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课件(43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学课件(43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
课标要求
地球在宇宙中
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太空探索
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资料,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教学目标和要求
能够借助相关资料以及教具、学具等,描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领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
能够说出中国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等,认识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人类的太空探索
目录
目录
01
地球在宇宙中
四方上下曰宇(时间)
往来古今曰宙(空间)
每颗星星都是宇宙中的一员。
晴朗夜空下,仰望星空
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员。
宇宙很大,地球在哪里呢?
天空中的星星都是
——宇宙中的天体
(一)天体
猎户座星云 Orion Nebula
太阳 SUN
地球 EARTH
月球 MOON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
星云
行星
恒星
卫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
卫星的大小差别很大。
(二)天体系统
地月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宇宙中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围绕地球运动,
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太阳系由太阳、行星、矮行星和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小天体组成。
太阳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阳系有8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太阳距离银心约2.6万光年,绕银心运行一周约需2.5亿年。
旋转中心 直径 厚度 组成 形状
银心 约10万光年 约1.2万光年 1000多亿颗恒星 铁饼状的扁平外形
活动探究
Activity
P-07
了解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太阳系有多颗行星,但只有地球成为人类的家园。地球有何特殊之处呢?
表1.1金星、火星与地球的比较 行星 距日距离 (以日地平均距离为1计算) 表面平均温度/℃
金星 0.72 >400 地球 1 15 火星 1.52 -63 在太阳系中,与金星、火星等其他行星相比,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自身体积和质量不大不小,容易形成适合生命存在的温度。
活动探究
Activity
P-07
了解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讨论:说说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不同
A
C
B
D
E
宇宙环境
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A
稳定光照
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处于中年时期,状态稳定。
B
适宜温度
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中。
C
大气条件
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地球自身的体积、质量适中。
D
液态水
液态水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重要作用。
E
Cosmic environment
宇宙环境
A
Suitable temperature
适宜温度
C
Liquid water
液态水
E
Stable lighting
稳定光照
B
Atmospheric conditions
大气条件
D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02
人类的太空探索
人类自古就有飞天梦,一直在尝试探索太空的奥秘。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启了人类进入太空探索的新纪元。
此后,人类不断开展各项研究,在太空观测、月球探测、行星际探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和成就。
人类探索太空的进展
1961年
1969年
苏联东方1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
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月球
1977年
美国“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
1990年
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
1997年
美国“旅行者号”火星车登陆火星
2010年
国际空间站正式建成
我国太空探索自20世纪60年代其稳步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空间站建设、月球与火星探测太空监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成就,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了中国力量。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1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2003年,“神舟5号”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1号”。
2016年,我国在贵州平塘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
2022年,我国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
中国太空探索成就举例
1970年
2003年
我国成功发射第1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神舟5号”飞船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2007年
我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1号”。
2016年
我国在贵州平潭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2021年
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
2022年
我国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
活动探究
Activity
P-10
了解我国太空的成就
收集我国太空探索一方面的资料,将其阶段性成就填入表1.2
表1.2中国太空探索在 方面的成就 时间 阶段性成就
思与学
Activity
P-10
航天员登月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月球的自然环境和地球很。有很大不同,航天员在月球上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1、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航天员需要克服低重力对身体的影响。
2、月球大气十分稀薄,太空辐射强,易对航天员的身体造成辐射伤害
3、航天员还要面对剧烈的温度变化以及没有水、氧气、食物、能源等生存必需资源的困难
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时作业
课后作业
# 地球的宇宙环境
1 . 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按时间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课后作业
# 地球的宇宙环境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1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飞船托举着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飞向太空,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仓,②③①正确,C正确,ABC错误,
故选C。
课后作业
#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地球在图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 )
A.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B.位于小行星带中
C.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 D.与金星、木星相邻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解析:地球围绕太阳转动,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A正确,C错误。太阳系的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地球不在小行星带,B错误。地球与金星和火星相邻,D错误。故选A。
课后作业
# 地球的宇宙环境
2022年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返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至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收官之战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往中国空间站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 )
①穿越小行星带②宇宙空间强辐射③太阳活动强烈干扰④宇宙环境危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解析:小行星带是太阳系中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往中国空间站途中不穿过小行星带故①错误;宇宙空间中电磁辐射强、太阳活动可能会对载人飞船造成伤害,故②③正确;字宙空间存在很多未知的危险,可能会对载人飞船造成危害,故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