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民革中央第一届名誉主席宋庆龄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跃进。”因为这次会议的历史使命是(  )
A.如何彻底完成民主革命
B.讨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问题
C.纠正长征途中“左”倾指挥错误
D.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2.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662名代表来自全国14个党派、9个地区、6个军队单位、16个团体。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会议目的是筹建新中国 B.与会代表由选举产生
C.会议具有广泛代表性 D.代表们都来自解放区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20世纪中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在东方和西方都形成均势。这一事件后,远东的均势被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打破,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大大加强。”与材料描述密切相关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C.土地改革完成 D.西藏和平解放
4.综合考虑国内外各方面因素,毛泽东等领导人把“政治解决”的选择放在首位,并最终决定以军事力量为后盾,采取和平谈判解决西藏问题。上述材料论述了解放西藏的(  )
A.背景 B.策略
C.过程 D.意义
5.1950年10月4日,《洛杉矶时报》报道:“美国今天承认,8月27日在朝鲜的联合国空军的两架美国P-51歼击轰炸机因失误轰炸了中共靠近安东的简易机场。”可见中国抗美援朝的正义性是(  )
A.维护国家安全,反侵略 B.援助朝鲜
C.保障东亚和平 D.发扬国际主义精神
6.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1954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你认为这个“新阶段”指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8.电视剧《大宅门》讲述的是老北京一家百年药店白家“百草厅”的百年兴衰沉浮历史,这家民族资本家老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应走的发展道路是(  )
A.公私合营
B.独立经营
C.投资国外
D.股份制经营
9.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下图空白处所代表的历史阶段(  )
A.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生产资料一直是公有制
C.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0.20世纪中期,中国经历了历史性巨变。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②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跻身于世界工业化强国的行列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友人时说:“当然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他还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主张(  )
A.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D.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12.1979—1983年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0.079%,1984年的增长率为15.2%,这超过了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所需的7.2%年均增长率。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不断增长   D.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13.如果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影响中国的100位杰出人物评选活动,推荐邓小平参选“特别贡献奖”,最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是(  )
A.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C.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4.下面的宣传画体现的主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5.“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经济增长 B.维护世界和平
C.增进民生福祉 D.共建精神家园
16.“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17.澳门回归二十多年来,GDP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超8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行
18.邓小平曾在不同场合说,香港回归后,香港居民“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这是说香港回归以后,香港原有的________不变(  )
A.政治制度 B.法律
C.生活方式 D.金融中心的地位
19.“诗人外交家”周南回忆了他当年亲历与英国就香港回归谈判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他深情地说:“抚今追昔,更加感到香港顺利回归以及‘一国两制’方针的顺利实施,首先要归功于小平同志的领导。小平总是在关键的时刻、在关键的问题上,作出了关键的指示。”材料表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利的外部环境 B.友好国家的帮助
C.综合国力的提高 D.决策者的正确领导
20.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构想
21.下列《人民日报》中的头条新闻反映的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22.“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门,20个省市区,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等。”以上材料说明(  )
A.开发“两弹一星”的目的是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使我国跻身于强国行列
C.“两弹一星”消耗了国家大量的资源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辞中写道:“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里提到的“他”是(  )
A.袁隆平 B.钱学森
C.屠呦呦 D.王进喜
24.下列关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消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提前消费和休闲生活等成为新的时尚
②人们的生活消费具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
③生活消费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趋势
④生活消费维持在基本的生存水平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5.“从清一色的蓝灰色中山装,到牛仔裤、西服,再到各式各样的奇装异服;从柴米油盐的凭票供应,到可乐、汉堡、牛排等各国美食遍布大街小巷;从集体宿舍到福利分房再到住房商品化……”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863计划”的实施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改革开放的推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县土地改革前后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单位:亩)。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雇农 其他
土地改革前 占有土地 百分比 37.6 12.8 34.2 11.9 3.5
人均 9.93 4.71 1.69 0.4 0.79
土地改革后 占有土地 百分比 5.8 4.16 34.2 50.39 5.45
人均 1.52 1.53 1.69 1.54 1.51
材料二 1951年陈兴华《加紧生产 多打粮食》。
(1)据材料一,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2)土地改革后,我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为材料二的图片写一句解说词。这幅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4)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说明,在经济领域我国出现了什么根本性变革?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如图所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图
材料三 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根据材料一,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编制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基本任务是什么?请列举出这一规划取得的两个主要成就。
(2)材料二中,由A到B有哪两个主要原因?由B到C变化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汲取什么深刻教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2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四十多年来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村改革篇】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如下图)
1980年产粮 5.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15亿千克
【经济特区篇】
材料二 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
【解放思想篇】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展望未来篇】
材料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共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回答凤阳县农业生产呈现什么趋势。
(2)根据材料二,回答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邓小平发表这段谈话有什么重要意义。
(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1990年,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的我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3分)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3分)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我们现在的外交任务,是分成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同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兄弟的友谊,我们在斗争营垒上属于一个体系……另一方面,是反对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敌视我们的,我们同样也要敌视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
——1949年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与美国关系的改善,是为了平衡苏联的压力,也是为了服务国内建设;与美国的关系改善后,西方主要国家相继与中国正式建交。1978年后出于改革开放的需要,中国更是将欧美国家作为交往的主要对象,使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展到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摘编自《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取向研究(1950—2010)》
(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的外部形势有哪些。
(2)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请再举出一例1978年后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外交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提示:需答出4个因素)
答案
1-5BCABA 6-10CBADB 11-15ADDDC 16-20DDCDD 21-25BDAAC
26.(1)封建土地所有制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地主占有的土地骤减,贫雇农占有的土地骤增,人均占有土地量相对均衡。
(3)图片中两位正在收割的农民充满成为土地主人的自豪感和丰收的喜悦。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27.(1)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沈阳第一机床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2)“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1)粮食产量逐年上升(或者增长)的趋势。
(2)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
(3)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等。
29.(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有利条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0.(1)新中国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意思相符即可)
(2)与美国改善关系;西方主要国家与中国建交;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扩展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中美正式建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国际形势;国家利益;外交策略;综合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