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历史答案1——5 DAACC 6——10 BCADD 11——16 ABACCB17. 【答案】( 1)特点:继承前代成果;注意各地潮候的差异,与经济活动相关联,具有实用性;据月相推算潮 时( “ 候月知潮” ),具有科学性;重实践,轻理论。(2)影响:促进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发展;有利于盐业和农业生产发展(民生);反映宋代 “ 格物 致知” 理学精神,推动自然科学与实用技术的结合。18. 【答案】(1)主要特点:伦理与政治合二为一(伦理的政治化与政治的伦理化);强调以德治人;礼法结合; 重义轻利;强化伦理等级秩序。(2)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新文化运动的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资本主 义的残酷性,先进知识分子的反思;19. 【答案】( 1)相同点:①通过立法确立主权: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三海里令》,新中国发布《领海声明》,均 以法律形式明确领海范围。②强化地理标识:国民政府公布《中国南海岛屿图》,新中国发布声明强 调诸岛归属巩固管辖权。③应对外来侵略:两时期均通过外交交涉或军事手段维护海疆权益。进步性:①主权独立性:新中国彻底废除帝国主义特权(如海关权、旅顺基地)实现海疆主权完全自主;国民政府因半殖民地性质,未能完全摆脱列强干预。②制度系统性:新中国设立国家海洋局,统筹管理开发、科研与维权,形成专业化体系;国民政府机构分散,治理能力有限。③技术 自主性:新中国通过吸收苏联技术实现海军装备国产化(如核潜艇)突破技术封锁;国民政府依赖 旧有装备,缺乏自主研发能力。④战略主动性:新中国明确将台湾、南海岛礁纳入领土声明,强化 法理依据;国民政府很多制度及举措的出台是在遭受侵略后被动出台的。(2)意义:①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展示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增强民族自信心; ②促进海洋 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管理,有助于海洋经济发展;③海军装备的国产化,尤其是核潜艇,增强国防实力,推进国防现代化;④此时期一系列经略海疆的举措如:领海制度、国家海洋局等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改革开放后的海洋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制度保障和理论准备。20. 【答案】示例:论题:古代罗马通过暴力交往推动文明扩展阐述:罗马共和国时期,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如布匿战争,击败迦太基,控制了地中海西部;之 后又不断向东扩张,征服希腊、马其顿等地区。罗马帝国时期,版图进一步扩大,将地中海变为内 湖。在这一过程中,罗马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建筑风格、文化习俗等传播到被征服地区。罗马 的法律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征服地区的人们逐渐接受罗马法,其蕴含的公平、正义等理念推动 了当地社会的发展。同时,罗马的建筑风格,如罗马万神殿、斗兽场等建筑技术和样式在各地出现, 促进了建筑艺术的交流。虽然暴力交往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但客观上也扩大了罗马文明的影响范围,促进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原卷答案:参考示例一: 阿拉伯在文明交往中起桥梁作用。阿拉伯帝国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在扩张的过程中吸收 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使 得这些地区得以接触并吸收西方的哲学、科学、医学、法律等知识。在中世纪的丝绸之路上,阿拉伯 商人的活动加强了东西方的交流,使得东方的丝绸、香料等商品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享用。中国 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此外,伊斯兰教也随阿拉 伯商人传播,深刻影 响亚非多地。 综上所述,阿拉伯帝国在文明交往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促进了不 同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参考示例二: 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交流。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过程中,希腊语和希腊文 化得以在地中海东部地区广泛传播,甚至影响到了印度河流域,促进了科学、数学、医学、哲学等领域 的知识交流。希腊的戏剧、雕塑艺术以及建筑风格对东地中海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东方的音乐、 宗教和哲学也相应地影响了希腊文化。希腊的行政和管理技术 传入了他所征服的地区,包括埃及、波斯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地区的 行政管理和城市管理技术的发展。亚历山大东征后的希 腊化时代,尤其是在他设立的诸多城市中,形成了多文化的居住环境。这种多文化的融合促进了文化的 交流和互相借鉴。 综上所述,尽管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伴随着征服与战争,但其结果是在不同文明之 间建立了更加直接的联系和广泛的交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交往和融合。