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9 大象的耳朵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19 大象的耳朵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大象的耳朵》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认识 “似、耷、咦、竖、竿、舞、痛、烦、扇、慢、遇、兔、安、根、最” 等生字,掌握 “似、耷” 等生字的写法,理解并运用 “耳朵、扇子、遇到、兔子、后来、不安、毛病、头痛、最后、只要、人家” 等词语,能够用这些词语进行简单的造句。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体会不同角色的语气和情感,把握课文的主要情节和大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的道理,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盲目模仿别人,要保持自己的本色。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乐于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并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角色的情感和大象的心理变化。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
(1)深刻理解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这句话的含义,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2)体会大象从最初的坦然到不安,再到尝试改变,最后明白道理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境,如模拟大象遇到各种小动物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角色情感。
朗读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课文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如 “大象为什么想让耳朵竖起来?”“大象最后为什么又把耳朵放下来了?” 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动画、实物等教具,如展示大象耳朵、扇子、竹竿等的图片或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游戏教学法:设计与生字词、课文内容相关的游戏,如 “生字接龙”“角色猜猜看” 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广阔的动物世界里,有许多可爱又奇特的动物,你们最喜欢哪种动物呀?(学生自由发言)有的同学喜欢机灵的猴子,有的喜欢凶猛的老虎,还有的喜欢可爱的熊猫,大家的喜好可真多呀!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种非常特别的动物,它的体型非常庞大,有长长的鼻子,还有大大的耳朵,你们猜猜它是谁?(学生回答:大象)对啦,就是大象!
大家见过大象吗?(可以请见过的同学说说大象的样子)大象的鼻子可以吸水、卷东西,特别厉害。那你们注意过大象的耳朵吗?它的耳朵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描述)有的同学说大象的耳朵很大,有的说它的耳朵是垂下来的。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大象耳朵的课文,看看这篇课文里的大象,它的耳朵有什么特别的故事。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大象的耳朵》,大家一起读一读题目吧!(学生齐读题目)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没有什么想问的呀?(引导学生提问,如 “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那样的?”“大象的耳朵会发生什么事呢?” 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篇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桌,也可以举手问老师。同时,把课文中的生字词用横线画出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巡视,关注学生的读书情况,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检查生字词认读:
(1)出示生字卡片:“似、耷、咦、竖、竿、舞、痛、烦、扇、慢、遇、兔、安、根、最”,请同学们开火车认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读错的,大家一起帮他纠正。
(2)老师带读生字,强调易错的读音,如 “似” 是多音字,在 “似的” 中读 shì,在 “似乎” 中读 sì;“耷” 读 dā,不要读成 tā;“竿” 读 gān,不要读成 gǎn 等。
(3)出示词语卡片:“耳朵、扇子、遇到、兔子、后来、不安、毛病、头痛、最后、只要、人家”,先让学生自己读,然后同桌互读,最后老师指名读,纠正读音。
再读课文:现在我们把生字词读熟了,再一起来读课文,这次要读得更流利,注意停顿和语气。(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然后学生分组读,每组读一段,最后全班齐读)
了解课文大意:读完课文后,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呀?(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很多小动物都说它的耳朵有问题,大象就想让耳朵竖起来,结果遇到了麻烦,最后又把耳朵放下来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
(三)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大家想一想,“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是什么意思呀?(引导学生理解 “耷拉着” 就是垂下来的意思,“像扇子似的” 说明大象的耳朵很大,形状和扇子有点像)
(2)老师出示扇子和大象耳朵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大象耳朵的特点。然后提问:你们觉得大象的耳朵这样耷拉着好看吗?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指导朗读:读这句话的时候,要读出大象耳朵很大、很特别的感觉,大家试着读一读。(学生朗读,老师点评,再指名读)
学习大象遇到小兔子的部分:
(1)请同学们读一读大象遇到小兔子的段落:“这一天,大象正在路上慢慢地散步,遇到了小兔子。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大象说:‘我生来就是这样啊。’小兔子说:‘你看,我的耳朵是竖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有病了。’”
