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共 23 道题,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其中选择题用 2B 铅笔填涂作答,其它试题按题号
顺序在答题区内用 0.5 毫米黑色水笔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和试题卷上作答无
效。
一、积累与运用 (17 分)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黝黑(yòu) 什物(shí) 剪裁(cái) 妇儒皆知(rú)
B.胆怯(qiè) 亘古(héng) 烦燥(zào) 气冲斗牛(dǒu)
C.宛转 (wǎn) 书斋(zāi) 修葺(qì) 惊心动魄(pòu)
D.督促(cù) 憎恶(zēng) 执拗(niù) 忍俊不禁(jīn)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
中国的青年从来不曾让人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在深厚的文化积淀里,自有让他
们奋进的血脉和基因。他们深深懂得,个人价值实现要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 ,每每在
危难时刻 ,迎难而上,不逃避不畏惧, 以赤子之心回报国家和人民,以无私奉献
青春担当。
A.失望 因此 挺身而出 诠释 B .无望 所以 挺身而出 诠释
C.失望 因此 自告奋勇 解释 D.无望 所以 自告奋勇 解释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 (2 分)
①青春是一串银玲般的笑声,青春是一条崭新的跑道,青春是一本刚打开的书。②青春的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把握时光。③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自吹自擂,而要谦虚谨慎,志存
高远。④因为真的不知道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激流险滩等待我们去跨越。
A.句①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春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特点,
增加语言的气势,使情感更强烈。
B.句②有语病,应改为“青春的我们应该把握时光,努力学习”。
C. 句③中,“自吹自擂” “谦虚谨慎” “志存高远”都是并列短语。
D. 句④中,“因为”是连词,“前方”是名词,“跨越”是动词。
4.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5 分)
(1)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 (2 分)
A. 《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
《孙权劝学》出自其中。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
B. “说”是古代一种说明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我们学过唐代刘
禹锡的《爱莲说》。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把一撮烟末撒进神父家做复活节蛋糕用的面团里,
因此被神父赶出教室。
D.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2)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一些对自己产生重要影响的人。请你从下列两组人物中任
选一组,简要分析前者对后者成长路上产生的重要影响。 (3 分)
A.朱赫来与保尔·柯察金 B.曹先生与祥子
5.古诗文默写(6 分)
(1) ▲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2)马上相逢无纸笔, ▲ 。 (岑参《逢入京使》)
(3) ▲ ,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4)浩荡离愁白日斜, ▲ 。 (龚自珍《己亥杂诗》)
(5)新时代的青少年,当志存高远,要有杜甫在《望岳》中抒发的“ ▲ , ▲ ”
的雄心壮志。
二、古诗文阅读 (17 分 )
(一)古诗阅读(3 分)
6.选出下面对两首古诗赏析表述有误的一项 ( ▲ ) (3 分)
【甲】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乙】 桂源铺
宋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释】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A. 甲乙两诗都是哲理诗,通过某一现象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发。
B. 甲诗前两句是描摹,后两句是议论,诗人借助一系列的景物描写,通过写山区行路的
感受,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C. 乙诗首句“万山不许一溪奔”以拟人化手法,展现群山与溪水的对立, “不许”二
字凸显自然力量的对抗性。
D. 甲诗告诫我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乙诗揭示了新生力
量必将突破阻碍,获得自由的道理。
七 年 级 语 文 试 卷 第 2 页 (共 8 页 )
(二)文言文阅读(14 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
酌油沥之, 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旗丁①数百以篙刺之,
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②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
怒,招叟至前, 以拳打砖墙, 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 ”叟曰:“君能打墙,不
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 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
之名死亦何怨 ”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
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了。”拔其拳, 已夹入老人腹中, 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 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 ①旗丁:船工。②揶揄:嘲弄。
(清袁枚《子不语正编》)