参考示例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交往与交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国为了 战争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进行科技和军事技术的研究,加速了诸如原子能、航天、计算机和新材料等 技术的交流与发展。战争的惨痛教训使得世界各国人民更加珍惜和平,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的紧密合 作促进了国际合作,也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对殖民主义带来致命打击。战 争期间,为了彻底打败法西斯侵略者,反法西斯同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在政治理论上进一步确 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亚非拉地区的民 族民主意识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综上所述,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客观上 也在科技进步、国际合作等方面促进了文明的交往与交流。南昌中学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命题人:一、 单选题(16小题,每题 3分,共 48分。)1.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玉石制品和东部海岱、红山、良渚等文化中大量的饰玉在制作与使用方式上表 现出根本性区别。尽管较多地借鉴了上述地区的玉器形制,但与其本来的装柄方式和用途已经无关, 而多直接用于在各种场合中表现贵族的权威。这表明二里头文化( )A. 引领文明发展新格局 B. 独立发展自成一体C. 礼乐制已经臻于完善 D. 贵族等级秩序严明2. 西周晚期所铸青铜器毛公鼎的铭文接近 500字,在所见青铜器铭文中是最长的,具有极高的史料 价值。以下对其铭文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铭文开篇的 “ 配我有周,膺受大命” 强调了西周政权的合法性B. 铭文详载了周王对毛公的册命赏赐,反映出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 C. 铭文采用小篆书体刻写,体现了西周晚期文字发展的成熟形态D. 铭文中多有描写祭祀礼仪的内容,表明神权政治仍是西周统治核心3. 唐初宰相往往一身二任,一方面以宰相身份于政事堂中参与集体议政,另一方面以各司长官的身 份指挥相应机构的运行。《政事堂记》载:“ 长孙无忌起复授司空,房玄龄授左仆射,魏徵授太子太 师,皆知门下省(当时政事堂设于门下省)事。” 这种制度设计意在( )A. 通过职责整合提升行政效能 B. 以分权制衡防范宰相专权C. 借助集体决策保障政策科学 D. 强化中枢机构的垂直管理4. 下表是宋人关于附郭田(邻近城市的农田)的一些记载。据此可知宋代( )记载 出处不惟稻陇有佳色,菜畦苗叶相与昌。 赵蕃《抚州城外作》未到衢州五里时,果林一望蔽江湄。 黄柑绿橘深红柿,树树无风缒脱枝。 杨万里《衢州近城果园》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间地。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A. 生产方式调整 B. 市镇经济繁荣 C. 经济结构变动 D. 区域分工明显5. 实现不同集团权力的有机平衡,是中国古代历代王朝长久维系的重要保障。下图展现了中国古代 不同时期的权力关系,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④①③ D. ④②③①6. 位于上海的江南制造局是晚清最重要的军工企业,但自其创办之初至 1905年时有内迁之议(部 分详见下表),然最终清政府以 “ 时事纷繁,款项支绌” 为由作罢。这主要反映了( )时间 1865年 1884年 1897年倡议者 李鸿章 (两江总督) 朱一新 (翰林院编修) 荣禄 (兵部尚书)迁入地 “ 金陵沿江偏僻 处” “ 江西、湖北近水之处” “ 湖南近矿之 处”(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官督商办制约了企业发展)A. 晚清中央与地方权力易势C. 实业救国成为国人的共识高二历史试卷第 1页 共4页7. 1915年广东、广西发生水灾,香港、澳门举办筹款活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借此获得场内广告权, 并将新烟 “ 喜鹊” 上市日期定于活动当天,派员工义卖、插广告旗帜,并通过新闻稿件宣传,将所 筹款项捐赠灾民。此举体现了( )A. 慈善捐赠成为企业宣传唯一手段 B. 实业救国思潮初步兴起C. 民族工业借助有利时机谋求发展 D. 思想变迁带动企业发展8. 陕甘宁边区在减租运动中地权转移有多种方式,包括买卖、典当和典当土地的赎回等,地权移动 方向主要是地主典卖土地、农民买进或典进土地。 1940-1945年,大约有20-30%的土地从地主手中 流转到农民手中,有的地方高达 50%到60%,甚至 80%以上。这说明减租运动( )A. 推动了农村社会结构变化 B. 基本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C.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D. 奠定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9. 下表为 1964年 4月 30日根据 1957年和 1958年生产效益估算出的 1965年农业部分领域的发展 情况。这表明当时( )年份 领域 1957 1958 1965粮食(亿斤) 3901 4000 3800左右棉花(万担) 3280 3938 3200左右三种油料(万担) 7542 8459 6650左右大牲畜(万头) 8382 7770 7800左右猪(万头) 14590 13829 15000左右(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D.经济计划制定相对理性)A. 四化建设目标振奋人心 C 社会主义探索成效显著10. 18世纪前,西方通过马可 · 波罗等人的描述,视中国为 “ 强盛、被仰慕” 的文明;19世纪后, “ 落后、腐败、专制” 及 “ 小脚、鸦片、辫子” 成为中国的标签;21世纪初,美国《新闻周刊》所 列的中国文化影响力符号依然以 “ 北京故宫、长城、孔子、兵马俑、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 功夫、西游记、针灸、中国烹饪等” 等传统印象为主,这反映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A. 