田园间收获了远超物质的精神财富,让后人懂得真正的富足不在于物质的丰裕,而在于心灵的满足与宁静。独立人格:孤云独鹤立人间“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的诘问,是对独立人格的庄严宣告。在追名逐利的世俗洪流中,他如同一朵遗世独立的菊花,坚守着自己的品格与追求。拒绝与黑暗的官场同流合污,毅然归隐田园,这份特立独行的勇气源于他对独立人格的珍视。《归去来兮辞》中“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的自白,道出了他不愿被世俗规范束缚的本性。他在田园中“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以自己的方式与世界相处,保持着人格的完整与独立。这种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后人守护内心的纯粹与尊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