7.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 (3 分)
A.公亦以此自矜 以拳打砖墙
B. 睨之久而不去 旁睨而揶揄之
C.但手熟尔 但见杨双膝跪地
D.徐以杓酌油沥之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
8.将选文中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2 分)
(2)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3 分)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 分)
垂 死 之 年 能 以 一 死 成 君 之 名 死 亦 何 怨
10.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 的写作手法,通过普通百姓的技艺与感悟,从为
人处世的角度告诉我们 ▲ 的道理。甲文开头简明扼要
地介绍陈尧咨的出众才能,目的是 ▲ ,从技艺方面
充分说明了 ▲ 的道理。 (4 分)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三、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8 分)
【材料一】
①欧盟于 2021 年开始严格了有机蔬菜的认定标准,大棚种植采用人工补光、非天然基质无
土栽培等方式生产的反季蔬果不予认定为有机食品。而法国已正式提出不倡导利用大棚生产反
季蔬果,并且认定其为非有机产品,理由很简单———不环保。
②生产反季蔬果必须建造简易大棚,这会造成严重的塑料膜白色污染。残留农膜主要集中
在 10-15 厘米土层之间,长此以往,既让耕地生产力下降,农膜又可能被雨水冲刷到江河,流
向大海,为全球的塑料、微塑料污染增添无尽的源头。有些地方会将农膜积累起来 一把火烧掉,
但焚烧的结果会污染环境。
③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蔬果还会造成杀虫剂超量使用。塑料膜棚造成温室环境并提高了棚内
湿度,也有利于害虫和微生物的生长,为控制害虫,必然要大量使用杀虫剂。在中国,为减少
大棚生产成本,菜农普遍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价格便宜且药效强。
④从这些事实和现象来看,禁止大棚反季蔬果的生产和销售是有充足理由;但是,这并不
妨碍人们享用反季蔬果。如,中国幅员辽阔,北方的冬天完全可以享用南方自然生长的蔬果,
价格也比进口蔬果亲民。另外,在蔬果大量上市的季节,用冷冻冷藏的方式把一部分蔬果保存
起来,到冬天再供应市场,也算是反季蔬果。
【材料二】
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不时不食”,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应季的食物,就没有那个季节
的特性,健康价值就会因此改变。
从农业生产角度来说,应季的产品品质优于反季节的产品。其实,现在我们已经被反季节
的蔬菜和水果所包围,而且已经没法再离开它们了。
30 年前,北方冬天的蔬菜品种少得可怜。家家户户储存白菜、萝卜、胡萝卜、马铃薯,还
要腌咸菜。这就是所谓只有“应季食品”的生活。那时候,人们在冬春季节的维生素 C、胡萝
卜素、维生素 B2 等营养素供应普遍不足,靠腌菜来维持生活,又增加了亚硝酸盐的摄入量,不
利于饮食安全,更不要说食物多样化和美食的享受了。
相比之下,无论哪个季节,多吃蔬菜水果,才是健康的关键。蔬菜水果的总摄入量越大,
癌症、心脏病的危险就越小。如果反季节的蔬菜水果一律不吃,那样对健康有害无益。
【材料三】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蔬菜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
11.对以上材料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我国的菜农使用的甲胺磷等高毒农药,虽然价格便宜、药效强,但势必会造成环境污染,
影响蔬果的质量。
B.现在我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反季蔬果了,如果一概不吃,对身体健康是有害无益的。
C.从【材料三】的图表可看出,2020-2024 年间我国蔬菜进出口总量大体上呈增长趋势,
且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
D.从事实和现状来看,反季蔬果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在享受其优势时尽量减少负
面影响。
12.简要概括【材料一】②③段的主要内容。 (3 分)
13.阅读以上材料后,就“是否吃反季蔬果”这一问题班级内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全对话,谈
谈自己的看法。 (3 分)
小文同学: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我以后只吃当季蔬果,大家也不要吃反季蔬果了。
小言同学:哎呀,我可不管这些,我想吃啥就吃啥,专家不是说了吗——反季蔬果一律不
吃有害无益。
你: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3 分)
①如今,你若是在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它们几乎是笔直
地从山顶上穿过竹林挂下山来。这便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业绩。他们在竹林里送走了几百个白
天和黑夜,用竹滑道,用水滑道,送出了一百多万根毛竹。这一百万根毛竹,流去了井冈山人
多少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为了搭起滑道,他们翻越了多少陡峭的悬岩绝壁;为了找寻水路,
他们踏遍了多少曲折的幽谷荒滩。冒着大风雪,二百多青年男女来到离茨坪六十多里的深山,
要在那周围二十多里没有人烟的林海深处,完成砍伐三十万根毛竹的任务。漫天风雪,封住山、
阻住路,却摇撼不了人们的意志,扑灭不了人们心头的熊熊烈火。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
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 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竹桥,
也在一天比一天往上长。杜鹃花开满山头的时节,英雄们终于唱着凯歌,欢送着亲手砍下的那
三十万根毛竹,让它们沿着满山绕的滑道,一路欢唱着飞下山去了。
②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 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
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 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
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快快地去吧,带去井冈山人民的心愿不,带进冈山人
民的干劲,也带去井冈山人民的风格吧!
