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作业检测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作业检测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作业检测科学试题
1.(2025七下·浦江月考)骨髓移植能够治疗白血病,因为健康人的骨髓中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以不断产生不同的血细胞(如图),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  )
A.分裂 B.演化 C.生长 D.分化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造血干细胞形成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与造血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完全不同,因此该过程属于分化。
故选D。
2.(2025七下·浦江月考)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解答】1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可以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故答案为:C。
3.(2025七下·浦江月考)自然界中生物的繁殖方式是多样的,甲、乙为两种繁殖方式,丙是其共同特征,如图。下列选项符合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卵生 胎生 需要母体提供营养
B 体外受精 体内受精 需要母体提供发育场所
C 营养繁殖 种子繁殖 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
D 分裂生殖 出芽生殖 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甲、乙和丙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与每个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对照即可。
【解答】A.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黄供给,不需要母体供养,这样发育过程叫卵生,故A错误;
B.体外受精的动物,胚胎发育在母体外进行,不需要母体提供发育场所,故B错误;
C.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生殖,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故C错误;
D.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都属于无性生殖,都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故D正确。
故选D。
4.(2025七下·浦江月考)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A.肾蕨、水绵、香菇 B.草履虫、水螅、大豆
C.小麦、卷柏、番茄 D.水稻、豌豆、大肠杆菌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据此解答。
【解答】 A.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水绵属于藻类植物,香菇属于真菌,不是植物,可见其亲缘关系较远,共同特征较少,细胞结构的相似度低,故A不符合题意;
B.草履、水螅属于动物,大豆属于植物。可见其亲缘关系较远,共同特征较少,细胞结构的相似度低,故B不符合题意;
C.小麦、卷柏、番茄都属于植物,亲缘关系较近,共同特征较多,细胞的相似度高,故C符合题意。
D.水稻、豌豆都属于种子植物,大肠杆菌属于细菌,不是植物,可见其亲缘关系较远,共同特征较少,细胞结构的相似度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5七下·浦江月考)如图为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室内起火时,密封在装置内的液体体积膨胀,冲破水管阀门,实现喷水灭火。液体体积膨胀是因为(  )
A.液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B.液体分子的质量变大
C.液体分子的数量变多 D.液体分子之间引力变大
【答案】A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对物质三态变化的本质的认识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液体体积膨胀时,分子的种类、体积和数量没有改变,但是液体分子的间隔会变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2025七下·浦江月考)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对认识对象(系统)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或模拟。下列不属于模型建构的是(  )
A.画校园平面图
B.做小型地球仪
C.搭细胞结构
D.看蜡烛熄灭顺序
【答案】D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 模型指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符号代表事物的标志。
【解答】画校园平面图是对校园实际布局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做小型地球仪是对地球的一种模拟,搭细胞结构是用各种材料构建细胞结构的模型,都属于模型建构,故ABC不符合题意;
看蜡烛熄灭顺序是一个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采用了对比法,不属于模型建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5七下·浦江月考)现在我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做法和对青春期的认识科学、合理的是(  )
A.多吃高能量的肯德基、麦当劳等食品,有利于生长发育
B.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已经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强
C.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
D.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解答】A、肯德基、麦当劳快餐食品多数是油炸的,食品高温过程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油摄入过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重要危险因素。食品高温过程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A错误;
B、进入青春期以后,虽然神经系统功能明显增强,但是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并没有完善,B错误;
C、注意筛选信息,学习积极、健康的知识。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C正确;
D、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如愿意与异性接近,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恐慌,D错误。
故答案为:C
8.(2025七下·浦江月考)图甲、乙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现象上分析: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B.从性质上分析: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从宏观上分析:该实验能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发生变化
【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由图乙可知,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故A正确;
B、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B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组成的,故C错误;
D、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都没发生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2025七下·浦江月考)一棵桃树要结出桃子,要经历开花→传粉→受精→果实成熟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如图是桃花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桃花属于营养器官
B.经传粉受精后⑥可能会发育成种子
C.①④⑦是桃花的雄蕊,②③是雌蕊
D.②中的花粉落到①上的过程是受精
【答案】B
【知识点】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壁,⑥胚珠,⑦子房。
A.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B.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
C.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②花药和③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花粉能产生精子;
D.根据受精的定义判断。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桃花属于生殖器官,故A错误;
B.经传粉受精后⑥胚珠可能会发育成种子,故B正确;
C.雌蕊包括①柱头、④花柱和⑦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故C错误;
D.花粉从②花药落到雌蕊①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植物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过程,称为受精,故D错误。
故选B。
10.(2025七下·浦江月考)玉米种子萌发时,胚与胚乳的有机物含量变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表示胚乳中有机物变化,曲线b表示胚中有机物变化
B.胚乳内的有机物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逐步被转运到胚中
C.在有机物变化过程中,胚根、胚芽等结构的细胞不断分裂、分化
D.曲线b快速上升阶段表示玉米种子萌发时,子叶发育成叶,通过光合作用不断积累有机物
【答案】D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单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据此结合图像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减少,因此胚乳内的有机物减少。而长出幼叶后可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胚内的有机物先减少后增加,那么曲线a表示胚乳中有机物变化,曲线b表示胚中有机物变化,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玉米种子萌发时,将储存在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在有机物变化过程中,胚根、胚芽等结构的细胞不断分裂、分化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玉米种子萌发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而不是子叶发育成叶片,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5七下·浦江月考)图甲表示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某同学用刀片在图中虚线处将种子切断,并画出如图乙所示的横断面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B.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C.③表示子叶
D.组成①②③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
【答案】D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①是胚根,②是种皮,③是子叶。根据种子发育的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根据乙图可知,①是胚根,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乙图可知,②是种皮,其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乙图可知,③表示子叶,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①胚根、②种皮、③子叶都属于菜豆植株,同一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保持遗传物质的一致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5七下·浦江月考)如图分别为橘树的嫁接示意图、青蛙和蚕的生殖发育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结果实的性状与②的品种相同
B.乙图: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C.丙图:蚕发育过程经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D.甲图、乙图、丙图中的生殖方式均为有性生殖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A.根据嫁接的特点判断;
B.青蛙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其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外部形态上有许多差异,而且其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C.根据蚕的发育过程分析;
D.只有经历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是有性生殖。(1)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解答】A.图甲是嫁接,①是接穗、②是砧木,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因此甲图所结果实的性状与①的品种相同,故A错误;
B.完全变态发育是针对昆虫的发育过程而言的,而青蛙不是昆虫,故B错误;
C.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故C正确;
D.甲图的嫁接属于无性生殖;乙图、丙图的生殖都属于有性生殖,故D错误。
故选C。
13.(2025七下·浦江月考)图是生殖过程简图,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精子 B.③﹣受精卵 C.②﹣卵巢 D.④﹣分娩
【答案】D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①是精子,②是卵巢,③是受精卵,④是受精。结合人体的生殖和发育知识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睾丸产生精子,卵巢产生卵细胞,二者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胚胎,进而形成胎儿,故①为精子,②为卵巢,③为受精卵,④为受精过程,故D错误符合题意,而ABC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D。
14.(2025七下·浦江月考)下图依次为甲、乙、丙、丁四种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叫扦插,处理插穗时不能带有芽和叶
B.乙叫出芽生殖,与酵母菌的生殖方式相同
C.丙叫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贴
D.丁叫组织培养,可以快速地培养出与母体不同色的蝴蝶兰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A. 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
B. 有些生物在适当环境下,会由体侧凸出向外形成一个球形芽体,这个芽体的养分全由母体供应,待成熟后由母体相接处形成新的体壁,再与母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新个体,此现象称为出芽生殖;
C.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
D. 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解答】A. 甲叫扦插, 扦插的插穗必需带有芽,故A错误;
B.乙是用土豆的块茎进行的繁殖,属于营养生殖,与酵母菌的出芽生殖不相同,故B错误;
C. 丙叫嫁接, 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故C正确;
D. 丁叫组织培养, 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但不会改变母本的遗传特性,D错误。
故选C。
15.(2025七下·浦江月考)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培养基 处理方法 温度 观察现象
1 接种细菌 40℃ 全表面呈浑浊
2 接种细菌 0℃ 全表面清晰
