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 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罗马帝国是世界历史上唯一将地中海区域和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希腊文明发源地都统一在一起的帝国。时人描述说:所有的货物,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牛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凸显出罗马帝国A.成为当时世界经济中心B.是古代世界最大的帝国C.封建经济呈现多元面貌D.具有显著的融合性特征2.在中世纪的意大利城市中,贵族府邸、教堂和市政厅等重要建筑往往位干城市中心或占据高地,通过宽阔的街道与广场相连;而平民住宅和工匠店铺则分布在这些核心区域的外围,街道狭窄、拥挤。这种布局A.体现了社会等级差异 B.有利于强化城市自治C.突出了教会至上权威 D.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3.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哈里发定立了一个由不同阶层、享有薪棒的官吏们所组成的庞大的官僚体系。官僚机构的最商行政长官称“维齐尔”(首相),由哈里发从亲信中选任,权力极大。此外,官僚体系中还设立了主管文书的枢密院、督察院等机构。这些举措旨在A.平衡各阶层的利益 B.强化帝国集权统治C.巩固政教合一制度 D.提升国家军事实力4.1413年,伊比利亚半岛的卡斯带利亚学者将阿拉伯《苏拉曼航海图》转译成拉丁文,图中包含27幅印度洋星象导航图,该文献详细记载了如何通过老人屋高度测算纬度,葡萄牙航海家1485年据此改进象限仪,将赤道定位误差从5度降至1度。这反收出A.麦暂伦环球航行的条件已充足B.阿拉伯人控制了印度洋航线C.文明交流椎动航海技术的发展D.新航路开辟推动地理学进步5.图1所示为新航路开辟后的贸易示意图。该贸易体系A.充满血腥与罪恶B.以拉丁美洲为中心C.加深东西方联系D.致使欧洲白银外流6.意大利教育家维多里诺(1378-1446年)主张儿童的身心应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和谐的发展,提倡身心兼顾,德智并重、发展儿童个性与培养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教台。这一教育思想A.得益于科学革命 B.凸显了人文精神C.彩显了理性至上 D.体现了新教教义7.1832年的曼彻斯特纺织厂工资簿显示,棉纺女工周薪从1801年的4先令提升至1832年的9先令6便士,现存普雷斯顿市1835年教会记录显示,纺织工人家庭购置工厂成衣的比例达78%,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英国A.工业革命引发通货膨胀 B.城市贫窝差距有所缩小C.城市消费市场潜力扩大 D.社会观念出现急剧变化8.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由于巴黎人的斗争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怎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意是已经取得了。”巴黎公社运动进入“新阶段”的主要依据是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采取暴力斗争方式C.改变世界的政治格局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9.1881年,法国通过与突尼斯的地方统治者签订《巴尔多条约》,使突尼斯成为自己的“保护国”,并将凯龈这一地区已久的意大利排除在一边。此外,非洲的摩洛哥、亚洲的苏门答腊和太平洋上的汤加王国都强制性地成为西方列强的保护国。这反映出A.列强殖民扩张的加剧 B.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C.列强殖民方式的变化 D.非暴力殖民政策的特点10.“考迪罗”一同出自西班牙语,原意是首领或领袖,后引申为军事独裁者。考迪罗曾广泛存在于独立后的西属拉关,往往由大地产者担任。这一制度存在的根源是A.欧洲列强的极力扶持 B.原有生产方式根深蒂固C.启蒙思想的影响有限 D.拉关独立战争不够彻底11.1914年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后,5万名由中产市民和学生组成的游行队伍,聚集在皇宫前对德皇欢呼。年轻人一个个都自告奋勇地去参军,在士兵坐火车出发时,他们主动在火车上涂抹着“打到巴黎去”的字样,这反映了当时德国A.法西斯主义思潮大肆泛渣B.扩大对战争正义性的宜传C.民众对战争的狂热和自动D.在对法俄战争中占据优势12.在1922年4月召开的热那亚会议上,资本主义国家提出将苏维埃政权收归国有的企业归还给外国资本家,或给予经济补偿等。苏俄代表团根据列宁关于“不做任何形式上的妥协和退让”的指示,一一予以否决,这表明当时苏债A.注重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B.即将放弃新经济政策C.与资本主义国家矛盾激化 D.向社会主义过渡困难13.一战前,列宁和美国总统成尔胜均提出民族自决的思想主张,并逐渐被英、法等国接受。1919年,印度国大党领袖援引民族自决原则批判英国殖民统治违背民主原则,要求印度人自主决定政治未来,据此可知,当时印度A.国大党的斗争目标转变 B.民族主义受到国际思潮影响C.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完善 D.反殖民主义诉求日益激进化14.美国总统杜鲁门曾说,“(共产主义)就像一场传染病,经济崩溃是他扩张的温床。”有学者认为,杜鲁门将欧洲视为“感染区”,为防止共产主义蔓延,美国向欧洲提供了“抗生素”。这里的“抗生素”是指A.建立联邦德国 B.发表“杜鲁门主义”C.建立“北约” D.实施“马歇尔计划”15.表T所示是1996-2000年瑞典、英国政府经常性开支占GDP的比例变化情况(按当年的市场价格计算)。对表中两国数据变化的共同原因解读合理的是表1工家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瑞典 63.8% 61.2% 56.1% 55.0% 53.9%英国 40.8% 40.3% 38.7% 37.8% 36.7%A.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B.经济出现了“滞胀”现象C.国家宏观调控的取消 D.经济增长速度大幅提升16.近年来,美国大打贸易战、科技战,人为“筑墙设垒”,强推“脱钩断链”,还出台《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等排他性歧视性产业政策,并发布对外投资审查行政令。美国的这些行为A.逆转了世界和平发展大势B.巩固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C.反映了国际协调机制崩解D).