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周总理,你在哪里 同步练习(含解析)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同步练习(含解析)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资源简介

2 周总理,你在哪里——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1.下列加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沉甸甸(diān) 谷穗(huì) 宿营(shù)
B.冓火(gǒu) 伐木(fá) 海防(fáng)
C.辽阔(kuò) 足迹(jì) 心脏(zàng)
D.哄鸣(hōng) 呼换(huàn) 柯岩(hē)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和重音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B.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C.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D.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子空格处正确的一项是( )
(1)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向前不________。
(2)你可知道,我们________你,——你的人民________你!
(3)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________周——总——理——
A.停息 想念 思念 呼唤
B.停息 想念 想念 呼唤
C.停留 想念 想念 呼喊
D.休息 思念 想念 呼唤
4.下列与例句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A.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B.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C.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D.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5.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①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②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③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④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⑤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A.③①②⑤④ B.③①④②⑤ 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⑤③①
6.本诗有着___________的感情基调,朗读时应该用___________的语调和___________的语速。下列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伤感 激昂 急促
B.悲伤 低沉 缓慢
C.怀念 激动 舒缓
D.痛苦 悲痛 急促
7.下面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周总理,你在哪里》是女作家柯岩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创作的。
B.这首诗运用“询问——呼唤——寻找——应答”的独特构思来展现诗歌主题,诗中表达了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C.诗人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的回音,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亿万人民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动人情景。
D.这是一首感人的叙事诗,诗人驰骋想象,跨越时空,创造了山河与人民同悲同思、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学校开展以“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党史教育进校园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
8.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9.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班委会商议并经班主任同意,由你去联系学校团委赵老师,当面邀请他于10月20日下午第一、二节课到本班教室给同学们作党史学习辅导报告。作为班长,你应该对赵老师怎么说?
10.学校举行红色经典朗诵比赛,仿照示例,在下面两个作品中任选其一,写一段节目串词。
朗诵序号 朗诵题目 作者 朗诵者
①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王林
②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李莉
【示例】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不息,哺育着世世代代勤劳勇敢的黄河儿女,它是中华民族之魂!下面请听我们对黄河精神的颂歌,掌声欢迎张亮带来诗朗诵《黄河颂》。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一月的哀思
——献给敬爱的周总理(节选)
李瑛
敬爱的周总理,我无法到医院去瞻仰你,
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
静静地/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任一月的风,撩起我的头发;
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
等待着,等待着,
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辗过我们的心;
等待着,等待着,
把一个前线战士的崇敬,献给你。
啊,汽车,扎起白花,人们,黑纱缠臂。
广场——如此肃穆,长街——如此沉寂。
残阳如血呀,映着天安门前——
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
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为什么有人,不许我们缅怀你伟大的一生;
为什么有人,不许我们赞颂你不朽的业绩;
但此刻,长街肃穆,万民伫立,
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
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多少人喊着你,扑向灵车;
多少人跑向你,献上花束和敬礼;
多少人想牵动你的衣襟,把你唤醒;
多少人想和你攀谈/知心的话题……
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
……
11.请概括诗歌选段的主要内容。
12.请赏析诗中加粗字词的表达效果。
13.画线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4.诗中两次出现“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沉甸甸(diān)——diàn,谷穗(huì)——suì,宿营(shù)——sù;B.冓火(gǒu)——篝火(gōu);D.哄鸣——轰鸣,呼换——呼唤,柯岩(hē)——kē;故选C。
2.答案:C
解析:C项,应为: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故选C。
3.答案:B
解析:第一空:停息,停留和休息。由“革命征途”和“大步向前”的语意来看,“停息”更为全面,表现周总理既不停下,又不休息的奉献精神;第二、三空:想念:代表离自己近的;思念:通常只怀念一段已经远去的东西或情感。周总理离世不久,这里想念更为合适;第四空:呼喊,强调的声音大。呼唤,不仅声音大,还富有情感。故用“呼唤”更好。故选B。
4.答案:A
解析:例句破折号作用:表示声音的延长。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强调,表达强烈的感情;D.表示强调,表达强烈的感情;故选A。
5.答案:C
解析:④“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承接原文的“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②“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承接“在这里”,即“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等内容;⑤“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和①“居住在人民心里”依次表现出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③“世世代代想念你”总写人民对他的想念。故选C。
6.答案:B
解析:《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为纪念周总理逝世而创作的,所以饱含着沉痛悲伤的感情基调,朗读时应该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故选B。
7.答案:D
解析:D.《周总理,你在哪里》是柯岩创作的诗歌,首次发表于1977年1月7日《北京日报》。诗歌运用了一种“询问——呼唤——寻找——回答”的诗歌形式,寄情于景,描绘了亿万人民在广阔世界里齐声呼唤、四处寻找周总理的动人场景,并以群众和万物的应和与深情作答,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伟业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壮阔、感人的意境,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景,抒发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怀念的感情,对周总理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崇高品质进行了深沉而热烈的赞颂。故本诗是抒情诗,而不是“叙事诗”。故选D。
8.答案:示例:缅怀革命烈士,弘扬红色精神。
解析: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故紧扣“红色”主题,达到宣传革命理念和精神的效果,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传承红色经典,共筑中华梦想!