3 接种细菌 100℃ 全表面清晰
4 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全表面呈浑浊
5 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表面则呈浑浊
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B.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
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
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1、细菌有其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一般来说,在适宜温度下,细菌代谢旺盛,生长繁殖迅速;而在低温环境中,细菌的代谢活动会减弱,生长受到抑制,处于休眠状态,如本题中 0℃时的细菌。当温度恢复到适宜范围时,休眠的细菌可恢复活性并继续生长繁殖。但如果温度过高,如达到 100℃,会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细胞结构被破坏,导致细菌死亡,死亡的细菌无法再生长繁殖,培养基表面会保持清晰。2、对细菌的作用: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物质。不同的抗生素对不同种类的细菌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如果某种抗生素能够抑制特定细菌的生长,那么在含有该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细菌的生长会受到限制,会出现抑菌圈等现象,如本题中抗生素 Y 能使纸片周围呈现清晰区,说明它对该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该种细菌引起的感染。而抗生素 X 对该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因为在含有抗生素 X 的培养基上,细菌仍然能正常生长使培养基呈浑浊状态。
3、对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对照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单一变量,来研究该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本题中,通过将细菌置于不同温度(0℃、40℃、100℃)以及添加不同抗生素(抗生素 X、抗生素 Y)的培养基中培养,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从而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例如,1 号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与 2、3 号培养基对照可研究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与 4、5 号培养基对照可研究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解答】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A正确。
B、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时间,细菌繁殖形成菌落,因此观察到的现象都是浑浊现象,而不是全表面清晰,B错误。
C 、 4全表面呈浑浊,表明抗生素X对该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5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表面则呈浑浊,表明抗生素Y对该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因此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C正确。
D 、 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B。
16.(2025七下·浦江月考)缙云仙都国际半程马拉松于2019年11月10日上午8:00至11:00举行。当天,来自国内和肯尼亚等多个国家的近5000选手齐聚在缙云,共享2019缙云马拉松盛会。请仔细观察图一、图二和图三,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三中的各位运动员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婴儿,再发育到成年,主要是由于图二中B的   过程。
(2)马拉松运动员跑步时强大的爆发力主要与图二中的[1]   组织有关。
(3)马拉松运动员通过肺呼吸,肺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层次;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
【答案】(1)细胞分化
(2)肌肉
(3)器官;系统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图一中: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细胞质。
图二中:1是肌肉组织,2是神经组织,3是结缔组织(图中是红细胞);A是细胞分裂,B是细胞分化。
(1)图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即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进而形成不同的器官、系统,最终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2)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能够产生运动。
(3)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从而具有一定功能。根据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不同解答。
【解答】(1)运动员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婴儿,再发育到成年,主要是由于图二中B的细胞分化过程。
(2)马拉松运动员跑步时强大的爆发力主要依靠肌肉的收缩,所以主要与图二中的[1]肌肉组织有关。
(3)肺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等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具有呼吸功能,所以肺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可见,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1)图二中A过程是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B过程是细胞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进而形成不同的器官、系统,最终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可见,运动员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婴儿,再发育到成年,主要是由于图二中B的细胞分化过程。
(2)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能够产生运动。马拉松运动员跑步时强大的爆发力主要依靠肌肉的收缩,所以主要与图二中的[1]肌肉组织有关。
(3)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它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等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具有呼吸功能,所以肺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层次。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可见,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17.(2025七下·浦江月考)如图所示为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NO用微观角度进行表达   。
(2)此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
(3)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答案】(1)1个一氧化氮分子
(2)氮原子、氧原子
(3)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解答;
(2)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解答;
(3)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解答】(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可知,NO表示1个一氧化氮分子,表示1个一氧化氮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
(2)根据图片可知,此变化中不变的粒子是氮原子与氧原子,发生改变粒子是氮分子与氧分子;
(3)根据题意可知,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从微观角度可知,NO表示1个一氧化氮分子,表示1个一氧化氮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粒子是氮分子与氧分子;不变的粒子是氮原子与氧原子;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8.(2025七下·浦江月考)2024年4月24日,新昌县首次发放三孩补贴。如图所示是生殖细胞示意图和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生殖细胞是由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产生。
(2)图乙中C因病而摘除后,则该女性   (选填“能”或“不能”)保持第二性征。
(3)试管婴儿技术可以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试管中受精,试管所起作用相当于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
【答案】(1)A
(2)能
(3)B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A是卵巢、B是输卵管、C是子宫、D是阴道。
(1)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第二性征是指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各自所特有的征象,由性激素激发和维持,女性的性激素由卵巢分泌;
(3)正常情况下,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甲是卵细胞,由图乙的A卵巢产生。
(2)图乙中的C是子宫,子宫摘除后并不影响卵巢的功能。因此,图乙中C子宫因病而摘除后,则该女性能保持第二性征。
(3)试管婴儿技术可以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试管中受精,试管所起作用相当于图乙中的B输卵管。
(1)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图甲是卵细胞,由图乙的A卵巢产生。
(2)第二性征是指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各自所特有的征象,由性激素激发和维持,女性的性激素由卵巢分泌;图乙中的C是子宫,子宫摘除后并不影响卵巢的功能。因此,图乙中C子宫因病而摘除后,则该女性能保持第二性征。
(3)正常情况下,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试管婴儿技术可以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试管中受精,试管所起作用相当于图乙中的B输卵管。
19.(2025七下·浦江月考)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不少微生物可应用于食品和药品的生产,如乳酸杆菌可以用来制酸奶,青霉菌可以用来制造抗生素——青霉素。
(1)乳酸杆菌与青霉菌相比,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①乳酸杆菌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②青霉菌因为有叶绿体,所以是绿色的
③新型冠状病毒也具有与乳酸杆菌一样的细胞结构
【答案】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①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细菌和真菌细胞结构的不同解答;
(2)① 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②真菌没有叶绿体;
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菌具有细胞①壁、细胞膜、细胞质、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解答】(1)乳酸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2)①乳酸杆菌是细菌,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故①正确;
②青霉菌属于真菌,体内没有叶绿体,故②错误;
③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乳酸杆菌有细胞结构,故③错误。
故选①。
20.(2025七下·浦江月考)完成下面的小题。
(1)如要保持甲图这样的树形,一般在春天苹果树发芽时采取   的方法就能做到。
(2)虫草花有平喘止咳、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培育过程中常在培养基中加入昆虫的蛹。为此,科研人员提出了新农业模式,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适合与虫草花一起培育的昆虫可以是   (请举一例)。
【答案】(1)去除顶芽(打顶或摘心)
(2)蚕、蝇(写1条,合理即可)
【知识点】芽的发育
【解析】【分析】(1)在春天苹果树发芽时,采取去除顶芽(打顶或摘心)的方法,可解除顶端优势。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侧芽生长,去除顶芽后,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作用解除,侧芽得以发育。
(2)从提高经济效益角度看,适合与虫草花一起培育的昆虫应具备蛹期、生长周期短、易养殖、市场价值高的特点。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甲图树形低矮,枝条向四周舒展,这是去除顶端优势的结果,因此一般在春天苹果树发芽时采取去除顶芽(打顶或摘心)的方法就能做到。
(2) 虫草花有平喘止咳、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培育过程中常在培养基中加入昆虫的蛹。为此,科研人员提出了新农业模式,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适合与虫草花一起培育的昆虫可以是蚕、蝇等。
(1)甲图树形低矮,枝条向四周舒展,这是去除顶端优势的结果。在春天苹果树发芽时,采取去除顶芽(打顶或摘心)的方法,可解除顶端优势。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侧芽生长,去除顶芽后,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作用解除,侧芽得以发育,就能形成甲图这样的树形。
(2)从提高经济效益角度看,适合与虫草花一起培育的昆虫应具备蛹期、生长周期短、易养殖、市场价值高的特点。例如蚕,蚕的养殖技术成熟,生长周期相对较短,蚕蛹本身也有一定经济价值;蝇具有蛹期,其幼虫蝇蛆,生长迅速,易饲养,蝇蛆可作为优质动物蛋白饲料,也具有一定经济价值。所以答案可以是蚕、蝇等。(写1条,合理即可)
21.(2025七下·浦江月考)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两种角度,人们常透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建立微观模型,看清事物本质。
(1)如图甲为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实验中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宏观现象是   。
(2)如图乙为红墨水扩散实验,红墨水能扩散的微观本质是   。
(3)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   发生了变化。
【答案】(1)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水分子的间隔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当二者彼此进入对方的空隙时,会看到二者的总体积减小;
(2)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解答;
(3)根据物态变化的本质解答。