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用2所示为大津巴布韦遗址。大津巴布韦遗址使用了不用灰泥黏绿只用石块建造的技术。在这里发现了不少人生活的遗迹,如房屋、梯田、水渠、水井、铁矿坑和炼铁工具等;还发现了来自中国的瓷器、未自际拉伯和波斯的玻璃器皿与金器以及来自印度的佛教念珠等。人们推测:大津巴布韦当年可能是--个经济繁荣、商贾云集的贸易中心,有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冶企业,还有比较完整的行政组织机构。16世纪,大津巴布市局葡萄牙势力介入而装落,最终沦为废墟,直到1868年才被发现,1986年该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整理自何芳川等主编《非洲通史·古代卷》材料二图3所示是印加马丘比丘遗址。马丘比丘是个石头城,无论农业区、城市区还是太阳庙,每个建筑都由巨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都打磨得十分光滑。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合剂,却严丝合缝,甚至连薄薄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农业区约有一百块梯田,此外还有排水粟、墙壁和其他农辨设施。1532年,西班牙人攻灭印加帝国,马丘比丘也荒废了,直到1911年被美国探险家实汉姆发现。1983年该透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整理自张广智主编《世界文化史·古代卷》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处文化遗址所体现的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异同。(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处文化造址的历史价值。(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9世纪以来,美国南方的奴隶种植园一直向英国出口棉花,再从英国进口康价的工业品。与此同时,在北方各到的推动下,联邦政府不断提高关税,以保护北方的棉纺织业,南方各州对北坚决反对。在美国领土扩张过程中,南方各州极力把奴隶制扩展到新建立的州,此举道到北方反对。尽管此后双方达成妥协,但这仍是南北矛盾的焦点之一,19世纪30年代,废奴运动兴起,遭到南方各州的反对和镇压,1861年,南方各州脱离联邦,内战爆发。-摘脑自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学投或强迫劳役,除月以惩罚依法判刑的罪犯之外,不得在合众国境内或受合众国管辖之任何地方存在。-接自1865年美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任何人,凡在合众国出生成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格者,均为合众国及所居住之州的公民。任何州不得制定或执行任何粥夺合众国公民特权或豁免权的法律。任何州,如未经适当法律程序,均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亦不得对任何在其管辖下的人,拒绝给予平等的法律保护。-摘自1868年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内战前的南北矛盾。(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宪法的这两条修正案。(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二战后:取得政治独立的非洲国家推行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到20世纪80年代末,非洲共有200多个地区合作组织:1991年《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签订,非洲逐步建立非洲共同市场和非洲经济共同体······在宏观层面,非洲各因政府辣励投资,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在微现层面,非洲国家建立产权明晰、管理机制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因受1988年亚洲金融危机重创,非洲出口收入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下降。非洲国家认清形势继续改造单一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同时,非洲各国注重同发展中国家合作和团结互助,建立制度化的对话机制,推动贸易、基建、医疗等领域的合作,力求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应对全球化挑战。-摘酶自李延长等(二战后非洲经济发展的历程及问题浅析》材料二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回家加快了羊一共同市场的建设,2019年成立的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既涉及广泛的传统议题,如货物贸易关税减让、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等,也涵盖贸易便利化、投资等新议题,或员国在协商过程中,分段谈判,逐步推进合作。成员被分为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并得到差别待通,如敏感产品关税减让至霉,最不发达国家有13年的过渡期。成员基本上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差异性小,主要依箱农业和资源出口。非测大陆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在当令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F,无论是其成员数量、规模,还是发展前景都将深刻影响世界贸易与投资秩序,对国际经济关系具有深远意义,推动了南向合作的发展:-一按编自张泽忠(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下的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1)根据材料一,归纳二战后非洲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举措。(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成立的积极影响。(8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工业革命至今二百多年,世界现代化大致历经三次浪潮。