9.答案:示例:赵老师,您好!我是×班班长×××,我们班准备10月20日下午第一、二节课在本班教室开展党史教育活动,想邀请您给同学们作党史学习辅导报告,请问您有时间吗?
解析:开头称呼:以尊称开始,例如“尊敬的赵老师,您好”;中间正文:说明邀请的目的和活动详情,包括活动名称“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日期时间“10月20日下午第一、二节课”、地点“本班教室”等关键信息,同时要表明邀请的目的,如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红色革命精神;最后结尾:表达期待被邀请人参加的期望。
示例:尊敬的赵老师,您好。我是XX班的XXX,为了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红色革命精神,我们开展“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党史活动,想邀请您于10月20日下午第一、二节课到本班教室给同学们作党史学习辅导报告,请问您有空前来指导吗?
10.答案:示例一:《沁园春·雪》有一首词,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山河,评论祖国的历史, 歌颂祖国的今天与未来,脍炙人口,古今绝唱,这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下面请欣赏王林带来的诗朗诵《沁园春·雪》。
示例二:《周总理,你在哪里》有这样一个人,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离去, 举国同悲,这一声声的呼唤,是无数中国人的心声,下面请欣赏李莉同学的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解析:题干要求在“学校举行红色经典朗诵比赛”中串词《沁园春·雪》或《周总理,你在哪里》。结合示例“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不息,哺育着世世代代勤劳勇敢的黄河儿女,它是中华民族之魂”可知要先对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下面请听我们对黄河精神的颂歌,掌声欢迎张亮带来诗朗诵《黄河颂》”然后引出朗诵者加篇目。任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1:《沁园春·雪》:长征路上,千军万马之前,一个人,一支笔,一个声音,道出了中华民族的必胜信心: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下面请欣赏这位伟人的豪情壮志,掌声欢迎王林带来诗朗诵《沁园春·雪》。
示例2:《周总理,你在哪里》:亿万人民在广阔世界里齐声呼唤、四处寻找周总理的动人场景,并以群众和万物的应和与深情作答,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伟业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壮阔、感人的意境。下面请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周总理的步伐,掌声欢迎李莉带来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11.答案:本诗描述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候和哭送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动人的情景。
解析:此类题通常可用“什么人什么事”的模式作答。
由“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等语句可知,本诗写的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候和哭送周总理灵车的情景。
12.答案:加粗词语是对首都群众看到周总理的灵车经过时的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人民悲痛的心情和对周总理的不舍,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赞美之情。
解析:从加粗词语“喊”“扑”“跑”“献上”“牵动”,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首都群众看到周总理灵车经过时的动作,结合“长街肃穆,万民伫立,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多少人想和你攀谈知心的话题”,可知表现出人民悲痛的心情和对周总理的不舍,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赞美之情。
13.答案:示例:画线句是自然环境描写,通过“残阳如血”“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等景象,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衬托了人们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缅怀、不舍之情。
解析:由“残阳如血”“低垂的冬云”“半落的红旗”,可知划线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结合诗句“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的遗体的灵车,辗过我们的心”,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哭送总理的内容可知,这里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伤的气氛,衬托了人们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结合诗句“多少人喊着你,扑向灵车;多少人跑向你,献上花束和敬礼;多少人想牵动你的衣襟,把你唤醒;多少人想和你攀谈知心的话题……”,可知环境描写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缅怀、不舍之情。
14.答案:反复的修辞手法。内容上,该诗句营造了肃穆、悲伤的氛围,反复咏叹,深切表达了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对周总理的缅怀、不舍之情;结构上,前后呼应,文气贯通,浑然一体,使诗歌内容层层深入,哀思绵绵。
解析:此类题可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分析。
内容上,两次出现“车队像一条河,缓缓地流在深冬的风里……”连续两次使用同一句子,属于反复的修辞手法;“缓缓地流”“深冬的风”等语句营造了肃穆、悲伤的氛围,表达了因周总理去世的悲痛心情和对周总理的缅怀、不舍之情;
结构上,相同的内容反复出现,形成前后照应,使诗歌浑然一体,使诗歌内容层层深入,使诗歌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