【解答】(1)如图甲为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其中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可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根据题意可知,红墨水能扩散的微观本质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在由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即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1)如图甲为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实验中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宏观现象是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如图乙为红墨水扩散实验,红墨水能扩散的微观本质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在由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水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22.(2025七下·浦江月考)我们吃玉米时经常会碰到同一个玉米棒上出现不同颜色的玉米籽粒(如图甲),有时玉米籽粒甜糯程度也不一样。查阅资料发现这与“花粉直感”这一现象有关。“花粉直感”指的是:传粉以后,花粉可以直接影响玉米的胚乳,使玉米籽粒具有花粉所在植株的相关色泽、品质等。请结合玉米花(图乙)和玉米传粉示意图(图丙)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图乙的玉米花,推测玉米花主要依靠   (选填“昆虫”或“风力”)传粉。
(2)图甲为白粒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黄色玉米籽粒,结出这些黄色玉米籽粒符合图丙中的   (选填“①”“②”“③”或“④”)传粉情况。
(3)为了保证玉米的品质,使其玉米棒上的玉米籽粒口感色泽一致,请你提出一条有效可行的种植方法?   。
【答案】(1)风力
(2)③
(3)籽粒颜色不同的玉米分开种植,以免相互传粉
【知识点】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风媒花一般都比较小,没有艳丽的色彩和香味,花粉多而轻盈,容易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它们的柱头常有分叉和黏液,容易接受花粉。虫媒花多具特殊气味以吸引昆虫;多半能分泌蜜汁;花大而显著,并有各种鲜艳颜色。(2)传粉以后,花粉可以直接影响玉米的胚乳,使玉米籽粒具有花粉所在植株的相关色泽、品质等。白粒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黄色玉米籽粒,是接受了黄粒玉米的花粉的缘故。
(3)防止不同种类的玉米相互传粉,可以减小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解答】(1)图乙的玉米花,花粉多而轻,容易被风吹到远的地方,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完成传粉;据此推测玉米花主要依靠风力传粉。
(2)根据丙图可知,①④为自花传粉;②是白粒玉米的花粉传到了黄粒玉米的柱头上,③是黄粒玉米的花粉传到了白粒玉米的柱头上。
因此,白粒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黄色玉米籽粒,结出这些黄色玉米籽粒符合图丙中的③传粉情况。
(3)为保证玉米的品质,使其玉米棒上的玉米籽粒口感色泽一致,种植玉米时,籽粒颜色不同的玉米要分开种植,以免相互传粉。
(1)风媒花一般都比较小,没有艳丽的色彩和香味,花粉多而轻盈,容易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它们的柱头常有分叉和黏液,容易接受花粉。虫媒花多具特殊气味以吸引昆虫;多半能分泌蜜汁;花大而显著,并有各种鲜艳颜色。图乙的玉米花,花粉多而轻,容易被风吹到远的地方,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完成传粉;据此推测玉米花主要依靠风力传粉。
(2)由题干表述可知,“花粉直感”指的是:传粉以后,花粉可以直接影响玉米的胚乳,使玉米籽粒具有花粉所在植株的相关色泽、品质等。白粒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黄色玉米籽粒,是接受了黄粒玉米的花粉的缘故。分析图丙的传粉情况:①④为自花传粉;②是白粒玉米的花粉传到了黄粒玉米的柱头上,③是黄粒玉米的花粉传到了白粒玉米的柱头上。
因此,白粒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黄色玉米籽粒,结出这些黄色玉米籽粒符合图丙中的③传粉情况。
(3)为去除“花粉直感”效应,保证玉米的品质,使其玉米棒上的玉米籽粒口感色泽一致,种植玉米时,籽粒颜色不同的玉米要分开种植,以免相互传粉。
23.(2025七下·浦江月考)如图甲为常见的农业害虫卷叶象甲。雌性成虫在植物叶片上产卵后,将整个叶片加工成卷筒状(如图乙),幼虫及蛹期都在叶筒内生活。观察发现(如图丙),具有深裂的叶片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的破坏。
(1)从发育过程角度看,卷叶象甲比蝗虫多了   期;
(2)针对观察到的现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以下探究:
【实验方案】
Ⅰ.选取同类植物中相同数量且大小相同的全缘叶片和深裂叶片;
Ⅱ.将等量待产卵的雌性成虫,分别放到两种叶片上;
Ⅲ.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能折叠成卷筒的叶片数量。
【实验分析】①制定上述实验方案基于的假设是   ;
【拓展应用】②从环保角度考虑,以下可以减少卷叶象甲危害的措施是   。
A.喷洒农药 B.诱捕雌虫 C.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
【答案】(1)蛹
(2)具有深裂的叶片可能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的破坏;B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1)根据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环节比较即可;
(2)①根据描述的实验方案确定不同的因素,进而确定基于的假设和猜想;
②可从驱虫效果、环境保护等角度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蝗虫的发育过程只包括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卷叶象甲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所以卷叶象甲比蝗虫多了蛹期。
(2)①根据题意可知,实验材料选择全缘叶片和深裂叶片,即叶片的形状不同,则制定上述实验方案基于的假设是:具有深裂的叶片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的破坏。
②A.喷洒农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故A错误。
B.诱捕雌虫,即通过捕捉并消除卷叶象甲的繁殖源,可以有效减少卷叶象甲的数量,同时也相对环保,故B正确;
C.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其他害虫趁机入侵,而且对于已经受破坏的叶片来说,无法恢复其原有的功能,故C错误;
故选B。
(1)卷叶象甲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蝗虫的发育过程只包括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所以从发育过程角度看,卷叶象甲比蝗虫多了蛹期。
(2)①实验材料选择全缘叶片和深裂叶片,所以制定上述实验方案基于的假设是:具有深裂的叶片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的破坏。
②A.喷洒农药: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杀死卷叶象甲,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A错误。
B.诱捕雌虫:通过捕捉并消除卷叶象甲的繁殖源,可以有效减少卷叶象甲的数量,同时也相对环保,B正确。
C.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其他害虫趁机入侵,而且对于已经受破坏的叶片来说,无法恢复其原有的功能,C错误;
故选B。
24.(2025七下·浦江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干燥的黄粉虫幼虫含蛋白质40%、蛹含蛋白质57%、成虫含蛋白质60%,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库”,被作为宇航员在太空的肉源食品之一、
材料二:科研人员为研究黄粉虫在降解泡沫塑料中发挥的主要作用,进行了实验。实验设计见表,实验结果见图1 和图2.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黄粉虫幼虫 500条
唯一食物 ★ 等量的麦麸 无食物
饲喂时间 30天
注:麦麸(小麦种子外皮)是黄粉虫幼虫喜爱的食物。
(1)黄粉虫的生长发育类型属于   (选填“完全变态发育”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2)表中★应该为   ,本实验中设置第三组的目的是   。
(3)通过计算图1中饲喂30天后黄粉虫幼虫吃掉泡沫塑料的质量,可知要从根本上解决白色垃圾问题,你的建议是   。
(4)通过比较图2中泡沫塑料组与麦麸组黄粉虫的存活率,可说明   。
【答案】(1)完全变态发育
(2)等量的泡沫塑料;作为对照,比较不同食物对黄粉虫存活率的影响
(3)少用或者禁用一次性的塑料产品或多使用可以重复利用的产品
(4)泡沫塑料可以作为黄粉虫的食物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1)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3)根据黄粉虫对白色垃圾的分解量,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度分析;
(4)根据图像描述的现象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黄粉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是研究黄粉虫在降解泡沫塑料中发挥的作用,实验变量是食物种类,第一组研究黄粉虫对泡沫塑料的取食情况,第二组以黄粉虫喜爱的麦麸作为对照,所以表中★应该为等量的泡沫塑料。
设置第三组无食物,目的是作为对照,与第一组(泡沫塑料为食物)和第二组(麦麸为食物)对比,比较不同食物对黄粉虫存活率的影响,更清晰地看出黄粉虫在不同食物条件下的生存状况,从而突出实验变量(食物种类)对实验结果的作用。
(3)根据图1可知,黄粉虫幼虫能吃掉一定质量的泡沫塑料,但是对于庞大数量的白色垃圾来说微乎其微,因此根本上解决白色垃圾问题,需要减少白色垃圾的产生,所以建议是少用或者禁用一次性的塑料产品。
(4)根据图像可知,图2中泡沫塑料组与麦麸组黄粉虫的存活率,可知泡沫塑料与麦麸都可以维持黄粉虫的正常生活,黄粉虫的存活率差别很小。据此可说明黄粉虫能降解泡沫塑料,泡沫塑料能作为黄粉虫的食物。
(1)黄粉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明显,符合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所以黄粉虫的生长发育类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本实验是研究黄粉虫在降解泡沫塑料中发挥的作用,实验变量是食物种类,第一组研究黄粉虫对泡沫塑料的取食情况,第二组以黄粉虫喜爱的麦麸作为对照,所以表中★应该为等量的泡沫塑料。 设置第三组无食物,目的是作为对照,与第一组(泡沫塑料为食物)和第二组(麦麸为食物)对比,比较不同食物对黄粉虫存活率的影响,更清晰地看出黄粉虫在不同食物条件下的生存状况,从而突出实验变量(食物种类)对实验结果的作用。
(3)从图1中可知黄粉虫幼虫能吃掉一定质量的泡沫塑料,但仅依靠黄粉虫来解决白色垃圾问题并不现实。从根本上解决白色垃圾问题,需要减少白色垃圾的产生,所以建议是少用或者禁用一次性的塑料产品,多使用可以重复利用的产品,从源头上减少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的数量。
(4)通过比较图2中泡沫塑料组与麦麸组黄粉虫的存活率,可知泡沫塑料与麦麸都可以维持黄粉虫的正常生活,黄粉虫的存活率差别很小。据此可说明黄粉虫能降解泡沫塑料,泡沫塑料能作为黄粉虫的食物。
25.(2025七下·浦江月考)小东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速度,常会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溶液(电解过程中硫酸本身不会减少)。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硫酸溶液浓度 0.5% 1.0% 1.5% 2.0%
氢气体积/毫升 5 5 5 5
时间/秒 300 100 60 50
(1)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打开   (选填“a”或“b”)处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口,可观察到木条复燃。
(2)如表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溶液浓度时得到的实验数据。请结合表格内容,分析随着实验的进行,产生氢气的速度变快的原因是   。
(3)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判断水电解的快慢。
(4)如图是水的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补充完整。
【答案】(1)b
(2)硫酸溶液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电解速度加快
(3)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需的时间
(4)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电解水实验 “正氧负氢” 的原理,判断产生氧气的玻璃管连接位置,从而确定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活塞位置。
(2)观察表格中硫酸溶液浓度和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需时间的数据关系,结合硫酸增强水导电性的知识,分析产生氢气速度变化的原因。
【解答】(1)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根据装置图,b端与电源正极相连,所以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打开b处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口,可观察到木条复燃;
(2)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硫酸溶液浓度的增大,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即产生氢气的速度变快,这是因为硫酸溶液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电解速度加快;
(3)本实验中,由于产生氢气的体积相同,所以通过比较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需的时间来判断水电解的快慢,时间越短,电解速度越快;
(4)水的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气,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氧气,所以应补充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如图:

(1)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根据装置图,b端与电源正极相连,所以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打开b处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口,可观察到木条复燃;
(2)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硫酸溶液浓度的增大,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即产生氢气的速度变快,这是因为硫酸溶液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电解速度加快;
(3)本实验中,由于产生氢气的体积相同,所以通过比较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需的时间来判断水电解的快慢,时间越短,电解速度越快;
(4)水的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气,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氧气,所以应补充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如图:。
26.(2025七下·浦江月考)我们平时吃的面包的口感都是很松软的,而且里面还有很多小洞,那么这些效果是如何产生的呢?噢!原来是酵母菌做的好事!那么酵母菌在什么温度下对面粉的发酵效果最好?为此,某兴趣小组搜集到了以下材料,并进行如下较为简陋的实验方案设计:
材料:大小相同的烧杯、刀、刻度尺、温度计、面粉、干酵母、热奶器、清水、冰箱、自动酸奶机、标签纸。
实验方案:
①取干酵母少许,与面粉、适量清水充分混合并揉成面团,然后把面团切成等量的4小块。
②将4小块面团分别放在4个烧杯中,记录好面团在烧杯内所占的体积(一格为20mL),然后盖上盖,分别贴上。“1号”、“2号”、“3号”、“4号”的标签。
③为了容易方更控制温度,将1号、2号、3号、4号烧杯分别放在冰箱(设置到5℃)、室温(25℃)、自动酸奶机(设置到45℃)和热奶器(设置到65℃)中。
④经3-4小时后,观察面团的变化,记录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通过   反映酵母菌对面粉的发酵效果。
(2)根据图1和图2,兴趣小组得出结论:酵母菌在   ℃下对面粉的发酵效果最好。
(3) 一位组员发现,“4号”烧杯中面团表面有一层浅黄的硬面(未发酵),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   。
(4)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认为上述实验存在不足之处一无法确定发酵的最适温度。请你帮助该兴趣小组设计出简要的实验方案   。
