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锦瑟》导入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常常可以直接并和,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从而形成意象的跳跃。诗歌意象的跳跃性,尤以唐诗为著,“三李”是唐代最有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诗歌中意象跳跃表现得最为新奇突出,最具特色,深受读者喜爱。导入王蒙先生曾说:“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2、掌握朗诵技巧,获得朗诵体验。3、结合这首诗的多向旨意,学习开放性诗歌鉴赏的方法。明代诗评家胡应麟曾择取盛唐、中唐、晚唐三个富有时代特质的名句,来象征唐诗在各个不同时期的风貌。盛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唐:“风兼残雪起,河带断水流”于良史《冬日野望寄李赞府》晚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唐·崔珏《哭李商隐》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三十首·十二金·元好问三岁李商隐随父亲李嗣赴浙。李嗣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某年方就傅,家难旋臻。躬奉板舆······既祔故邱,便同逋骇。生人穷困,闻见所无。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数东旬,佣书贩舂。”《祭裴氏姊文》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回乡后曾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受经习文,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此外,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一手好文章。十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 858 年),终年四十六岁。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从祖父一代就因为做官而从原籍怀州河内迁居到了郑州荣阳。成就:曾自编为《樊南甲集》“小李杜”“温李”“三十六体”十三岁李商隐堂叔去世 移居洛阳 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 交游、亲授 聘为巡官十六岁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充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二十四岁開成二年,方登進士第。冬天,令狐楚去世。二十五岁開成三年,春,应博学宏辞试不取,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治今甘肃省泾川县)作了王的幕僚。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不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县尉。替死囚减刑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辞职---孙简被调,接姚合设法缓和---勉强留下。二十六岁二十七岁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二十九岁大概这个时期,李商隐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会昌二年(842年),李商隐以书判拔萃复入秘书省为正字,旋丁母忧居家。李商隐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三年是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三十岁会昌三年(843年),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讨伐刘稹叛乱时病故。茂元善李德裕,而牛、李党人蚩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笮之。《新唐书》会昌四年(844年)暮春,自关中移家永乐。五年冬(845年),服阕入京,仍为秘省正字。此时,宰相李德裕获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并且,在这几年内,李商隐在闲居的几年里处理了一些家庭的事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一些亲属的墓葬迁回了故乡的家族墓园。三十二、三岁会昌六年(846年)三月,武宗去世。宣宗李忱即位,并反对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持续新一轮政治清洗,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白敏中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了政府中的重要位置。李商隐在秘书省任正字。三十五岁的李商隐终于有了儿子(李衮师)三十五岁大中元年(847年),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李商隐往赴桂林任职。五月,李商隐同郑亚来到距京城大约5000里以外的南方。三十六岁大中二年秋(848年),李商隐回到长安。令狐作相,商隱屡啓陳情,綯不之省。弘正鎮徐州,又從爲掌書記。府罷入朝,復以文章干綯,乃補太學博士。《旧唐书》三十七岁大中三年九月(849年),李商隐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的邀请,前往徐州任职。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的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逝。三十八岁四十岁大中五年(851年)年秋天,被任命为西川节度使的柳仲郢向李商隐发出了邀请,希望他能随自己去西南边境的四川任职。李商隐接受了参军的职位,在简单地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李商隐于十一月入川赴职。四十岁大中九年(855年)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虽然品阶低,待遇却比较丰厚。李商隐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两到三年,罢职后回到故乡闲居。“仲郢坐事殺左遷,商隐廢罷,還鄭州,未幾病卒。”《旧唐书》四十四岁从大中元年至九年,他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州(今四川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由于李商隐在梓州幕府期间精神上的苦闷大大超过以往,跟佛教思想的碰触也就比过去密切了。居东川时,他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 ,死后葬于家乡荥阳。四十七岁《旧唐书》李商隐与佛、道佛教道教---宋华阳---女冠诗一、初读诗歌,把握情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解题锦瑟:有花纹的瑟。《世本》:“瑟,庖牺(伏羲)作,五十弦。”《汉书.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通过这个,我们会联想到什么?爱情自哀时光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精美的瑟为什么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首联以“锦瑟”二字起兴,其中最能表现作者伤感的情绪来得莫名其妙的是“无端”二字。周汝昌先生曾这样解释“无端”:“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诗人为什么会没来由?无聊、伤心、烦闷、怀念,也是对当下的一种迷茫和惆怅。人生在最伤感的时候是最多想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周在梦中化为蝴蝶翩翩起舞,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庄周梦蝶《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还是蝴蝶之梦为庄周?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人生迷惘,一去不可复得。理想和前途实不可追求、有恨难言。望帝啼鹃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夜静月明,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于是珠得月华,晶莹如同泪珠般。《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靠近华清宫温泉---杨贵妃沐浴)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对于诗人 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特点:引典精辟、譬喻精深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典故总结---结合作者际遇成长、党争、婚姻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正是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怎么理解“正是”?少年的冲动、青春的躁动、成长的代价、后知的遗憾、人生的无奈。采用反问递进句式加强语气,结束全诗。“此情”总揽所抒之情:“成追忆”则与“思华年”呼应。“可待”即“岂待”,说明这令人惆怅伤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难遣,此时当更令人难以承受。全诗语言特点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爱情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恋情的追忆和感慨。感伤人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伤和无奈,通过追忆和反思来表达对人生无常和短暂的感慨。描写音乐的咏物诗:刘攽认为“锦瑟”是义山恩主令狐楚家婢女的名字,是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悼亡诗:清朱彝尊等认为是义山怀念爱妻王氏的悼亡诗。回首平生政治遭际之作:何焯等认为此诗是诗人回首平生政治遭际之作。以此诗为序,概括回顾自己平生诗作:钱钟书认为义山是以此诗为序,概括回顾自己平生诗作,《锦瑟》中的每一句,都以琴喻诗,或言作诗之法,或言诗之风格境界。主题意象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中把唐诗意象的组合方式分为并置、脱节、叠加、相交、辐合五类,其中的“脱节”即为“跳跃”,指的是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不同意象的组合。李商隐都借助自己非凡的才气与想象力,以心理时空打造自然时空,在诗歌的天地里纵横驰骋出各自的一片新气象。全诗的意象是幽美缥缈的,而意象之间的联系却是空白的、跳跃的。在这里,“你找不着叙事的线,空间的线,时间的线,逻辑的线,特别是找不到或较难分明表意的顺序,却很容易找到那一种情绪。甚至,可以说这一类诗情绪也大致是统…的。惘然,无奈、寥落,凄凉,漂泊……主宰着它们。”王蒙还对这类诗意象间的联系作了饶有兴趣的探索,他用“但取首尾”、“解构重建”“拆解重组为长短句’等法对这类诗尤其是对《锦瑟》的可简约性、跳跃性、可重组性和非线性的特点进行证明,虽然王先生自觉此举是“走火入魔”,但结果“仍然令人惊叹”。正如义山自云:“回肠九回后,犹自剩回肠。”(《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