③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
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
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
命精神。
(节选自袁鹰 《井冈翠竹》)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
14.概括选文①②段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 25 字) (3 分)
15. 品味第②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 分)
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原句与改句相比好在哪里 (3 分)
原句: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
改句:它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
17.阅读选文与链接材料,概括说出井冈山精神的内涵。 (3 分)
【链接材料】 西江月·井冈山①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②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③。
[注释]:①该词是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②黄洋界:井冈
山五大哨口之一。③宵遁 (dùn):指敌人乘夜逃跑。
(三)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15 分)
风筝还在天上飞
①小时候,放风筝是件很酷的事。平原,没有仰头落帽的钻天树,没有凌虚摩霄的峰
峦,也难得有一影偶尔路过的飞机,仅有燕子、麻雀、乌鸦在空中欢腾,围着房顶、树梢
追逐,盘旋。而风筝比鸟儿飞得高,比飞机听使唤,比云彩更昳丽。一线在手,仿佛是跟
天神拔河。
②别以为这是我制作的,哈,是父亲的手艺。一天,我模仿邻居王小二,拿芦苇秆扎
风筝。父亲见了,摇头:“芦苇太脆,经不起折腾。”他劈开一根毛竹,用竹片扎成六角
的菱形骨架,糊上厚实的牛皮纸,在底部粘上两条长长的纸带,反复调准提线,然后,系
上棉质的白线,那线绕在木制的轱辘上。
③父亲领我来到镇子西边的旷野,手把手教我怎么顺风放、顶风跑。他说:“风筝上
了天,只要不遇强风,一般都很平稳。放和收,最为关键,掌握不好,它会翻跟斗,倒栽
葱。 ”
④如是,我控制高度,收收放放,跑跑停停。第二天,又按照父亲说的操练。两天玩
下来,熟能生巧,操纵自如,痛快极了,也梦幻极了,感觉像自个儿在天上飞。
⑤一天傍晚,我又来到旷野,有了前面两番历练,胆子大了,气儿粗了。我把线一放
到底,风筝飞得老高老高。我是新手,识相,尽量找人少的地方,避免和他人的风筝发生
碰撞。偏偏那个牛气哄哄的牛大鼻子------绰号牛魔王-拿他那只鬼脸形的风筝缠过来,企
图俘虏我的风筝。我收线,他也收线;我跑开,他也追过来。结果,两根线绞在一起,我
的线单薄,断了。眼见风筝晃晃悠悠、飘飘摇摇,越过小洋河,坠入对岸的麦田。
⑥我拔脚就追,追到小洋河边,傻眼:河水有十几丈宽,河上无桥,奈何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8 页)
⑦正犹豫间,曹家老大——这小子是飞毛腿,平常我总比不过他-----撒腿就向东边
跑,一里开外有座桥,我盯着他,看他转过了桥,敞开夹袄,摘掉帽子,甩着小辫,转
而向西,狂奔到对岸的麦田。谢天谢地,曹大找到了我的风筝,他高高举起,看上去完
好无损。
⑧曹大夹着风筝往回走,肩膀一耸一耸,一步三摇。你可快点走啊,快点!等他晃
过桥。等他面向我。等他……咦,他一闪没了踪影。
⑨等了半天,曹大再没出现。我急了,就去他家找。
⑩曹大的家,在我读书的私塾的隔壁,他父亲是补锅匠。这是一所“钉头舍子”,
极其低矮破旧的茅草房。门关着。叫他,里边没人应。
父亲恰巧路过,他问明情况,拍拍我的肩,领我回家。
父亲找出一团细麻线,让我交给曹大。父亲说:“风筝原来是你的,断线飞了,
你没去捡,表明你放弃了。曹大跑了几里路去捡,不管捡到的是完好,还是破烂,那都
是他的。曹大家穷,玩不起风筝,你把这团麻线给他,让他也快活快活。”
我又去找曹大,这次门开着。曹大见了我, 一脸窘迫,直想躲。我赶紧声明:
“风筝是你找回的,就归你了。这儿有一团麻线,也给你。”
(14)曹大喜出望外 傻傻地接过麻线,像做梦。
父亲又按原样做了一只风筝。改天,我和曹大,两只风筝比翼齐飞。
(16)若干年后,曹大应征入伍,干到营级,转业在盐城。我么,不郎不秀,半道改