【答案】面团的体积;45;表层温度过高,将酵母菌杀死了;设置30℃、35℃、40℃等在25-45℃之间温度间距更小的组别来进行实验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试验。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环境(5℃、25℃、45℃、65℃)来探究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因变量是面团的体积变化,通过观察和测量面团体积来反映酵母菌的发酵效果。其他条件如面粉量、酵母量、水分等都应保持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是由温度这一变量引起的。
【解答】(1)由图一和图二可知,面团前后的变化是在烧杯内所占的体积不同,所以本实验通过面团的体积反映酵母菌对面粉的发酵效果。
(2)由图二可知,3号烧杯中发酵后面团所占的体积比其他组烧杯中面团所占体积都要大,所以酵母菌在45℃下对面粉的发酵效果最好。
(3)“4号”烧杯设置的温度为65℃,面团表面的温度对于酵母菌来说过高,会将酵母菌杀死,从而使得面团表面形成一层浅黄的未发酵的硬面。
(4)由题可知,发酵的最适温度存在于25-45℃范围内,所以我们可以缩小温度间距,设置在25-45℃之间温度间距更小的组别来进行实验。
27.(2025七下·浦江月考)斑马鱼因其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发育速度快、便于体外观察,成为生物学的模式生物之一,为了解酒精对人类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斑马鱼开展了相关研究:
步骤1:用同一对斑马鱼的受精卵,发育24小时,选取50枚发育正常的胚胎。
步骤2:使用斑马鱼胚胎培养用水稀释无水酒精,获得酒精浓度为0.01%、0.1%、1%、10%的溶液。
步骤3:将斑马鱼胚胎各10枚,放入斑马鱼胚胎培养用水中并加入不同酒精浓度的溶液。在胚胎发育72小时后,观察胚胎存活情况和循环系统发育情况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酒精浓度(%) 0 0.01 0.1 1 10
死亡率(%) 0 0 0 9.4 100
循环系统畸形率(%) 0 0 9.4 88 一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的选取直接关系到实验成败。利用斑马鱼进行人类胚胎发育相关研究的原因是   。
(2)在不同酒精浓度的溶液中放入斑马鱼胚胎10枚而不是1枚,目的是   。
(3)由以上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4)怀孕期间孕妇饮入酒精会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进入胎儿,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用如图模型可表示母体与胚胎进行的物质交换,ABCD代表交换的各物质,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氧气 B.母乳 C.营养物质 D.二氧化碳
【答案】(1)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且早期胚胎透明、发育速度快、便于体外观察
(2)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3)酒精会导致胚胎存活率下降,循环系统畸形率上升
(4)A;C;D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1)斑马鱼因其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发育速度快,便于体外观察,因此成为了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之一。
(2)所用胚胎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死亡率和循环系统畸形恋与酒精浓度的变化关系即可;
(4)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常用斑马鱼进行人类胚胎发育的相关研究的原因: 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且早期胚胎透明、发育速度快、便于体外观察 ;
(2)在不同酒精浓度的溶液中放入斑马鱼胚胎10枚而不是1枚,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3)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酒精会导致胚胎存活率下降,循环系统畸形率上升。
(4)氧气、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都可以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交换,而母乳是通过乳腺分泌的,通过导管排到腺体外,不参与母体与胚胎的物质交换。
故选ACD。
(1)斑马鱼因其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发育速度快,便于体外观察,因此成为了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之一。因此,常用斑马鱼进行人类胚胎发育的相关研究。
(2)只用1枚胚胎做实验不科学,1枚胚胎可能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不能发育,影响实验结果。所用胚胎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 因此在不同酒精浓度的溶液中放入斑马鱼胚胎10枚而不是1枚,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3)该实验结果显示,酒精会导致胚胎存活率下降,畸形率上升,且酒精浓度越高,影响效果越明显(显著)。因此,得出的结论是酒精会导致胚胎存活率下降,循环系统畸形率上升。
(4)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氧气、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都可以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交换,而母乳是通过乳腺分泌的,通过导管排到腺体外,不参与母体与胚胎的物质交换。
故选ACD。
28.(2025七下·浦江月考)化学社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水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推动活塞,观察到   ,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电解纯水速率较慢。查阅资料获知。调节电压或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都会改变电解速率。于是他进行了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记录如下。(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每次实验收集10mL氧气)
反应时间 电压
6V 9V 12V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5% 26分26秒 12分14秒 7分30秒
10% 17分8秒 9分26秒 6分22秒
(3)实验时不选择6V电压下实验的理由   ;电压9V,氢氧化钠浓度15%的条件下如果要收集10mL氧气需要的时间应该   9分26秒(填“大于”或“小于”)。
(4)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即可)。
【答案】1: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反应速率太慢;小于;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电解速率越快(合理即可)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方程式;
(3)根据表格数据确定低于6V电压时反应的快慢即可。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反应快慢与电压大小的对应关系,然后进行推测即可;
(4)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管与正极相连产生氧气,B管与负极相连产生氢气,那么生成氧气、氢气的体积比为1: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玻璃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2)根据题意可知,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6V电压下实验反应速率太慢,所以不选择6V电压下进行实验;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电解速率越快,则在电压9V,氢氧化钠浓度15%的条件下,如果要收集10mL氧气需要的时间应该小于9分26秒;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说明电解速率越快;当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说明电解速率越快。
29.(2025七下·浦江月考)人类对植物开花、结果、产生种子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时间,其中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阅读资料1~2,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17世纪,格鲁通过对花进行解剖,对植物作了如下说明:“在花中有产生精子的部分,就是雄 蕊;还有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雄蕊中有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使相当于卵巢的部分受孕。因此,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
资料2:卡梅拉里乌斯通过实验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实验1:把长花粉、不结果实的桑树与结果实、不长花粉的桑树隔离开,结果发现结果实的桑树虽然结实,但果实中没有一粒种子。
实验2:把玉米的雄蕊切掉,发现一粒种子也不结。
(1)格鲁的描述中“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是指   ;“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是指   。
(2)格鲁认为: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这一观点对吗?为么?   。
(3)根据上述资料的描述,桑树是雌雄同株还是雌雄异株的植物?   
(4)根据卡梅拉里乌斯所做的两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花粉;子房
(2)不对;有些植物是雌雄同株的,有些植物则是雌雄异株的
(3)桑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
(4)种子的形成与雄蕊(或花粉)有关
【知识点】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花粉能产生精子。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
(2)根据植物是否是雌雄同株的知识解答;
(3)根据题目关于桑树的描述解答;
(4)根据卡梅拉里乌斯所做的两个实验现象分析。
【解答】(1)在格鲁的描述中,花粉粒中含有植物的精子,则“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指的是花粉粒,因为胚珠中含有植物的卵细胞,所以“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则是指子房。
(2)实际上,植物体的性别类型因种类而异,有些植物是雌雄同株的,而有些植物则是雌雄异株的,所以格鲁认为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3)根据题意可知,实验1将长花粉、不结果实的桑树(雄株)与结果实、不长花粉的桑树(雌株)隔离开,结果发现结果实的桑树虽然结实,但果实中没有一粒种子。这说明桑树的雌株在没有雄株提供花粉的情况下是无法结出有种子的果实的,因此桑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
(4)根据卡梅拉里乌斯所做的两个实验可知,没有雄蕊(或花粉)的植物无法结出种子,种子的形成需要雌蕊和雄蕊的共同参与,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植物种子的形成与雄蕊(或花粉)有关你,需要雌蕊和雄蕊的相互作用。
(1)在格鲁的描述中,“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指的是花粉粒,因为花粉粒中含有植物的精子。而“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则是指子房,特别是子房内的胚珠,因为胚珠中含有植物的卵细胞。
(2)格鲁认为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实际上,植物体的性别类型因种类而异,有些植物是雌雄同株的(即雌花和雄花生长在同一株体上),而有些植物则是雌雄异株的(即雌花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株体上)。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
(3)根据资料2中的实验描述,桑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实验1将长花粉、不结果实的桑树(雄株)与结果实、不长花粉的桑树(雌株)隔离开,结果发现结果实的桑树虽然结实,但果实中没有一粒种子。这说明桑树的雌株在没有雄株提供花粉的情况下是无法结出有种子的果实的。因此,桑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
(4)卡梅拉里乌斯所做的两个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没有雄蕊(或花粉)的植物无法结出种子(实验1和实验2均证明了这一点)。这说明种子的形成与雄蕊(或花粉)有关。其次,种子的形成需要雌蕊和雄蕊的共同参与。实验表明,只有雌蕊而没有雄蕊的植物无法完成受精作用,从而无法结出种子。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植物种子的形成与雄蕊(或花粉)有关你,需要雌蕊和雄蕊的相互作用。
30.(2025七下·浦江月考)如图,图一和图二分别是蝗虫和家蚕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螳螂的发育过程与   (填“图一”或“图二”)昆虫的发育过程相似。
(2)在蝗灾中,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图一的   (填字母)时期。
(3)在图二中,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   (填字母)时期。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诗句中“到死”两个字的表述是否科学?为什么?   
【答案】图一;d;B;不科学,因为春蚕吐丝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进入了蛹期
【知识点】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据此结合图片分析解答。
(3)图一中,a卵、bc若虫、d成虫;图二中A卵、B幼虫、C蛹、D成虫。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螳螂的发育过程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因此与图一蝗虫的发育过程类似。
(2)蝗虫在d成虫期会飞,活动范围大,取食植物枝叶,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3)家蚕是只有在幼虫期才会吐丝,则若通过蚕丝的产量,则应延长B幼虫期。
(4)春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春蚕吐丝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进入了蛹期,诗句中“到死”两个字的表述不科学。
31.(2025七下·浦江月考)小孙的妈妈很喜欢在网上购买水果。以前买回来的水果也确实酸甜爽口,但最近几次的购买中总是出现部分水果腐烂现象,特别是快递时间偏长的。爱学习的小孙上网查阅到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枯草芽孢杆菌在温暖且富含有机物的有氧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一般每2小时就能够繁殖一代,是使得水果腐烂的最常见细菌。
资料二:每年6、7月份,浙江省会进入梅雨季节,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此时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资料三:一些水果不仅富含维生素,还富含有机酸、果糖等。如西瓜、苹果、桑葚、香蕉等。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帮助小孙向妈妈解释出现坏果的原因。
【答案】根据题目资料可知,从果园摘下的水果难免会带有少量的枯草芽孢杆菌。梅雨季节,浙江气候温暖,适合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部分水果富含有机物,为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提供了营养物质;快递时间长枯草芽孢杆菌经过了长时间的繁殖,数量变得庞大,使得水果腐烂变质。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资料首先说明水果上可能存在枯草芽孢杆菌,然后才能够温度、气候、营养物质分析对它的影响,进而说明水果腐烂变质的原因。
1 / 1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作业检测科学试题
1.(2025七下·浦江月考)骨髓移植能够治疗白血病,因为健康人的骨髓中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以不断产生不同的血细胞(如图),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  )
