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阶段性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曲靖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阶段性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云南省2024一2025届(下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性诊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B【解析】据材料可知,孟子强调当君主有重大过失且不听劝谏时,臣子可以更换君主,还以
商汤诛灭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为例,指出诛杀暴君不算弑君,论证了“天命‘暴之于民而民受
之”,即君主权力应受民众意志约束,故选B项;原始民主思想强调的是部落成员的平等决
策,与孟子借助天命和民本思想约束君权的理念不同,故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
与孟子所属的儒家不符,故排除C项:孟子并未否定君权神授,而是将“天命”与“民受”相结
合,强调君权需符合民意,故排除D项。
2.A【解析】昆明市晋宁区河泊所遗址发掘出两汉时期大量涉及“益州太守章”“益州刺史”等
封泥及简牍,内容涵盖政区建制、职官制度等多方面,这说明两汉政府在西南地区设置相应官
职,完善管理体系,强化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故选A项;从发掘出的封泥和简牍所反映的制
度来看,边疆地区管理体系与内地是相联系、相统一的,并不是相对独立的,故排除B项;仅从
此次遗址发掘不能得出两汉时期才开始在民族地区推行郡县体制,故排除C项:刺史在两汉
时期主要负责监察地方,并非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故排除D项。
3.C【解析】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发起的古文运动,倡导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骈文形
式主义文风,这一文化领域的变革引发文人广泛共鸣,进而影响到科举考试中策论的行文风
格,同时科举考试文风的转变又反过来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之间的
互动性,故选C项:古文运动及科举策论文风转变主要围绕文人阶层和政治选拔,与平民阶
层文化需求关联不大,故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门阀制度相关内容,无法从题干得出门阀
制度衰落的结论,故排除B项;科举制度的完善与文风转变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古文运动才
是策论文风转变的重要推动因素,故排除D项。
4.D【解析】绍兴六年(1136年)宋高宗下诏设置牙人3负责收买和剂局药材,并明确要求牙人
辨验药材真伪,监官再次审验,对违反规定者依法追贵,这表明宋代注重药品质量监管的制度
建设,故选D项:仅从设置牙人及相关审验规定,不能得出宋代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药制度
的结论,故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过制度和行政手段来加强药品质量监管,而不是
借助经济手段强化政府职能,故排除B项:以严刑峻法来维护市场秩序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
C项。
5.A【解析】据材料可知,元代的驿站交通,在陆路上使用马、牛、驴、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在水
路上则以舟为交通工具,这体现出元代交通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故选A项:材料没有
关于全国交通均衡发展的相关内容,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交通工具的革新,故排除C项;
依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陆路交通占据主导地位,故排除D项。
6.B【解析】清朝顺治年间,六部官员为避免决策失误触怒君主,遇事时,有能力的官员不敢擅
自决策,能力不足的官员又无法决策,稍重大的事情就请求会议,导致上下相互推诿,这种现
象本质上是君主权力强化后,官员为自保而产生的行为,故选B项;六部官员推诿现象主要是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云南省2024一2025届(下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性诊断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提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并以“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为例来
论证天命“暴之于民而民受之”的合理性。据此可知,孟子
A.推崇原始民主思想
B.主张约束君主权力
C.倡导无为而治理念
D.否定君权神授理论
2.截至目前,昆明市晋宁区河泊所遗址共发掘出两汉时期的封泥1900余枚,包括“益州太守
章”(图1)、“益州刺史”(图2)、“益州长史章”(图3)等以及5万多片简牍,内容涉及政区建制、
职官制度、赋役制度、司法制度和民族关系等。据此可以推断,两汉时期
图1
图2
图3
A.中央强化对西南地区的管理
B.边疆地区管理体系相对独立
C.开始在民族地区推行郡县制
D.刺史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3.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倡导恢复先秦两汉时期质朴自由的散文传统,反对骈
文的形式主义文风。这一主张引发文人广泛共鸣,科举考试中的策论也逐渐摒弃骈俪雕琢之
风,转向以散句为主、表意畅达的行文风格。这种现象
【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
A.迎合了平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反映出门阀制度出现了衰落
C.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的互动性
D.根源于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
4.绍兴六年(1136年)二月,宋高宗下诏太府寺置牙人4名,负责收买和剂局药材,并规定牙人
需辨验药材无伪滥,监官再行审验,违者将依法追责。由此可见,宋朝政府
A.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药制度
B.借助经济手段来强化政府职能
C.以严刑峻法来维护市场秩序
D.注重药品质量监管的制度建设
5.元代有“交通八达,行旅无虞”的说法。《元史》记载:“凡站,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
水则以舟。”据此可知,元代
A.交通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
B.全国交通得到均衡发展
C.交通工具未得到有效革新
D.陆路交通占据主导地位
6.清顺治年间,户科给事中朱之弼痛陈六部衙门的积弊,指出:“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
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上下相诿,彼此相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决策机制的异化
B.君主权力的强化
C.官员素质的降低
D.中央机构的臃肿
7.表1所示变化反映了
表1
乾隆末年至鸨片
广州一口通商,关税税率大体为进口税率16%,出口税率4%,海关由中国人自己
战争前
掌管
第二次鸨片战争
进一步明确了“值百抽五”的关税标准:明确规定了鸡片进口关税税率:海关长期把
后至清朝灭亡
持在外国人手中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B.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下降
C.中国“五口通商”具有深远影响
D.列强在华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