行,混成码字匠。
一次返乡,遇见曹大的母亲。老人家拉着我的手,亲热地说:“我家曹大经常念
叨你,说你是他小时候最好的朋友。”
我心头一暖,想起那只风筝———哦,风筝还在天上飞。
18.文章围绕“风筝”展开叙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并补全内容。 (3
分)
19.细读下面有关风筝的片段,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曹大的心理的,做好旁批。 (3
分)
[语句]曹大见了我,一脸窘迫,直想躲。我赶紧声明:“风筝
是你找回的,就归你了。这儿有一团麻线,也给你。”曹大喜
出望外,傻傻地接过麻线,像做梦。
[旁批] _______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8 页)
20.在讨论文章写作思路时,小语同学认为第⑥段与“风筝”无关,应该删去。对此,你
持反对意见,请说说理由。 (3 分)
21.“风筝还在天上飞”意蕴丰富,作者以此为题,并用其收束全文。请结合全文内容,
说说其包括哪些含义。 (3 分)
22.家,不只是居所,也是心灵的归宿、精神的港湾。读过选文,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家”是如何助力我们成长的 (不少于 50 字) (3 分)
四、作文 (50 分)
23. 一句不经意间看到或听到的话,一帧美丽旖旎的风景画,一场激情澎湃的讲座,一次
自由旅行,一本书……也许都会给你精神的震撼和奋进的力量。人生要不断为自己赋
能,才能有勇气有信心走好脚下的路,创造美好生活。
请以“为自己赋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恰当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② 字数不少于 600 字。
③ 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④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七年级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8 页)2024-2025 年度七年级下期末检测
语文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 17 分)
1. D (2 分)
2. A (2 分)
3. C (2 分)
4.(1)B (2 分)
(2)(3 分) 按要求简述,理由充分,意对即可,计 3 分.
示例一:朱赫来让保尔·柯察金懂得了信仰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朱赫来在
借宿保尔家的日子里,给保尔讲述布尔什维克党人的故事,让保尔的认识发生
改变,后来在朱赫来的引导、鼓励下,保尔最终成为一名有坚定信仰的共产主
义战士。
示例二:曹先生让祥子懂得了做人要有尊严。在祥子到曹先生家拉包月时,
曹先生和气地对待他,即便祥子拉车摔伤了曹先生,曹先生都丝毫没有责备他,
不让他辞职。曹先生让祥子悟出:尊严比命更重要。
5. (6 分)(1)万里赴戎机 (2)凭君传语报平安 (3)黄梅时节家家雨
(4)吟鞭东指即天涯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每空 1 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满分 17 分)
(一)本题满分 3 分
6. (3 分)B
(二)本题满分 14 分
7. (3 分)A
8.(1)(2 分)陈尧咨曾经在自家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着。(“尝”“释”
各 1 分,句意不通顺扣 1 分)
(2)(3 分)杨二故意在十步以外摆开架式,奋力挥拳击打他。。(“故”“取势”
“奋”各 1 分,句意不通顺扣 1 分)
9.(2 分)垂 死 之 年/ 能 以 一 死 成 君 之 名 /死 亦 何 怨(断对一处得 1 分)
10.(4 分)以小见大,1 分,要正确看待长处,不可自傲,1 分,烘托卖油翁技高一筹,
1 分,熟能生巧、勤能补拙,1 分。
三、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本题 8 分
11. (2 分)C
12.(3 分)生产反季蔬果所导致的负面影响。
13.(3 分)示例:我认为不要过于绝对。反季蔬果确实存在污染环境、营养流失等问题,
我们应该尽量多吃应季蔬果,适量选择反季蔬果做为补充。
(二)本题满分 13 分