取决于国家实力的强弱 B. 始终与真实的中国脱节C. 受制于资方媒体的宣传 D. 需要加强多元文化输出11. 埃及古王国时期就有法律纸卷,同时期,古印度形成了以 “ 达摩” 为代表 一套行文规范,人 们普遍将其理解为 “ 法” 。罗马人制定 “ 十二铜表法” ,性质跟汉谟拉比法典相同。上述现象源于 ( )A. 经济活动与日俱增 B. 社会结构日趋复杂 C. 文明交流不断加强 D. 治理区域逐渐扩大 12. 以下是不同时期跨区域贸易状况表。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 代表性商品 主要贸易通道公元前 6世纪 地毯、香料 波斯御道13世纪 瓷器、乳香 丝绸之路17世纪 烟草、黑奴 三角贸易19世纪 茶叶、棉布 全球海上贸易A. 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 B. 商品逐渐转向以大众消费品为主C. 资本流动全球化成为主导趋势 D. 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从兴起到繁荣13. 19世纪末 20世纪初,美国人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的 “ 铁锹试验” 中发现,工人使用统一 规格铁锹后效率显著提升。他还对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作了研究,从而得出了一个 “ 一流工人” 每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量。这一研究的应用使堆料场的劳动力从 400-600人减少为 140人,平均每人高二历史试卷第 2页 共4页每天的操作量从 16吨提高到59吨,每个工人的日工资从 1. 15美元提高到1. 88美元。这表明( )A. 生产管理呈现科学化趋势 B. 科学理论直接转化为生产技术C. 工业革命激化了阶级矛盾 D. 标准化生产模式依赖机械革新14. 20世纪上半叶,墨西哥政府推动与墨西哥民族主义革命紧密相连的 “ 壁画运动” ,要求迭戈 · 里 维拉等艺术家在公共建筑上绘制融合阿兹特克传统与社会主义思想的壁画。此举意在( )A. 复兴古代文明 B. 美化公共建筑 C. 促进民族文化认同 D. 宣传社会主义道路15. 下表为 1928-1934年苏联谷物生产总量和谷物征购量(单位:百万公担)。据此可知,当时的苏 联( )时间 谷物生产总量 谷物征购量1928年 733. 2 107. 91929年 717. 4 160. 81931年 694. 8 228. 31934年 676 269. 6A. 集体农庄激发了农民积极性 B. 农业生产深受大萧条影响C. 工业化与农民利益存在矛盾 D. 新经济政策取得显著成效16.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数据显示,全球南方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中占比已从 1980年的 33%上升到 2010年的 45%。与此同时,他们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追求战略自主,坚持维护《联合 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其立场不受意识形态所左右。这表明全球南方国家( )A. 依托经济一体化实现政治一体化 B. 凭借经济实力增长推动多极化进程C. 遵循冷战思维参与国际事务决策 D. 通过意识形态结盟提升国际话语权二、材料题(4小题,共 52分。 16题 12分, 17题 12分, 18题 16分, 19题 1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汉唐时期,具有海洋生活经验的滨海人群在观察中,逐步认识到潮汐变化与月亮盈缩相 关,并以此为基础,推算潮时,设计高低潮时推算表;一部分知识精英则根据具象经验做出想象, 结合海、百川、天汉以及日、月等代表的世界构成的观念,思考海潮成因及其变化规律,提出天河 入海相激成潮(水激说)、日落海中激水而潮生(日激说)、地动气变而致潮汐(地动说)等阐释潮 汐成因及其变化的理论性认识。宋人继承汉唐以来的知识传统,……根据月亮的运行,“ 候月知潮 ” ,推算潮时;将对潮汐规律 的普遍性认识与在具体地点的观察实践相结合,确定各地的潮候;利用潮水涨落的规律,确定起航、 航行、停泊的时间,以“ 潮次 ”或“ 潮 ”表示航行的水程;将对潮至点、潮至线的认识,运用到港 口码头、滨海塘堰的建设以及盐业生产等经济活动中。——摘编自鲁西奇《宋代对海潮的认识与利用》(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宋人对海潮探索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宋人对海潮探索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儒家政治伦理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主流,发展了几千年,包含丰富的政治伦 理思想内容,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 常道 ”。儒家政治伦理以“ 仁 ”作为核心观念。“ 仁 ”既 是道德伦理原则,也是政治实践原则。孔子提出“ 仁者,人也 ”“ 仁者爱人 ” ,强调对个体生命的 尊重和对个人精神自由的理想追求。在儒家的政治思想里,没有政权、主权、人权、权利、义务、 自由、平等诸政治上的形式概念;它只有以才、能、德所规定的人格价值之观念,以及顺在人民的 实际生活上,达成其存在的生命个体之事理所应有者,一起予以承认而尊重护持之。“ 礼 ”同样是一 种道德伦理原则,在传统社会中,礼法不分,礼常被用以替代法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封建宗法 关系。孔子强调“ 君子义以为上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视“ 义 ”为君子的内在本质与立 身之本。此外,儒家政治伦理是一种仁爱伦理,认为“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摘编自徐红林《儒家政治伦理思想架构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局呼唤着伦理思想的转型。