A.分裂 B.演化 C.生长 D.分化
2.(2025七下·浦江月考)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
A. B. C. D.
3.(2025七下·浦江月考)自然界中生物的繁殖方式是多样的,甲、乙为两种繁殖方式,丙是其共同特征,如图。下列选项符合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卵生 胎生 需要母体提供营养
B 体外受精 体内受精 需要母体提供发育场所
C 营养繁殖 种子繁殖 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
D 分裂生殖 出芽生殖 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
A.A B.B C.C D.D
4.(2025七下·浦江月考)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A.肾蕨、水绵、香菇 B.草履虫、水螅、大豆
C.小麦、卷柏、番茄 D.水稻、豌豆、大肠杆菌
5.(2025七下·浦江月考)如图为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室内起火时,密封在装置内的液体体积膨胀,冲破水管阀门,实现喷水灭火。液体体积膨胀是因为(  )
A.液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B.液体分子的质量变大
C.液体分子的数量变多 D.液体分子之间引力变大
6.(2025七下·浦江月考)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对认识对象(系统)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或模拟。下列不属于模型建构的是(  )
A.画校园平面图
B.做小型地球仪
C.搭细胞结构
D.看蜡烛熄灭顺序
7.(2025七下·浦江月考)现在我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做法和对青春期的认识科学、合理的是(  )
A.多吃高能量的肯德基、麦当劳等食品,有利于生长发育
B.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已经完善,自我控制能力强
C.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
D.性意识的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属于不正常的心理现象
8.(2025七下·浦江月考)图甲、乙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现象上分析: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B.从性质上分析: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从宏观上分析:该实验能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目发生变化
9.(2025七下·浦江月考)一棵桃树要结出桃子,要经历开花→传粉→受精→果实成熟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如图是桃花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桃花属于营养器官
B.经传粉受精后⑥可能会发育成种子
C.①④⑦是桃花的雄蕊,②③是雌蕊
D.②中的花粉落到①上的过程是受精
10.(2025七下·浦江月考)玉米种子萌发时,胚与胚乳的有机物含量变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表示胚乳中有机物变化,曲线b表示胚中有机物变化
B.胚乳内的有机物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逐步被转运到胚中
C.在有机物变化过程中,胚根、胚芽等结构的细胞不断分裂、分化
D.曲线b快速上升阶段表示玉米种子萌发时,子叶发育成叶,通过光合作用不断积累有机物
11.(2025七下·浦江月考)图甲表示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某同学用刀片在图中虚线处将种子切断,并画出如图乙所示的横断面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B.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
C.③表示子叶
D.组成①②③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同
12.(2025七下·浦江月考)如图分别为橘树的嫁接示意图、青蛙和蚕的生殖发育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结果实的性状与②的品种相同
B.乙图: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C.丙图:蚕发育过程经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D.甲图、乙图、丙图中的生殖方式均为有性生殖
13.(2025七下·浦江月考)图是生殖过程简图,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精子 B.③﹣受精卵 C.②﹣卵巢 D.④﹣分娩
14.(2025七下·浦江月考)下图依次为甲、乙、丙、丁四种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叫扦插,处理插穗时不能带有芽和叶
B.乙叫出芽生殖,与酵母菌的生殖方式相同
C.丙叫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贴
D.丁叫组织培养,可以快速地培养出与母体不同色的蝴蝶兰
15.(2025七下·浦江月考)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培养基 处理方法 温度 观察现象
1 接种细菌 40℃ 全表面呈浑浊
2 接种细菌 0℃ 全表面清晰
3 接种细菌 100℃ 全表面清晰
4 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X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全表面呈浑浊
5 接种细菌,并置一吸有抗生素Y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表面则呈浑浊
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B.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
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
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
16.(2025七下·浦江月考)缙云仙都国际半程马拉松于2019年11月10日上午8:00至11:00举行。当天,来自国内和肯尼亚等多个国家的近5000选手齐聚在缙云,共享2019缙云马拉松盛会。请仔细观察图一、图二和图三,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三中的各位运动员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婴儿,再发育到成年,主要是由于图二中B的   过程。
(2)马拉松运动员跑步时强大的爆发力主要与图二中的[1]   组织有关。
(3)马拉松运动员通过肺呼吸,肺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层次;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
17.(2025七下·浦江月考)如图所示为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NO用微观角度进行表达   。
(2)此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
(3)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18.(2025七下·浦江月考)2024年4月24日,新昌县首次发放三孩补贴。如图所示是生殖细胞示意图和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生殖细胞是由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产生。
(2)图乙中C因病而摘除后,则该女性   (选填“能”或“不能”)保持第二性征。
(3)试管婴儿技术可以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试管中受精,试管所起作用相当于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
19.(2025七下·浦江月考)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不少微生物可应用于食品和药品的生产,如乳酸杆菌可以用来制酸奶,青霉菌可以用来制造抗生素——青霉素。
(1)乳酸杆菌与青霉菌相比,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2)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①乳酸杆菌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②青霉菌因为有叶绿体,所以是绿色的
③新型冠状病毒也具有与乳酸杆菌一样的细胞结构
20.(2025七下·浦江月考)完成下面的小题。
(1)如要保持甲图这样的树形,一般在春天苹果树发芽时采取   的方法就能做到。
(2)虫草花有平喘止咳、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培育过程中常在培养基中加入昆虫的蛹。为此,科研人员提出了新农业模式,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适合与虫草花一起培育的昆虫可以是   (请举一例)。
21.(2025七下·浦江月考)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两种角度,人们常透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建立微观模型,看清事物本质。
(1)如图甲为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实验中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宏观现象是   。
(2)如图乙为红墨水扩散实验,红墨水能扩散的微观本质是   。
(3)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   发生了变化。
22.(2025七下·浦江月考)我们吃玉米时经常会碰到同一个玉米棒上出现不同颜色的玉米籽粒(如图甲),有时玉米籽粒甜糯程度也不一样。查阅资料发现这与“花粉直感”这一现象有关。“花粉直感”指的是:传粉以后,花粉可以直接影响玉米的胚乳,使玉米籽粒具有花粉所在植株的相关色泽、品质等。请结合玉米花(图乙)和玉米传粉示意图(图丙)回答下列问题:
(1)仔细观察图乙的玉米花,推测玉米花主要依靠   (选填“昆虫”或“风力”)传粉。
(2)图甲为白粒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黄色玉米籽粒,结出这些黄色玉米籽粒符合图丙中的   (选填“①”“②”“③”或“④”)传粉情况。
(3)为了保证玉米的品质,使其玉米棒上的玉米籽粒口感色泽一致,请你提出一条有效可行的种植方法?   。
23.(2025七下·浦江月考)如图甲为常见的农业害虫卷叶象甲。雌性成虫在植物叶片上产卵后,将整个叶片加工成卷筒状(如图乙),幼虫及蛹期都在叶筒内生活。观察发现(如图丙),具有深裂的叶片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的破坏。
(1)从发育过程角度看,卷叶象甲比蝗虫多了   期;
(2)针对观察到的现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以下探究:
【实验方案】
Ⅰ.选取同类植物中相同数量且大小相同的全缘叶片和深裂叶片;
Ⅱ.将等量待产卵的雌性成虫,分别放到两种叶片上;
Ⅲ.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能折叠成卷筒的叶片数量。
【实验分析】①制定上述实验方案基于的假设是   ;
【拓展应用】②从环保角度考虑,以下可以减少卷叶象甲危害的措施是   。
A.喷洒农药 B.诱捕雌虫 C.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
24.(2025七下·浦江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干燥的黄粉虫幼虫含蛋白质40%、蛹含蛋白质57%、成虫含蛋白质60%,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库”,被作为宇航员在太空的肉源食品之一、
材料二:科研人员为研究黄粉虫在降解泡沫塑料中发挥的主要作用,进行了实验。实验设计见表,实验结果见图1 和图2.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黄粉虫幼虫 500条
唯一食物 ★ 等量的麦麸 无食物
饲喂时间 30天
注:麦麸(小麦种子外皮)是黄粉虫幼虫喜爱的食物。
(1)黄粉虫的生长发育类型属于   (选填“完全变态发育”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2)表中★应该为   ,本实验中设置第三组的目的是   。
(3)通过计算图1中饲喂30天后黄粉虫幼虫吃掉泡沫塑料的质量,可知要从根本上解决白色垃圾问题,你的建议是   。
(4)通过比较图2中泡沫塑料组与麦麸组黄粉虫的存活率,可说明   。
25.(2025七下·浦江月考)小东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电解速度,常会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溶液(电解过程中硫酸本身不会减少)。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硫酸溶液浓度 0.5% 1.0% 1.5% 2.0%
氢气体积/毫升 5 5 5 5
时间/秒 300 100 60 50
(1)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打开   (选填“a”或“b”)处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口,可观察到木条复燃。
(2)如表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溶液浓度时得到的实验数据。请结合表格内容,分析随着实验的进行,产生氢气的速度变快的原因是   。
(3)本实验通过比较   来判断水电解的快慢。
(4)如图是水的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补充完整。
26.(2025七下·浦江月考)我们平时吃的面包的口感都是很松软的,而且里面还有很多小洞,那么这些效果是如何产生的呢?噢!原来是酵母菌做的好事!那么酵母菌在什么温度下对面粉的发酵效果最好?为此,某兴趣小组搜集到了以下材料,并进行如下较为简陋的实验方案设计:
材料:大小相同的烧杯、刀、刻度尺、温度计、面粉、干酵母、热奶器、清水、冰箱、自动酸奶机、标签纸。
实验方案:
①取干酵母少许,与面粉、适量清水充分混合并揉成面团,然后把面团切成等量的4小块。
②将4小块面团分别放在4个烧杯中,记录好面团在烧杯内所占的体积(一格为20mL),然后盖上盖,分别贴上。“1号”、“2号”、“3号”、“4号”的标签。
③为了容易方更控制温度,将1号、2号、3号、4号烧杯分别放在冰箱(设置到5℃)、室温(25℃)、自动酸奶机(设置到45℃)和热奶器(设置到65℃)中。
④经3-4小时后,观察面团的变化,记录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通过   反映酵母菌对面粉的发酵效果。
(2)根据图1和图2,兴趣小组得出结论:酵母菌在   ℃下对面粉的发酵效果最好。
(3) 一位组员发现,“4号”烧杯中面团表面有一层浅黄的硬面(未发酵),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   。
(4)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认为上述实验存在不足之处一无法确定发酵的最适温度。请你帮助该兴趣小组设计出简要的实验方案   。
27.(2025七下·浦江月考)斑马鱼因其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发育速度快、便于体外观察,成为生物学的模式生物之一,为了解酒精对人类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人员利用斑马鱼开展了相关研究:
步骤1:用同一对斑马鱼的受精卵,发育24小时,选取50枚发育正常的胚胎。
步骤2:使用斑马鱼胚胎培养用水稀释无水酒精,获得酒精浓度为0.01%、0.1%、1%、10%的溶液。
步骤3:将斑马鱼胚胎各10枚,放入斑马鱼胚胎培养用水中并加入不同酒精浓度的溶液。在胚胎发育72小时后,观察胚胎存活情况和循环系统发育情况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酒精浓度(%) 0 0.01 0.1 1 10
死亡率(%) 0 0 0 9.4 100
循环系统畸形率(%) 0 0 9.4 88 一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的选取直接关系到实验成败。利用斑马鱼进行人类胚胎发育相关研究的原因是   。
(2)在不同酒精浓度的溶液中放入斑马鱼胚胎10枚而不是1枚,目的是   。
(3)由以上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4)怀孕期间孕妇饮入酒精会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进入胎儿,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用如图模型可表示母体与胚胎进行的物质交换,ABCD代表交换的各物质,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A.氧气 B.母乳 C.营养物质 D.二氧化碳
28.(2025七下·浦江月考)化学社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水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拔下注射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管口,推动活塞,观察到   ,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2)写出电解水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电解纯水速率较慢。查阅资料获知。调节电压或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都会改变电解速率。于是他进行了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取平均值。记录如下。(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每次实验收集10mL氧气)
反应时间 电压
6V 9V 12V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5% 26分26秒 12分14秒 7分30秒
10% 17分8秒 9分26秒 6分22秒
(3)实验时不选择6V电压下实验的理由   ;电压9V,氢氧化钠浓度15%的条件下如果要收集10mL氧气需要的时间应该   9分26秒(填“大于”或“小于”)。
(4)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即可)。
29.(2025七下·浦江月考)人类对植物开花、结果、产生种子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时间,其中凝聚了许多科学家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阅读资料1~2,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17世纪,格鲁通过对花进行解剖,对植物作了如下说明:“在花中有产生精子的部分,就是雄 蕊;还有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雄蕊中有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使相当于卵巢的部分受孕。因此,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
资料2:卡梅拉里乌斯通过实验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实验1:把长花粉、不结果实的桑树与结果实、不长花粉的桑树隔离开,结果发现结果实的桑树虽然结实,但果实中没有一粒种子。
实验2:把玉米的雄蕊切掉,发现一粒种子也不结。
(1)格鲁的描述中“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是指   ;“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是指   。
(2)格鲁认为: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这一观点对吗?为么?   。
(3)根据上述资料的描述,桑树是雌雄同株还是雌雄异株的植物?   