(2)分角色朗读:谁愿意来扮演小兔子和大象呀?(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感受它们的语气)小兔子说 “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 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呀?(引导学生体会小兔子的好奇、疑惑)大象说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的时候,语气又是什么样的呢?(大象的语气比较平静,觉得自己的耳朵本来就是这样的,没什么奇怪的)小兔子说 “你的耳朵一定是有病了” 的时候,语气很肯定,它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小兔子自己的耳朵是竖着的,它觉得只有竖着的耳朵才是正常的)
(3)讨论:如果你是大象,听到小兔子这么说,你会怎么想呢?(让学生换位思考,自由发言)
学习大象遇到其他小动物的部分:
(1)请同学们接着读:“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小羊。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见到了大象,都要说他的耳朵。”
(2)提问:大象又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呀?(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些小动物都说了什么呢?(它们都问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3)分角色朗读:我们再来分角色读一读,这次我们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和大象,大家注意读出每个小动物的语气。(学生分角色朗读,老师指导,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小动物和小兔子一样,都觉得大象的耳朵不正常)
(4)思考:这么多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有问题,大象的心里会有什么变化呢?(引导学生从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的平静,到听到很多小动物说后开始不安)
学习大象不安及想让耳朵竖起来的部分:
(1)读句子:“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2)理解 “自言自语”:“自言自语” 是什么意思呀?(自己跟自己说话)大象为什么会自言自语呢?(因为它心里很不安,不确定自己的耳朵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3)讨论:大象为什么想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呢?(因为很多小动物都说它的耳朵耷拉着不正常,它也开始怀疑自己,觉得只有耳朵竖起来才是正常的)如果你是大象的朋友,你会对它说什么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明白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要相信自己)
学习大象让耳朵竖起来的方法及遇到的问题:
(1)读句子:“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大象用什么方法让耳朵竖起来的呀?(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大家想一想,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会舒服吗?(让学生想象,自由发言)
(2)读句子:“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大象把耳朵竖起来后,遇到了什么麻烦呀?(小虫子飞进耳朵眼儿里跳舞,让它头痛、心烦)
(3)体会 “跳舞” 的妙处:这里说小虫子 “在里面跳舞”,作者为什么要用 “跳舞” 这个词呢?(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虫子在大象耳朵里乱动乱飞的样子,让我们能感受到大象有多难受)
(4)指导朗读:读这部分的时候,要读出大象的无奈和难受,大家试着读一读。(学生朗读,老师点评)
学习大象把耳朵放下来及明白道理的部分:
(1)读句子:“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的话,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大象把耳朵放下来后,有什么好处呀?(虫子飞不进去了,有虫子来还能扇跑)
(2)读大象说的话:“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理解:每个人或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因为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就觉得自己不好,要保持自己的本色)
(3)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呀?比如,别人做的事情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就觉得自己做得不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举例,如有的同学喜欢画画,有的同学喜欢唱歌,不能说喜欢画画的就不好,喜欢唱歌的才好等)通过举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指导朗读:读大象说的这句话时,要读出它坚定、明白道理的语气,大家再读一读。(学生朗读,老师指导)
(四)生字教学
学习 “似”:
(1)读音:sì(似乎)、shì(似的),注意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
(2)笔画和结构:左右结构,共 6 画,笔顺是:撇、竖、竖提、点、撇、点。
(3)组词:似乎、相似、似的、繁花似锦、如饥似渴(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理解意思)。
(4)造句:老师先出示例句,如 “十五的月亮像一坛水,又像一名镜子似的。”“空中的白云就像一朵朵小棉花似的。” 然后让学生自己造句,同桌互相检查,老师巡视指导。
学习 “耷”:
(1)读音:dā。
(2)笔画和结构:上下结构,共 9 画,笔顺是:横、撇、捺、横、竖、竖、横、横、横。
(3)组词:耷拉、蔫头耷脑、滴里耷拉(让学生做一做 “耷拉” 的动作,帮助理解词语意思)。
(4)造句:老师出示例句,如 “他耷拉着脑袋,一副委屈的样子。” 然后让学生造句,鼓励他们结合生活场景造句。
学习 “咦”:
(1)读音:yí。
(2)笔画和结构:左右结构,共 9 画,笔顺是:竖、横折、横、横、撇、竖弯钩、撇、横、竖。
(3)组词:咦呀、咦哟(这两个词都是叹词,用来表示惊讶、疑问等语气)。
(4)造句:如 “咦,我的铅笔怎么不见了?” 让学生模仿造句。
学习 “竖”:
(1)读音:shù。
(2)笔画和结构:上下结构,共 9 画,笔顺是:竖、横、撇、点、竖、横折、横、横、横。
(3)组词:竖立、竖起、垂直、竖琴(展示竖琴的图片,让学生了解)。
(4)造句:如 “路边竖立着一根电线杆。” 让学生造句。
学习 “竿”:
(1)读音:gān。
(2)笔画和结构:上下结构,共 9 画,笔顺是:撇、横、点、撇、横、点、横、竖、横。
(3)组词:竹竿、鱼竿、竿子(出示竹竿、鱼竿的图片,帮助理解)。
(4)造句:如 “爷爷拿着鱼竿去钓鱼。” 让学生造句。
学习 “舞”:
(1)读音:wǔ。
(2)笔画和结构:上下结构,共 14 画,笔顺是:撇、横、横、竖、竖、竖、竖、横、撇、横撇 / 横钩、点、横、撇折、竖。
