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地理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第3课时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新课导入学习目标新知讲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目录 CONTENTS新课导入世界文明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1. 准确阐述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域,精准识别其主要支流与上中下游分界点。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这些因素对黄河水文特征(如流量、含沙量、结冰期等)的影响。清晰掌握黄河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熟知与黄河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2.能够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黄河相关信息,并整理成调查报告,锻炼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认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培养社会责任感。学习目标知识点3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新知讲解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曲折东流,注入渤海,全长超过5 400千米,是我国第二、世界第六长的大河。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知识点3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新知讲解黄河三角洲壶口瀑布知识点3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新知讲解黄河源区龙羊峡水电站提供水能提供水源塑造平原新知讲解知识点3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巴颜喀拉山渤海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河口 桃花峪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知识点3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新知讲解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省区(9个)流经主要地形区上中下游划分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渤海青海省、甘肃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源头---上游---河口---中游---桃花峪---下游----入海口新知讲解知识点3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知识点3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新知讲解黄河是一条水少沙多的大河。黄河流域位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年降水量较小,年径流量不到长江的7%。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两岸支流众多。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汛期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的含沙量剧增,成为世界著名的多泥沙大河。黄河下游流经地势平缓的华北平原,河水流速减小,泥沙淤积,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地上河”的形成知识点3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新知讲解人们为防洪水,在两岸修筑堤坝,使泥沙在河堤内大量淤积,河床不断抬高。黄河下游由此成为高洪灾风险的“地上河”(图2.30)。历史上,黄河下游曾经频繁决口、改道,泛滥成灾,形成大面积的泛滥区。河口桃花峪上游:草场退化,荒漠化严重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地上河”,易决堤泛滥现在请医生们一起来诊断病情和开药方吧!治理措施知识点3 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新知讲解合理放牧大力种草(加强生态建设)植树造林,修建大型水利枢纽(水土保持)加固堤坝(防洪)活动含沙量是描述河流特征的重要指标。读图2.33,联系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认识黄河含沙量的变化特点并探究其影响因素。1. 概括黄河不同河段含沙量的差异。上游:含沙量相对较小。中游:含沙量极大。下游:含沙量有所减少。活动含沙量是描述河流特征的重要指标。读图2.33,联系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认识黄河含沙量的变化特点并探究其影响因素。2. 分析黄河从上游到中下游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黄河上游因植被覆盖较好、水土流失轻而含沙量小,中游因流经土质疏松且植被破坏严重的黄土高原致含沙量大增,下游因地势平坦、河道变宽使水流减慢导致泥沙沉积而含沙量有所降低。活动3. 查阅相关资料,和同学分享我国治理黄河泥沙取得的成就。(课下作业)含沙量是描述河流特征的重要指标。读图2.33,联系区域自然环境的特点,认识黄河含沙量的变化特点并探究其影响因素。黄河概况与贡献灌溉水源水能资源塑造平原忧患与治理地上河治理措施课堂小结1.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 )A. 河口、桃花峪B. 河口、湖口C. 宜昌、桃花峪D. 宜昌、湖口A课堂练习【解析】1. 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桃花峪,A正确。湖口是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宜昌是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B、C、D错误。故选:A。课堂练习2.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 加固黄河大堤B. 在黄河下游挖沙C. 加大用水量,使水流量减少D. 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D课堂练习【解析】2.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减少泥沙入河量,是治理黄河的关键,D正确。加固黄河大堤是治理黄河的措施之一,但不是关键,A错误;在下游挖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B错误;加大用水量使水流量减少会带来更多问题,且不能治理黄河的关键问题——泥沙,C错误。故选:D。课堂练习3.阅读材料,完成题目。材料: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北麓,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级行政区,最后注入渤海。黄河上游河段在高山峡谷中穿行,多激流险滩,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含沙量大增;下游进入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下列关于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黄河是我国第一大河,注入渤海B. 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下游形成“地上河”C. 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下游河段D. 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11个B课堂练习【解析】3 .A选项: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所以A错误。B选项: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挟带大量泥沙,到下游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水流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B正确。C选项:黄河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上游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中下游水能不占优势,C错误。D选项:黄河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 ,长江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D错误。故选:B。课堂练习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