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体温的调节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体温的调节 课件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3.3.1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体温的调节
1.举例说出体液调节除激素外,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的稳态调节。
2.概括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分析各自在维持稳态上的优势。
3.以体温调节为例,概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互协调关系。
学习目标: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并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会明显升高。
1.既然知道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当受到极速行驶的刺激时,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不受意识支配,直接使心跳加速;同时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加,也使心跳加快
2.在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神经调节可以直接调节心脏活动,也可以通过调节激素的分泌,再通过激素调节心脏活动。
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往往相互影响,共同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问题探讨
1.体液调节
(1)概念:
(2)主要内容:
(3)其他化学物质:
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
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
也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
主要指细胞外液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②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4)范围:
①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体液调节
CO2是如何调节呼吸运动?
细胞代谢加快,产生较多CO2
血液中的CO2含量升高
呼吸
中枢
维持体内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排除较多CO2
呼吸运动加强
脑干
资料:动脉血中一定水平的CO2与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兴奋性有关。当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到2%时,呼吸加深;增至4%时,呼吸频率也增快,肺通气量可增加1倍以上;超过7%时,肺通气量不能相应增加,动脉血CO2陡升,使呼吸中枢等活动受抑制而出现呼吸困难、头痛甚至昏迷。
相关信息
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常常采用含有5%左右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吸中枢的目的。
思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信号分子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反射弧
体液运输
神经递质
激素、CO2等化学物质
迅速
较缓慢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短暂
比较长
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特点比较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都不一样,但二者并不是各行其道,互不相干的。
实例1:体温的调节
1.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
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
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
散热方式: 、 、
、 ;
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
安静状态:主要 ;
运动状态: 为主。
骨骼肌
皮肤
传导
辐射
二、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协调
代谢产热
肝、脑等器官
对流
蒸发
2.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当产热>散热,体温升高;当产热<散热,体温降低。
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
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也少
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3.体温调节过程: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实现。
人和高等动物皮肤中分布有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包括冷觉感受器和热觉感受器。
(1)感受器:
分布于皮肤、黏膜、内脏
3.人处在寒冷的环境中,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会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散热速度会 ,此时机体通过哪些生理性调节保持体温的恒定呢?
皮肤内毛细血管 ,皮肤的血流量 。
汗腺分泌汗液 。
减少
减少
(1)减少散热
(2)增加产热
骨骼肌 。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释放 ,使肝及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
战栗
增多
加快
收缩
(2)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
寒冷环境中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传入
神经
传出
神经
汗腺分泌量减少
骨骼肌战栗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大脑皮层
产生冷觉
增添衣物
减少散热
细胞代谢活动增强
增加产热
垂体
TRH
TSH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
(3)炎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
炎热
局部
体温
高于
正常
体温
皮肤热觉
感受器
体温
调节
中枢
(下丘脑)
皮肤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多
汗腺分泌量增多
传入
神经
传出
神经
大脑皮层
产生热觉
减少衣物、使用空调
主要是神经调节
增加散热
体温正常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由此可见,体温调节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共同实现的。
炎热环境中,相应激素分泌减少,并非无激素调节。
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
调节能力有限
寒冷环境
高温环境
停留
过久
停留
过久
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
体温降低
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出
体温升高
①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
②使细胞、组织和器官发生功能紊乱;
③破坏内环境稳态;
④严重时危及生命;
体温恒定是人和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4.体温调节特点:
1.带婴幼儿看病时,大夫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之后,再给他们量体
温,这是为什么?
在婴幼儿哭闹时,情绪激动、挣扎,此时进行体温测量可能存在一定危险;这些活动,会使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从而导致机体产热增加。如果此时测量体温,体温会偏高,因此需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后,再给他们量体温。
【旁栏思考】
2.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
体温升高可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病理条件下的体温升高,叫发热;
第二种情况是由于机体进行剧烈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体热产生量超过其散发量,致使体温暂时升高或超过正常最高水平。
发热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定限度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这时,白细胞增多、肝细胞功能加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在很多急性病中,发热可以代表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但同时,体温过高或长时间发热,会使病人的生理功能紊乱,如引起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使病人出现烦躁、幻觉甚至抽搐等。剧烈运动引起的体温升高,经过短时间休息后便可恢复至正常体温水平,不存在有害或有益的问题。
低体温对机体极为不利,可诱发或加重疾病;但利用低温对机体影响的某些特性,降低体温对重要器官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1.将小鼠和青蛙从25℃的室温下移至4℃的环境中,两者的耗氧量、酶活性和皮肤血流量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小鼠: 耗氧量 , 酶活性 , 血流量 ;
青蛙: 耗氧量 , 酶活性 , 血流量 。
增加
不变
减少
减少
降低
减少
只有恒温动物才有体温调节机制,变温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某同学因感冒而发烧,试分别分析在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时该同学的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大小关系。
(1)体温上升期,人体产热量 散热量。
(2)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 散热量。
(3)体温下降期,人体产热量 散热量。
大于
等于
小于
知识
延伸
协同作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均为非条件反射
1.调节方式:
2.体温调节中枢:
3.冷觉和热觉的形成部位:
4.体温调节中的反射:
5.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关系:
神经-体液调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