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第1练 运动的描述[分值:100分]1~7题每小题7分,共49分1.(2025·江苏常州市开学考)下列情形中,可以把人或物体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的自转B.研究跳水运动员的空中姿态C.测量马拉松运动员的比赛时间D.观察运动员百米赛跑的起跑动作2.(2023·浙江1月选考·3)“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运行如图所示,则( )A.选地球为参考系,“天和”是静止的B.选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C.选“天和”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D.选“神舟十五号”为参考系,“天和”是运动的3.(2025·江苏南通市调研)在巴黎奥运会15 m攀岩速度比赛中,我国选手以4秒77夺得银牌。甲图中脚离开装置1开始计时,乙图中手触碰到装置2计时结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秒77表示时刻B.运动员手的位移大小是15 mC.计时装置使用了压力传感器D.可以求出运动员到达顶端时的瞬时速度4.(2024·江苏南京市模拟)气垫导轨上的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方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用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换用宽度更宽的遮光条B.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C.增大滑块的质量D.减小滑块的质量5.(2024·江苏徐州市质检)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相同B.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M点的任意时刻速度大小都相同C.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D.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率相同6.(2023·福建卷·1)“祝融号”火星车沿如图所示路线行驶,在此过程中揭秘了火星乌托邦平原浅表分层结构,该研究成果被列为“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祝融号”从着陆点O处出发,经过61天到达M处,行驶路程为585米;又经过23天,到达N处,行驶路程为304米。已知O、M间和M、N间的直线距离分别约为463米和234米,则火星车( )A.从O处行驶到N处的路程为697米B.从O处行驶到N处的位移大小为889米C.从O处行驶到M处的平均速率约为20米/天D.从M处行驶到N处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0米/天7.火箭发射时速度能在10 s内由零增加到50 m/s;小轿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能使汽车从30 m/s的速度在5 s内停下来,关于这两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箭的速度变化量比汽车的速度变化量小B.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速度变化慢C.火箭发射过程的加速度方向与其速度方向相反D.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大8~10题每小题8分,11题12分,共36分8.(2025·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开学考)我国某新型潜航器在某次试航中,测试垂直急速下潜、上浮性能,水面舰艇上的测试员发现仪表上显示潜航器在某时刻的速度为正值,加速度也是正值且加速度大小不断减小直到为零,则该潜航器的运动情况为( )A.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C.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9.一物体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2 s后速度大小为8 m/s。则关于物体在这2 s内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可能大于8 m/sB.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4 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等于2 m/s210.(2024·江苏镇江市期中)一辆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了全程的,以2v再行驶了全程的,最后以v行驶了剩余的路程,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v B.v C.v D.v11.(12分)(2024·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联考)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2.0 cm的遮光条。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光电门的时间Δt1为0.2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2为0.05 s,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t为2.5 s,试求:(1)(8分)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2)(4分)滑块的加速度。12.(15分)(2024·江苏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月考)如图所示是用运动传感器测小车速度的原理图,这个系统由A、B两个小盒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和超声波发射器,B盒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A盒固定在向右匀速运动的小车上,测量时A向B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接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接收到超声波脉冲时停止计时,若两者的时间差为t1,空气中的声速为v0(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1)(4分)求开始计时时A与B之间的距离为x1;(2)(11分)经过Δt时间后,A再次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此次B接收的时间差为t2,求A两次发射过程中,小车运动的距离Δx为多大?小车运动的速度v为多大?参考解析1.C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需要考虑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故A错误;研究跳水运动员的空中姿态时,需要考虑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把运动员看成质点,故B错误;测量马拉松运动员的比赛时间时,可以忽略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故C正确;观察运动员百米赛跑的起跑动作时,需要考虑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把运动员看成质点,故D错误。]2.C [“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选地球为参考系,二者都是运动的,A、B错误;“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二者相对静止,C正确,D错误。]3.C [4秒77表示一段时间间隔,故A错误;运动员脚离开装置1位置到手触碰装置2的位置的位移是15 m,手的位移小于15 m,故B错误;计时装置使用压力传感器检测运动员出发和到达的信息,故C正确;只知道全程的时间和位移,无法求出运动员到达顶端时的瞬时速度,故D错误。]4.B [要使更接近瞬时速度,应尽量减小计算平均速度的位移,即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A错误,B正确;滑块的质量对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的测定没有影响,C、D错误。]5.C [由题图可知,A、C两质点的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B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为沿NM方向,只有A、C经过与圆心等高位置的时刻三个质点的速度方向才相同。由题意可知,无法判断任意时刻三个质点的速度大小的关系,故A、B错误;由于三个质点运动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故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故平均速度方向也相同,故C正确;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三质点的路程不同,时间相同,故平均速率不同,故D错误。]6.D [由题意可知从O到N处的路程为sON=sOM+sMN=585 m+304 m=889 m,故A错误;位移的大小为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由于火星车做的不是单向直线运动,则从O到N处的位移大小小于889 m,故B错误;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从O行驶到M处的平均速率为米/天≈9.6米/天,故C错误;平均速度大小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则从M行驶到N处的平均速度大小为米/天≈10米/天,故D正确。]7.B [火箭的速度变化量为Δv1=50 m/s,汽车的速度变化量为Δv2=0-30 m/s=-30 m/s,负号表示方向与所选取的正方向相反,可知火箭的速度变化量比汽车的速度变化量大,故A错误;火箭的加速度为a1= m/s2=5 m/s2,汽车的加速度为a2= m/s2=-6 m/s2,负号表示方向与所选取的正方向相反,则可知火箭的加速度比汽车的加速度小,则火箭的速度变化比汽车的速度变化慢,故B正确,D错误;火箭发射过程为加速过程,加速度方向与其速度方向相同,故C错误。]8.C [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则速度一直在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C正确,D错误;位移一直在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再变化,但位移随时间继续增大,故A、B错误。]9.B [当初、末速度方向相同时,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有v0=4 m/s,vt=8 m/s此时速度变化量最小Δv=8 m/s-4 m/s=4 m/s,此时加速度a==2 m/s2,当初、末速度方向相反时,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有v0=4 m/s,vt=-8 m/s,此时速度变化量最大Δv'=-8 m/s-4 m/s=-12 m/s,此时加速度a'==-6 m/s2,故选项B错误。]10.D [设全程的位移为3x,则汽车以速度v行驶了第一个x的位移,以速度2v行驶了第二个x的位移,以v行驶了最后一个x的位移,则汽车通过第一个x的时间t1=,汽车通过第二个x的时间t2=,汽车通过第三个x的时间t3=,全程平均速度=v,故D正确。]11.(1)0.40 m/s,方向水平向左(2)0.12 m/s2,方向水平向左解析 (1)根据题意,遮光条通过单个光电门的短暂时间里,视滑块为匀速运动,根据v=可得,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 m/s=0.10 m/s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 m/s=0.40 m/s,方向水平向左(2)滑块的加速度为a= m/s2=0.12 m/s2,方向水平向左。12.(1)v0t1 (2)v0(t2-t1) 解析 (1)依题意,由于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可得开始计时时A、B间的距离x1=v0t1。(2)同理可知:进行第二次测量时,A、B间的距离为x2=v0t2。则小车运动的距离Δx=x2-x1=v0(t2-t1),A两次发射脉冲的时间间隔为Δt,即为小车运动Δx所用的时间,则小车运动的速度v=,得v=。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