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周总理,你在哪里》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字翔宇,曾用名伍豪、少山、冠生等,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49年至1954年间称政务院)总理直至1976年逝世。1949年至1958年间兼任外交部部长。历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等党、政、军重要职务。
人物简介
正值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青年不知自己的未来何去何从,失去人生奋斗目标。针对这一现象,校长特别安排了“立命”这一课,向学生提出问题:“请问你为什么而读书?”
有的学生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有的学生回答:“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学生甚至回答说:“为家父而读书。” 唯有12岁的周恩来站起身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评价周恩来:“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力挽狂澜:解放战争时期
殚精竭虑:三大改造一五计划时期
周恩来坚持团结各民主党派、民主阶层、各派中间力量,不断发展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奠定基础。还指出要把地下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更能战斗的群众的党。
领导集体组织实施了以156个大型项目为主体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国家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情况下,一度出现急躁冒进的现象。周恩来等同志及时觉察到这一情况,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并采取措施,保证经济建设继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到1956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为国家工业化初步奠定了基础。
1976年1月8日
  操劳一生的周恩来总理
  走完了78年的人生旅程
  他离去
  骨灰洒向祖国大地
  身后没子女
  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
  50多年革命生涯
  26载总理重任
  “周恩来”这个名字
  是中国人民永远的怀念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东渡日本前,给同学郭思宁的赠言:“愿相会与中华腾飞世界时”,落款为:“弟翔宇临别预言”。从这幅题词中可以看出一个19岁的热血青年的鸿鹄之志。
红军长征时,周恩来作为党和中央红军主要负责人之一,身兼数职,极度繁忙。尽管如此,他仍严格要求自己参加组织生活。1935年6月底,红军到达两河口地区休整,根据组织改选,警卫员魏国禄当选了周恩来所在党小组的组长。一次,周恩来问为什么很久不开党小组会议。魏国禄告诉他,小组会开过了,看首长忙,就没通知。没想到,周恩来用平时少见的严肃态度批评道:“那怎么能行?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是普通党员,谁都要过组织生活,这是个党性问题。”
周恩来从1974年6月1日生病住院,到1976年1月8日病逝,587天里做过大小手术14次,平均40天做一次,其间他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负责同志谈话55次,接见外宾63次,召开会议40次……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抱病操劳国事,他说:“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是七十七岁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寿了。可是这二十几年时间,总应该把国家建设得好点,人们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马克思那里报到,才感到安心。”
1976年1月8日,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1977年1月,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各种悼念活动,尽情倾诉对总理无限的哀思与深情的怀念。《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优秀抒情诗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出来的。它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因而很快就传诵开来。
写作背景
明确节奏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
周总理——
大地/轰鸣: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明确节奏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啊,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音:
“啊,轻些呀,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明确节奏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呵,想念你
——想——念——你……
整体感知
1、本诗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试梳理概括。
第一部分(1):直抒胸臆,抒发对周总理的敬爱与怀念之情,奠定抒情基调。
第二部分(2—7):着重刻画周总理的光辉形象,进一步表现崇敬、思念之情。
第三部分(8、9):全诗抒情的高潮,表明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学习环节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二、深入研讨,领悟情感。
三、写法借鉴,学以致用。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感受诗歌中流露的情感。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2,根据诗歌内容,给诗歌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我们/对着/森林喊:
周总理——
松涛/阵阵: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宿营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
周总理——
海浪/声声: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新课讲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
啊,总理,
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
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广场/回音:
“啊,轻些呀,轻些,
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
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
──在这里,在这里,
在这里……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 地方,
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啊,/想念你
——想——念——你……
新课讲解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说说这首诗歌的结构线索和感情线索分别是什么。
新课讲解
你在哪里 ——
他刚离去 ——
找遍整个世界 ——
就在这里 ——
在人民心里 ——
感情:怀念崇敬
结构线索
感情的开端
感情的发展
感情的回荡
感情的迸发
感情的升华
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深情呼告,直抒胸臆,将人民对周总理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新课讲解
合作探究
1、从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回答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总理形象?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询问高山、山谷回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人格化,自然万物仿佛成为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写出了周总理大步走的细节。周总理为革命奋斗不止,为共产主义理想奉献不息。
合作探究
2、从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回答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总理形象?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询问大地,大地轰鸣。那闪着的汗滴表现出周总理胸怀博大,与人民心连心,和百姓同甘苦。
合作探究
3、从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回答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总理形象?


宿营地上篝火红啊,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询问森林,松涛阵阵,好似周总理的亲切笑语,表明周总理平易近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