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8张PPT)读懂诗歌题材类型一.题画赏画诗1.内涵:题画诗,是指画家或鉴赏者根据绘画的内容有所感而作之诗,即赏画者对绘画题材、内容、思想的评定,是对作品格调的艺术总结。或即兴,或酝酿,或自题,或他题,或题画内,或题画外。2.内容:画家生平际遇的描述,对画作的鉴赏与品评,对绘画理论的阐释,对不同画家画作的比较、论析。3.标志:①自题画诗,是指画家写于自己画卷上的诗;他题画诗则是指诗人或画家为别人的画所题的诗。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画内容为题目,或以画家及画作内容、题某画等为题目形式。题画赏画诗4.情感:①题画诗除了体现在其所特有的诗情画意之艺术美外,还在于多方面地表现了自然之美。观赏静态美、壮观美、朦胧美、恬淡美、飘逸美等等。②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写的题画诗大多是一方面对画中的某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阐发画意;另一方面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是宣泄内心的不满。题画赏画诗5.手法:①化静为动: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②变无为有(虚实结合):题画诗恰好弥补了绘画的不足,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③借题发挥:大部分的题画诗还是作者借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借题发挥。借画咏志,使画面更具生命力。(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中至少包含了三个信息,其中“歌”是诗体标志,即“歌行体”,属于古体诗。B.“驱山走海”句,以夸张手法表现了“名公”挥动彩笔、描绘山水图景的高超技艺。C.诗人所写的孤舟和征帆迷失了方向,在画面上一动不动,却又像随风飘荡到天边。D.诗人为这形象逼真的画面所感染,欣赏的兴致很浓,还围绕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类型二.田间劳作诗田间劳作诗对接教材:《芣苢》《插秧歌》1.内涵: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热爱劳动的光荣传统,古代诗词之中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劳动赞歌。2.内容:劳动的乐趣、劳动的艰辛、社会的不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3.标志:①从题目上来看,有“农”“田”“村”等字眼。②内容涉及田间劳作、树间采桑、水上采莲、工人劳动等。4.情感:①关于劳动者辛勤劳动的诗篇,歌颂了劳动伟大、劳动创造生活的美好情怀,表现农民收获的欢乐和劳动的愉快。②表现农民劳动的艰辛,对世人不尊重劳动、浪费粮食的愤慨,对劳动人民同情。③虽然劳作艰辛,但清新幽静的田园生活却让人向往。5.手法:田间劳作诗①白描。通过描写劳动场面,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美。②对比。通过劳动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对比,表达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谴责。③借景抒情。通过场景描写,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类型三.咏物言志诗咏物言志诗1.内涵: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2.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3.标志: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题目,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4.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②或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5.手法:①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②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咏物言志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同的寄托。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沉郁顿挫。(2)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类型四.羁旅思乡1.题材特征:标题: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意象:月亮、秋风、秋霜、衰草、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鸿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2.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3.表达技巧: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借景抒情、 以乐景写哀情对面落笔(对写法):从对方着笔,虚写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曲折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念怀想。羁旅思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多”与“无边”相呼应,说明塞上胜景无限,并由此引发了诗人的情绪。B.颔联“鸟道”一词表现了蜀道的险峻,与李白《蜀道难》中“鸟道”作用相同。C.“鲍叔”之典说明诗人此时无知己好友相伴,对句“有廉颇”消除了这种伤感。D.本诗从塞上的景象写到羁旅愁情,内容充实,语言质朴自然,结构清晰谨严。类型五.送别怀人诗送别怀人诗1.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2.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3.标志: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4.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5.手法: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④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送别怀人诗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项判官 王安石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人相对马萧萧。十年长自青衿②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③。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④。[注] ①泥滑滑:鸟鸣声。②青衿:学子的服装。③白璧招:以白璧招聘。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指天子仪仗中载有鸾旗的前导车。(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前四句借景抒情,后四句叙事抒情,全诗脉络清晰分明。B.首联“断芦”“落枫”“过午”点出送别的时间,“渡口”点明送别的地点。C.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泥滑滑”“马萧萧”渲染出了离别的氛围。D.颈联写与项判官的交情以及项判官的为人,尾联是临别赠言,全诗感情真挚。解析 选C C项,“动静结合”错,颔联视听结合,写送别耳闻目睹的实景,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写的都是动景。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项判官王安石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人相对马萧萧。十年长自青衿②识,千里来非白璧招③。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④。[注] ①泥滑滑:鸟鸣声。②青衿:学子的服装。③白璧招:以白璧招聘。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指天子仪仗中载有鸾旗的前导车。(2)从诗中可以看出项判官是一位怎样的官员?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祝愿?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不贪图荣华富贵。从“非白璧招”中,可以看出项判官并非贪图荣华富贵之人。(2)作者祝愿项判官保重身体,仕途顺利。“能强饭”写出作者祝愿项判官努力加餐,保重身体;“华簪常得从鸡翘”写出作者祝愿项判官能够常常伴随在皇帝身边,仕途顺利。类型六.边塞征战诗边塞征战诗1.内涵: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2.