(4)根据卡梅拉里乌斯所做的两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0.(2025七下·浦江月考)如图,图一和图二分别是蝗虫和家蚕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螳螂的发育过程与   (填“图一”或“图二”)昆虫的发育过程相似。
(2)在蝗灾中,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图一的   (填字母)时期。
(3)在图二中,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   (填字母)时期。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诗句中“到死”两个字的表述是否科学?为什么?   
31.(2025七下·浦江月考)小孙的妈妈很喜欢在网上购买水果。以前买回来的水果也确实酸甜爽口,但最近几次的购买中总是出现部分水果腐烂现象,特别是快递时间偏长的。爱学习的小孙上网查阅到了以下资料:
资料一: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状,广泛分布于土壤和空气中;枯草芽孢杆菌在温暖且富含有机物的有氧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一般每2小时就能够繁殖一代,是使得水果腐烂的最常见细菌。
资料二:每年6、7月份,浙江省会进入梅雨季节,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此时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资料三:一些水果不仅富含维生素,还富含有机酸、果糖等。如西瓜、苹果、桑葚、香蕉等。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帮助小孙向妈妈解释出现坏果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造血干细胞形成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与造血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完全不同,因此该过程属于分化。
故选D。
2.【答案】C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构成情况来分析。
【解答】1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可以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分析甲、乙和丙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与每个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对照即可。
【解答】A.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黄供给,不需要母体供养,这样发育过程叫卵生,故A错误;
B.体外受精的动物,胚胎发育在母体外进行,不需要母体提供发育场所,故B错误;
C.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生殖,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故C错误;
D.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都属于无性生殖,都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据此解答。
【解答】 A.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水绵属于藻类植物,香菇属于真菌,不是植物,可见其亲缘关系较远,共同特征较少,细胞结构的相似度低,故A不符合题意;
B.草履、水螅属于动物,大豆属于植物。可见其亲缘关系较远,共同特征较少,细胞结构的相似度低,故B不符合题意;
C.小麦、卷柏、番茄都属于植物,亲缘关系较近,共同特征较多,细胞的相似度高,故C符合题意。
D.水稻、豌豆都属于种子植物,大肠杆菌属于细菌,不是植物,可见其亲缘关系较远,共同特征较少,细胞结构的相似度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据对物质三态变化的本质的认识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液体体积膨胀时,分子的种类、体积和数量没有改变,但是液体分子的间隔会变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
【解析】【分析】 模型指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符号代表事物的标志。
【解答】画校园平面图是对校园实际布局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做小型地球仪是对地球的一种模拟,搭细胞结构是用各种材料构建细胞结构的模型,都属于模型建构,故ABC不符合题意;
看蜡烛熄灭顺序是一个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采用了对比法,不属于模型建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
【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
【解答】A、肯德基、麦当劳快餐食品多数是油炸的,食品高温过程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油摄入过多是引起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慢性疾病重要危险因素。食品高温过程破坏维生素,使蛋白质变性,A错误;
B、进入青春期以后,虽然神经系统功能明显增强,但是大脑内部结构和功能并没有完善,B错误;
C、注意筛选信息,学习积极、健康的知识。对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C正确;
D、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如愿意与异性接近,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恐慌,D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由图乙可知,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故A正确;
B、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多,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B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组成的,故C错误;
D、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都没发生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答案】B
【知识点】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壁,⑥胚珠,⑦子房。
A.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B.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
C.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②花药和③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花粉能产生精子;
D.根据受精的定义判断。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桃花属于生殖器官,故A错误;
B.经传粉受精后⑥胚珠可能会发育成种子,故B正确;
C.雌蕊包括①柱头、④花柱和⑦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故C错误;
D.花粉从②花药落到雌蕊①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植物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过程,称为受精,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单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据此结合图像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根据题意可知,种子在萌发过程中,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有机物减少,因此胚乳内的有机物减少。而长出幼叶后可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胚内的有机物先减少后增加,那么曲线a表示胚乳中有机物变化,曲线b表示胚中有机物变化,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玉米种子萌发时,将储存在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在有机物变化过程中,胚根、胚芽等结构的细胞不断分裂、分化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玉米种子萌发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而不是子叶发育成叶片,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D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①是胚根,②是种皮,③是子叶。根据种子发育的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A.根据乙图可知,①是胚根,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乙图可知,②是种皮,其基本组成单位是细胞,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乙图可知,③表示子叶,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①胚根、②种皮、③子叶都属于菜豆植株,同一植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保持遗传物质的一致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A.根据嫁接的特点判断;
B.青蛙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其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外部形态上有许多差异,而且其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C.根据蚕的发育过程分析;
D.只有经历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是有性生殖。(1)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解答】A.图甲是嫁接,①是接穗、②是砧木,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因此甲图所结果实的性状与①的品种相同,故A错误;
B.完全变态发育是针对昆虫的发育过程而言的,而青蛙不是昆虫,故B错误;
C.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故C正确;
D.甲图的嫁接属于无性生殖;乙图、丙图的生殖都属于有性生殖,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D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①是精子,②是卵巢,③是受精卵,④是受精。结合人体的生殖和发育知识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睾丸产生精子,卵巢产生卵细胞,二者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胚胎,进而形成胎儿,故①为精子,②为卵巢,③为受精卵,④为受精过程,故D错误符合题意,而ABC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A. 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
B. 有些生物在适当环境下,会由体侧凸出向外形成一个球形芽体,这个芽体的养分全由母体供应,待成熟后由母体相接处形成新的体壁,再与母体分离成为独立的新个体,此现象称为出芽生殖;
C.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
D. 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解答】A. 甲叫扦插, 扦插的插穗必需带有芽,故A错误;
B.乙是用土豆的块茎进行的繁殖,属于营养生殖,与酵母菌的出芽生殖不相同,故B错误;
C. 丙叫嫁接, 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故C正确;
D. 丁叫组织培养, 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但不会改变母本的遗传特性,D错误。
故选C。
15.【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1、细菌有其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一般来说,在适宜温度下,细菌代谢旺盛,生长繁殖迅速;而在低温环境中,细菌的代谢活动会减弱,生长受到抑制,处于休眠状态,如本题中 0℃时的细菌。当温度恢复到适宜范围时,休眠的细菌可恢复活性并继续生长繁殖。但如果温度过高,如达到 100℃,会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细胞结构被破坏,导致细菌死亡,死亡的细菌无法再生长繁殖,培养基表面会保持清晰。2、对细菌的作用: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物质。不同的抗生素对不同种类的细菌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如果某种抗生素能够抑制特定细菌的生长,那么在含有该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细菌的生长会受到限制,会出现抑菌圈等现象,如本题中抗生素 Y 能使纸片周围呈现清晰区,说明它对该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该种细菌引起的感染。而抗生素 X 对该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因为在含有抗生素 X 的培养基上,细菌仍然能正常生长使培养基呈浑浊状态。
3、对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对照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单一变量,来研究该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本题中,通过将细菌置于不同温度(0℃、40℃、100℃)以及添加不同抗生素(抗生素 X、抗生素 Y)的培养基中培养,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从而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例如,1 号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与 2、3 号培养基对照可研究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与 4、5 号培养基对照可研究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解答】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A正确。
B、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时间,细菌繁殖形成菌落,因此观察到的现象都是浑浊现象,而不是全表面清晰,B错误。
C 、 4全表面呈浑浊,表明抗生素X对该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5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表面则呈浑浊,表明抗生素Y对该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因此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C正确。
D 、 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D正确。
故答案为:B。
16.【答案】(1)细胞分化
(2)肌肉
(3)器官;系统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图一中: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细胞质。
图二中:1是肌肉组织,2是神经组织,3是结缔组织(图中是红细胞);A是细胞分裂,B是细胞分化。
