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沈阳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中调研
七年级 历史学科
(本试卷共19小题 满分70分 考试时长:70分钟)
注意事项: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本题共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皇帝的诏令由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相互协调。这一制度的创立和进一步完善是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武则天曾下令,所辖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可以得到升迁。这体现了武则天()
A.改国号为周
B.重视农业
C.善于纳谏
D.提倡节俭
3.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作“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描写的是()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藩镇割据的局面
C.科举考试后的盛况
D.长安城的节日气氛
4.唐朝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宦官专权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陈桥兵变
5.五代十国时期,各地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各族交往进一步加强,统一因素不断增长。这体现了()
A.北方政局动荡不安
B.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政权分立中孕育着统一
6.请给下图所示内容归纳学习主题,最合适的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7.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学成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要了解他的所见所闻,最好是阅读()
A.《大唐西域记》
B.《桂苑笔耕集》
C.《西游记》
D.《金刚经》
8.历史典故往往来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并可作为研究历史的依据。下列历史典故与赵匡胤有关的是()
A.黄袍加身
B.破釜沉舟
C.三顾茅庐
D.投笔从戎
9.下图是某位同学的学习笔记,依据笔记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诸侯争霸
B.独尊儒术
C.崇文抑武
D.闭关锁国
10.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钱物;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因此,北宋进行了()
A.商鞅变法
B.周世宗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
11.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A.率军抗金,尽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
1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了有效管辖如此广阔的疆域,元朝创立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四等人制
13.从唐朝的“开元通宝”到北宋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货币形式发生了从金属铸币到纸质货币的重大转变,且整体朝着轻便易携的方向发展。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印刷技术的革新
B.冶铸工艺的进步
C.造纸技术的成熟
D.商业的发展
14.史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史论是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和评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A.东罗马帝国多次派使臣来华,进贡狮子、羚羊等
B.雕版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文明的发展
C.1044年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和约
D.《回回药方》中记载了治疗骨折的方法
15.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行纪》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A.隋朝大兴
B.唐朝长安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
第二部分 非选择趔(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
16.某班布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主顺展板,请你参与完成。(10分)
(1)请将措施篇中的内容进行归类。(要求:写出字母)(4分)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2)请从人物篇中任选一位,说明其入选展板的理由。(要求:从建立的朝代、结束的分裂局面角度作答)(3分)
(3)阅读文献篇,材料反映了元朝对今天哪一地区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 (1分)宣政院更名的时间用世纪年代的方式如何表述 (2分)
17.隋唐王朝在川界历史上有雨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经济之变】
材料一:……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世界遗产委员会
材料二:辕形弯曲,为犁之主干,尾部与犁梢相接。箭为长方木,穿越翠辕到达翠底,与曲辕成弓箭形,故名。……进则犁箭带动犁饶向下,可深耕;退则犁箭上升,犁饶平缓,可浅耕。
——《未耜经》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水利工程?(1分)材料二所述生产工具及其用途分别是什么?(2分)
【政治之因】
材料三: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统编版《中国历史》
材料四:崇善应变,璟善守文,玄宗得二人而治。
——《旧唐书·姚崇传》
(2)材料三中的统治者是谁 (1分)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玄宗”在位前期的年号。(1分)综合两段材料分析唐代政治清明的共同原因。(1分》
【文化之荣】
(3)诗词一的作者李白被誉为什么?(1分)依据诗词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长安城的特点。(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回望隋唐时期的繁荣局面,对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什么启示?(2分)
18.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表格建构体系】
(1)请将表格中的①②③④处补充完整。(4分)
【诗词品读历史】
材料一:锐旅怀忠节,群凶窜北荒。继好安动境,和阿乐小康。
——宋真宋《契升出境诗》(节选)
材料二:山外青山楼外樓,西湖歌彝儿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
(2)依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与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7(2分)
材料二反映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1分)
【文物展现风采】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朝是哪一民族建立的?(1分)分析元朝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意义。(2分)
19.某班进行“古代中外交往”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9分)
【任务一 走近文物】
(1)图1反映了哪一使团 (1分)图2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1分)
【任务二 资料解读】
材料一:凡舶至……市舶监官莅阅其货而征之……大抵犀象、香药十取其二,余物十五分取一。
——《宋史·食货志下八》
材料二:中国与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发展贸易往来,开辟了“茶叶之路”“瓷器之路”以及丝绸和香料的“香丝之路”等海上商道。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他不仅把样茶输入日本,还将茶种带回日本,写有《吃茶养生记》,宣传茶的作用。
——据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等
(2)材料一记载了哪一机构 (1分)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机构的职能。(1分)依据材料二,分析宋朝海外贸易的主要特征。(写出两点即可,2分)
【任务三 面向未来】
材料: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毅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国的对外政策是什么?(1分)谈谈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国际交流。(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