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问卷)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同学们在教室里上历史课,一位同学的笔记上有以下几个关键词:“杨坚”“统一”“大运河”“二世而亡”。据此推断他们正在学习的是(A.秦朝B.隋朝C.唐朝D.元朝2、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材料反映出大运河A.加重了人民负担B.促进了政治发展C.导致了隋朝灭亡D.加强了经济交流4、某学习小组在整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时,收集了“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连中三元”关键词。这个学习小组研究的古代制度是()A.郡县制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图片中的农具属于唐朝的是(①楼车②曲辕犁③筒车④秧马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武则天的“建言十二事”,第一条就指出要“劝农桑,薄赋徭”。她掌权后颁行《臣轨》,指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这表明武则天()A.重视发展生产B.打击敌对官僚C.大力发展科举D.巩固开拓边7、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一一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下列诗句中反映安史之乱的是A.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C.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8、这一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南方政局相对稳定。以上描述的历史时期是(A.金与南宋对峙B.五代十国时期C.辽和北宋并立D.蒙古族的兴起9、据史书记载:“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澶渊之盟”()A.使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打击B.使辽最终臣服于北宋王朝C.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经济D.使宋辽之间维持了和平局面10、《东京梦华录》中如此描绘东京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了北宋(A.东京人口增加B.江南地区经济繁C.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D.手工业非常繁荣11、王安石变法中的一项措施是: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该措施是A.方田均税法B.募役法C.保甲法D.青苗法12、南宋时,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A.蕃市B.蕃学C.市舶司D.蕃坊13、北宋西夏交往频繁、契丹仿照中原制度进行改革、许多女真人改用汉姓、宋辽边境设置市场互相贸易,这些史实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商业繁荣B.社会变革C.文化昌盛D.民族交融14、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案。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A.科举制B.儒学复兴C.文字狱D.八股取士15、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年、月、日编排史实,记述历史。下列属于这种体裁的史学著作是A.《史记》B.《资治通鉴》C.《明史》D.《红楼梦》16、“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歌曲《戏说脸谱》所唱的是被称为我国“国粹”的一种戏曲,它是()A.秦腔B.昆曲C.京剧D.元曲二、非选择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18题14分,共52分)17.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边疆地区有效管辖,处理好民族关系,有利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12分)材料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唐太宗同意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求婚.….唐藩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加强了民族团结,在民族关系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一一摘编自《唐与吐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