第一次是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随着纷织机、蒸汽机等的发明开启“蒸汽时代”,工业化从英国发端,进而向西欧、北关逐步传导和扩散。第二次是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随着电力、电灯、电话、内燃机、汽车、轮船等的发明开启“电气时代”,工业化向更高的层次、更广的领域拓展。第三次是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末,随着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的发明开启“信息时代”,现代化运动进一步向世界各地拓展。-摘编自李志军(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世界现代化运动”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高一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参考答案1.D 2.A 3.B 4.C 5.A 6.B 7.C 8.D 9.A 10.B 11.C 12.A 13.B 14.D15.A 16.D17.(1)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繁荣,技艺高超;有较完备的组织和管理体系;因受西方殖民侵扰而衰落。(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异:非洲与亚洲、欧洲等文明有频繁的交流;美洲文明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独立发展。(4分)(2)历史价值:这两处文化遗址是研究非洲、美洲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展现了古代非洲和美洲文化的特色;说明古代非洲和美洲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世界文化遗产、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每点2分,任答两点,共4分)18.(1)矛盾:生产方式(北方资本主义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的矛盾;关税政策的矛盾;西部领土建州的矛盾;奴隶制存废的矛盾。(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2)评价:从法律上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扩大了公民的权利范围,推动了美国的民主进程;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每点2分,任答两点,共4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种族问题,种族歧视仍然存在。(2分)19.(1)举措: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把宏观指导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单一经济结构,努力实现经济多样化;注重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和团结互助,建立制度化的对话机制。(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2)特点:覆盖整个非洲地区;议题广泛;注重协商;兼顾公平;经济结构相似。(每点1分,任答四点,共4分)积极影响:促进了非洲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非洲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提升了非洲国际地位;增强了第三世界力量;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多极化发展。(每点2分,任答两点,共4分)20.示例论题:科技革命是世界现代化运动的核心驱动力。(2分)阐述:18世纪后期,纺织机的发明引发了纺织业的生产变革,提高了生产效率。蒸汽机的改良与应用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强大而稳定的动力,使工厂得以大规模集中生产,推动英国率先实现工业化,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并开启了现代化从英国向西欧、北美扩散的进程。19世纪下半叶,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灯、电话等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内燃机的出现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汽车、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加速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这一系列技术突破促使工业化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拓展,不仅巩固了欧美国家的现代化成果,还使日本等亚洲国家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实现了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二战”后,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开启了“信息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互联网则使信息传播和交流变得即时、便捷,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金融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世界各国借助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加速现代化进程,现代化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全面推进,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8分)综上所述,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科技革命始终是世界现代化运动的核心驱动力,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迈进。(2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