内容: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3.标志: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4.情感: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⑦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与赞美。5.手法: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边塞征战诗6.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渔家傲(其一)卢象升①搔首问天摩巨阙,平生有恨何时雪?天柱孤危疑欲折!空有舌,悲来独洒忧时血。画角一声天地裂,熊狐蠢动惊魂掣。绝影②骄骢看并逐,真捷足,将军应取燕然勒。[注] ①明末,清兵入侵,卢象升是朝廷所倚重的军事将领之一。②绝影:良马名。(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写了词人亲见天柱孤危欲折、将士血洒疆场,亲闻画角声声、熊狐惊吼,是一首忧国忧民的壮歌。B.本词上阕借“问天”表达对国事的忧虑。面对既艰难危急又孤立无援的国势,词人不由得忧心如焚。C.这首词情感的抒发富于变化。上阕的压抑愁闷为下阕的豪情满怀做出了铺垫,层层推进,笔力不凡。D.这首词直率粗犷,真气勃发。词人遣词造句,无不精心打磨,尽情地吐露自己的苦闷与豪情,动人心魄。解析 选A “本词写了词人亲见天柱孤危欲折、将士血洒疆场,亲闻画角声声、熊狐惊吼”错误,“天柱孤危欲折、将士血洒疆场”,“熊狐惊吼”并非词人“亲见”“亲闻”。6.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渔家傲(其一)卢象升①搔首问天摩巨阙,平生有恨何时雪?天柱孤危疑欲折!空有舌,悲来独洒忧时血。画角一声天地裂,熊狐蠢动惊魂掣。绝影②骄骢看并逐,真捷足,将军应取燕然勒。[注] ①明末,清兵入侵,卢象升是朝廷所倚重的军事将领之一。②绝影:良马名。(2)有人评价卢象升此词“沉雄哀激”,请结合词句谈一谈词人是如何分别表现“哀”与“激”的。“哀”:①动作描写。“搔首”“问天”“摩巨阙”三个动作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内心压抑、悲愤的情绪。②比喻手法。词人将正遭受战火而飘摇欲倾的明朝比喻为“欲折”的“天柱”,为国担忧之情溢于言表。③精炼字词。“空”“独”两字自叹势孤力单,无回天之功,是空有抱负却不得施展的无奈与悲凉。“激”:①运用典故。“燕然勒”化用汉代窦宪率兵破匈奴单于,刻石勒功而返的典故。表达词人渴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激越心情。②虚写想象。“绝影”等三句展现了一幅骏马奔驰、冲锋陷阵、克敌制胜、勒铭记功的英雄凯旋图景。表现出词人渴望建功立业、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类型七.咏史怀古诗咏史怀古诗1.内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2.内容: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3.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4.情感: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5.手法: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④借古讽今,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咏史怀古诗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题材情感手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头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却也自然轻快。B.“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C.“今如许”三字陡然间转折发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表现了词人对朝廷偏安一隅、腐败无能的失望和对功名事业的淡漠。D.全词以“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结尾,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2)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周瑜和赤壁之战,但取舍各异,又各得其妙,请结合诗词简要分析。类型八.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1.内涵: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2.内容: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是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3.标志: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4.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5.手法:①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②写景的表现手法有:白描与工笔;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③常用的抒情方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乐景写哀情(反衬)。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④借古讽今,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山水田园诗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南歌子 苏 轼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既写了天气由雨转晴的变化过程,又写了作者归来后疲惫而又自在的状态。B.本词化用庄周梦蝶及许汜贪恋置产的典故,既增添了思想容量,又使其显得典雅含蓄。C.“笑豪英”是说自己讥笑某些所谓的英豪,只知置办产业,谋求私利,无远大志向。D.本词具体写了词人冒雨回家、和衣而睡、酣然入梦,再到湖边漫步的过程,因事抒情。C项,“是说自己讥笑某些所谓的英豪……”错误,联系上一句“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可以知道词人情感的变化,转为了老年一事无成的自嘲,因此“笑豪英”应该理解为被豪英嘲笑。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南歌子 苏 轼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1)轻松愉悦之情。上片写词人冒雨赶路,归来酣睡,轻松愉悦。(2)老来一事无成的苦闷。下片写词人醒后想到归来后“老去”“才尽”,胸无大志可能会被英雄豪杰嘲笑,心情苦闷(3)摆脱红尘俗物后的旷达淡然之情。湖边沙路漫步,豁然开朗。类型九.爱情闺怨诗指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闺中思妇情怀、愁绪的诗歌。有的是思念出门在外为商为官的丈夫,关切丈夫的生活和事业状况,感叹自己虚掷韶光,青春易逝。有的是对戍边和征战丈夫的思念,关心对方的安危,或者怨恨兵役和战争的残酷。宫怨诗是闺怨诗中极为特殊的一类,是专写古代宫女以及宫女失宠后所起怨情的诗歌,抒写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是最常见的内容。常用手法:触景生情、对比、虚实结合、直抒胸臆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爱情闺怨诗节妇吟张籍 (唐)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此诗具有双层面的内涵,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类型十.干谒言志诗1.内涵内容:“干”,追求;“谒”,拜见。干谒诗就是为了展示才华,追求功名,实现抱负,拜见权贵,以求引荐而写的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在唐代, 若想步入仕途,通常有三条路径:一是“世袭”,二是参加“科考”,另一种就是由权贵举荐。干谒诗数量众多,佳作频出。2.标志:常见标题:标题中往往含有“奉呈”“奉赠”“投赠”“献”“上”显贵的官名(姓)等字眼。干谒诗具有不卑不亢的风骨美,积极用世的进取美, 温婉含蓄的艺术美,慧眼识珠的官品美。干谒言志诗《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 (唐)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面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实际上作者是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自己则为新媳妇,表现自已期待与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已过关的心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