14.(3 分)叙写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井冈毛竹的贡献与精神。
15.(4 分)“穿云钻雾”“呼啸而来”两个动词,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拟人的修辞),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滑道高耸入云的画面,又表现了毛竹下滑速度之快、声势之大,
表现出井冈山人急于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革命热情。
16.(3 分)原句使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强调了翠竹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
不挠的精神,直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井冈翠竹的敬仰之情。
17.(3 分)坚定不移的信念,艰苦奋斗的作风,勇往直前的意志。
(三)本题满分 15 分
18.(3 分)(1)父亲给“我”做风筝(1 分)
(2)曹大捡走了“我”的风筝(1 分)
(3)父亲让“我”把麻线给曹大(1 分)
19. (3 分)“我”去曹大家找他时,曹大从“一脸窘迫”到“喜出望外”神态变化,
体现了曹大对风筝的渴望,以及得到风筝后的意外、喜悦。
20. (3 分)第 6 段不能删去,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河面很宽,解释了“我”无法直接
过河取风筝的原因,为下文曹大捡走风筝做铺垫。
21. (3 分)“风筝”象征着父亲的智慧、善良和爱心,题目说明当年父亲对“我”的
教导时隔多年后,我依然铭记于心,传达出“我”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同时,题目也象
征着“我”与曹大之间友情的延续,表达出“我”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
22.(3 分)结合材料,言之成理得分。
示例:成长中,我们会获得成功与喜悦,也会面对挫折与失落,“家”中父母引导我们
正确看待人生得失。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给予我们足够的支持,让我们在实践
中学习和成长。
四、作文(50 分)
分 类 分数 档 评分标准
1.写作目的明确,选择的文体恰当,文体特征明显。
2.选材立意紧扣题意,中心明确,思考深入。
一 类 50-46 3.依据文体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流畅,结构合理。 4.依据情景叙述故事,内容充实,描写生动,符合主题思想的表达需要, 感情真挚。 5.文学创作想象合理,形象鲜明,构思精巧,寓意深刻。能运用个性化 语言表情达意。
6.能针对情景所反映的问题展开论述,观点鲜明,能运用论据进行充分
论证,恰当运用论证方法,逻辑清晰。
1.写作目的较明确,选择的文体较恰当,文体特征较明显。
2.选材立意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思考较深入。
3.依据文体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语言通顺,结构较合理。
二 类 45-41 4.依据情景叙述故事,内容较充实,有一定描写,符合主题表达的需要, 感情真实。
5.文学创作想象合理,形象较鲜明,构思合理,立意较深刻。
6.能针对情景所反映问题展开论述,观点明确,能运用论据进行论证,
能运用论证方法展开论证,逻辑比较清晰。
1.写作目的基本明确,选择的文体基本恰当,基本符合文体特征。
2.选材立意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有一定的思考。
三 类 40-36 3.语言基本通顺,结构较完整。 4.基本能依据情景叙述故事,内容较具体,基本符合主题表达的需要。
5.文学创作有一定想象,构思基本合理,有所立意。
6.能就情景所反映的问题有所论述,观点基本明确。
1.写作目的不明确,文体混乱。
2.选材偏离情景,中心欠明确。
四 类 35-31 3.语言欠通顺,结构欠完整。 4.叙述故事偏离情景,内容空泛,情感虚假。
5.文学创作想象不合理,立意模糊。
6.论述偏离情景,观点不明,条理混乱。
五 30 以 有以下情况之一:1.文不对题或内容有严重错误;2.文理不通,结构混乱:
类 下
3.文不成篇,且字数不足 300 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