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零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零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中考零模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观察下组图片,这组图片可以见证中国古代( )
A.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B.畜牧业的不断发展 C.南北方自然环境不同 D.粮食产量不断增长
2.秦朝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秦朝这些举措旨在( )
A.实行文化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农业发展
3.下图所示图书中的人物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主要贡献是( )
《张骞》
A.使中国丝绸由海路运往欧洲 B.联络大月氏与汉朝夹击匈奴
C.使西域正式归属了中央政权 D.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
4.东晋南朝时期,丝织业在南方已较普遍。刘裕灭后秦时,特地迁织锦工人至江南,设锦署于建康,从此南方织锦就不限于成都一地了。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丝织业得以发展的原因是( )
A.南方的劳动力充足 B.统治者政策的促进 C.江南社会和平安定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历史课上,同学们以“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主题表演课本剧,以下可作为该课本剧素材的是( )
A.设置市舶司 B.设置澎湖巡检司 C.设置宣政院 D.设置驻藏大臣
6.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座浮雕,画面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其反映的史事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虎门销烟 D.第二次鸦片战争
7.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起义部队经过五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南昌守敌,并控制了全城。对该起义理解正确的是( )
A.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D.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8.学会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在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小说《平凡的世界》 B.“包干到户”契约原件 C.纪录片《小岗纪事》 D.电影《十八个手印》
9.下表是小历同学在复习时制作的大事年表。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
时间 史事
1953年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海峡两岸交往 B.社会生活变迁 C.国防建设成就 D.对外交往成就
10.“法典规定:‘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通过这样的条款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据此判断,该法典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拿破仑法典》
11.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收集到如下资料,据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 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时的情景 一个庄园的图解 中世纪大学课堂
A.印度奴隶社会 B.西欧封建社会 C.希腊奴隶社会 D.日本封建社会
12.阿拉伯帝国充分利用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理优势,广泛吸纳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等地先进的文化成果,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材料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是( )
A.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化
C.统治者轻视人才教育 D.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
13.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下面两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彼得一世即位后,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等。 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都是封建帝王主持的改革
C.都改变了本国社会性质 D.都主张学习西方文明成果
1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罗斯福新政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
B.林肯在美国南北战争中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后研制出无烟炸药
D.冷战开始后,美国开始扶持日本,为其提供军需订单
15.构建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示意图,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联合国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B.中国智慧能完全应对社会问题
C.社会发展与局部危机并存 D.科学技术决定人类的社会生活
二、综合题
16.九年(3)班同学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为主题制作展板。阅读展板,回答问题。
板块一:著作篇 ①《本草纲目》 ②《齐民要术》 ③《伤寒杂病论》
板块二:发明篇 材料一 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新唐书》 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萍州可谈》
板块三:人物篇 祖冲之 毕昇
(1)请将板块一中的著作按撰写的时间进行排序。(标注序号即可,3分)
(2)写出板块二中材料一反映的生产工具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的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请从板块三中任选一位人物,为其撰写人物小传。(从人物的朝代、成就及影响方面作答)
17.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嘉言懿行】
材料一
历史事件 人物 相关言论
甲午中日战争 A 倭舰专特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戊戌变法 B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C 陈独秀 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万金家书】
家书一 男在此为国作事,……乃国家育养学生,……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忠孝二逢,本非相悖,尽忠即所以尽孝也……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 ——摘自1919年清华学子闻一多的家书 家书二 卢沟桥事件后……,日本已动员全国力量来灭亡中国。中国政府为自卫应战亦已摆开了阵势……这一战争必然要持久下去……我军已准备着以最大艰苦斗争来与日军周旋。 ——摘自左权至叔父书
【人物照片】
材料二
焦裕禄 王进喜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结合所学知识,将A、B、C三处补充完整。
(2)家书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的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家书二中的战役爆发的年份。
(3)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人物,介绍其历史贡献。(写出一点即可)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任选一位英雄人物并谈谈你从他身上感受到的精神品质。
18.历史社团开展“走进辽宁‘六地’,探寻红色基因”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参观博物馆】
材料一
①雷锋纪念馆 ②辽宁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 ③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查阅资料】
材料二 1948年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克锦州。19日解放长春,沈阳……逐成孤岛。盘踞在这里的蒋军如同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曰……东北野战军则步步紧逼,千军万马合围沈阳,作战计划是:首先断绝沈阳蒋军退路,分别包围其卫星据点,然后攻取沈阳。
——摘自《沈阳日报·千军万马合围沈阳》
材料三 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最终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解读地图】
材料四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请将材料一中的三个场馆分别填入对应的横线处。(标明序号即可)
抗日战争起始地: ;新中国国歌素材地: ;雷锋精神发祥地: 。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重大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们进行材料三中的“伟大抗争”的目的。
(3)根据材料四,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辽宁地区的建设成就。(写出一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的建设成就取得的历史意义。
19.某班同学以“推动社会发展因素”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创新】
人物: A 成就: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来源,对蒸汽机进行一系列改进。 称号:“蒸汽机之父” 人物:袁隆平成就: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贡献。 称号: B
【团结】
材料一 由于在华北事变之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渐趋转向“联蒋抗日”,并号召国民党内的有识之士将国家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矛头转向日本侵略者。
——摘编自谷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征探析》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文件。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结合所学知识,将A、B两处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写出一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各国共同签署的文件名称。
(3)请以“民族解放推动社会发展”或“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为观点,从以下史事中任选两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百家争鸣 印度民族大起义 文艺复兴 太平天国运动 邓小平南方谈话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2025年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中考零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A
2.C
3.D
4.B
5.D
6.C
7.B
8.B
9.D
10.C
11.B
12.B
13.D
14.A
15.C
16.(1)排序:③②①。
(2)名称:筒车。影响:指南针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祖冲之:朝代:南北朝。成就: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影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毕昇:朝代:北宋。成就:发明活字印刷术。影响: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7.(1)A:邓世昌。B:谭嗣同。C:新文化运动。
(2)历史事件:五四运动。时间:1937
(3)贡献:焦裕禄:为了摸清灾情,改变兰考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面貌,焦裕禄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王进喜: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
(4)开放题,人物与其对应的精神相符即可。选择邓世昌,从邓世昌身上,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畏的牺牲精神。选择谭嗣同,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的精神。 选择王进喜。从王进喜身上,我感受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选择焦裕禄。从焦裕禄身上,我感受到他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
18.(1) ③ ② ①
(2)战役:辽沈战役。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成就: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历史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1)A:瓦特。B:“杂交水稻之父”
(2)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提出“联蒋抗日。”(写出任意一点即可)名称:《联合国家宣言》。
(3)示例一观点:民族解放推动社会发展选择的史事:印度民族大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选择任意两项即可)论述: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民族解放推动社会发展。示例二观点: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选择的史事:百家争鸣,文艺复兴,邓小平南方谈话。(选择任意两项即可)论述: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见,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