高二历史试卷第 3页 共4页1916年 2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文直呼:“ 儒者三纲之说,为吾伦理政治之大原,共贯 同条,莫可偏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是也。”1916年 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指出:“ 盖政治者,一群民彝之结晶,民彝者, 凡事真理之权衡也。”1917年 2月,李大钊的《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一文中提到,“ 盖尝论之,道德者利便于一社 会生存之习惯风俗也。古今之社会不同,古今之道德自异。”1919年 12月,陈独秀在为《新青年》杂志所写的宣言中说道:“ 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 金力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了。”——摘编自刘鸣《五四先进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伦理思想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统儒家政治伦理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伦理思想的新变化的原因。(6分)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南京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海疆的侵扰有增无减。日本渔轮不仅于中国近海 非法捕捞,而且就近靠岸将捕获物低价售出,严重冲击了中国本土的渔业市场。 1929 年,南京国民 政府海军部正式成立,并保留了原北洋政府海军部的海界委员会和海道测量局, 1931 年 6月 24 日, 国民政府正式颁布《中华民国领海范围定位三海里令》,标志着我国领海制度的正式建立。 1933 年 4 月,法国派遣军舰进入我国南沙群岛,逐步侵占了九座岛屿。针对这一事件,国民政府一方面依据 国际法法展开交涉,一方面成立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并于 1935 年对外公布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华 英名对照表》与《中国南海各岛屿图》,完整地在地图上标绘出了南海诸岛的详细地理位置,这是我 国历史上首次较为全面地公布我国南海岛礁地名,以强化管辖范围,提升管理权限。总的来看,国 民政府海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较于清政府有了很大提升,但仍有甚历史局限性。——摘编自侯毅、袁嘉桧《民国海疆治理的经验及历史局限性》材料二 至 1955 年初,人民解放军不仅解放了沿海重要岛屿,同时废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一 切特权。同年,经过与苏联谈判.我国军队收回了旅顺海军基地,至此中国海疆主权基本恢复。 195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发布,规定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起为 12 海里,强调台湾及其周围各岛和南海诸岛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该声明符合我国国家利益和国际规则惯例, 志着我国领海制度的初步建立。为了加强对海洋事业的管理, 1964 年中共中央抵准设立国家海洋 局,负责国家海域、海岛的开发与管理,海洋科考的规划和管理,海洋环境与海洋权益保护与执法。 此外,在吸收苏联海军装备技术的基础上,我国海军逐步实现了装备的国产化。 1974 年我国自主研 发的第一艘核潜艇正式入列,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装备核潜艇的国家。——摘编自侯毅《中国共产党海洋经略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实践成就》 (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与新中国在海疆治理措施上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分析 新中国海疆治理相较于国民政府的进步性。( 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78年以前新中国成功经略海疆的意义。(6分)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 文明交往在形式上由于社会历史状况错综复杂而表现多种多样,但和平与暴力是两种基 本的交往形式。前者是经常的、大量的和主要的交往形式。无论是古代的各文明中心之间,还是跨 大陆的各帝国之间,或者是民间的商旅、教旅、学旅之行,和平形式的交往,一般占有主导地位。 后者,诸如征服、掠夺、抢劫、破坏、凶杀,特别是战争,从人类社会一开始,也因为种种原因而 大量存在。暴力交往是一种急风暴雨式的残酷交往形式,它具有和平交往所不具备的冲击力量,其 结果是交往范围的迅速扩大和交往程度的空前扩展,并常常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摘编自彭树智《文明交往论》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知识,任取文明交往的一种方式和国家(区域),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 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高二历史试卷第 4页 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江西省南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高二历史答案(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