(1)图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即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进而形成不同的器官、系统,最终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2)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能够产生运动。
(3)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从而具有一定功能。根据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不同解答。
【解答】(1)运动员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婴儿,再发育到成年,主要是由于图二中B的细胞分化过程。
(2)马拉松运动员跑步时强大的爆发力主要依靠肌肉的收缩,所以主要与图二中的[1]肌肉组织有关。
(3)肺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等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具有呼吸功能,所以肺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可见,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1)图二中A过程是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B过程是细胞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变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进而形成不同的器官、系统,最终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可见,运动员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婴儿,再发育到成年,主要是由于图二中B的细胞分化过程。
(2)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能够产生运动。马拉松运动员跑步时强大的爆发力主要依靠肌肉的收缩,所以主要与图二中的[1]肌肉组织有关。
(3)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它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等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具有呼吸功能,所以肺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层次。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可见,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
17.【答案】(1)1个一氧化氮分子
(2)氮原子、氧原子
(3)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解答;
(2)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解答;
(3)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解答】(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可知,NO表示1个一氧化氮分子,表示1个一氧化氮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
(2)根据图片可知,此变化中不变的粒子是氮原子与氧原子,发生改变粒子是氮分子与氧分子;
(3)根据题意可知,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从微观角度可知,NO表示1个一氧化氮分子,表示1个一氧化氮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粒子是氮分子与氧分子;不变的粒子是氮原子与氧原子;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8.【答案】(1)A
(2)能
(3)B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A是卵巢、B是输卵管、C是子宫、D是阴道。
(1)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第二性征是指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各自所特有的征象,由性激素激发和维持,女性的性激素由卵巢分泌;
(3)正常情况下,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甲是卵细胞,由图乙的A卵巢产生。
(2)图乙中的C是子宫,子宫摘除后并不影响卵巢的功能。因此,图乙中C子宫因病而摘除后,则该女性能保持第二性征。
(3)试管婴儿技术可以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试管中受精,试管所起作用相当于图乙中的B输卵管。
(1)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图甲是卵细胞,由图乙的A卵巢产生。
(2)第二性征是指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各自所特有的征象,由性激素激发和维持,女性的性激素由卵巢分泌;图乙中的C是子宫,子宫摘除后并不影响卵巢的功能。因此,图乙中C子宫因病而摘除后,则该女性能保持第二性征。
(3)正常情况下,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试管婴儿技术可以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试管中受精,试管所起作用相当于图乙中的B输卵管。
19.【答案】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①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1)根据细菌和真菌细胞结构的不同解答;
(2)① 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②真菌没有叶绿体;
③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菌具有细胞①壁、细胞膜、细胞质、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解答】(1)乳酸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2)①乳酸杆菌是细菌,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故①正确;
②青霉菌属于真菌,体内没有叶绿体,故②错误;
③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乳酸杆菌有细胞结构,故③错误。
故选①。
20.【答案】(1)去除顶芽(打顶或摘心)
(2)蚕、蝇(写1条,合理即可)
【知识点】芽的发育
【解析】【分析】(1)在春天苹果树发芽时,采取去除顶芽(打顶或摘心)的方法,可解除顶端优势。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侧芽生长,去除顶芽后,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作用解除,侧芽得以发育。
(2)从提高经济效益角度看,适合与虫草花一起培育的昆虫应具备蛹期、生长周期短、易养殖、市场价值高的特点。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甲图树形低矮,枝条向四周舒展,这是去除顶端优势的结果,因此一般在春天苹果树发芽时采取去除顶芽(打顶或摘心)的方法就能做到。
(2) 虫草花有平喘止咳、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培育过程中常在培养基中加入昆虫的蛹。为此,科研人员提出了新农业模式,从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适合与虫草花一起培育的昆虫可以是蚕、蝇等。
(1)甲图树形低矮,枝条向四周舒展,这是去除顶端优势的结果。在春天苹果树发芽时,采取去除顶芽(打顶或摘心)的方法,可解除顶端优势。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会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抑制侧芽生长,去除顶芽后,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作用解除,侧芽得以发育,就能形成甲图这样的树形。
(2)从提高经济效益角度看,适合与虫草花一起培育的昆虫应具备蛹期、生长周期短、易养殖、市场价值高的特点。例如蚕,蚕的养殖技术成熟,生长周期相对较短,蚕蛹本身也有一定经济价值;蝇具有蛹期,其幼虫蝇蛆,生长迅速,易饲养,蝇蛆可作为优质动物蛋白饲料,也具有一定经济价值。所以答案可以是蚕、蝇等。(写1条,合理即可)
21.【答案】(1)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水分子的间隔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1)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当二者彼此进入对方的空隙时,会看到二者的总体积减小;
(2)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解答;
(3)根据物态变化的本质解答。
【解答】(1)如图甲为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其中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可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2)根据题意可知,红墨水能扩散的微观本质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在由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即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1)如图甲为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实验中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宏观现象是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如图乙为红墨水扩散实验,红墨水能扩散的微观本质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在由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水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22.【答案】(1)风力
(2)③
(3)籽粒颜色不同的玉米分开种植,以免相互传粉
【知识点】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风媒花一般都比较小,没有艳丽的色彩和香味,花粉多而轻盈,容易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它们的柱头常有分叉和黏液,容易接受花粉。虫媒花多具特殊气味以吸引昆虫;多半能分泌蜜汁;花大而显著,并有各种鲜艳颜色。(2)传粉以后,花粉可以直接影响玉米的胚乳,使玉米籽粒具有花粉所在植株的相关色泽、品质等。白粒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黄色玉米籽粒,是接受了黄粒玉米的花粉的缘故。
(3)防止不同种类的玉米相互传粉,可以减小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解答】(1)图乙的玉米花,花粉多而轻,容易被风吹到远的地方,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完成传粉;据此推测玉米花主要依靠风力传粉。
(2)根据丙图可知,①④为自花传粉;②是白粒玉米的花粉传到了黄粒玉米的柱头上,③是黄粒玉米的花粉传到了白粒玉米的柱头上。
因此,白粒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黄色玉米籽粒,结出这些黄色玉米籽粒符合图丙中的③传粉情况。
(3)为保证玉米的品质,使其玉米棒上的玉米籽粒口感色泽一致,种植玉米时,籽粒颜色不同的玉米要分开种植,以免相互传粉。
(1)风媒花一般都比较小,没有艳丽的色彩和香味,花粉多而轻盈,容易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它们的柱头常有分叉和黏液,容易接受花粉。虫媒花多具特殊气味以吸引昆虫;多半能分泌蜜汁;花大而显著,并有各种鲜艳颜色。图乙的玉米花,花粉多而轻,容易被风吹到远的地方,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完成传粉;据此推测玉米花主要依靠风力传粉。
(2)由题干表述可知,“花粉直感”指的是:传粉以后,花粉可以直接影响玉米的胚乳,使玉米籽粒具有花粉所在植株的相关色泽、品质等。白粒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黄色玉米籽粒,是接受了黄粒玉米的花粉的缘故。分析图丙的传粉情况:①④为自花传粉;②是白粒玉米的花粉传到了黄粒玉米的柱头上,③是黄粒玉米的花粉传到了白粒玉米的柱头上。
因此,白粒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其上有很多黄色玉米籽粒,结出这些黄色玉米籽粒符合图丙中的③传粉情况。
(3)为去除“花粉直感”效应,保证玉米的品质,使其玉米棒上的玉米籽粒口感色泽一致,种植玉米时,籽粒颜色不同的玉米要分开种植,以免相互传粉。
23.【答案】(1)蛹
(2)具有深裂的叶片可能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的破坏;B
【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
【解析】【分析】(1)根据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环节比较即可;
(2)①根据描述的实验方案确定不同的因素,进而确定基于的假设和猜想;
②可从驱虫效果、环境保护等角度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蝗虫的发育过程只包括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卷叶象甲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所以卷叶象甲比蝗虫多了蛹期。
(2)①根据题意可知,实验材料选择全缘叶片和深裂叶片,即叶片的形状不同,则制定上述实验方案基于的假设是:具有深裂的叶片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的破坏。
②A.喷洒农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故A错误。
B.诱捕雌虫,即通过捕捉并消除卷叶象甲的繁殖源,可以有效减少卷叶象甲的数量,同时也相对环保,故B正确;
C.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其他害虫趁机入侵,而且对于已经受破坏的叶片来说,无法恢复其原有的功能,故C错误;
故选B。
(1)卷叶象甲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蝗虫的发育过程只包括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所以从发育过程角度看,卷叶象甲比蝗虫多了蛹期。
(2)①实验材料选择全缘叶片和深裂叶片,所以制定上述实验方案基于的假设是:具有深裂的叶片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的破坏。
②A.喷洒农药: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杀死卷叶象甲,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A错误。
B.诱捕雌虫:通过捕捉并消除卷叶象甲的繁殖源,可以有效减少卷叶象甲的数量,同时也相对环保,B正确。
C.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其他害虫趁机入侵,而且对于已经受破坏的叶片来说,无法恢复其原有的功能,C错误;
故选B。
24.【答案】(1)完全变态发育
(2)等量的泡沫塑料;作为对照,比较不同食物对黄粉虫存活率的影响
(3)少用或者禁用一次性的塑料产品或多使用可以重复利用的产品
(4)泡沫塑料可以作为黄粉虫的食物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1)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3)根据黄粉虫对白色垃圾的分解量,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度分析;
(4)根据图像描述的现象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黄粉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是研究黄粉虫在降解泡沫塑料中发挥的作用,实验变量是食物种类,第一组研究黄粉虫对泡沫塑料的取食情况,第二组以黄粉虫喜爱的麦麸作为对照,所以表中★应该为等量的泡沫塑料。