(3)组词:跳舞、舞蹈、舞台、舞动(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跳舞的动作,加深印象)。
(4)造句:如 “小朋友们在舞台上跳舞。” 让学生造句。
学习 “痛”:
(1)读音:tòng。
(2)笔画和结构:半包围结构,共 12 画,笔顺是:点、横、撇、点、提、横撇 / 横钩、点、竖、横折钩、横、横、竖。
(3)组词:头痛、疼痛、痛苦、痛心(结合课文中的 “头痛” 理解)。
(4)造句:如 “他感冒了,头痛得厉害。” 让学生造句。
学习 “烦”:
(1)读音:fán。
(2)笔画和结构:左右结构,共 10 画,笔顺是:点、横、撇、点、提、撇、横撇 / 横钩、撇、捺、点。
(3)组词:心烦、烦恼、麻烦、厌烦(结合课文中的 “心烦” 理解)。
(4)造句:如 “这件事让他很心烦。” 让学生造句。
学习 “扇”:
(1)读音:shàn(扇子)、shān(扇风)。
(2)笔画和结构:半包围结构,共 10 画,笔顺是:点、横折、横、撇、横折钩、点、提、横折钩、点、提。
(3)组词:扇子、扇风、风扇、扇贝(出示扇子的图片,让学生理解)。
(4)造句:如 “夏天,我用扇子扇风。” 让学生造句。
学习 “慢”:
(1)读音:màn。
(2)笔画和结构:左右结构,共 14 画,笔顺是:竖、横折、横、竖、横、点、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横、点。
(3)组词:慢慢、缓慢、快慢、慢走(结合课文中的 “慢慢地散步” 理解)。
(4)造句:如 “小明慢慢地走着,欣赏路边的风景。” 让学生造句。
学习 “遇”:
(1)读音:yù。
(2)笔画和结构:半包围结构,共 12 画,笔顺是:竖、横折、横、横、竖、横折钩、竖、提、点、点、横折折撇、捺。
(3)组词:遇到、遇见、相遇、奇遇(结合课文中的 “遇到了小兔子” 理解)。
(4)造句:如 “我在公园遇到了我的好朋友。” 让学生造句。
学习 “兔”:
(1)读音:tù。
(2)笔画和结构:上下结构,共 8 画,笔顺是:撇、横撇 / 横钩、竖、横折、横、撇、竖弯钩、点。
(3)组词:兔子、白兔、兔肉、兔毛(出示兔子的图片,帮助理解)。
(4)造句:如 “小兔子爱吃胡萝卜。” 让学生造句。
学习 “安”:
(1)读音:ān。
(2)笔画和结构:上下结构,共 6 画,笔顺是:点、点、横撇 / 横钩、撇点、撇、横。
(3)组词:不安、安全、平安、安心(结合课文中的 “不安起来” 理解)。
(4)造句:如 “他心里很不安,担心考试考不好。” 让学生造句。
学习 “根”:
(1)读音:gēn。
(2)笔画和结构:左右结构,共 10 画,笔顺是:横、竖、撇、点、横折、横、横、竖提、撇、捺。
(3)组词:根本、根据、树根、草根(可以出示树根的图片,让学生了解)。
(4)造句:如 “这棵树的树根很粗。” 让学生造句。
学习 “最”:
(1)读音:zuì。
(2)笔画和结构:上下结构,共 12 画,笔顺是:竖、横折、横、横、横、竖、竖、横、撇、竖弯钩、横、横。
(3)组词:最后、最近、最多、最好(结合课文中的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理解)。
(4)造句:如 “最后,他终于完成了作业。” 让学生造句。
在学习每个生字的过程中,都要让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老师巡视指导,纠正他们的笔画和姿势。可以进行生字听写比赛,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五)课堂活动
故事表演:请同学们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故事表演。每组同学要分配好角色,包括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等,还要准备简单的道具,如用硬纸板做大象的耳朵、小兔子的耳朵等。表演时要注意模仿角色的语气和动作,把故事的情节生动地展现出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然后每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点评,老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讨论交流:让学生围绕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不同” 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每组选代表发言。老师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不要因为和别人不一样就自卑,要学会欣赏自己,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不同。
词语积累:让学生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抄在积累本上,如 “耷拉着、自言自语、头痛心烦” 等,然后和同桌互相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这篇课文。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词,比如 “似、耷、竖” 等,还学会了用这些词语造句。我们知道了大象的耳朵本来是耷拉着的,因为很多小动物说它的耳朵有问题,它就想让耳朵竖起来,结果遇到了小虫子的麻烦,最后又把耳朵放下来了,还明白了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大象的耳朵耷拉着有它的好处一样,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不要轻易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要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别人的不同,不能因为别人和我们不一样就去嘲笑或指责他们。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像大象最后那样,清楚地认识自己,勇敢地做自己。
(七)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把课文大声朗读给爸爸妈妈听,注意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抄写生字词:把本课的生字每个抄写 5 遍,词语每个抄写 3 遍,并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
造句练习:用 “似的、遇到、不安、最后、只要” 这几个词语各造一个句子,写在练习本上。
绘画创作:画一幅《大象的耳朵》的图画,把课文中的故事场景画出来,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分享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弟妹妹或邻居家的小朋友听,看看他们能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观察日记:观察一种动物,看看它有什么独特的特点,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日记,说说你对这个特点的看法。
五、板书设计
大象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遇到小动物: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都说耳朵有问题)
大象的变化:坦然→不安→想让耳朵竖起来(用竹竿撑)
遇到麻烦:小虫子飞进耳朵,头痛心烦
最后:把耳朵放下,明白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