设置第三组无食物,目的是作为对照,与第一组(泡沫塑料为食物)和第二组(麦麸为食物)对比,比较不同食物对黄粉虫存活率的影响,更清晰地看出黄粉虫在不同食物条件下的生存状况,从而突出实验变量(食物种类)对实验结果的作用。
(3)根据图1可知,黄粉虫幼虫能吃掉一定质量的泡沫塑料,但是对于庞大数量的白色垃圾来说微乎其微,因此根本上解决白色垃圾问题,需要减少白色垃圾的产生,所以建议是少用或者禁用一次性的塑料产品。
(4)根据图像可知,图2中泡沫塑料组与麦麸组黄粉虫的存活率,可知泡沫塑料与麦麸都可以维持黄粉虫的正常生活,黄粉虫的存活率差别很小。据此可说明黄粉虫能降解泡沫塑料,泡沫塑料能作为黄粉虫的食物。
(1)黄粉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明显,符合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所以黄粉虫的生长发育类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2)本实验是研究黄粉虫在降解泡沫塑料中发挥的作用,实验变量是食物种类,第一组研究黄粉虫对泡沫塑料的取食情况,第二组以黄粉虫喜爱的麦麸作为对照,所以表中★应该为等量的泡沫塑料。 设置第三组无食物,目的是作为对照,与第一组(泡沫塑料为食物)和第二组(麦麸为食物)对比,比较不同食物对黄粉虫存活率的影响,更清晰地看出黄粉虫在不同食物条件下的生存状况,从而突出实验变量(食物种类)对实验结果的作用。
(3)从图1中可知黄粉虫幼虫能吃掉一定质量的泡沫塑料,但仅依靠黄粉虫来解决白色垃圾问题并不现实。从根本上解决白色垃圾问题,需要减少白色垃圾的产生,所以建议是少用或者禁用一次性的塑料产品,多使用可以重复利用的产品,从源头上减少泡沫塑料等白色垃圾的数量。
(4)通过比较图2中泡沫塑料组与麦麸组黄粉虫的存活率,可知泡沫塑料与麦麸都可以维持黄粉虫的正常生活,黄粉虫的存活率差别很小。据此可说明黄粉虫能降解泡沫塑料,泡沫塑料能作为黄粉虫的食物。
25.【答案】(1)b
(2)硫酸溶液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电解速度加快
(3)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需的时间
(4)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电解水实验 “正氧负氢” 的原理,判断产生氧气的玻璃管连接位置,从而确定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活塞位置。
(2)观察表格中硫酸溶液浓度和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需时间的数据关系,结合硫酸增强水导电性的知识,分析产生氢气速度变化的原因。
【解答】(1)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根据装置图,b端与电源正极相连,所以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打开b处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口,可观察到木条复燃;
(2)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硫酸溶液浓度的增大,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即产生氢气的速度变快,这是因为硫酸溶液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电解速度加快;
(3)本实验中,由于产生氢气的体积相同,所以通过比较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需的时间来判断水电解的快慢,时间越短,电解速度越快;
(4)水的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气,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氧气,所以应补充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如图:

(1)电解水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根据装置图,b端与电源正极相连,所以实验结束后,关闭电源,打开b处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口,可观察到木条复燃;
(2)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硫酸溶液浓度的增大,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用的时间逐渐减少,即产生氢气的速度变快,这是因为硫酸溶液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电解速度加快;
(3)本实验中,由于产生氢气的体积相同,所以通过比较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需的时间来判断水电解的快慢,时间越短,电解速度越快;
(4)水的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氢气,氧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氧气,所以应补充的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如图:。
26.【答案】面团的体积;45;表层温度过高,将酵母菌杀死了;设置30℃、35℃、40℃等在25-45℃之间温度间距更小的组别来进行实验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真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试验。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环境(5℃、25℃、45℃、65℃)来探究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因变量是面团的体积变化,通过观察和测量面团体积来反映酵母菌的发酵效果。其他条件如面粉量、酵母量、水分等都应保持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是由温度这一变量引起的。
【解答】(1)由图一和图二可知,面团前后的变化是在烧杯内所占的体积不同,所以本实验通过面团的体积反映酵母菌对面粉的发酵效果。
(2)由图二可知,3号烧杯中发酵后面团所占的体积比其他组烧杯中面团所占体积都要大,所以酵母菌在45℃下对面粉的发酵效果最好。
(3)“4号”烧杯设置的温度为65℃,面团表面的温度对于酵母菌来说过高,会将酵母菌杀死,从而使得面团表面形成一层浅黄的未发酵的硬面。
(4)由题可知,发酵的最适温度存在于25-45℃范围内,所以我们可以缩小温度间距,设置在25-45℃之间温度间距更小的组别来进行实验。
27.【答案】(1)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且早期胚胎透明、发育速度快、便于体外观察
(2)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3)酒精会导致胚胎存活率下降,循环系统畸形率上升
(4)A;C;D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
【解析】【分析】(1)斑马鱼因其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发育速度快,便于体外观察,因此成为了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之一。
(2)所用胚胎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死亡率和循环系统畸形恋与酒精浓度的变化关系即可;
(4)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常用斑马鱼进行人类胚胎发育的相关研究的原因: 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且早期胚胎透明、发育速度快、便于体外观察 ;
(2)在不同酒精浓度的溶液中放入斑马鱼胚胎10枚而不是1枚,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3)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酒精会导致胚胎存活率下降,循环系统畸形率上升。
(4)氧气、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都可以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交换,而母乳是通过乳腺分泌的,通过导管排到腺体外,不参与母体与胚胎的物质交换。
故选ACD。
(1)斑马鱼因其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且早期胚胎透明、发育速度快,便于体外观察,因此成为了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之一。因此,常用斑马鱼进行人类胚胎发育的相关研究。
(2)只用1枚胚胎做实验不科学,1枚胚胎可能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不能发育,影响实验结果。所用胚胎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 因此在不同酒精浓度的溶液中放入斑马鱼胚胎10枚而不是1枚,其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3)该实验结果显示,酒精会导致胚胎存活率下降,畸形率上升,且酒精浓度越高,影响效果越明显(显著)。因此,得出的结论是酒精会导致胚胎存活率下降,循环系统畸形率上升。
(4)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氧气、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都可以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交换,而母乳是通过乳腺分泌的,通过导管排到腺体外,不参与母体与胚胎的物质交换。
故选ACD。
28.【答案】1: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或;反应速率太慢;小于;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电解速率越快(合理即可)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根据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确定反应的方程式;
(3)根据表格数据确定低于6V电压时反应的快慢即可。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反应快慢与电压大小的对应关系,然后进行推测即可;
(4)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管与正极相连产生氧气,B管与负极相连产生氢气,那么生成氧气、氢气的体积比为1: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玻璃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2)根据题意可知,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6V电压下实验反应速率太慢,所以不选择6V电压下进行实验;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电解速率越快,则在电压9V,氢氧化钠浓度15%的条件下,如果要收集10mL氧气需要的时间应该小于9分26秒;
(4)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当电压一定时,氢氧化钠浓度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说明电解速率越快;当氢氧化钠浓度一定时,电压越大,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越短,说明电解速率越快。
29.【答案】(1)花粉;子房
(2)不对;有些植物是雌雄同株的,有些植物则是雌雄异株的
(3)桑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
(4)种子的形成与雄蕊(或花粉)有关
【知识点】花的结构;植物的有性生殖
【解析】【分析】(1)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花粉能产生精子。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
(2)根据植物是否是雌雄同株的知识解答;
(3)根据题目关于桑树的描述解答;
(4)根据卡梅拉里乌斯所做的两个实验现象分析。
【解答】(1)在格鲁的描述中,花粉粒中含有植物的精子,则“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指的是花粉粒,因为胚珠中含有植物的卵细胞,所以“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则是指子房。
(2)实际上,植物体的性别类型因种类而异,有些植物是雌雄同株的,而有些植物则是雌雄异株的,所以格鲁认为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3)根据题意可知,实验1将长花粉、不结果实的桑树(雄株)与结果实、不长花粉的桑树(雌株)隔离开,结果发现结果实的桑树虽然结实,但果实中没有一粒种子。这说明桑树的雌株在没有雄株提供花粉的情况下是无法结出有种子的果实的,因此桑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
(4)根据卡梅拉里乌斯所做的两个实验可知,没有雄蕊(或花粉)的植物无法结出种子,种子的形成需要雌蕊和雄蕊的共同参与,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植物种子的形成与雄蕊(或花粉)有关你,需要雌蕊和雄蕊的相互作用。
(1)在格鲁的描述中,“相当于动物精子的小球”指的是花粉粒,因为花粉粒中含有植物的精子。而“相当于动物卵巢的部分”则是指子房,特别是子房内的胚珠,因为胚珠中含有植物的卵细胞。
(2)格鲁认为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实际上,植物体的性别类型因种类而异,有些植物是雌雄同株的(即雌花和雄花生长在同一株体上),而有些植物则是雌雄异株的(即雌花和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株体上)。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植物都是雌雄同株的。
(3)根据资料2中的实验描述,桑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实验1将长花粉、不结果实的桑树(雄株)与结果实、不长花粉的桑树(雌株)隔离开,结果发现结果实的桑树虽然结实,但果实中没有一粒种子。这说明桑树的雌株在没有雄株提供花粉的情况下是无法结出有种子的果实的。因此,桑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
(4)卡梅拉里乌斯所做的两个实验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没有雄蕊(或花粉)的植物无法结出种子(实验1和实验2均证明了这一点)。这说明种子的形成与雄蕊(或花粉)有关。其次,种子的形成需要雌蕊和雄蕊的共同参与。实验表明,只有雌蕊而没有雄蕊的植物无法完成受精作用,从而无法结出种子。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植物种子的形成与雄蕊(或花粉)有关你,需要雌蕊和雄蕊的相互作用。
30.【答案】图一;d;B;不科学,因为春蚕吐丝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进入了蛹期
【知识点】昆虫的发育过程
【解析】【分析】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据此结合图片分析解答。
(3)图一中,a卵、bc若虫、d成虫;图二中A卵、B幼虫、C蛹、D成虫。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螳螂的发育过程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因此与图一蝗虫的发育过程类似。
(2)蝗虫在d成虫期会飞,活动范围大,取食植物枝叶,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3)家蚕是只有在幼虫期才会吐丝,则若通过蚕丝的产量,则应延长B幼虫期。
(4)春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春蚕吐丝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进入了蛹期,诗句中“到死”两个字的表述不科学。
31.【答案】根据题目资料可知,从果园摘下的水果难免会带有少量的枯草芽孢杆菌。梅雨季节,浙江气候温暖,适合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部分水果富含有机物,为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提供了营养物质;快递时间长枯草芽孢杆菌经过了长时间的繁殖,数量变得庞大,使得水果腐烂变质。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资料首先说明水果上可能存在枯草芽孢杆菌,然后才能够温度、气候、营养物质分析对它的影响,进而说明水果腐烂变质的原因。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